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亮点doc

发布时间:2020-03-02 16:50: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无锡市高中化学新课程

总结

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 孙广华 (214001)

作者:孙广华 来源:省教研室 时间:2009-10-22 16:14:34 阅读719次 【大 中 小】

“江苏省高中化学课程改革过程性培训”交流材料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要素与过程的系统设计,核心是:围绕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进行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不仅仅包括课前的设计,还包括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动态设计,即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不断引领和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本质上是一种课程设计,需要有课程设计的视野,是把一般意义上的课程转化为学生真实的体验课程的设计。教学设计是解决课堂教学中问题的系统化的技术。它直接决定了课堂情境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学生的素质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本质特点是:在设计理念上——从设计教师的教转向设计学生的学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价值取向上——从追求教会学生知识、技能转向培养学生基本学科素养的价值取向;在设计思路上——从尊重教材文本逻辑转向尊重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逻辑的设计思路;在设计策略上——以教材知识为线索的线性设计转向以三维目标整合的学习情境的设计策略;在设计主体上——从教师作为既定教学设计的被动执行者转向教师是课堂教学设的主体。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理念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而设计课堂;为赋予学习以学生的意义而设计课堂;为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而设计课堂;为建立学习共同体而设计课堂;为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而设计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而实施的教学实践的核心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有效实现预期育人目标的教学活动,看的是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春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其有效应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有效果,要追求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一致;二。是有效率,要讲究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的比例;三。是有效益,要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成长,生命成长的价值意义。換言之,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进步,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也可这样理解: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沒有教完内容戓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戓低效教学。

如何实现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完善教学规范,聚焦课堂教学,锻造优良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的总体思路,如何深入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努力实现“减负增效” 这一基本目标,怎样成为成功的教师?怎样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什么是一堂好课?怎样提高教学的效率?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这些问题可归结到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我市高中化学实施新课程四年以来呈现了可喜的现象。

一、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有效教学的备课策略——更新教育理念,突破以“学科为中心” 的新课程思想 镜头1:我市某校教师,在对外开课吋,他备课“有机化学基础” 脂肪烃吋,遵照“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这一条主线组织乙烯的学习,在授课过程中,他从实验室制备乙烯开始,提出乙烯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乙烯的物理性质,乙烯的化学性质及乙烯的工业用途,该教师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式,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逐一探究,比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课后对这节课褒贬不一。

问题1:“乙烯”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该部分知识与工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因此新课程教材在设置这些知识内容其呈现的方式与以前的教材发生丿明显的变化,它从生活/从社会/从历史/从研究光谱结构手段着手。如从西气东运引入甲烷,从石油炼制引入乙烯,从煤明干馏引入苯,从聚氯乙烯管材/七氟丙烷灭火剂,表面涂四氟乙烯旳不粘锅等引入卤代烃,从自然界果实等存在醇酚引入醇和酚,从自然界花草树木的香味引入醛,从食物中常见的有机酸引入乙酸,从自然界各类含糖的物质引入糖类,从人的生命科学引入氨基酸和蛋白质等等,各种知识相融合,没有明显的知识段落,知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不强,往彺互为交错(必修一教材中更为明显),从而突破了以“学科为中心” 的现象,使化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相对弱化,而联系社会的知识和要求相对加强。面对新的课程要求和新的教材体系,是探寻新的教学方式,还是将其恢复成原来的知识体系,用哪一种方法教学呢?

对策1:通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大家得出的共识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倡导化学课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中,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 为此,新课程选择和知识的呈现方式注意了“学科与社会” 的融合,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素材出发,促使学生对自然/社会的亲近感,拉近学生生活与学科之间的距离,又着眼于学生对科学概念/观点的理解,形成学生的观察视角,体现“从生活左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的新课标精神。所以,执行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堵绝走老路” 的讨巧思想,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观念,充分发掘化学教育的育人功能,正确领会课程的编排意图,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着手,使他们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亇体差异,做学生个性健唐的保护者,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通过反思和对策,大家理清了思络,明确了方向,认清了目标,无錫市高中化学新课改走上正确的轨道,呈现出勃勃生机。

二、新课程背景下对化学传统实验改革创新探究——对化学传统实验的设计发生了“三个转向” 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

镜头2:我市市北高中在省市实验调演大赛中,大放异彩,获得省实验调演一,二等奖各1个,市一,二等奖各1个。其中“绿色的氯气的制备与性质微型实验” 是将氯气的制备,性质和有害气体的处理于一体,在密封的“井穴板” 中完成的微型绿色化实验;“数字化中和滴定实验” 是集传统的酸,碱中和滴定与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学化学实验;“电化学多功能实验仪” 时机电化学教学中所有实验于一体的实验仪器,得到全市化学同仁的一致好评。

问题2:新教材中不再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些教师就以课程紧无时间或该实验有污染不环保等为借口,在课堂中弱化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淡化了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也有些学校强调实验装置微型化,而忽略绿色环保;或只强调教师的演示实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或强调个体实验的结果而忽略单体实验的多功能性等等。从而出现实验探究能力差,见到实验题就害怕,考试失分高的怪圈,使实验成为学生不可逾越的障碍

对策2: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实验探究”, 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设计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探究方案,能运用比较/分类/归讷/概括等方法形成探究结论,能对探究方案和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准确地表述探究织果。我市高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强调了参与动手、探究、转向、创新,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江苏省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在实险操作和创新设计中,在实验试题解决方面和实验调演大賽方面均有上乘的表现。

如无锡市一女中对高三《草酸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这一节对外公开 课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利用实验手段,进行科学探究,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主动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让他们在和谐欢快的合作中发现欣喜,从而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高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化学实验的实施过程。

依据新的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他们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理念下,有如下设计思路: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解释身边的化学问题。

2.根据提供的资料、物质结构特征,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学会运用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梳理,提出乙二酸可能具有的五点化学性质。

3.针对中学生课堂上单独解决问题,怕出错出丑的害羞心理,安排六人一组,让每位同学有机会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经小组内协作讨论,把各组结论放入特殊的社会组织——班级与小组中。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主动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让他们在和谐欢快的合作中发现欣喜,从而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让其在知识的形成、应用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后记】

教与学是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只有学习者本身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学生能否主动投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让学生在探究情境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景中不断强化学习动机,可以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鉴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本课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

高三化学中关于物质性质实验方案设计,题型变化多,知识面广,学生对此有一定的畏惧心理。本课通过分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挖掘生活中有关草酸素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克服学生有关的畏惧心理。同时通过这一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然后由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本课学习材料,教师向学生补充介绍相关知识点,学生从中获得启发,他们自己分析、假设草酸具有的性质。通过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活动建立在假设基础上,他们自己设计实验,动手验证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协作精神、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代表展示、交流,教师及时设疑供学生讨论,将课堂气氛引向高潮,使学生的探究动力更足。本课教学从生活常识下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全程都能积极参与进行问题的假设、方案的设计、实验验证,最后得出自己总结的结论。

这样,在实施引导探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启发并组织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既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又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这一节课为全市的新课程实验教学开了个先河,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借鉴作用,推动着我市化学实验探究向更高层次迈进,为无锡市化学的高考、竞赛夯实基础。

如市北高中对化学的传统实验的设计发生了“三亇转向”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1.使化学的传统实验——氯气的制备向微型化、绿色化转向

新课程教育倡导科学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方式;重现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新课标赋予化学实验更多内涵和教学系功能,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重新审视化学实验教学。例如传统的实验存在学生看的实验多,亲自做的实验少的现象。但是我们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动手实验少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例如,氯气的制取、净化、收集、尾气的处理装置。首先,只适合教师的演示,在课堂上只有部分同学能清晰看到实验现象;其次在装置拆除过程中有大量有害气体产生会污染环境;再次,不利于学生做分组实验。因此,设想将只适合于演示实验的装置能否改为小型化,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得明显、清晰的反应结果和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和技术。例如图2装置是氯气的发生装置,性质实验及尾气处理集一体的装置,该装置的最大优点:一是可以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观察、分析能力。二是实验用量少,现象明显。不足是该装置在拆除过程中仍有有害气体污染环境。根据上述情况,我们设计了一套既环保又微型化又便于学生分组实验的装置,即“绿色的氯气的制备和性质微型实验”。

2. 使化学的传统实验——酸碱中和滴定向现代化的中学化学实验转向 传统化学实验,过于强调实验对所认识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验证,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步骤做下去,就可以得出结论。这样的实验功能根本不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同国外的化学课程相比,我国化学课程中的化学实验无论从实验方法还是实验手段来看,都远远落后于化学科学的发展。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化学实验中又使用了许多新的科学仪器,如: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传感仪等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已对中学化学实验提出更高要求,将中学化学实验逐步现代化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有感于上述的认识,我们对传统实验——酸碱中和滴定进行现代化实验的探索,即:“数字化中和滴定实验”。

3. 使化学的传统实验——电化学的多个单体实验向单体多功能实验仪转向 传统的电化学教学中,分别有溶液导电性实验、原电池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电

解氯化铜实验、氢氧燃料电池等实验组成。一套又一套的实验,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准备工作多,非常不方便,并且有的实验要产生有害气体,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那么是否可以研制一套集所有电化学实验于一体又是绿色环保的多功能实验仪器呢?我组化学教师与实验室教师共同研制了“电化学多功能实验仪”。该装置能做电化学教学中所有实验,既符合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又便于学生分组实验的使用,并且实验装置环保绿色化。

三.以新课程为背景,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镜头3: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教育理论方能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形成教育教学能力,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进行师德锻炼,形成教师的教育机智和高尚品德,这是成为优秀化学教师非常重要的途径。

问题3:在课堂教学中,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运用启发式教学,还是怕课堂乱,影响教学进度, 主要用讲授\\灌输式教学呢?是単纯传授知识解惑呢?还是既考虑知识的传递更一培育学生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呢?又如何正确把握课标,吃透各种版本的教材?

对策3:我们强调,在课堂教学方面,要采用以“自主,主动,合作,探索”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营造浓郁的教学情境,注意适当引发学生间的认知冲突,强调组织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梳理并完善相关的知识体系,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学习发展方面,要强调全面发展和差异发展相结合,对学生个体强调全面发展,对全体学生允许有合理的差异发展,因此,不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家庭作业,在教学中注意寻找科学的起点,找准合适的切入 点,分层要求,因材施教,保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迸发出最大的潜质;在学法指导方面,要倡导学生的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常通过自我分析来优化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在知识整合方面,要积极探索化学教学的生活化,课堂中要注意把化学和生活实际问题联系以来,以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尝试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经历理解社会实践问题“化学化”的过程,体验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获得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学生关爱大自然,关注社会,关心民生,将学习变成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逐步建立起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科学发展观。根据当前教育研究呈现的一个新特点,即将重点研究方向由“教”转向“学”,把教室变成“学室”特点,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师生共同营造灵动的学习场,把教科研作为自己吸取教育养分的源泉,把研究既扎根于丰富的教学实践土壤,又有赖于广泛的理论博览,使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同时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要正确把握和实施学习目标中不同级别的行为动词,这样在教学中可更好地把握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明确哪些详讲,哪些略讲,哪些现在讲,哪些以后再讲,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有利于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高中化学有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构成,各模块均有自己的知识侧重和学习要求,根据《课标》中三大学习领域中不同的行动动词。在教学中可作如下安排:

选修化学模块“高级层次”的行为动词比例明显高于必修化学模块,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必修化学的基础性和选修化学的专业性。

化学1(必修)和化学2(必修)相比,“高级层次”的行为动词比例明显偏高,从《课标》可看出化学必修1的教学内容明显多于化学必修2。化学必修1既涉及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化学物质的分类,化学基本实验如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等,又涉及化学量的表示和运算,如物质的量及其计算,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强弱电解质的知识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尤其是整个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都集中在化学必修1中,内容之多几乎涵盖了老课程的三个学期。可见,化学1的教学要求是高的,难度是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把握教学的要求,控制好教学的难度,尤其对物质的量及其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解质等知识点,不能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追求一步到位,但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尽量到位。本学期化学必修1只讲授专题

1、

2、

3、及专题4第一单元,以分散和减轻化学必修1的压力。

《化学与生活》模块虽然是选修,但标准中所用行为动词主要是初级层次的,原因是模块内容不要求涉及生产、生活的具体细节,所以教学要求并不高,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方便文科班学生的选修,在教学中,主要是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及适应科技,社会发展的能力。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只需抓好基础,抓好课标,不需深挖;《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这两个模块各水平层次出现的行为动词数比较均衡,一方面体现了这两个模块集中地展示了化学原理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由于出现了许多新的概念,是探索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趋势的工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用直观模型(观看或亲自搭建),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手段,强化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体验学习是学习者亲自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法,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亲身体验学习活动过程。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运用教学技巧,如兴趣激发体验,科学激发体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应用体验,愉快学习体验,责任感体验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科学态度和责任性意识,使“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勤奋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提倡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加强精细化管理和有效教学,认真学习江苏如东教育的真经和32字的词典:“大行贱始,细致入微,持之以恒,取长补短,格物致知,文化涵养,刚柔相济,精神支柱”,真正使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这就是优秀化学教师所应有的风范和风貌

四、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部分讲台让给学生,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研究

镜头4:梅村高中在一次对外公开课中,把部分讲台让给学生,他们认为:课堂是学生学习过程最重要的场所,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上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老师说题、学生做题的模式,已不能适应要求。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界长期关注的课题。

把部分讲台让给学生,就是化学课上,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利用一定的时间,实施师生的角色置换,让学生尝试教师的角色,离开座位,走上讲台,这符合教学心理学的要求。心理学家莫雷诺认为,角色置换是一种心里技术,它让人暂置身于他人的社会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的履行自己的角色。把部分讲台让给学生,就是要改变化学课堂教学长期以来的模式,变学生课堂上习惯于看现成的教材、听教师的讲课、靠教师复习的被动消极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主动地思考、讨论和评讲的学习模式。他们试图在课堂上通过合理有序的角色置换,让师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种心里技术,促进师生间的相互沟通,消除师生间的隔膜,缩短心灵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配合,同时让学生清楚学什么、怎么学,教师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从而达到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问题4:听课后大家认为这种上课形式是一种创举,确实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师生互动气氛也热烈,但也有老师认为,这种课型只适合重点学校即老牌四星级学校的学生,他们肯化功夫,肯配合,且这种课型课前需准备,上课也很难埪制教学的进度,综说纷沄如何评价?

对策4: 梅村高中的化学老师认为把部分讲台让给学生,就是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成为教学的主导者,而教师和其他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根据化学学科的特征和课堂教学的特点以及高中学生的能力大小,他们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尝试,认为让学生讲课的内容可以是:

(1)知识点讲解及举例和分析(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等)。

(2)知识块的综合(例如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俗名,颜色状态,水溶性,化学性质,有关反应式,重要应用)。

(3)实验演示和现象的观察、表述及分析(注重操作的规范,现象描述的正确,分析推理的严密)。

(4)例题、习题的分析讲解(注意题解的化学原理、题型的结构及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等)

(5)组织同学讨论,请同学回答并作出正确的评价。 (6)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展示。 他们的做法是这样的:

1.师生角色置换的实施步骤 (1)课前组织备课

ⅰ、组织以前、后两桌四位学生为一个单位的研究学习小组,发挥学生集体协作功能,轮流授课。

ⅱ、根据所学习课程章节内容的特点,教师预先布置下一课要学生授课的内容和形式,提供教学参考书,让准备上课的学习小组同学在事先熟悉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组织集体备课,备课时先由小组学生说出对内容或操作的理解,提出教学的设想,并指出自己理解的重点、难点、疑点及实验的操作要领。其次,老师提出自己的教学意见,强调重点,理解知识点的相互联系,解答学生的疑点。

ⅲ、学生学习小组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探讨,查找材料,形成教案,并推出一位同学主讲或主演。

(2)课堂教学的实施

ⅰ、全体学生课前需做好预习,并写出预习提纲,以便增加听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老师在上课前授课学生的新闻发布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ⅱ、教师上课,当课进行到规定的内容时,由学习小组代表上讲台授课,时间可根据事先设定的内容安排5到15分钟。期间老师坐在学生的位置上,既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回答授课学生提出的问题。

ⅲ、接着用5分钟的时间由老师评课,突出强调知识的重点、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现象的描述及分析得出结论;习题的化学原理、题型的结构和解体思路。然后教师继续上课。

(3)激励机制

ⅰ、抓住学生授课中的闪光点,特别是对有创意的教法尽可能给予表扬和鼓励。

ⅱ、结合备课态度和教学效果,分别给学习小组成员和授课学生平时成绩尽可能记一个高分,并在学期成绩和学生期末评语中有所体现。

2.通过两年的实践,梅村高中初步取得了以下的成效, 说明这类课型具有生命力.具有推广价值, 适合各类学校采用

(1)促进了老师教学思维的转变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ⅰ、在与学生集体备课过程中,老师由单纯的教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教,这要求老师对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系统地向学生表达;同时老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上更要从理论的高度上归纳总结,这本身是对老师素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ⅱ、在课堂上,老师由台上“下放”到台下,坐到学生中间,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逐步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习在和谐、欢快的情景中进行。

(2)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突破。

ⅰ、让学生上台讲课,备课、上课的学生对有关知识、方法和操作,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要以规范的操作演示、仔细观察、严密的逻辑推理,还要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其间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逐步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学会了学习,这是一种艰苦的磨练,更是一种快乐地提高。

ⅱ、让学生当老师,给学生一个大显身手、表达不同个性特长的机会,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健康的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表演水平等各种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有一种内在的成就感,认识到主体地位和智慧的力量,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长知识、学本领、增才干。有的同学说:“我看到自己身旁的同学在讲台上有板有眼地叙述着、讲解着课本知识,分析着解题思路,演示着实验,不由产生一种亲切感,仿佛自己也站在讲台上,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小老师’的话一字一句都深深印在脑海里。”

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台上台下的角色转换中,学生体会了当教师的艰辛,学会了对教师的尊重、对同学的宽容。而轮流讲课的学生觉得每一堂可都是新的,每一堂课都有其亮点,上课的积极性会很高。

总之,把部分讲台让给学生,实行师生的角色转换,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更深切地体会和认识什么是“不足”,什么是“困难”,怎样“自强”;能使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检查和评估教学,总结教学的得与失,从而加强了预见性、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能使学生在反复体味当教师的酸甜苦辣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所以,师生角色的转换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尝试。

3.师生角色转换的体会, 从理论层面上更说明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课堂教学进行师生角色转换的实践中,他们体会到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民主平等原则。民主平等原则是实行师生角色转换的前提。民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均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和权利;平等是指在化学教学面前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人人平等。角色置换,使教师既要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像学生一样去学习、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又要把自己放到教师的位置上,去督促学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教师的能力一般来说要超过学生,但学生人数多,如果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过教师。因此,教师不能强求学生服从自己,学生也不能盲从教师。民主平等的原则要求教师不耻下问,学生敢于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见解。只有师生民主磋商、平等交换看法,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贯彻民主平等的原则,目的在于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融洽的师生关系、愉悦的学习氛围,这个目的达到了,实行师生角色转换的前提就具备了。

(2)能力提高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师生角色置换,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即阅读理解能力、表述能力、操作观察能力、发现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因此,角色置换不能慢无目的、随心所欲地进行,要制订计划及落实措施,加强指导,否则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贯彻能力提高的原则,要求实行角色置换的时候注意量、度适中,即合理选择实行角色置换的内容,不是每个内容都能这样做,千篇1律,不然对学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不但发挥不了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疲于应付,产生反感。

(3)循序渐进原则。要学生上台讲课是需要真功夫的,叫学生说清楚或演示到位比让学生听会、学会困难得多,因此进行尝试时,要有计划地安排,分阶段进行。开始,让学生化5分钟左右时间,选一些基础的、简单的项目,教师先示范

一、二例,学生模仿

三、四次,会的,容易的,熟悉的,同类型的多讲(演示)些,以后逐渐过渡到10到15分钟,选一些较深的、较难的、综合性较大的项目,让扮演教师角色的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做到循序渐进。

(4)主体性和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角色置换这种心理技术,决定它必定是一种双边活动,离开了角色之间的配合与支持,这种活动就无法进行下去。角色置换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备课、讲授或演示这两个主要环节的角色置换都需要学生的踊跃参与,积极配合。因此,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确立和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实行角色置换的前提和目的,没有学生的参与和配合的角色置换是难以想象的。角色置换,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备课、讲授两个环节的角色置换,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策划和细心安排。角色置换之前,要提出要求和目标,讲清注意事项;实行之时要进行检查督促;实行之后,要进行总结评估。教师的指导是角色置换有序进行的保证,没有教师指导的角色置换,同样是无法实施的。把部分讲台让给学生,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从上可见,实施这个方案,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我们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让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出精彩, 使新课程理念在全市各类学校生根开花, 发扬广大.

五.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化学书面习题作业向创造性作业的扩展的研究

镜头5:作业是一种有效的课程资源,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理解知识,而且还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进行有效管理和客观评价的重要举措。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化学作业在教学过程中的目标、维度、功能也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为适应这一变革,传统的化学书面习题作业应该向创造性作业扩展。辅仁高中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问题5: 书面习题作业的利与弊

书面习题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书面习题作业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其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是巩固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书面习题作业为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建构过程,学习者以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学生通过书面作业进行练习,使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会对问题的思考和对知识技能的操作,这些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是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方法

作业是对学生有效管理的重要方法。通过布置适当的书面习题,可以进行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和课堂教学中某些问题的缺失,承载着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教师也可以通过对作业的批阅,对学生实施有效管理。当然,这种化学作业的完成应该是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所以,这种管理不能是强制性的,不能以控制学生为目的,不能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应当通过适当的作业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具有一定的反馈和评价功能

作业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书面习题作业与考试相比,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它的常态性,它是一个连续的系统工程。一方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了解到学生面临哪些学习困难,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生从来自教师反馈的信息中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矫正认知偏差,改进、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

尽管传统的书面作业具有以上优点和功能,但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仍有较大距离。随着课程改革中课程功能的改变,化学作业的目标、要求和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化学作业不仅仅是检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而现行的书面习题作业很大程度上受传统课程理念、考试的束缚,存在着诸多弊端,往往是以练习和重复训练为主,所设计的习题都是以考试为中心,为应试教育服务,这种训练的结果是重教轻学,重结论轻过程。为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化学作业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对策5: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 对化学作业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设计, 真正达到有效和实效.请看下面两则创造性作业案例:

1.两则创造性作业案例,.

[案例1]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外观极像食盐且与食盐一样有咸味的有毒物质(是一种致癌物质)。这种工业用盐常被冒充食盐掺假或误作食盐使用,导致中毒事故发生。请你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表1,并结合自己已有化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按要求填写在表2中。

表1亚硝酸钠与氯化钠的性质对比

亚硝氯化项目 酸钠 钠

溶解性

熔点

沸点

水溶液 酸碱性

表2 实验记录 方选取

实判法 的试 验现象断依据 类剂和和结论 (别 操作 原理)

过程

物理

方 法

化学

方 法

[案例2]酸碱指示剂是化学实验室不可或缺的药品。请利用天然植物色素自制酸碱指示剂。

制作过程:把某些新鲜植物的花瓣、花冠、果皮等清洗干净,晾干,加入适量95% 的酒精浸泡1h~2h。然后将浸出液过滤,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3 体积的水即可。

(1)记录不同植物色素在不同酸碱性溶液里的变色情况 选用在在在植 酸性 中性 碱性

物色溶溶溶素 液中 液中 液中

墨菊 (花

冠)

牵牛花

(花 瓣)

紫萝

卜皮

月季花

(花 瓣)

喇叭花

(花 冠)

(2)为什么要用酒精浸泡物质的花瓣?

(3)还有哪些植物色素可以用于制作酸碱指示剂? 2.创造性作业的设计

很多传统的书面习题作业属于机械重复训练,成为加重学生负担的工具。而创造性作业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是开放而不是封闭的。其功能也不是单纯的智力活动,是知、情、意、行的融合。

作业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受,去掌握和获得。现在市场上许多教辅用书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它们的价值有限,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兴趣爱好,为学生设计创造性作业。在编制创造性作业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科学性原则。创造性作业中所研究的“问题”要符合化学学科特点,注意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符合实际情况,不违反化学事实及其科学原理,不“闭门造车”、臆造杜撰。“问题”的设置不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每一个问题必须有解、可解。

开放性原则。开放性是指所探究“问题”的视角、研究过程和探究手段,以及探究结果表达方式不是唯一的,是开放式的,呈现出多样性;同时探究性的思维方式也是开放的,即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来设计的。

实践性原则。“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亲自动手实践,去完成相关的实验。因此,化学创造性作业的设计要赋予对“问题”的实践和探究,通过这种创造性作业的完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真实性原则。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处处用化学。因此,创造性作业的编制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从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化学“问题”,真正使课堂所学知识得到拓展和延伸,亲身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所在。

可行性原则。可行性是指作业中所提出的“问题”既要考虑教学的客观需要,又要体现其社会价值,还要考虑解决“问题”的主、客观条件的可能性。主观上,完成创造性作业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时间精力、科学品质;客观上,要具备完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外部客观条件,如:需要必备的实验器材和药品等。否则不管这个“问题”社会多么需要,多么具有创新性也不能选择。

兴趣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编制灵活新颖、富有趣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创造性作业的重要因素。兴趣会指引学生把“问题”一步一步地深入下去,甚至会把自己引领到连自己也预料不到的地步。反之,如果对作业中的“问题”不感兴趣,则会淡然处之,或敷衍了事,就不会全身心投入,“问题”将不会得到圆满解决。

针对性原则。针对性是指在编制创造性化学作业时,针对不同内容、不同要求、不同学生,设计不同“问题”。同时还应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编制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问题”,以适应不同需求、不同“口味”的学生,使他们“吃得饱,吃得好”。

创新性原则。科学研究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的科学研究只能浪费人、财、物。化学作业的创新性是指所编制的创造性作业中,“问题”的情境、内容及解决方法的新颖性和独创性。“问题”情境的新颖性是指从生产、生活、科技、环保、化学研究以及化学教学活动中提取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达到培养学生接受新信息,适应新情境,寻求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内容的新颖性是指以新发明、新创造、新工艺及诺贝尔化学奖等内容来创设问题。传统的无机框图题往往是书本知识的再现,如果在设置“问题”时把化工生产中的新工艺和传统的无机框图进行有效的整合,创设一种以工业生产流程为主线的全新框图题,不仅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活化,而且还成为新知识的增长点,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化学作业的创新性还表现为作业形式的新颖性及解决方法的独创性。化学作业的形式可以是笔头作业,可以是演讲、辩论、表演、角色扮演、知识竞赛、社会调查等活动形式作业,还可以是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装置的搭建、现象的观察与判断、实验结果的论证与评价,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实践与探究性作业。完成上述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作业,需要有新颖独特、富有个性的解决方法。

合理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把握解决问题的实质,编制切实可行的创造性作业。使作业更符合学生兴趣、更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知、情、意、行获得和谐发展.新课改实施四年来, 辅仁高中在“化学作业” 方面一步一亇脚印地探究,一步一亇脚印地前进, 取得可喜成绩, 创新, 也带动了整亇无锡市的化学教学的改革.,促进无锡市高中化学新课改的深入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之子课题

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材料)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之子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亮点doc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的亮点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