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球的自传教案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2 11:31: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意图

一、教学内容

选自(浙江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七年级第二册。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学生在小学和七年级第一册对静态地球的认识及九大行星绕日运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以及由此体验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的规律,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地球的公转做好准备。是学生对地球原有认识的沿伸(从原来认识的静态的地球——到动态的地球)。

三、学生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天文、地理方面知识了解的比较少,所了解的也就是从小学的科学书上获得的简单的一点知识,而且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较弱,但是学生对天文方面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四、设计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突出科学探究体现科学本质,注重学生发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对当前知识有效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1、利用探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模拟实验,来理解生活中常见的太阳东升西落的真正原因,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情绪保持高涨状态,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2、利用多媒体课件,用直观代替繁杂的叙述,减少了学生的视觉疲劳,提高了学生的有效注意,提高了课堂知识的理解,以及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

3、对于较难理解的部分,如晨昏圈,在以前的知识中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如果让学生一味的去探究去自己发现,最后得出结论,会使时间很紧张,在一节课中是很难完成的,而且这也不是学生能力所及,所以采取讲解方式来解决这个难点问题,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也会不错的。

《地球的自转》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②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③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 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熟悉的现象联想地球的运动

②学生可以在有关事实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地球自转以及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②学生能够认识到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重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难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的推断以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解释 2.教学重点:昼夜交替现象和地球自转之间的联系

3.解决办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推断地球自转的情况;通过动画和实例演示来阐述昼夜交替现象

三.教学方法

提问法、启示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地球仪、十字方向标、手电筒、火柴、橡皮泥,地球自转及昼夜现象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引入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你们对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有多少呢? 生:地球半径、地球是个球体等问题

师:同学们对地球了解的确实不少,现在我有一个问题哪个同学是否能帮我解疑?我们常看到太阳周而复始地东升西落,好像是太阳绕着地球转哦?

(利用自然现象,给出错误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不对,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师:地球究竟是如何自转的呢? 生:自西向东,

师:这个同学都知道,那么你怎么样来证明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究《地球的自转》。放第2张幻灯片

(二)探究(1)地球的自转

师:请同学们转动地球仪,看看地球仪有几种转动方向? 生:(通过转动地球仪)两种转动方向。

师:如果按照东西方向来说明地球的转动方向,有哪两种转法呢? 生:有自西向东和自东向西两种转法

师:假如我们对地球的自转方向进行探究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呢? 点超连接探究一放第3张幻灯片 师生共同探究:

提出问题:地球是绕地轴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旋转呢? 建立假设:

1、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2、地球自东向西旋转。 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师:如何来设计实验检验我们的假设呢?

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大家互相补充,得出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案。得出结论以观察者看到太阳是否是东升西落为标准。

教师小结完善:放第4张幻灯片

(根据以上的猜测假定太阳不动,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在地球仪上我们大致所在的位置上贴上十字方向标以判定方位,在十字方向标中间粘一块橡皮泥,并插上一火柴代表观察者。)

获取事实与证据:

方案一:猜测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方案二:猜测地球自东向西旋转。

(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师:请各组派一代表汇报探究的结果,进行组间交流。放第5张幻灯片,放第6张幻灯片 得出结论:

1、地球是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2、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师:我们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方观察和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方观察,地球仪旋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从北极上方观察地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师:我们的结论是否正确呢?让我们坐上航天飞机离开地球到太空中看看吧!

播放地球自转的课件。放第7张幻灯片(通过学生相互间合作与探究得出了符合科学的正确的结论,学生有了成就感。)返回

(三)、探究(2)昼夜交替和昼夜交替现象

师: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一天中有白天和黑夜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否世界各地都同时是白天和黑夜呢?点超链接探究二,放第8张幻灯片能否用我们现有的工具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完善:

1、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让“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观察“地球”哪部分被“太阳光”照到哪部分没有被照到。各代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2、转动“地球”使它自西向东旋转,观察同一地点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小组中学生代表发言:“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代表白天即(昼);“太阳光”没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表示黑夜即(夜)。转动“地球”使它自西向东旋转,观察同一地点会出现白天与黑夜交替现象。

师:造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放第9张幻灯片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而被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这就产生了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地球每转一周,昼夜就更替一次,这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播放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现象课件。(使较抽象较难理解的现象直观化、具体化、可接受化。) 师:昼夜更替一次的时间是多少?

生:约24小时。返回,点超链接晨昏圈,放第10张幻灯片

(四)晨昏圈

演示:地球上被照亮与没被照亮(即昼与夜)之间有一条分界线——晨昏线(圈)。 师:晨昏线(圈)有几条? 生(讨论):有无数条。

师:介绍晨昏圈。(这里学生的认识很少,很难理解,老师来介绍比较合适)

师: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为什么?返回,点超链接考考你,放第11张幻灯片

师:假如你是地球,你如何向别人自我介绍你的自转?放第12张幻灯片,点图片超链接返回 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大家的探讨、研究,你们对地球有那些新的认识?及你得到了些什么?是否有新的问题!

练习:见幻灯片放第13张幻灯片,放第14张幻灯片 作业:作业本

《地球的自转》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的,整节课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度很高,整个过程都很活跃,动手能力很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效果也很好。

首先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太阳东升西落这个自然现象来引入,学生感受到他们要研究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和足够的信心,由此展开的一系列探究活动,如地球的自转方向的探究和昼夜现象及昼夜更替现象的探究,学生都很有激情,而且方法都很好,而且每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这里也成了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也较抽象,但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把它形象化、可视化、易懂化使学生可操作化,效果较好。但是在做模拟实验时,手电筒的使用效果还不是最好,有些同学放的太近,因而从手电筒发出的发散性的光没有足够的说明太阳光的照射情况。而且还要向学生强调或者说明一下这里的问题,否则学生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对以后的知识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直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按照探究活动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但是由此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就是学生的动手时间多了,思考时间久少了,对于有些知识就很难再深入思考,也就很难发现新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培养就显的有些不够,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尽力把探究的时间压缩的紧凑一些,空出一些学生思考的空间,使得知识可以无限的延伸下去。

对于晨昏圈的介绍,在最初的设计当中我已经预料到了,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还不够了解,所以打算采用介绍的方式,一节课上下来,事实也的确如此,而且感觉比我预想的还要难于理解,而且这块内容用的时间不是很多,所以在做课后练习的时候,就显得有些生疏,有些不易解决,当然最后一题也是为了提高难度,采用了在北极上空的俯视图,这样就更增加了难度,对于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还是很有挑战性的,这也达到了我出题的目的,对于其他一些同学,在课后对这里的内容还要进一步的补充,以使他们对这部分知识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攻破难关,并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丰富学生的答题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受益。

总之,本节课有成功之处,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根据这些已有的经验,仔细的研究,扬长避短,找出更好的处理办法,争取让学生把这节课进行的更好,知识也掌握的更好一些,。

《证明地球在自传》教学反思

13只有一个地球教案及反思

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画地球》及教学反思

自传教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认识地球》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地球怎么哭了》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保护地球》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画地球》及教学反思

教案及反思

地球的自传教案及反思
《地球的自传教案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