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1:30: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河源中英文试验学校2014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子曰:“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 (《论语》)(2分)

(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辛弃疾《南乡子》)(1分)

(3)力尽不知热,□□□□□。(白居易《观刈麦》1分)

(4)文天祥《过零丁洋》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2分)

(5)默写赵师秀的《约客》。(4分)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企图 zǔ â()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

(2)谁能断言那些láng jí()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3)倘若说这是芝麻,不是脏东西,不等于骂中堂大人gūlòu guǎwãn(),没有见识吗?

(4)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miào shǒu huí chūn ()。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4月5日,“勇气”号火星车_________了在火星上的第91天。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它标志着“勇气”号这次火星之行的原定使命都已圆满完成。

②每当闲暇之时,坐在江边,听听江笛唱答,钟声应和,帆船往来,鸥影翻飞,一切烦恼与忧愁都_________烟雨濛濛,大江东去。

③最近,MSN服务将要收费的消息在媒体和用户中流传。微软在华的MSN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由于中美商业模式差别造成的_________,基于个人计算机的MSN将_________免费下去。

A.度过赋予误解/始终B.渡过付与曲解/始终

C.度过付与误解/一直D.渡过赋予曲解/一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全国中小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B.当前生产急需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C.天气晴和,春光煦煦的雁回山,是少见的好天气。

D.飞倦了的几对小燕子闲散地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

5.仿照句(1),在横线上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内容要能推出句(2)的观点。(4分)

(1)无论是批阅十载完成《红楼梦》的曹雪芹,还是遍尝百草写成《本草纲目》的李时

珍;,;,;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二、(4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8.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举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

然后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文中画线句子得到的启发。(4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郑之鄙.人学为盖①,三年成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桔槔② 。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

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 戎服③ ,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④ ,天下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

注:①盖:伞。②桔槔:井上汲水的工具。③戎服:军服,能挡雨。④裘:毛皮衣服。

9.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郑之鄙人学为盖鄙:______________(2)民尽戎服尽:________________..10.对划线句“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说应该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仍旧干他的庄稼活。

B.人们说适宜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仍旧干他的庄稼活。

C.人们说应该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仍然干他原来的活。

D.人们说适宜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仍然干他原来的活。

11.从文中看,郑之鄙人最终一事无成的原因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防空识别区(10分)

①防空识别区是一国根据自己的空中防御需要划定的一个空中预警范围。通常情况下,以该国

的战略预警机和预警雷达所能覆盖的最远端作为“防空识别区”的界限,可以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几十至数百海里不等,它比领空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要大得多,根本不属于国际法中的主权范畴。一般来说,设置“防空识别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国籍不明的飞机侵犯主权国领空,提示或警告进入“防空识别区”的他国军机不要误入或闯入主权国领空。防空识别区是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安全而设立的,完全是一国的单方面行为。

②对于进入防空识别区的航空目标。国际上有通行的处置原则。一旦发现对方目标进入防空识

别区,设立防空识别区的一方识别目标后,在实施G波道广播的同时,向军事最高当局通报情况,并加强雷达监控,同时立即提高防空导弹的警戒,命令空中待战的飞机前往这一区域,或者令地面战斗机做好拦截准备。通过对目标航向、机型、速度、姿态和以往情报的进一步掌握,判断目标有无敌意。对于有无敌意的判断,通常把握三条原则。一是目标在防空识别区内停留时间长短,如果较短,并依照指令行动,即可以认为“误入”或者“无害通过”,不采取武力措施。二是如果停留时间过长,不听从全球通用G波道广播劝告,目标继续沿防空识别区外沿飞行,且飞行速度没有变化,无意进入对方领空时,一般采用跟踪飞行的方法进行监视;如果对方飞机续航时间过长,通常采用轮换监视飞机批次的方式保持持续监视。三是目标不听从劝告,且航行方向直指对方领空,从机型、姿态、航线等能够判明敌意,即可在目标进入领空时按最高当局指令采取攻击手段,将目标击落或者迫降。

③自1950年美国最早建立空中识别区以来,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德国、缅甸、土

耳其、泰国、中国台湾地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相应地建立了海上空中识别区。尽管各国和地区关于防空识别区的范围、作为限制对象的航空器的种类、目的等内容不尽相同,但防空识别区自20世纪50年代出现以来, 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默认,成为国际法所默认的事实存在。

④与其他建立了防空识别区的国家相比,日本防空识别区的划定范围可以用“霸道”一词来形容。日本防空识别区是一个巨大的正五边形,其最西部距离中国大陆东海海岸线仅130公里,最南部与中国台湾的防空识别区呈重叠状态,西北部更是过分到距离俄罗斯海岸不足50公里。⑤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向国民制造“受威胁”的假象。其每年4次公布针对“可能侵犯领空”外国战机的紧急出动次数,最近两年一直宣称针对中国飞机的紧急出动次数在急升。但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中国海军运8电子侦察机尚在东海中线以西飞行,日本就已出动战斗机进行近距离跟踪拍摄,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P-3C反潜巡逻机则在中线以西的中国东海油气田上空大摇大摆地盘旋着。

⑥2013年11月23日,中国宣布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覆盖大部分东海海域,要求在区域内 航行的航空器向中国通报飞行计划,对不配合识别或拒不服从指令的航空器,中国武装力装力量“将采取防御性紧急处置措施”。

12.下面关于“防空识别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防空识别区是空中预警范围,这个范围是根据一个国家的空中防御需要而划定的,设立防空识别区不需要经过他国同意。

B.防空识别区不等于一个国家的领空,也不等于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它可以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几十至数百海里不等。

C.防空识别区设置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安全,防止他国飞机侵犯,提示或警告他国飞机不要误入或闯入“防空识别区”。

D.防空识别区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现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设立了海上空中识别区,已经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默认。

13.下面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说明对象是防空识别区,属于事物说明文,①②段采用逻辑说明顺序。

B.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的说明了日本防空识别区范围之大。

C.第④段中黑体字“仅”、“更是”照应了前文“霸道”一词。

D.文章第 ⑤段说明了中国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的目的和作用。

14.面对日本的防空识别区的划定范围可以用“霸道”一词来形容,2013年11月23日,中国宣布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你如何看待?(至少两点)(4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老妪

①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一篇“游

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②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

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③老妪似乎自甘泠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

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④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

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意,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⑤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⑥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⑦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⑧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⑨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

得佝偻着。

⑩“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⑾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⑿儿子仰脸看我。

⒀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⒁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⒂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行时,见一老叟,守着他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

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收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泠清„„

⒃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

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15.文章开头两段交代了怎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何作用?(5分)

16.本文是表现老妪高贵品格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她的老伴——老叟呢?而且在写老叟时,还用了许多与描写老妪同样的话,请把这些话找出来,并说说写这些话的作用。(4分)

17.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3分)

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

18.你怎样理解“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的这句话? 读了这篇文

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5分)

19.你的一点一滴绵薄之力会感动他人,他人的一丝一缕的无私给予也会感动着你。感动中你确定了辉煌的人生坐标,感动中你踏上了灿烂的人生征程。也许你曾经被杜甫的忧国忧民所感动,也许你曾经被周恩来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格所感动,也许你曾经被董存瑞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所感动······受到感动是对自己灵魂的一次净化,创造感动是对自己人格的再次提升。

请以“与感动同行”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不(诗歌除外)(3)600字左右。(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附加题:根据以下片断,回答问题(10分)

(甲)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乙)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活着还有什么用呢?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生活得有价值呢?又有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呼吸吗?当一名力不从心的旁观者看着战友们向前冲杀吗?

就这样成为战斗队伍的累赘吗?他想起了基铺无产阶级的领袖叶夫格妮亚·什,这位久经考验

的女地下工作者得了肺结刻,丧失了工作能力,不久前自杀身亡。她在简短的留言中解释了这样做的理由:“我不能接受生活得施舍。既然成了自己的党的病患,我认为继续活下去是不必要的。”把背叛了自己的肉体也消灭掉,怎么样?朝心口开一枪,就完事了」过去既然能够生活得不坏,现在也应该能够适时地结束生命。一个战士不愿再受临终前痛苦的折磨,谁去责备他呢?

他的手摸到了口袋里光滑的勒朗宁手枪,手指习惯地抓住了枪柄。他慢慢掏出手枪。 “谁想到

你会有今天?” 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任何一个笨蛋,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对自己开一枪。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对懦夫来说,也不需要更好的出路„„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1.(2分)甲文选自(作者)写的《》;

乙文选自(作者)写的《》。

2.(4分)从整部作品看,两篇选文中的主人公各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4分)从两段选文中主人公的命运结局,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九年语文模拟考试卷

初三语文模拟考试卷

六年级语文下册模拟考试卷

四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考试卷

小学五年级语文模拟考试卷

小升初第二次语文模拟考试卷

湖南省语文模拟考试卷一

六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分析

小学毕业语文模拟考试卷(四十四)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考试卷

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
《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