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区结婚嫁娶礼仪简述

发布时间:2020-03-02 13:30: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X X 地 区 嫁 娶 礼 仪 简 述

XX地区嫁娶礼仪简述

结婚,不仅意味着一个新的家庭的成立,而且意味着社会上又多了一个新的细胞。由群婚制过渡到一夫一妻制,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变,是人类家族伦理形成的起点,是人类繁衍后代方式的重要进步。对于夫妻二人,结婚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事情;对于双方父母来说,儿女成婚意味着他们养儿育女职责的圆满完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公民成婚意味着又会有新的公民诞生,这是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就潜意识来看,男的没有娶妻,女的没有嫁人,都是或多或少有问题的表现,无论人们赋予单身群体多么高贵的称呼,但是潜在的看法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鉴于结婚如何之重要,所以无论是哪个民族、哪种职业、多少年龄的人,结婚都是头等大事,并为此衍化出许许多多的礼仪讲究。接下来,就以我的切身经历和调查走访得到的内容对XX地区的嫁娶结婚礼仪作一个了解和简单的研究。

(一)订婚:缘定终生

结婚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选日子和商量礼金的事情,以及一些简单的宴席准备。

先由男方家长聘请媒人,媒人主要承担简单的调查和协调职责,调查男女方的直系亲属中是否有狐臭、有精神病史、是否有男盗女娼名声败坏者、是否有家族遗传心脏病史等问题,可以看到调查的内容涉及道德、身体健康等问题,但是呢,实际情况可想而知,调查结果并不能客观全面,大多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这样的调查也往往成了一个心理安慰。至于媒人的选择,当然是能够和男女双方都比较熟的最好,不能的话,要有见过世面的人、有头有脸的人来担任。媒人的报酬起初以一坨花糕为贵重的物什,不过现在花糕成为一种象征性的东西被保留了下来,油糕、烟、酒以及酒席提前备好的整鸭、整鸡之类的都可以作为尊贵的礼物答谢媒人,以单个论件,数量以六或八的倍数为吉祥,取六六大顺和八八发财之意。

礼金的协调是双方交锋的热点,好的媒人可以通过个人的魅力为东家讲成一个满意的价格,又能使另一方也感到心满意足,所以,好媒人的地位是很高的,人们相信他们能为新婚的双方带来好运,而且在实际过程中,当结婚双方发生矛盾以至于影响婚姻的时候,媒人往往负有道义上的调和职责。礼金的价码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有五个

六、五个八之类的,现在女方也会要房要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礼金的项目却没有多大的改变,最为重要的是传统的礼金,这一部分主要是给女方家里的,感谢女方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父母也会取出部分或全部作为陪嫁,还有一部分也是算在其中的,有作为仪式性的樟木箱、洗漱用具、改口费、照相费等等,诸如此类,虽然不是一次性的交付,但都属于男方的支出,就在此一次性列举。

宴席准备,这个词似乎不太准确,但是呢,我们常说,准备过年大概一个月,但除夕一阵炮响,年味就够了,所以我这里这么说也是殊途同归,一个道理的。先来说说,男女的衣服吧,没有多大的区别,都是婚纱、西服,但要有一件棉衣,是要求女方穿的,取光景厚实之意,准备的新床被讲究三铺三盖,取天地人和之意。男方要求系红色布腰带,里面要放硬币,取红红火火、腰缠万贯之意。还有十全鞋垫,这十全指多个图案,有“柿柿如意”、“蛤蟆搬砖”、“莲年有鱼”、“石榴多子”等。结婚前会有一次订婚宴,头一天,请凡是帮忙的邻里,第二天是正日,只有早午两顿,这一次要将女方父母的定金交足一半。

(二)结婚:步入殿堂

经过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准备,我们极其重要的结婚仪式就马上要登上舞台了。这是非常重要的时刻,无论现代带有西方色彩的仪式有多么得简化;也无论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心中对宴席本身的期盼越来越少;也无论社会人情冷漠,道德水平下滑得有多么厉害,婚礼本身的意义,一对新人结成良缘,这是好事,是大喜事,在农村,无论两户人家有多么的不合,有多么深的矛盾,在儿女结婚时一次热情的邀请都将会成为改善两家人关系的绝好时机。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一起去感受一下结婚的氛围吧。

结婚大礼有四天,这是古老的礼法。头一天只是准备工作,要蒸花馍,传统的给女方要有一对胖娃娃,象征子孙满堂,还会有一对牛具,就是一对牛,这是古老农业文明的遗风,家里有牛有马,会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为农田的精耕细作提供可能。还有花糕。

会赶制干面尖,将白面用冷水和好,擀成大小相同的菱形面尖,将两个对角折叠,晾干,这是一种储存粮食的好方法,食用时取出煮一下就好,易消化,这是新媳妇新女婿在正日那天早上要吃的,清淡,平平淡淡就是福。

会有棉被子,用来包新媳妇,在下婚车往婆家走的时候,还有媳妇从娘家往彩车走的时候都要包的,严格说,是用来衬在下面抱媳妇用的,被子讲究厚,寓意日子殷实,红红火火。

当然还会有宴席酒菜的准备,以前讲究八大碗,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肉食、蔬菜的混煮乱炖,现在时代变了,吃的方面没有那样讲究,追求大鱼大肉,头一天只是帮忙的人要吃席,第二天,临近亲友要来,早上只有烩菜、粥和凉菜,还会有红稀饭,烩菜,营养,易于烹制;粥,大米,小米,红豆之类,感谢自然的无私馈赠,早饭过后,余下的干净,没有动过的粥和菜是要送人的,中国人讲究礼,讲究回报,尤其是在农村社会,这更是带有互助和共享的色彩,这是儒家多少年来礼教的成果。整个早饭讲究实效和便捷,因为午饭是重头戏,虽说不是正日子,但同样重要,无论家境如何,东家都会竭尽全力让客人吃好,那意味着父母的爱,风风光光的一次婚宴是父母对儿女一次满意的交代,父母的爱总是这样的无私,又有些固执。晚饭是杂碎,好的厨师会提前叫东家准备好拌凉菜要用的食材。

油糕是多年来的保留项目,在正日子也就是第三天粉墨登场,好的油糕会为东家赢得人们的连连喝彩,酒席的质量固然重要,但油糕的好坏也是人们评价东家的重要参考,所以东家会提前选好糕米,聘请好的师傅。糕米,是传统的五谷之一,在中国历史悠久,被视为大地重要的给予,油糕要先蒸再炸,金黄的色泽不仅令人食欲大振,也预示着日子金黄,财源滚滚。无论老幼妇孺,都会吃糕,人们常常评论一个人饭量大小时往往会问他能吃几个糕,好的饭量意味着劲大力壮,老人也会吃糕,而且往往令年轻人不可企及。 正日子一大早,用过早饭,母亲要安排儿子去娶亲,会有礼盒。一般有三个,一个放有绿豆、红枣和核桃,这是几样极富吉祥意味的东西,红枣不仅对女性有滋补功效,而且寓意人家有骨有肉,人丁兴旺,绿豆和核桃也是补品,但他们都是大众民星,实用质朴。一个盒子放有三斤棉花和一个针线包,这是女工必备的,也是家庭责任的传递。最后一个盒子,放有少量的白面,花椒,大料,也是做饭的原料。三个礼盒里都用红线、红纸包装,外用大红喜字封盖。

这一天儿子的早饭就是提前准备好的干面尖,简单的碳水化合物能够为儿子一上午的应酬忙碌提供能量。准备的礼盒也是要带去的,还有牛具、花馍和花糕,还有儿子抱新媳妇要用到的棉被子。在女方家里,也会备有简单的膳食,这时候女方会有年龄较小的人负责绾花,并将新纳好的鞋垫衬在新郎官的鞋里,当然新郎要大大方方的给红包,男方会带一个负责放礼炮的人,在新郎礼车到达之前响礼炮,既有驱逐不好的东西,也有通知的作用。男方迎亲的礼车讲究六或八这样的吉祥数字,开头一辆一般是白色,讲究白头到老,一对新人一般在第二辆或者第三辆上。礼车从男方家里出发和返程时讲究不走重复的路线,因为人们追求生活节节高,日新月异,而不是一成不变,沿途的井盖、下水道之类的带有黑口的都要用红纸掩盖,人的一生最怕摔跟头,所以新婚大礼是绝对不能有黑窟窿的。在婚车到男方家里之前会提前迎接的人,有的负责响鞭炮、有的负责点干草把子,有清道和通知的作用,也带有驱散晦气的说法。新娘子下车的时候得有“全人”来迎接,所谓“全人”就是指上有父母公婆在世,下有子孙儿女的妇女,一家团圆,三世同堂是家族兴旺的表现,人们常常认为有人,尤其是有男丁,家族的脉气才会旺,光有钱没人是绝户,那是祖上不积德的后果。新媳妇的红盖头不是新郎来揭,而是由男方家里年幼的孩子来揭,提前会有大人教给孩子开脸,用一根红线,上下左右各一下,然后用专门的棍子来揭盖头。

吉时已到,要举行拜人仪式,这也是一对新人最累的时候,他们要一直鞠躬,拜人讲究先里后外或者是先外后里,也就是男方的亲人和女方的亲人先后问题,朋友邻里是不在拜人之内的,其中礼金以直系同父同母的姐姐哥哥以及高一辈的姑伯舅姨的礼金最重,是为大礼,同辈长者的礼金讲究互相参照,如果有人的礼金超过大他辈份的人,将被视作无礼和特立独行、出风头,不是内敛的表现。凡是论资排辈中辈份较大却没有成人或者是年老没有经济来源的,没成人就是没有娶亲,这些人也应得到理解,不在拜人之列,若是东家给总管的名单中也列有未成人的族人,会被人们笑话,说东家投机倒把,贪图小便宜,不识礼数。之后就是吃席,正日的第二天,也就是第四天,还会再次邀请帮忙的邻里吃饭,称作谢人,谢谢邻里的帮忙。在这天上午,新人要回门,就是去女方娘家,又是一天的应酬。

夜幕降临之后,整个仪式就结束了,领过结婚证的只能算是法律上成为夫妻,在人们心中一场盛大的结婚典礼才是真正的成婚,才会得到人们心里的认同。在这么一次规模浩大的宴席上,许许多多的中国文化的因素得以体现。

(三)变化与反思

嫁娶礼仪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人这一辈子,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淋漓尽致的诠释了人作为一个社会个体的全部角色,生为子女到组建家庭再到繁育后代,最终落叶归入沃土。在这样一个隆重的仪式中包涵了众多的中国文化元素,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同时看一看仪式所发生的变化并做简单地思考。

XX地区的嫁娶仪式包涵了浓厚的邻里互助共享色彩、农耕文明的古老遗风和儒家孝义的文化特征。先来看看邻里互助共享吧,在农村,修建新屋、举办婚礼之类的大事人们讲究互助,这是一种道义原则上的义务,但是它坚固强大,胜过法律的约束力,强大的舆论是其重要的监督,整个婚礼从洗碗洗盘、掌勺烹制到司仪总管,人们帮忙都是有可能的,而且是经常的事,想请到好的花馍师傅、大总管、厨师之类的光有钱是不行的,得有情,酒席前前后后都得每天准备好送的东西,经常料理宴席的人们清楚,整个酒席下来,分送邻里的东西才是花销所在,人们吃的并不算多。再来看看农耕文明的古老遗风吧,无论是为女方准备的牛具、无论礼盒里装的绿豆核桃、还是金黄的油糕,人们从大自然中索求,阳光、雨露、和风,因此万物生长,之后便有衣有粮,感谢,感谢养育我们的一方沃土,感谢四时风调雨顺,这是古老的农耕文明的遗风。最后说说儒家的孝义观念,儿女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邻里要互助友爱,这统统可以被囊括在孝义这一个广泛的概念里,这也是中国文化极为重要的核心,人们常说要学习西方教育儿女的方式,努力锻炼子女的独立意识,其实这个说法是片面的,中国的家庭文化中独立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本生就是它的重要内容,不过中国家长与子女有密切的互助关系,而西方则相对薄弱,况且中国的教育有其独特的文化环境和自我调节能力,完全的照搬就是妄自菲薄。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的礼仪也在变化。表现在仪式的简化、物质的追求两个方面。仪式简化是西方简洁文化礼仪内化的重要表现,例如不再行跪拜大礼,而是代之以鞠躬礼,父母子女互赠感言和祝福一改以往训诫的方式,诸如此类的变化都更加的人性化,更加的符合人们的感情需求,同时还有就是在酒席的操办过程中现代化的商业酒宴承办模式更加广泛的运用,并且日益成熟,竞争也更加充分,成为新时代在结婚礼仪开出新的花朵。物质的追求最大的变化就是攀比风气日益盛行,而且男女的结合越来越受到现实物质的阻隔,市场经济严重的冲击了传统的仪式。

无论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结婚礼仪的变化也是必然的,好的变化使得整个仪式更加的回归文化的本身,坏的变化也使得仪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整个结婚礼仪背后的父母亲情没变、男女爱情没变,这是整个结婚仪式发展更新的动力和源泉,以及不可动摇的根基。我们要对事情的发展走向充满信心,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发挥各自的能动作用,积极推动、引导结婚礼仪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另外,本文据XX地区人们的采访录音和个人生活经历整理,难免有所缺漏,敬请指正。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2016年12月11日

礼仪简述

结婚礼仪

西方结婚礼仪

结婚礼仪主持词

2结婚礼仪

结婚礼仪致辞

礼仪结婚主持词

日本结婚礼仪

北京结婚礼仪

黄冈嫁娶民俗

地区结婚嫁娶礼仪简述
《地区结婚嫁娶礼仪简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