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检验信息化管理

发布时间:2020-03-01 18:15: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检验科信息化治理,

随着中国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进步, 医疗卫生事业的信息化建设也不断深进。卫生部关于《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 全国三级医院到2008 年全部实现信息化治理; 二级以上医院60% 实现信息化治理。卫生部的这个文件, 对全国各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在时间上提出了发展要求。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的检验科, 其信息化建设对医院信息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由 IS 和PACS 等的信息系统所组成的医院临床诊断系统(CIS) 是医院进一步实现信息化的关键。

1 检验科信息化发展的历程 自20 世纪70 年代, 某些全自动分析仪器就已经开始使用微处理器进行控制和记录了。到20 世纪80 年代, 改进了的数据处理系统被放在独立的电脑上, 可对仪器的测试数据进行简单的存储和分析, 这种单机运行的系统通常被称为第一代的LIS。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 关系型数据库被引进到检验数据的存储和治理中, 并且出现了以PC 为基础, 部分级规模的第二代LIS。90 年代中期开始, LIS 才开始逐渐变成一个以局域网为基础、开放的客户机ö服务器(Client/Server, C/S ) 结构或B/S 及多层结构的软件系统,这便是当前得到广泛应用的第三代LIS。

2 检验科信息治理系统的功能特点 卫生部于2002 年修订颁发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中《临床检验分系统功能规范》定义:《临床检验分系统》是协助检验科完成日常检验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程序。按照以上要求, 目前L IS 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服务器端程序在Unix、Linux 或Windows NT平台下运行, 具备良好的系统稳定性; 前台程序均为菜单式图形界面, 易于安装、维护和使用; 使用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 如Oracle、SQL Server、Sybase或DB/2D 等, 集中存储患者的检验数据、仪器设备的质控资料以及检验科的治理信息; 支持检验科的各种窗口业务, 包括需要手工处理的项目; 可与多种分析仪器进行对接, 借助仪器的通讯口实现测试数据的自动采集; 具备多种质量控制机制, 检验仪器质控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 提供方便、简捷、完善、灵活的数据查询功能; 为开放的系统架构, 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与治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 相结合, 支持彼此间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包括检验申请接收、检验结果发送以及用度信息传递等; 能够对各种检验数据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处理; 具备对仪器、试剂的治理功能等。

3 检验科信息化治理的必然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仪器工艺的发展, 检验仪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很多机器都内置了计算机系统, 具备了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的能力。检验仪器基本通讯功能RS232 接口为检验数据的同一采集、存储、治理和分析提供了条件条件。新一代的 LIS 在检验信息治理, 质量控制, 规范检验流程, 适应新的检验和方法, 为临床诊断提供辅助决策, 支持医院的科研和教学服务, 提供了检验

信息的深度处理、技术支持和保证。检验职员学历层次的进步和在职教育的深化, 使得目前检验科工作职员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为LIS 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职员保证。

4 检验科信息化治理的必要性

4.1 检验科作为医院的一大分支, 检验科信息化是未来数字化医院的基础, 检验科大量的理化数据、信息构成了诊疗过程和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医院检验科所使用的包括全自动及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血气分析仪、血凝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电泳分析仪、电发光分析仪、化学发光分析仪、全自动酶标仪、免疫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及尿沉渣工作站、细菌培养及鉴定仪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检验仪器, 品种繁多, 来源复杂, 数据记录格式不一, 报告形式各异, 有些报告既不规范也不美观, 例如: 无中文标识, 热敏打印字迹模糊不清等, 降低甚至失往了检验报告为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价值。

4.2 检验科各专业实验室的数据是个有机的整体, 是有关病人标本的各专业方向的反映, 彼此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检验科信息化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各仪器数据资料的自动接收和共享, 从而将以前繁杂的数据统计工作轻易完成, 大大减少了相关负责人因手工录进造成的差错; 从HIS 上得到病人基本信息和相关检验项目, 而不再需要向仪器输进这些信息, 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 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以大幅度进步。

4.3 检验报告单可以同一样式、定制样式并加进漂亮的医院标志, 进步医院及科室的外在形象, 同时降低报告单交叉感染的风险。

4.4 L IS 通过对各仪器共性数据的同一采集和保存, 除了方便制作各种报表外, 质控信息、质控规则判定及相关的各种质控图也可以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美观大方又实用方便的各种质控图可随时监控各种仪器的工作状况以及工作职员的操纵, 保证检验质量。

4.5 L IS 中科室需要的治理和统计模块, 如主任工作站、试剂治理、设备仪器保养保修治理等分类工作站, 操纵手册和科室文件、科室治理考勤等模块给检验科工作职员带来各种方便、快捷、正确、规范的工作享受。

5 山东省检验科信息化治理的现状200

3、2004两年中山东省临床检验中心对省内三级医院及大部分二级医院的临床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考核, 发现在二级以上的医院大多已经上马了不同程度的信息系统。但多数信息系统只是具备一些计费或简单的统计功能, 与真正意义的具备以医生站、护士站为基础的电子病历和电子医嘱等高级医院信息系统(HIS) 相比, 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检查的近300家医院的实验室中应用LIS 的不到5% , 而能够达到应用第三代LIS, 真正实现与HIS 信息完全共享, 无缝对接和双向通讯的仅仅是极个别单位。尽大多数的检验科, 特别是大型设备相对集中的临床化学室, 所具备的也仅仅是相当于第一代L IS 的单机, 由生化分析仪器销售商提供, 能够储存数据和打印中文报告程序而已, 对检验流程的优化和规范没有促进作用,对医院的整体信息化建设也无帮助。

山东省检验科信息治理现状不尽人意的原因,一方面是医院领导和科主任对检验科信息化治理不很重视或熟悉不足, 在实验室投进上, 以为购买大型高端仪器设备就可以满足和保证实验结果报告的及时和正确, 而对投进建立规范的实验室信息系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并没有充分的熟悉; 重实验室硬件(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等) 建设, 而轻实验室软件(规章制度的完善, 检验职员的培训,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等) 的现象普遍存在, 而事实上, 大量的仪器设备恰恰需要利用信息化来达到正确、高效治理, 发挥其作用, 保证其经济效益的产生; 另一方面, 检验科工作职员天天都要面对大量的患者与标本, 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都非常大, 实验室普遍存在的不按规程办事, 随意走“快捷方式”的状况, 但标本数目多不应该是质量低的借口, 方便实用应该建立在严格规范的基础上, 要改变旧的治理体制下手工或单向治理检验科的工作模式, 消除盲目、疏松、混乱和随意的状况的确需要一个熟悉和进步的过程。

6 检验科信息化治理的展看 从我国导进第一套实验室信息治理系统(LIS) 已经10 年, 在这十年中, 我国临床实验室的检验设备急速进化, 从手工到半自动到全自动, 到局部的流水线, 信息交换向Internet 延伸, 并与检验标本的处理和传递技术以及开放式的实验室相结合, 逐渐向实验室自动化系统( Laboratory Automation System , LAS) 发展, 进而实现实验室全面自动化( 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 TLA )。在我国某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已有低级TLA 的实例出现: 医生开据检验申请后, 电脑可打印条形码并自动将它贴在采样容器上。采集样本后, 样本处理和传送全部自动化, 检验仪器可依靠条形码自动识别样本并进行分析检验。检验结果则通过网络实时传递至医生工作站, 使医生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化验结果。

集约化、数字化是今后医院发展的方向, 和国外同等医院的临床实验室相比, 在检验设备的质量、数目以及自动化程度上, 我们的实验室尽不逊色, 甚至更胜一筹, 但在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优化检验流程, 完善临床实验室对临床诊断的信息共亨的综合检验水平上, 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如何更好地进行实验室信息治理系统的建设,是一个热门题目, 可以理解为从方便实用到严格规范的过程, 无论如何有一点应该明确, 积极推广应用LIS 有着非常深远和积极的意义。

特种设备检验管理信息化平台

特种设备检验计划信息化动态管理

医学检验信息化等

信息化管理

检验检疫局信息化数据中心建设工作总结.

检验检疫局信息化数据中心建设工作总结

中国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规定

信息化管理工作总结

信息化管理岗位职责

检验信息化管理
《检验信息化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