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5:25: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设计

中宁县第二小学

吴杰

韩梅

设计思路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是小学科学教学中较难的内容,涉及知识较深,相关因素多,过程复杂,学生要在短短的40分钟里认识一种综合的自然现象,既要求学生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实现对不很熟悉的天文现象进行研究,还要求学生能够把各种相关的因素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概念,对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课遵循事物之间共变的关系,抓主要矛盾,以概念逐步完善、建立为原则设计教学过程,首先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的原始认识出发,排除其非科学的认识,突出形成四季现象的关键因素,引导学生从人类认识四季的过程与经验出发,运用模拟空间的转换,使学生在不同环境下进行观察,形成探究活动,在模拟实验中初步建立对四季的认识,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印证自己的认识,最终建立四季形成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和实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的信息处理能力;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模拟实验;在模拟实验中,将地球仪上杆影的长度变化,并结合古人的观察结果,作为判断地球季节的依据。从导致杆影变化的原因,推想出四季的形成与地轴倾斜有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和从已知出发进行推理;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模拟地球公转实验,对阳光直射和斜射情况的观察。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阳光直射和斜射,通过比较,形成对阳光强度因阳光照射角度而变化的认知,并结合对地球公转的观察提升对为四季成因的认识。 教学准备:

1、每小组准备好地球仪、手电筒等;

2、一些四季的图片、课件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感受入手,关注四季形成的问题

学生通过欣赏四季图片,交流在不同季节的感受,从而关注四季是怎么形成的问题。

二、由地球公转的特点入手,展开研究活动 1.模拟公转 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认识到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公转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球是怎样公转的?我们来模拟地球的公转。 请一个学生做模拟公转活动,其他学生共同观察并随时修正模拟公转中地球倾斜状况。 2.引出研究线索

谈话:地球公转一周,就经历了一个春夏秋冬。实际上,对于四季的研究,我们人类很早就开始了。我们来看看古人在长期研究中的一些发现。

三、延续古人的发现,提出研究方向

对古人“立杆测影”时发现的影长规律变化进行分析 1.讨论古人的做法

在不同的季节各选定一天,在同一时刻、同一地方立同一根标杆,观测它的影子长短变化。

2.分析其中的规律

学生依据资料,在小组讨论中进行分析,发现古人在长年的观测中,发现影长在夏季最短、冬季最长、春秋两季适中,每年都会这样有规律的变化。

可以根据影子的长短,知道气温的高低,从而判断出是什么季节?

四、设计实验,寻找与古人研究相符合的规律 1.设计实验

集体研讨中,明确活动方法:太阳、地球和标杆利用模型表示。

围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模拟公转过程。

确定四个观测点,供学生观察杆高影长。

利用观测记录单记录观测结果。

2.模拟观测

(1)观测北半球影长变化

请每一位同学,走进地球公转的轨道,顺着公转的方向转一圈,每到一处观测点时,要做三件事情: A.观察地球的姿态B.观察影长的变化

C.判断地球运行到这个位置时,可能是什么季节? (2)汇报交流 希望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发现影子长短的周期性变化,与古人的观测相符合,并依据地球公转的方向指出地球在四个观测点上的季节。

五、深入分析影长变化与阳光照射的关系

提问:影长的变化还只是我们看到的一个现象,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换一种观察方式,站在地球公转轨道外面来看看还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通过从整体上观察地球公转过程中的姿态,希望学生提出:

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是向北倾斜,保持不变的姿态,所以在夏季,立杆的地方正对着太阳,阳光能比较直的照射在这里,阳光接近于直射。在冬季,立杆的地方倾斜地对着太阳,是斜射。因为地球向北倾斜,春季和秋季阳光照射角度差不多。

六、利用隔板来分析太阳直射、斜射与气温之间的关系。

提问:太阳的直射、斜射与气温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通过隔板再来观测光照在地球北半球的情况,对比夏季和冬季,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希望学生观察比较后发现:在夏季,阳光直射,照射范围比较集中,气温高;冬季,阳光斜射,照射范围比较分散,气温低;春秋两季阳光照射范围适中,气温合适。

七、观察四季变化的过程

提问:四季只出现在这四个观测点上吗?

希望学生通过前面的研究提出影长逐渐变短的推测。

八、完善四季的认识----观测南半球的阳光直射和斜射的变化 课件出示北半球:春风、夏至、秋风、冬至。

1.提出自己的思考

提问:我们一直在关注北半球,南半球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预测:——相反 2.模拟实验、进行观察

在南半球立杆测影,学生发现南半球四季的变化与北半球相反。

3.利用事实再次证明学生的发现

利用中国国家气象局网站上的天气预报,证实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

九、回顾总结

回顾这节课的研究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地球上的四季形成的原因。

课后反思:

正如教参所说,《为什么一年有四季》确实是一节非常有难度的课,学生对四季的成因有着直观的错误认识,普遍的观点认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离太阳近时是夏季,离太阳远时是冬季;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成因的解释几乎是空白的。如果按照教材顺序教授课程,就会缺少了探究过程,造成课堂气氛的呆滞,学生探究兴趣的降低。于是,我在实际教学中,注重从生活感受入手,关注四季形成的问题,利用课件与学生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赏鉴,激趣导新;逐一对学生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利用课件,观看一年四季地球与太阳关系的动画演示,同时利用本地一年四季的变化的明显,提高了课堂的生动性、有效性,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四季的认识,提高课堂的生动性。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设计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设计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设计

一年有四季

4.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设计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教学设计(整理)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设计(推荐)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反思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获奖教学设计[推荐]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设计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