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发布时间:2020-03-02 10:27: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设计

执教:舟山市定海区教师进修学校袁优红

教材版本: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 教材分析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是教科版五下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的第七课,是在前几课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四季的成因。

许多学生对四季的成因有着错误的认识,较普遍的一个观点是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离太阳近时是夏季,离太阳远时是冬季。本课则是让学生根据不同季节杆影变化的特点来推测地球所处的季节及四季的成因。在本课的探究中,学生将明白,四季的成因与太阳直射或斜射有关,即太阳的高度有关,从而纠正了四季的形成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远近有关的错误认识。

学生将从探究中发现,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地球仪上将无杆影长度的变化,无太阳高度的变化,从而明白四季的形成不仅与地球的公转有关,还与地轴的倾斜有关。

●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立竿测影”的实验。

(2)在“立竿测影”的实验中,发现地球仪上杆影的长度变化,从而分析四季形成的原因。

(3)从导致杆影变化的原因,推想出四季的形成与地轴倾斜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和从已知出发进行推理,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推想,分析推想,实验探究四季的成因。

教学准备

1.课件、实验记录表、手电筒、地球仪。

2.学生模拟实验材料:小地球仪、细铁钉、蜡烛、地球公转模板、尺、4张白卡纸、地轴不倾斜的地球仪、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说说四季的特点

二、小组交流:推测四季的成因

三、分析推想,消除不合理的推想

四、对合理的推测做进一步的分析

1.地球公转

2.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五、实验验证推测

1.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会不会有阳光的直射和斜射,引发温度变化,形成四季。

2.如果地球的地轴不倾斜,是否还能发现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四季的成因。

六、完善四季的成因

1.南半球、赤道、两极的四季是怎样的?

2.播放四季成因的录像。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思考

地球运动主题的学习贯穿小学、中学、大学,在每个阶段都会学习相同的内容,例如三个学习阶段都有地球自转、公转等教学。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决定了宏观、抽象的地球运动学习是一大症结。因此,构建适合于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学习探究过程,把握本主题教学的难易程度,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思索的问题。本课教学,也主要是在以上的思考基础上加以具体实施的。

一、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实施教学

大多数学生对四季的成因是未曾思考过的问题,或者有着错误的认识,较普遍的一个观点是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离太阳近时是夏季,离太阳远时是冬季。由此可见,学生对本课内容在认知上存在半“空白”想象,或者难以找到已有经验的支持。因此,本课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的认知及已有经验建立起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一步步的实施教学,是学生理解四季成因的关键。学生推测四季成因中,我着重指出:要根据四季的特点进行推测,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向。在分析四季的成因时,我引导学生回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变化的规律,从而建立一天中影子长短与阳光直射和斜射、温度高低的关系。从一天温度变化的实例来推测一年四季会不会也是阳光的直射和斜射引起的。这样,学生的构建四季成因的过程就有了一个“中介平台”,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与理解。我想,只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的教学程序才是唯一合理的。

二、减低学习难度,教学深入浅出

根据教学内容,本课对四季成因的探究主要是通过“立竿测影”的实验方法来实现的。在几次试教中,发现学生对“立竿测影”实验的理解是一个难点,“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实验要我们干什么”成为学生认识的难点。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我从本课的学习思路上进行了调整:从复习一天的温度和影子变化出发,把阳光直射与斜射会造成温度的变化变成已知条件,把立竿测影的方法与目标定

位如下: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能不能发现阳光的直射和斜射,从而引起四季温度的变化。学生观察实验的目标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明确性,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形象化的探究过程得以构建,教学深入浅出,降低了难度。从整节课的教学思路和主线看,从推测四季成因,分析四季的成因,对合理的推测进一步寻找证据,实验验证,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不断激起思维的火花,自己提出问题,循序渐进地思考解决问题,积极构建科学概念,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三、实施长时探究,促使学生对四季成因的认知形成一个整体

本课教学,实施了长时探究的课堂形式。在学生“立竿测影”实验后,再次分发地轴不倾斜的地球仪,再次“立竿测影”,观察影子长短是否还会发生变化。学生两次“立竿测影”,有了更为丰富与深刻的实验体验与发现,两次实验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地球的公转和地轴倾斜缺一不可的两个条件形成了四季,学生对四季的成因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分析更有科学性。同时,也给了学生更广、更深的探究时空,对科学素养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四、运用动画、媒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对于小学生,主要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的展开还是以具体形象为基础的,许多运动无法通过常规操作来展示与描述。因此,在本课学习前向学生展示了地球公转的视频,在最后学生已经通过实验探究了四季的成因后,再播放四季成因的视频,与学生的认知再次形成对照,与现实拉近距离,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对四季成因的认识,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个人简介

袁优红,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18年整,于2011年8月担任定海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科学教研员。省小学科学课改指导组成员,市学科带头人,市学科讲师团成员。她视小学科学教学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以踏实、求真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学生为本,力求让学生全面主动探究,力求构建简约和谐、适合于孩子的课堂。曾在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担任各级公开课、观摩课达30多节次,撰写的论文、案例多次获奖或公开发表,带领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一等奖。

一年有四季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设计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设计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设计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设计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反思

4.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设计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教学设计(整理)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设计(推荐)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获奖教学设计[推荐]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