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法院信息化管理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31 08:36:02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信息化管理岗位职责

信息化管理岗位职责

一、负责制订公司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并组织实施;协助搞好信息化企业的规划工作。

二、向用户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网络方面的各项法规,并组织制订公司网络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

三、沟通管理层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及时将用户的信息和意见反映给主管部门及领导,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四、对公司网上的信息进行管理,随时更新并查看Web、FTP信息内容,删除、屏蔽有害信息,为用户提供内容丰富健康的信息服务,并确保公司网络的安全正常运行。

五、负责公司中、英文主页的日常维护和更新;对由各部门负责的主页应不断地进行检查,协助进行内容的更新。

六、负责托管设备的软、硬件维护工作;对公司的办公自动化及各职能部门所开展的信息化工作给予技术上的支持。

七、负责员工的网络基础、办公软件使用等知识的普及工作。

八、负责公司网络对外联络的有关事宜;完成公司交办的其他工作。

公司 技术质量部

二○○九年十月一日

推荐第2篇:法院信息化

关于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书

尊敬的给位领导:

法院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法院工作层次,提高法院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法院现代化管理是法院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一场革命。

就如何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谈几点想法:

第一,制定长期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有长效机制,使这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一是增设机构,充实人员。为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人民法院应增设信息化专门机构,有专门的技术队伍。二是加强信息化知识培训。随着法官职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法官学习培训应增设信息化应用和网管人员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队伍。三是制定运行信息化的相关制度和程序。建议上级法院制定统一运行信息化工作的制度和程序。形成一整套运行的规定和制度,有章可循。

第二,想方设法争取地方财政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信息化建设是法院物质装备建设之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局域网建成后,对网络的维护以及易耗品等的开支,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做后盾。然而,基层法院经费本来就紧张,要在有限的经费中拿出钱来用于网络建设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建议上级法院应争取政法专项资金,每年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投入和改造。这样基层法院也就容易与地方财政进行协调。

第三,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加大网络安全监管。法院的信息化不同于电子商务,它涉及到很多审判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系统安全方面,面临着多种威胁与挑战。因此,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由于法院在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水平不高,所以很容易出现安全方面的漏洞。虽然上级法院信息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内网与外网之间采用物理方式隔离,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采用逻辑方式隔离。并不惜成本对内、外网采用物理方式隔离,主要还是考虑要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但是仍有不少人员对网络安全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基层法院应根据上级法院的要求,针对法院系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法院网络安全标准,把安全放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加快法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这是审判工作和法院其他工作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和践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的需要。应不断探索审判数字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现代法院的信息管理机制,为法院的改革和全面工作开展提供创新的手段、平台和载体。

建议人:胡晓园

2011年8月5日

推荐第3篇:法院信息化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

全面提高人民法院工作信息化水平

本站上海6月2日电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胜俊同志参观考察了上海法院的信息化建设。他强调,全国法院要按照“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大力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妥善处理好认识与发展、建设与应用、硬件与软件、审判管理与其他管理、技术完善与制度建设五个关系,努力促进提升队伍素质,提升审判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推动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王胜俊在实地考察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后指出,近年来,上海法院积极贯彻“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工作方针,信息化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在规范管理、服务审判、司法便民、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到了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促进了审判、执行工作和自身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走在了全国法院前列。

王胜俊指出,从全国来看,各级人民法院近年来大力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了执法办案工作,提高了司法水平。但是,也有一些法院对信息化建设还不够重视,信息化发展程度

不够平衡,特别是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各级人民法院要认真学习借鉴上海法院的经验,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人民法院工作实现新的发展。

一要处理好认识与发展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强院”是人民法院适应时代要求、满足群众司法需求、保障司法公正的必然选择。在人民法院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执法办案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各级人民法院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切实把信息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依靠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审判管理、提高司法效率、保障司法公正,不断提高司法水平。

二要处理好建设与应用的关系。信息化建设,既要建得好,又要用得好。要制定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要以服务审判执行工作为中心,立足人民法院工作需求,不断完善人民法院信息管理系统。要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真正把信息网络作为司法公开的窗口,作为联系群众的载体,作为加强管理的手段。

三要处理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要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硬件建设。同时,要在软件建设上

下更大功夫,在现有的基础上,以司法需求为引导,尽快开发出符合人民法院工作特点、科学合理、简便实用的管理软件,满足审判管理、队伍管理、行政管理的需求,不断提高各项管理水平。

四要处理好审判管理和其他管理的关系。信息化建设应当是全方位的。要把信息化应用到审判执行、政务管理、司法便民、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努力实现信息技术的全覆盖。要努力实现审判管理的信息化,为审判执行工作服务,不断促进审判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要努力实现队伍管理、政务管理的信息化,为加强执法办案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有力保障。

五要处理好技术完善和制度建设的关系。信息化建设既要重视技术研发,更要重视制度建设。要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实现各项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进一步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建设,落实信息安全工作责任制,切实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有序有效运行。

在会议上,河北高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要紧紧围绕信息化建设目标,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覆盖全省各级法院的计算机信息化网络;二要在今年年底前,全省法院实现四级网络的互联互通,完成网络平台改造建设,开通全省法院专线电话,完成全省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改造,做好“远程提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工作,做好河北全省60%中院与河北高院的案件传输平台建设,以及开通与石家庄铁路运输法院的信息传输线路;三要在2011年底前,全省法院要重点实现“法官审判绩效考核系统”等四个系统

的应用;四要积极拓展信息化建设功能,努力加强审判应用系统探索与创新;五要深化细化管理,建立健全网络设备、办公设备、应用软件档案,完善机房管理、各系统应用管理、网络及办公设备、工程招投标、项目建设、日常维护等管理办法和规定;六要不断优化信息化建设环境,积极争取各方面帮助与支持;七要始终抓住信息化建设根本,大力加强技术人才配备与培养;八要科学推动信息化建设发展,有效促进长效机制构建与完善。(记者:李 霁 通讯员:吴艳霞 杜 艳)

推荐第4篇: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2015年我院“电子法院”着重加强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实现网上立案。具体地说就是实现网上提交立案申请,网上审核立案材料、网上登记立案、电子送达及网上缴费。2015年我院网上立案民事案件151件。实行网上立案提高了审判工作效率,降低了人民法院司法成本,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当事人诉讼。

二、开展网上执行工作。加强执行办案、执行指挥管理、执行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实现网上执行查控、网上拍卖和网上信用惩戒。截止目前我院已对61件案件进行了网上查控,将12名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失信被执行人将受到禁止乘坐飞机或列车软卧,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等信用惩戒。另外我院还实现了网上拍卖入驻淘宝网,与21家银行实现了查控系统联网。这一举措的实施,加大了对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的制裁力度,切实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三、畅通网上阅卷通道。为了给当事人、律师和相关部门提供电子档案网上阅卷功能,实现法官网上阅卷、当事人网上阅卷和党政机关网上阅卷,我院建设了电子法院档案统一集中管理平台。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加班加点对2010年至2015年以来的案件制作电子卷宗,目前已挂接了12340件案件的档案到电子法院平台中,完成了22770册卷宗的扫

1 描和上传。使当事人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案件的相关信息,为建设开放、透明、便民的“阳光法院”奠定了基础。

四、拓开网上信息公开。加强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充分运行信息化平台,在互联网上公开审判流程关键节点,依法及时公布生效裁判文书。2015年我院在网上公布了2000余件案件的裁判文书。实行网上信息公开规范了审判程序,增强了办案透明度,促进了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公正审理案件。

我院自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审判执行工作的效率效果得到了极大提高,法官的司法行为得到了规范,司法透明度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得到了有效提升。今后,我们会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工作的建设,为我院审判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推荐第5篇:法院信息化建设经验总结

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我院坚持以审判工作为中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法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入大、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系统性工程,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审判管理方式。实践证明,法院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快速发展,关键在于领导同志是否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者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找准目标定位,明确建设方针,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我院早在开始信息化建设之初,就明确把这项工作看作“一把手工程”,院党组成立了以院长邹吉昌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相关庭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了日常工作部门和工作职责。院党组对信息化建设工作实行政策倾斜,并且经常性地就信息化建设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困难听取汇报,研究对策,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确保了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建设。信息化建设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技术密集程度高,设备更新换代快,建设需要不断投入,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因此,在系统建设当中,必须从法院工作实际出发,既要着眼长远,考虑技术应用的前瞻性,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又要量力而行、厉行节约,戒除不切实际的“一步到位”思想和攀比现象。我院在选择技术方案和采购大型技术设备时,都很好地遵循了这项原则,既满足了网络应用的整体需要,又避免了盲目建设造成浪费。

(三)以实际应用为重点,走引进改造之路。在信息管理系统软件采用问题上,历来有自主开发和直接引进两种方式。我们认为,法院自主开发软件,周期长、难度大、人力物力消耗多,而且制作完成后的系统稳定性和兼容性具有不确定性,容易造成重复建设,资金浪费。我院在信息系统引进问题上,采取的是引进改造,为我所用的方式。通过对市场的五家法院信息软件进行普遍考察和重点考察,选定了性能好、响应快、技术保障能力强、已经有90多家法院使用的南京通达海E-court电子化法院完全解决方案。并根据拟制好软件引进计划,周密安排了考察、修改、试装、培训、试用、使用工作,拿出适合我院使用的软件修改预案,要求开发公司修改完善后,才最终投入使用。实践证明,采用引进改造的方式,周期短,见效快,能够比较好的满足系统建设应用需求。

(四)强化制度建设,实施规范管理。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要确保信息网络系统能发挥出预期的作用,就必须把网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为此,我院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重视网络安全”的原则,在院办公室设置了单独的信息管理机构--信息科,专门从事信息化建设技术保障工作,并相继制定了《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近期规划》、《计算机网络使用管理规定》、《内部网站运行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网络管理规范,明确了各业务庭室在网络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将网络管理职责完成状况与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考核挂钩,并认真组织落实。

(六)提高应用水平,形成利用网络工作的良好氛围。

信息化建设根本目的在于应用,是为了促进法院各项工作的发展。如果建而不用,再好的硬件设施也会失去意义。我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始终注意抓好干警网络技能的培养和学习,通过全员培训、轮训、部门骨干加强培训等方式,大力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使干警们都能够熟练地掌握运用网络开展工作。干警们在运用网络的同时,也逐渐体会到了信息网络辅助办案的好处,增强了信息化办公的意识,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干警们审判、办公和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三、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尽管近年来我院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与全国法院系统日新月异的信息化发展进程相比,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部分网络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大量的工作和审判信息沉积在各业务庭室和综合部门,信息的开发利用仍然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对此,我院要求各部门将能够公开的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理,统一输入到统一的信息管理中心和资源库--内部网站中去,并由统一的部门专门负责信息的整合、维护和更新。同时,各部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利用自己所开发的部门网站组织所属人员发布本部门有关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二)网上办案、网上办公有待完善。由于正在进行的新的审判大楼建设工程尚未完成,受目前办公条件的限制,一些信息系统功能还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上办案、办公的效果。在新审判大楼竣工之前,根据现有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借鉴有关兄弟法院的先进经验,我院仍将积极探索网上办案的新途径,逐步实现公审转播由电视转播移至局域网上进行。同时推进网上党组会、院长办公会、审委会等会议的召开。目前,进行网上会议的有关技术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待新审判大楼建成后即可投入使用。

(三)对基层法院的指导力度有待加强。目前我市多数基层法院受经费和技术等方面原因的限制,局域网建设进展不大。我院将根据最高法院关于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省市政法专网建设要求,进一步对基层法院加大指导力度,督促有条件的基层法院按期建成法院局域网,并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基层法院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自去年六月以来,我院已分别对辖区内的三县五区8个基层法院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保密安全工作进行了指导。我市庐阳区法院已经在我院的指导下,引进了E-court法院信息系统,目前已初步具备了网上办案以及网上办公的条件。

以上是近年来我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虽然取得了一点成效,但与上级法院的要求,与建设现代化法院的目标,与兄弟法院的先进做法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法院的部署,真诚向兄弟法院学习,满怀信心,坚定不移,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打造现代型法院作出不懈的努力。

推荐第6篇:法院信息化建设三原则

法院信息化建设三原则

数字法庭建设应坚持什么样的原则?数字法庭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难点在哪里?今后数字法庭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当前,我国法院信息化建设正在深入发展。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为改善法院内部管理、为法院“公正与效率、司法为民”的工作主题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而且也有利于规范诉讼行为,节约诉讼资源,促进资源共享,方便群众诉讼,进而有效提升司法权威和司法形象。探索新时期法院工作对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和信息化应用的发展方向,总结信息化建设、应用中的规律,对于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统一规划为基础

北京法院信息化建设始终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一建设、求同存异的原则:全市法院信息化建设由高级人民法院负责进行统筹规划,制定建设目标、范围和进度;对于重大项目实行建立试点、成功后全市推广的策略;在不影响全市法院统一建设的前提下,各院可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进行独立项目的建设,但必须报高院备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关键环节:

一是规划严格遵照国家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信息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的安全和保密管理的要求,对所有项目都进行严格的专家论证。

二是规划在总体目标设计中,要体现为构建规范司法行为的长效监督机制提供信息化手段的要求,要体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思想和为诉讼当事人提供司法信息服务和便利条件的理念,要突出体现为基层法院,特别是在一线工作的法官提供信息服务的思想。

三是在技术层面的规划上,在考虑技术合理性的前提下,要求对已有系统及数据进行综合利用,同时保证系统的先进性、连续性和高度扩展能力。在总体结构上,系统应具备足够的整体升级扩展能力,以适应审判业务需求的发展和系统本身的升级扩展要求。同时,法院要高度重视对以往建设成果和信息数据的保护,在建设新系统的过程中,要在对已有数据完整移植的基础上,确保开发技术、开发模式、操作界面、用户习惯、数据组成等方面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四是在信息化建设规划中,一定要把司法信息资源应用的范围、应用深度最大化作为系统建设目标之一,千方百计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为使用者提供全面、便捷的信息服务,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这就必然要求系统在规划、建设的初期,就为法院与公安、检察、监狱、工商等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应用提供接口,保证信息共享应用的需要。

以法院业务应用为导向

信息技术应用于法院审判业务,给传统工作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随着信息技术和产品应用的普及,法院审判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耦合度进一步增加,法院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审判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是法院依法履行审判职能作用的重要物质保障条件。同时,信息化应用的方向由原来的案件审判信息管理为核心,转向以案件审判信息管理为基础、以审判业务管理为核心,将案件执行、审判监督、法院管理、业务协作、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全部纳入信息化应用的建设范畴中,配合我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进程,满足法院不断增长的应用需要。基于此,法院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实际需求出发,以业务应用为导向,用开发带动应用,用应用指导开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北京高院的信息化应用正是遵循了以上做法,才在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1.有效提高审判效率

目前,北京市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已经积累了大约200万件案件的数据,在全国范围的审判数据管理和北京市信息资源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远程互动视频、会议电视系统的应用方便了各级法院领导工作,减少了路途奔波,增加了有效工作时间。

据统计,2002年全市法院在编人员约4800人,年收案近25万件。2006年,在审判业务人员与2002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全市各级法院年收案接近40万件,结案率达98%以上。这正是信息化建设在法院审判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标志。

2.方便法官审理案件

与审判系统紧密结合的法规参考、案件实体比对、执行主体线索查找与分析、庭审视频点播等应用系统解决了法官在传统审判工作中无法避免的、繁琐的查找大量资料提取有用信息工作的困难。以执行主体线索查找与分析应用举例说明:执行主体线索查找与分析系统,是部署在市高级人民法院的BS应用系统,目前供全市所有执行法官使用。该系统依托全市各法院在审案件信息,自动搜索与某执行案件执行主体相关的其他案件,并根据案件主体之间的诉讼关系形成可视化的关系拓扑图。该系统为执行法官快速地展现某执行主体同时涉及的其他执行案件、诉讼案件,为解决三角债、多角债、执行难问题提供了及时的、有力的参考依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系统如果能在最高人民法院建立的全国司法信息库中得到应用,在全国范围内锁定执行案件主体的涉案情况,将会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规范人事管理

法官队伍建设是法院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将法官队伍建设分解为人员管理、培训教育、考核评比三个方面的工作,针对每个方面都有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支持,通过各系统的信息共享实现了三位一体的队伍建设应用平台。

4.改善政务管理

法院行政办公等部门的政务管理工作对法院文化建设、队伍思想教育、辅助审判起到重要作用。北京市高级法院为办公室、研究室、各审判业务庭、政治部等所有庭、处、室建立了法院内部政务综合管理平台。此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法院各级领导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随时对案件进行实时监督和科学管理,及时发现审判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采取可行措施,从与法不合的地方和群众不满意的地方着手,进一步改进工作。

以强化服务为着力点

随着信息化应用的逐步深入,法院内各个层面上的用户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潜在的业务需求也将显现出来。这就需要应用系统在应用广度、深度等方面进行全面完善,不仅要注重案件流程管理,更要注重案件实体管理;不仅要注重信息数据管理,更要注重信息数据应用;不仅要注重信息内部流转,更要注重信息外部共享,实现信息系统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强化法院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一是扩展服务对象,加大系统服务范围。比如:如果以前的系统主要服务于案件管理,那新系统的建设就要为多种角色服务,包括审判人员、诉讼参与人、法院领导、法院的办公与后勤等部门人员,同时服务于政府机关等国家公务机关,甚至是社会公众。

二是扩展服务内容,提升系统服务能力。如果目前的系统主要以审判流程管理为主,大部分信息主要是时间点的排列,那么新系统的建设要丰富每个时间点的内容,将各个阶段能为各个方面的人员提供的服务内容选取出来。比如,能够很方便地查询出原告的诉讼请求,录音、录像等非结构化内容要考虑如何采集、如何存储、如何提供给服务对象等。

三是扩展服务形式,提升系统服务效率。法院信息系统建设要着重强调对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尽量减少手工录入的工作量,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为数据采集者和使用者提供具体、有效、有针对性的数据服务。此外,信息系统要尽量能够做到智能化和自动化,使后台所有系统全部实现智能向外推送信息。除报表外,信息系统还要能提供其他的数据分析功能,确保审判质量和效率。

总之,信息系统对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但绝对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把存储数据对审判工作、对社会的价值挖掘出来。

推荐第7篇:法院信息化建设概述

法院信息化建设概述

一、法院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由于各地法院经济发展不平衡,我院信息化建设总体情况还很落后,还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跟上全国法院网络建设的步伐,基本停留在纸质办公,信息化办公应用的很少。近几年在上级法院的指导、本院领导的重视下,信息化建设有了很大的突破。我院通过争取上级法院的装备配发,现在基本做到了人手一台电脑,极大的增加了工作效率。法院通过和电信的合作,组建了完善的局域网和广域网。法院干警通过网络,可以查找各种资料,及时解决许多问题。2008年,我院开通了平利法院网,开始在网络上公布一些审判信息,案件情况,法律文书的发布,对于人民群众了解法院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增加了法院工作的透明度、公开度,展现了法院的公开、公正。同年,视频会议系统安装调试成功,进行应用阶段。通过视频会议,待在院里就可以及时参加最高院、省高院的一些会议,观看听取会议精神。结束了以往一有会议就要驱车去省城开会的历史,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对法院审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也在这年安装完成,进入应用阶段。通过电子公文平台可以迅速收到全县各部门文件,一些紧急会议、通知可以立刻传达到干警,法院的一些工作情况也可以及时发往各个单位,促进法院的工作。2010年,在省法院的统一指导下,安装了

《法院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将法院人事信息情况汇总输入到电脑,这对于法院法官晋升,法院干警工作调动都增加了便利,通过在系统修改,干警的工作信息更加完善,保存也更加方便。同时给各审判一线业务庭安装了《中国审判法律应用支持系统》,这个系统里面收集了详细的法律法规、案例,法律文书的写作要求、文本,对于审判一线发法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在进入法院大楼的门口安装了门禁系统,配发了金属电子探测仪。极大改善了法院的安保工作情况,保证了法院干警的人生安全。今年,同在在三个审判法庭安装了电脑和打印机,实行电子记录庭审笔录,当庭打印,由当事人签字,进一步保证的法院审判工作的公开、公正。

根据现有的信息化建设和设备配备情况,法院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并于2009年招录了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公务员,专门负责法院的信息管理工作。

二、信息技术对法院工作的重要作用

信息化建设应该以科学发展为核心,以审判业务信息为中心,同时强化法院管理、案件执行、审判监督的信息应用,完善以审判质量、效率评估的体系建设,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通信系统建设、音视频系统建设,法院管理系统建设,积极落实各项便民措施。一是通过网上立案、电子签章、大屏幕公告显示、网上信息查询、远程诉讼,在线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审判工作效率,降低人民法院司法成本,方

便群众诉讼,减少当事人诉累,使群众能充分感受到诉讼的轻便快捷。二是通过对人民法院审判信息及其他各项工作信息的及时采集处理、分析评估,实现案件类信息管理、司法统计类信息管理、法官信息管理、案例信息管理的规范化、电子化和网络化。三是对案件从受理、分案到审理、归档等全过程实现信息化,为审判监督、案件质量评查、绩效考核等提供实时、动态的信息支持。四是通过门户网站,实现法制宣传、信息查询、案例查询等。

通过信息化建设,把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领域的有效供给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支持法院的电子化服务系统建设,为审判工作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整合法院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法院内网与外网的共生互动,建设完整配套的信息与服务的供给体系,使网上法院成为对外发布信息的重要窗口,成为法院内部沟通的主渠道,成为服务审判工作的重要工作方式。

三、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法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法院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环节,大量的法院信息分部在各业务庭室和综合部门,缺乏统一的开发和整合,虽然有的中院机关内部的办公网络,实现了公文转换、电子邮件等办公自动化的功能,但是整体水平不高,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和管理中心,各部门的资源无法共享,尤其是没有统一的部门进行管理,

造成上网信息各行其是,还存在着上网信息比较滞后,有的上网信息比较陈旧等问题。据了解,全国法院已建设内部网的法院还不到20%,甚至有的高级人民法院还没有建成内部网。从整体来看,经济发达的地区比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建设的好,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要好。但从局部来说,即使是经济发达地区也发展不平衡,各基层法院的信息网络建设无论是普及程度还是应用水平都不及中级法院,中级法院的网络建设不及省高院。

四、下一步的计划

根据我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逐步完善已有的审判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等。进一步完成远程提讯系统、科技法庭,完成法院与基层法庭的视频系统,电子签章系统等。尽快完成内网建设,实现内网与外网的隔离。完善法院大楼的视频监控系统,保障法院干警的人身安全。

通过几年的努力,争取逐步建成一个上通最高院,下通基层法院、法庭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平台,实现全国法院各单位内部网络的互联互通,最终将建成与最高院业务部门的互联的的法院信息综合网。并利用这个平台,有针对性的开发法院内部办公应用系统和安全保障系统,就可以最终建设成为全国统一的法院内部信息网络,由此逐步建立法院系统内部信息资源交换中心,开发电子邮件、电子电文交换、网上

会议、综合信息查询等应用系统,实现综合服务功能。

推荐第8篇:法院信息化系统分析(推荐)

中国法律应用数字网络服务平台

人民法院出版社

中国首个法律知识和案例大数据融合服务平台——“法信”,3月31日在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上线。该法律数字平台为法律人提供一站式专业知识解决方案、类案剖析同案智推服务,并向社会大众提供法律规范和裁判规则参考。

该平台由最高人民法院于2012年立项开发,由人民法院出版社承建,历时三年研发而成。

“法信”全称为“法信——中国法律应用数字网络服务平台”,囊括“案例要旨、法律观点、法律图书、法律文件、司法裁判、法律期刊”六大资源库,最大程度上汇聚法官审判办案时所需的法律文献。尤其是借由“同案智能推送”技术,法官可以快速参考同类案件的在先判决,为办案提供“一站式”参考。

该平台可以满足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对法律、案例、专业知识的精准化需求。平台的上线有助于法官统一裁判尺度,促进类案同判和量刑规范化,提升审判质量和效率。

“法信”平台同样面向非法律人士群体提供法律参考。普通用户在遇到法律纠纷时,只需输入口语化(非法言法语)的案情描述,便可检索到与案情描述高度匹配的既往案件,预判自身纠纷在未来诉讼中的结果和走向。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智能的诉讼和普法服务,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同时,该平台亦打造“法信大纲”。该大纲法律分类条目达13万条、覆盖中国七大部门基本法、细分1364个案由罪名,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体系最全、覆盖最广的法律知识导航体系。

法信是中国首家深度融合法律知识服务与案例大数据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平台。平台以服务审判质效为首要目标,通过独有的法律知识导航体系和领先的裁判剖析与同案智推大数据引擎,对海量法律条文、案例要旨、法律观点、裁判文书等知识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分类聚合、串联推送,为用户提供精准、全面、高效的一站式法律解决方案和案例大数据智推服务。

法信通过对法官办案需求的各种知识资源进行分析与整合,提升法院系统的审判质效,实现法官审判能力现代化、法院诉讼服务智能化,有力促进法律的统一适用;同时,法信还服务于广大法律职业群体,为法律人提供知识分享与管理平台;对普通涉诉群众来说,法信更是找法问案的首选一站式服务平台。未来,法信还将建设全球化的法律资讯服务平台,打造现代化的法律生态圈,引领“互联网+法律”时代的新风潮。

法信平台的承建单位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是最高人民法院主管的以电子、音像、互联网出版,法律知识定制化服务,司法文书大数据分析,电影电视剧制作为主业的新媒体出版社。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将以法院系统信息资源为依托,在已有的渠道和经验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知识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发展成为权威、专业、独具品牌影响力的,集法律产品、资讯、服务为一体的定制化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

智能审讯业务系统

加强政法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既是提升政法机关执法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政法机关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是在犯罪侦查工作中执法规范化的具体表现,是政法机关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有力举措,是提高犯罪侦查工作水平的客观要求。通过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建设全面提升政法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大力推进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细化执法标准,是有效推进政法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必经之路。

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犯罪行为调查取证过程中,审讯是重要的执法环节,也是当前政法机关执法的重要内容。因此,将审讯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是执法过程合法化、规范化的重要措施。建设专业的同步录音录像系统是政法部门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成为当前政法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目前,审讯系统建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趋势:

一、设备高清化

高清化作为近年来视频监控行业的主旋律之一,已受到了各个行业的重视。高清监控的概念已由原来的D1的分辨率升级到720P、1080P。审讯系统录音录像作为证据级的资料,对画面的要求极高。

针对数字审讯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模拟系统解决方案基本已处于淘汰的边缘。“高清摄像机+高清审讯专用主机”的模式仍是目前及未来的主流趋势,该模式可显著提升审讯画面的质量,可将审讯系统实现由“看得见”向“看得清”跨越,可更好地服务于司法办案人员。

二、软件业务化

审讯软件作为审讯系统的“灵魂”,是审讯业务的有效载体。现在市面上做数字审讯系统的厂家相对较多,也存在着鱼目混杂的状况,数字审讯系统是音视频技术与公检法业务应用系统的融合应用,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许多小厂家把重心放在了实现录音录像及设备管理的基础功能上,忽视了业务这个核心,直接导致软件不实用、用户体验较差,影响了执法办案单位的工作效率。做好数字审讯系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音视频技术沉淀,更要理解政法单位的业务特点,吃透相关法律法规,把业务的需求融入软件。

审讯软件的设计应采用基于事实上的工业标准的J2EE平台和SOA面向服务的架构进行设计,该架构是被反复证明的目前最强壮、最高效、最具伸缩性和业务扩展能力的平台架构之一。另外,审讯管理软件从业务功能上应能综合集成音视频资料采集、光盘刻录、电子笔录、台帐管理、讯问指挥、视频监控、应急报警等多类业务。由于公检法项目的特殊性,录音录像资料将长久作为证据级资料保存,软件还应支持相应的数据加密功能,如密码加密,数字水印加密等功能,防止音视频资料被篡改。

软件同时也应采用标准的联网通讯协议,能够起到最大程度地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互控,充分发挥了提高办案效率、节约办案成本、深挖犯罪等方面的作用,为审讯系统联网化提供基础。

三、管理联网化

针对各办案单位数字审讯系统建设的推进,审讯联网已具备一定的建设基础,审讯联网可有效消除各个单位各自建设的弊端,统筹各个办案单位之间的办案资源,形成资源共享,有利于案件的侦查。

“审讯联网”作为当下热门的一个主题词,其主旨是建设一个以音视频资料的采集、存储、刻录应用为主体,以办案部门的实际业务需求为导向,即不影响各办案单位日常的讯问业务操作,也能满足上级部门针对案件的指挥、监督办案等需求。系统的建设将使整个系统能够综合集成视频采集、音频采集、讯问指挥、应急处理、场所监控、人员报警、网络建设等各应用模块的综合性系统。“审讯联网”集中管理可有效提升数字审讯系统办案效率。

四、便携式审讯系统——规范化执法的有力补充

便携式审讯系统,是针对移动执法场所音视频同步录音录像开发的应用系统,为司法机关在办案场所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提供全程同步实时录音录像,并能够将讯问现场的音像信息进行双光盘同步实时直刻及硬盘储存、备份,固定关键证据,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和诬告办案人员,真实再现讯问全过程,提高办案效率。

为达到司法机关办案人员临时场所办案、取证的合法、合理、高效、方便的实际需要,便携式审讯系统有效的将科技、工程美学与公检法司的最实际需要有效结合。 高清视频信号接入:支持高清信号接入,可满足不同监控应用需求,对视频图像实现画中画叠加功能。

声音波形检测功能:支持在视频图像采集的同时,实时了解音频信号采集状态,可视化图形显示音频信息。

温湿度信息叠加功能:内置温湿度探测仪,并实时显示温湿度信息。

双光盘刻录:双光盘同步直录,支持多种刻录方式。

数据加密安全:采用码流加密算法,和数字水印加密技术,全程音视频文件加密,有效杜绝了篡改、截片可能。

成功案例分析

贵州省高级人民检察院:全省检察机关审讯同步录音录像系统 贵州省高级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并领导全省9个市(州)人民检察院、89个县(市、区)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依法对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案、渎职犯罪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它重大犯罪案件进行侦查。同时高级人民检察院还担负着领导地方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

贵州省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审讯室通过部署一套高清审讯系统,实现对讯问过程的同步录音录像。系统集成包括音视频监控前端、编码、传输、存储和中心控制设备,审讯主机具备高清视频码流处理能力,具备将审讯过程的音视频资料上传指挥中心或上级平台的能力。 作为较早的省级高清审讯改造项目,贵州全省人民检察院的高清审讯系统,全部采用高清视频采集设备,采用专业的审讯同步录音录像管理平台软件,采用音视频资料光盘直刻的审讯专用主机,这也是全国较早实施检察院系统全省级试用高清的省份,在全国检察系统的信息化应用具有代表意义。

全省采购了多套便携式审讯系统,支持与固定式审讯系统资料同步,为移动执法讯问过程合法取证开启了新的篇章,也在国内审讯行业树立了典型标杆,推动了审讯信息化建设进程。

庭审智能语音识别

杭州云嘉云计算有限公司

庭审智能语音识别技术集中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多项先进技术,具有记录准确度高、高效方便的特点,为深入开展庭审记录方式改革、提高庭审质量和效率、提升司法供给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法院实行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将带来以下好处:

1.进一步深化庭审记录改革:现有庭审记录的模式还存在部分不足,而语音转文字的书面记录,进一步消除了书记员不在场制作庭审记录的顾虑,补现有庭审记录方式之短板。庭审智能语音识别系统作为现有改革模式的有力补充,将进一步推进庭审记录改革的深入进行。

2.进一步提升法官的司法效率:上诉案件中,二审法官不必再从冗长的庭审录音录像中寻找案件的重点,从庭审智能语音识别系统提供的庭审文字记录中,可迅速定位发言的重点所在,有利于案件之后的调解工作或者判决书的撰写。

3.进一步从庭审中解放书记员:庭审记录和庭审誊录占据书记员的大量时间,庭审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将庭审记录直接转为文字记录,让书记员从记录工作中彻底解放,书记员可转换为助理审判员,学习驾驭庭审以及裁判文书撰写,进一步提升司法产出能力。

4.进一步体现庭审记录的公正性:庭审录音的誊录经过书记员的理解、归纳,或多或少会存在偏差,不能完全体现庭审记录的全面和客观。而庭审智能语音识别系统从机器的角度原原本本的将庭审发言转为文字,全面完整地再现了庭审各方发言,体现了司法的公正性。

法院应用场景

庭审前,技术人员在庭审法官、书记员以及各方当事人的庭审电脑上先行安装了“庭审智能语音识别软件”。

庭审时,电脑连入阿里专有云,使用人只需要点击软件即实现“一键开启”。

软件按照审判员、书记员、原被告(或者辩护人、公诉人)预先设置角色,一台电脑配一个角色,语音文字转换时自动注明发言人角色,有效区分庭审发言对象及发言内容。语音及识别结果实时保存,并依次按照时间顺序实时显示在各方电脑上,法官、原被告可全程观看包括己方在内的所有文字,只要保持正常语速,发音基本准确,系统即可转化,还能根据上下文对个别字词进行自动修正,具有很高的准确性。重复率越高,读取越准确,具备随时学习的能力。根据发言人的停顿时间超过系统所设定的延时时间,字幕还自动对文字进行标点符号标注、断句、分行处理,最终形成完整的有角色名、有上下文关系的庭审笔录,庭审结束后书记员只需要简单核对、修改即可。

在开庭案件中,庭审时法官、原被告、公诉人直接在各自电脑软件界面、被告人通过数字法庭大屏幕同步观看文字字幕,效果良好。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系统

南京通达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华宇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电子卷宗内容。电子卷宗包含法院在案件受理时接收或办理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档、图像、音频、视频等电子文件,以及将纸质案卷材料依托数字影像、文字识别等技术制作而成的电子文档、数据等电子文件。

(二)电子文件制作。电子文件包含由检察院、法院、当事人、律师、第三方机构等通过信息化系统提供的电子文档、电子证据、电子音视频材料等。案件纸质卷宗要按照《人民法院电子诉讼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法〔2013〕283号)的质量及格式要求制作电子文件。

(三)电子文件收集。各类电子文件可通过诉讼服务平台上传、扫描设备输入、业务系统流转等方式,收集到办案平台中。要保证电子卷宗收集的同步性和及时性,在接收纸质诉讼材料后尽快完成电子化,保障后续审判环节能够及时使用电子卷宗。电子卷宗管理系统应实现电子卷宗的自动排版和归类。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卷宗应在涉密办案系统中生成和应用。

(四)电子卷宗存储和保管。各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院辖区应用系统、网络和硬件建设情况,自行决定本辖区电子卷宗集中或分布存储方式。应采取及时存储、异地备份等安全保障方式,保证电子卷宗存储的安全性。

(五)电子卷宗审查和监管。要对个人和其他单位提供的电子材料进行审查,对本院电子卷宗的质量进行监管,避免出现遗漏、错误和延误,审查和监管的内容包括数据完整度、图像文件清晰度、数据挂接准确度以及生成及时性等。

三、电子卷宗深度应用的基本要求

(一)全面支持法官网上办案。要通过对电子卷宗的开发利用,为法官办理案件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要通过文字和语义识别技术,支持电子卷宗文档化、数据化、结构化,辅助法官复用卷宗文字,智能辅助生成法律文书,大幅度降低办案人员案头工作量。

(二)支持合议庭内部卷宗流转。办案系统应具备电子卷宗管理功能,支持电子卷宗流转、合议庭成员网上阅卷,优化电子卷宗的浏览、操作体验,实现电子卷宗的文字可复制、大小可缩放、内容可检索、卷宗可标记等。

(三)支持审委会讨论审理。审委会系统应支持使用电子卷宗进行讨论审理,实现审委会委员在讨论过程中可随时查看案件电子卷宗详情,支持每个用户在电子卷宗上进行灵活批注。

(四)支持法院内部审判管理。审判管理平台应支持使用电子卷宗进行案件网上评查,通过审判管理平台全面掌握案件材料及办理情况,提高审判管理效率,提升审判管理质量。

(五)支持法院间查阅电子卷宗。办案系统应支持或通过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实现电子卷宗集中和案件上诉、移送、再审查阅,原审法院收到查阅要求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电子卷宗报送工作,纸质卷宗调取仍按相关规定执行。电子卷宗加盖法院电子签章后,具有与卷宗原件同等的效力。

(六)支持诉讼参与人网上查阅电子卷宗。诉讼服务平台应按照法律规定,通过与电子卷宗系统的网间数据安全交换,及时为当事人、律师提供随案同步生成电子卷宗的在线浏览、借阅等服务。

(七)支持审判流程实体信息公开。司法公开平台应按照法律规定,通过与法院电子卷宗系统的网间安全数据交换,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及时为当事人、律师提供案件卷宗可公开信息的全面公开。

(八)支持相关部门之间业务协同。对外业务协同平台应支持将电子卷宗提供给外部相关单位共享使用,促进相关部门特别是与检察院之间的案件实体数据网上交换、共享。

(九)支持电子卷宗归档。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电子卷宗进行检测和比对,在符合相关归档要求的前提下,将电子卷宗转化为电子档案,除了电子卷宗自动生成电子页码外,其它内容要与纸质卷宗保持一致。

(十)支持创新拓展应用。支持各级法院以服务审判执行、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司法管理为宗旨,开拓思路、大胆创新,研发新型信息技术手段,深入挖掘电子卷宗应用潜力,积极拓展电子卷宗应用范围。

智慧法院3.0 2016年4月,首部关于法院信息化的第三方评估报告中显示,中国法院基本建成了以互联互通为主要特征的人民法院信息化2.0版,并快速向“智慧法院”转型升级迈进。

近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和增长的司法需求,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在服务法官办案、方便群众诉讼、优化审判管理、提升审判质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化水平进入2.0时代。 为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人民法院正向着建设法院信息化3.0版不断努力。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建设信息化3.0版,以四五改革纲要和《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为指导,以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不断强化需求导向,积极运用新兴技术,坚持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全面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为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科技保障。

“智慧法院”着力服务人民群众,实现与群众“微”距离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全国法院开辟了司法为民的新领域和新窗口,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近年来,人民法院信息化立足于司法便民服务,取得了“多点式”“跨越式”的进步。很多法院基本做到了重要信息主动告知、即时查询和有问必复,初步形成线上线下、庭上庭下多样化司法服务格局,让人民群众获取更便捷、更廉价、更个性化的诉讼服务,使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法院信息化的发展搭建起了法院、法官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向群众提供质量高、花费少的诉讼服务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特别是减轻了偏远地区当事人往返法院的讼累,尽量做到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少受累。

新媒体是近年来法院创新公众沟通的新方式和新渠道。各地法院利用手机APP、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即时互动、实时参与的优势,使当事人和法院之间实现即时互动,按需获取信息,随时参与沟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创新司法便民利民措施,进一步节约司法成本,人民群众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实现法院与公众“微”距离。司法质效显著提升,司法审判执行工作进入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人民法院收案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审判执行任务日益繁重,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不断增长,人民群众对审判效果的评价日趋多元。现实状况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呼唤引入信息化机制,采用新技术和新方式,用大数据的理念和方法管理法院审判执行信息,已经成为法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度重视法院的科技信息化,以推动审判执行工作,已经成为全国各级法院的共识。近年来各地法院大力加强科技法庭建设,实行庭审活动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并以数据形式集中存储、定期备份、长期或按要求时限保存。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法院建成科技法庭近1.8万个。各级法院使用科技法庭,通过多媒体证据展示、质证留痕、庭审笔录等技术手段,强化庭审举证、质证、认证等过程,实现诉讼证据举证在法庭、诉辩意见发表在法庭、是非曲直辨明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清在法庭、裁判理由形成在法庭,确保庭审不走过场,实现司法成本低位运行、质效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北京法院成立了专门的审判管理办公室,承担信息收集、问题研判、决策建议参考、流程监控等10项工作职责,通过定期收集、分析和发布反映案件审判质效的评估数据,定期编发审判管理通报,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浙江法院依靠信息化技术建立了全省法院审判、执行两个质量效率评估体系,经数据中心自动采集运算全程同步即时录入的案件信息,在全国各省区率先自动实时生成26项办案评估指标,让各法院看清本院办案工作的强项和弱项,看清自身各项工作在全省法院所处的位置和差距,极大地提升了信息化办案管理水平。 法院信息化建设不仅极大提升了审判质效,而且还为法官查询、参考同类案件提供了较全面的技术支撑。通过大数据确保法官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减少司法裁判和司法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促进统一裁判标准。同时,法院信息化为辅助分案、案由调整、专业合议庭等动态管理提供了支撑,使法官办案更加方便、高效,当事人诉讼更加便利,司法更加接近人民群众。 优化审判管理,破解工作障碍,助力审判能力现代化。

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审判管理的法治化和精细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应用也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审判管理。审判业务、审判管理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有助于规范、保障、促进和服务审判工作,促进执法办案良性运转;有助于研究发现和有效解决审判实践中制约审判质效的普遍性难题,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2015年,受经济下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等因素影响,全国法院新收案件数量迅速增长。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依托数据系统,加强对审判运行态势的研判,适时通报工作情况,强化跟踪督促,并根据各审判业务部门工作量分流案件,均衡办案任务。

近年来,不少地方法院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建成了工作质效评估系统。重庆法院依托“网上办案系统”,自主设计研发了“审判管理综合系统软件”,该软件不仅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量化法官的审判工作业绩,管理者通过数据对审判资源进行结构性调整,优化配置审判资源,还能够为院庭长行使审判管理权和审判监督权提供平台,改变了法院内部传统的管理方式。上海法院开发了“法官办案智能辅助”“裁判文书智能分析”“移动智能终端办案APP”“法律文书自动生成”和“办公办案一键通”等35个系统,实现了法官办案智能化。2015年,上海全市法院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62.29万件,审结61.45万件,在全市法院受理案件上升13.2%的情况下,审结率实现了大幅上升,同比上升了12.7%。

在“互联网+”思想浪潮的冲击下,人民法院紧扣时代脉搏,紧跟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以科技助审判,以科技促执行,以科技强管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红利开展人民法院的司法工作,逐步实现从传统法院的“纸流、物流”向“智慧法院”的“数据流、通讯流”的转型。

推荐第9篇:信息化专员岗位职责

信息化专员岗位职责

1、负责集团总部计算机和服务器的选型、采购、验收、登记、安装、管理、维护、调配、报废等工作。

2、负责集团总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的选型、采购、验收、登记、安装、管理、维护、调配、报废等工作。

3、负责集团总部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管理文档和打印机共享。

4、负责集团总部计算机网络和电话网络办公室部分的建设、故障排除、改造、拓展等工作,并管理分配IP地址和电话号码。

5、负责集团总部计算机网络和电话网络中核心交换机、楼层交换机的配置修改、配置备份,并定期检查运行情况。

6、负责集团总部门禁系统的后台配置、废弃数据清理、对人资部使用本系统考勤提供技术指导,并定期检查运行情况。

7、负责集团总部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管理、维修维护,各单位账号管理和设备调配,并对各部门、各单位进行操作培训。

8、负责管理协同办公系统,更新后台设置和数据、排除运行故障、备份数据库、制作发布简易教程。

9、负责管理集团总部机房,定期检查机房各种设备运行情况,定期检查服务器运行情况,及时更新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杀毒软件。

10、负责集团重要会议活动的计算机、投影、音响等电子设备的准备、安装、调试,并提醒使用者注意事项。

11、负责宣传普及正确的计算机使用方法、各类工作软件的应用技巧、防范木马、病毒和信息保密的常识。

12、负责集团信息化系统的远景规划、建设计划、整改方案、管理制度、信息化专员岗位职责等文件的起草工作。

13、负责跟踪更有利于开展工作、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利于完善管理的新技术、新产品,并上报合理的建议和方案。

14、信息化专员的报告线自下而上为总裁办公室行政处主管、总裁办公室副主任、总裁办公室主任。

推荐第10篇:法院管理

东风徐来

——巩义市人民法院管理工作纪实

第一章 序曲

嵩岳巍巍,黄河滔滔。邙岭逶迤,伊洛萦绕。这里是华夏文明河洛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是诗圣杜甫和豫剧大师常香玉的故乡,这里是一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热土——河南巩义。

在这块历史厚重、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活跃着一支优秀的政法队伍——巩义市人民法院。上个世纪80年代,该院的“两庭”建设走在了全国法院的前列;90年代,该院率先在全省推行审判流程管理,被誉为巩义模式;进入新世纪后,该院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在全国法院产生了良好反响。

2010年元月,巩义法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面对过去的荣誉,党组一班人提出了“持续发展,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大力加强法院建设,着力解决工作难题,提质效、树形象、促发展,全院上下呈现出春潮涌动春意暖的新气象。

第二章:决策篇

东风借力好扬帆

2010年新春伊始,节日的气氛还未完全褪尽。一场关于法院建设的大讨论在巩义法院党组一班人中激烈地进行着.

1 如何顺应全院干警的新期待,适应社会群众的新要求,实现法院有新作为,经过认真分析,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率、要形象成为巩义法院党组一班人的共识,并决定以科学管理为起点勾画巩义法院发展的新蓝图。

法院管理的重点在哪里?突出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加强审判管理,提高办案质量、办案效率和办案效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次党组会议的重要讲话,让探索中的巩义法院人找到了答案。

听民意,定方向。巩义法院把民声民意作为管理决策的基础,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谈心会,开展大走访、大回访、大接访,主动征询社会各界和法院干警的意见,动员一切力量找问题,出主意,提建议,对法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求诊把脉、寻计觅策,收集到涉及审判业务、法院队伍、司法政务三个方面的建议一百多条。

凭借上级法院和社会群众的支持,巩义法院的管理工作扬帆启航。

第三章:公正篇

东风日暖顺民心

执法办案是法院第一要务。巩义法院始终把审判管理作为重点,针对群众反映的个别案件质量差、周期长的问题,积极借鉴先进法院的经验,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为诉讼

2 群众撑起一片蓝天。

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为了解决好群众反映的不公正问题,该院围绕质量管理推出“三审”、“三查”、“三罚”制度,即每一份判决书印制前必须经过承办法官、庭长、主管院长三级审核;每一个案件归档前必须经过承办法官自查、同一业务庭法官之间互查和庭长审查;每一件改判、发回重审、重大信访案件,审判委员会复查,确认为存在瑕疵的,对承办法官、所在业务庭进行问责处罚,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办案中的不规范、不严谨、不负责、不认真现象。

该院挑选十五名业务骨干成立案件质量评查小组,每月对每名一线法官办理的案件随机抽取三本进行评查,制作通报,汇编成册,针对共性问题制定指导意见,有效杜绝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效率是司法公正的晴雨表。为了解决好群众反映的诉讼难问题,该院围绕审限管理实施“一二三四”工程,取得了案件提速、形象提升的良好效果。统一立案结案,所有案件一律由立案庭统一登记,由审判管理办公室审查结案,杜绝案件在审判流程外运转。抓好二个层面的审限监督,明确了案件在诉讼各环节的期限和管理责任人,避免案件长期滞留、搁置不办;对即将到期案件提前十五天进行审限提醒,督促法官在法定审限内结案。建立审判管理办公室、技术科、立案庭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恢复鉴定结果退回案件和

3 管辖权异议上诉退回案件的审限计算,避免“隐性超审限”现象。加强对审限延长、中止、中断、扣除四类案件管理,统一由审判管理办公室核查报主管院长批准,克服了过去随意延长审理期限的现象,维护了人民法院在群众心目中的公正高效形象。

第四章:队伍篇

东风化雨润法魂

公生明,廉生威。近年来,巩义法院始终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公正、廉洁、为民”核心价值观要求,创新手段,丰富措施,营造了法正风清的工作氛围。

该院持续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法院活动,完善了中心组学习制度,扩大参加学习人员的范围,更新了职工书屋书籍,设置电子阅览室,开设了河洛法官大讲坛,在《河南巩义法院网》上开辟法官论坛栏目。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用科学的思想武装人,先进的理念指导人,高尚的情操塑造人。

“爸爸,你正直无私是我做人的榜样”。青年法官方勇七岁的儿子用稚嫩的笔体写下了对爸爸的亲情廉政寄语。这是巩义法院在继清风茶社之后,推出的又一项“亲情助廉”新举措。亲人朴实的语言,深情的嘱咐,殷切的期望,提醒法官守住法律职业和家庭幸福的底线,有效遏制了违法违纪

4 现象的发生,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巡查组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人民法院的工作路线。巩义法院把接受人民群众教育、评议、监督作为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坚定法官为人民司法的信念。该院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院长、副院长以普通党员身份到中心法庭参加支部活动,借助法庭平台密切联系基层群众。开展了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活动,制作了法官工作去向牌,自觉接受监督,强化党员意识,巩固群众观念,培育为民情怀。开展了向全国、河南省基层优秀党组织学习活动,深入竹林镇和新中镇杨树沟村学精神、学作风、学经验;建立了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支部评班子的“三评”制度,定期走访人大代表,邀请不同层面的座谈会,依靠群众的评议治理“庸懒散软”,促进作风的转变,形象的提升。

第五章:科技篇

东风拂过满园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解决传统管理模式成本高、效率低、误差大的问题,巩义法院确立了“科技强院”的思路,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领导决策、审判执行、群众诉讼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5 该院强力推行信息化在审判流程管理中的应用,要求班子成员带头落实网上办公,结合院长决策系统进行专题培训,实现审批、查询、监督、分析、指令无纸化流转,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监督的及时性和办公的快捷性。

该院为每名法官安装了北大法律文书自动纠错系统、电子法律库和案例库;开通了人民法庭与法院机关的联网专线,建立了法院自动化办公平台,实现了法院内外各项数据信息的同步共享;安装了远程电子签章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建立了电子卷宗库,将信息化建设覆盖到法院每一个角落,为一线法官办案提供了安全、快捷和高效的服务与保障。

巩义法院在落实裁判文书上网和网络庭审直播要求的同时,启用了当事人身份识别系统、案件信息电子查询系统,实现庭审同步录音录相,庭审记录法官、书记员、当事人同步显示,在窗口部门安装了服务质量星级评价器,在当事人休息区安装了多媒体,设计动漫宣传和谐理念,为群众了解司法、监督司法、参与司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第六章:推进篇

东风不用更相催

面对日益繁重的审判压力,巩义法院把人的激励作为法院管理的最根本的内容,不断满足法院工作人员的精神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法官的工作激情,为法院工作注入不竭

6 动力,形成了百舸竞流的工作局面。

用目标引导人。该院结合上级法院绩效考核要求,科学确定了各部门和法官的年度、季度、每月工作任务,将指标量化细化,每周制作工作通报,召开点评会,搭建一个能够体现法官工作价值的平台。

用责任激励人,巩义法院党组坚持全员参与、全面管理的原则,构建起了层级管理模式,明确每名人员在法院管理中的责任,并把管理作为检验领导干部能力的平台,定期组织开展评优评差活动,大大提升了管理的有效性。

用制度约束人。该院出台了《巩义市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规范》、《巩义市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工作规范》、《巩义市人民法院司法政务管理工作规范》,把“三大规范”执行情况作为责任目标考评的依据,形成了办案讲法律、办事讲规矩、办公讲秩序的良好局面。

第七篇:结束语

明年春色倍还人

翠盈金溢,春华秋实。加强法院管理,让巩义法院人真正尝到了管理的甜头,体验到了管理带来的活力。2010年,该院在全市法院绩效考核中取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先进集体,再次荣立集体二等功和荣获郑州市十佳政法单位等

7 十多项荣誉,并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原纪检组长李玉成、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委员、巡查组组长郝洪涛、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新生等领导前往调研,并对巩义法院创造的经验予以肯定。

莫道今朝东风劲,明年春色倍还人。巩义法院人将继续在巩义市委和上级法院的领导下,以创新的精神和严谨的作风,扎实推进法院各项管理,激发全体巩义法院人的活力,在法院建设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定的步伐,迎接巩义法院新的春天!

第11篇:信息化管理

2、借助信息化平台强化检察队伍建设,以实用为中心,根据实际情况,不做花架子,不做形象工程。我院设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尝试网上案件督导与网上目标量化考核自动化,探索建立信息化建设、业务建设、队伍管理“三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以其提升检察工作的信息化与科技含量,有力支持业务建设与队伍管理的现代化,促进检察工作新局面的全面发展。

3、要注重节俭,不铺张浪费,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进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投入;目前基层检察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上存在严重的经费问题和技术力量不足。要解决这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方面要靠上级的整体规划和具体投入预算的补给,另一方面要继续吸收大量具有专业水平的人才,投入到检察业务信息化建设队伍中来。同时根据现阶段的发展概况,提前做好预算规划,重视效能节约成本。

4、要注意加强保密意识与保密措施,处理好内部公开与外部保密的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是检察系统信息化的重要问题,一个有效的安全系统是检察工作能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要做好保密和防止恶意破坏首先要对现在使用的软件系统进行安全测试,发现漏洞,及时修补,尽早预防。还要不定期地进行系统安全更新升级,重点在于防治和发展同步进行,这样才能确保建立一个坚固牢靠的安全堡垒。

第12篇:韩国法院信息化技术运用

韩国法院信息化技术运用

□ 亓晓鹏

------------------- -

1979年,韩国大法院(韩国最高法院)委托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计算机技术在司法工作中的运用,拉开了韩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序幕。经过30多年的努力,韩国法院实现了高速网络连接,开发出了案件管理、数据查询、公共服务和不动产登记等四大类信息化系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息化技术运用体系。

法院网络连接

高效的网络连接是信息化技术运用的基础平台。1992年,韩国法院启动了信息化建设五年计划,网络连接是其中一项重要议题。1997年,包括基层市郡法院在内的各级法院都实现了内部局域网连接,通过互联网以及法院专网实现了院际连接。此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法院与检察院、银行等部门也有网络连接。为了确保网络安全,整个网络系统都安装了防病毒软件。

案件管理系统

1986年,韩国法院开发出首款民事案件管理软件。现在,民事、家事、刑事、行政及其他类别案件都已纳入信息化案件管理系统。特别是在刑事案件管理中,韩国法院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了法院与警察局、检察院、监狱之间的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数据查询系统

司法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提供各级法院判决、现行法律法规等。为了确保查询的简便,韩国法院专门建立了网上快速检索通道和大型的司法信息数据库。截至2007年6月,该系统可以提供近8万份大法院判决、近5万份其他级别法院判决、2000多份宪法法院判决,以及包括宪法、法律、条约、强制执行令在内的其他法律规范。该系统可以及时将最新判决纳入数据库,并且建立了判决书与法律条文之间的链接,便于对比查看。此外,在检索中专门设置了法律词典、索引等,便于模糊查询。

判决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作用是存储全部案件判决书,可以作为法官今后处理类似案件的参考。

知识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局域网论坛、网页演示等,分享、交流法官的审判经验及其他知识,以促进法院知识的积累和创新。韩国法院还正在研究网上“知识地图”,协助法官快速的查询到审理案件所需的知识。

公共服务系统

自动应答系统。协助使用者通过电话、传真等获得特定案件信息,例如可以知道案件当前所处的审理阶段或听证时间,并且可以免费获取法律程序方面的咨询信息。

大法院网站。该网站于1998年开通,网页与法院各类数据库直接连接,公众可以通过该主页了解法院工作及其他司法信息,进行数据查询及获取公共服务。该网站目前已拥有平均10万次的日点击量。

拍卖信息系统。该系统提供法院不动产拍卖方面信息,可以将拍卖信息在买方与卖方之间的传送。同时,通过互联网提供待拍卖不动产的照片和地理方位。该系统还与不动产登记系统连接,以分享相关数据。

不动产登记系统

除了正常的审判职能外,韩国法院还承担着不动产登记这一特殊职能。韩国法院于1989年开发出了专门的不动产登记系统。该系统经过两次完善,从2002年1月起,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便利地查看不动产产权证副本和不动产转移记录。在全国还设有一万多个自动查询机,只要将想要查询的不动产信息输入机器,就能免费查到全国任何一处不动产的产权登记情况。除了可以方便查询外,韩国法院还在地方政府办公地点设立了400台自助机器,可以发放不动产核证副本和不动产登记记录摘要副本,确保市场交易的安全高效。

未来计划

韩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数字化法院,为实现该目标,主要有六项计划:

电子立案程序。当事人可以通过网上公众检索通道,利用电子立案提交系统完成立案并交纳诉讼费。电子立案程序的运用将从简单的债务纠纷案件开始,逐渐扩展到小额诉讼、民事案件及刑事案件,最终实现无纸化法院的目标。该项技术正在研制中。

数字化法庭。通过高科技技术在整个审理过程的运用,运用网络技术使用证据展示系统,自动保存整个案件审理过程。数字化法庭将改变传统法庭的运作方式,使审判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该项技术已经研制成功,正在试验推广中。

数字化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网上电子窗口,数字化服务中心接受和处理不动产登记、家庭关系登记以及拍卖等各类民事行为,并在网上自动提供上述各类信息。此外,通过数字化服务中心还可以在电子拍卖过程后,在网上完成产权的变更。在数字化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参与诉讼变得更为经济高效。

数字化记录服务。该项服务可以通过数字化多媒体设备保存并管理包括判决书在内的各种法庭记录。通过将原先纸质判决书进行数字化转换,大大减少判决书制作和存放的成本,并且更便于公众在网上查询各个年代的判决书。

智能化司法行政管理。智能化司法行政管理是数字化法院的基础,其核心部分是电子审批、知识管理、司法统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该系统可以自动提供案件审理所需的人力、物力及信息资源,减少各种人为因素对案件审理的干扰。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

第13篇:.11.14法院信息化建设任务

一建设无线办公平台,进行统一无线网络管理。院内普及wifi,方便干警办公作业。

二扩容。现有的50m宽带网络无法满足无线办公平台的需要,约300人同时接入必将引起卡顿,同时也出与网络安全和办公保障,建议新申请一条50m专线。

三诉讼无忧平台,网上立案、律师服务、电子送达平台。

四触屏终端。系统由公共信息查询、案件信息查询、执行案件查询等功能组成。公共信息查询包括法院简介、诉讼程序、法院地图、承办人电话、诉讼费计算标准等文字类信息,支持自定义栏目。案件信息查询功能包括:案件查询、开庭公告查询、诉讼文书查询、执行案件查询等。

六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系统。针对机房的设备特点和工作环境,对站内的通讯电源、蓄电池组、UPS、发电机、空调等智能、非智能设备以及温湿度、烟雾、地水、门禁等环境量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等功能。

七双机热备双机热备特指基于高可用系统中的两台服务器的热备(或高可用),因两机高可用在国内使用较多,故得名双机热备,双机高可用按工作中的切换方式分为:主-备方式和双主机方式,主-备方式即指的是一台服务器处于某种业务的激活状态,另一台服务器处于该业务的备用状态。八现在机房服务器超过五年的

九开庭公告LED。

一、预订法庭信息和庭审状态信息自动获取。每分钟获取一次预订开庭信息和庭审状态信息,管理员可在后台进行宣传片播放时间设置,以开始预订开庭信息及庭审状态的信息展示

支持开机自动加载并显示预订法庭信息和庭审状态信息

十车务管理,车辆监管使用北斗车辆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车辆位置、收集车辆报警信息、查询车辆轨迹、提供各种统计报表等。

十一电子卷宗包括电子卷宗目录维护、电子卷宗制作、附件上传、卷宗浏览、卷宗打印、卷宗导入导出、电子卷宗移送和接收等。系统支持对电子卷宗的副卷信息打印进行权限控制。支持办案过程中生成的文书自动进入电子卷宗目录 符合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标准规范,随案归档 支持对电子卷宗目录灵活配置,按需维护

支持卷宗导入、分卷、光盘制作、数据上传接收等功能

支持与传输交换管理平台结合,实现上下级法院电子卷宗共享

十二、文书校对法院文书智能校对系统是服务于广大办案人员、文书校核人员,以辅助提高法律文书整体质量,辅助提高法律文书编写检查效率为主要目的的创新型产品。系统针对实践中出现的法律文书质量问题,尤其是常见的文书格式、字词、标点等方面的错误而研发,充分考虑了法律文书结构、特点和用户文书制作习惯。

十三、大法庭视频会议改造,原有的三楼大法庭已不能满足现在视频会议的要求,从灯光、场地、屏幕、设备等方面改造,满足数字化法庭和高清视频会议的要求

十四执行指挥系统的完善执行网络查控、远程指挥、信用惩戒、司法信息公开、执行风险评估与预案、执行流程及绩效考核管理、数据挖掘及智能分析

第14篇:基层法院信息化检查要点

各市区法院:

为促进全市法院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发展,中院定于11月?日——?日,对各市区法院信息化建设维护情况进行年终考核,本次考核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人员制度建设

1、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机构健全。至少安排一名正式在编干警负责信息化工作,做到专人专管,最好不要兼职。另外,对于信息化负责人和网管员加强学习培训,应具备一定的统筹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2、各项信息化管理制度健全,并能认真组织落实。

3、日常管理台账健全,信息化的重要工作有记录。

4、法院信息化各项建设及时审批备案。

二、硬件建设

1、按照法院网络建设规划,法院内部网络运行正常、

稳定,与互联网实现严格意义上的物理隔离。

2、网络安全设施建设完善,安全制度健全,没有出现

过网络安全事故。安全设备,杀毒软件配备齐全。

3、机房建设规范、安全。网络布线清晰稳定,易维护。

4、干警个人计算机运行安全稳定,无一机多用,内外

网混用现象,无泄密事故。

5、内部网站运行稳定,信息更新及时。互联网站无泄

密或不良信息。

三、软件应用

1、安装《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并能稳定运行,所有案件均输入该系统按照网络流程管理。

2、电子签章、科技法庭、审委会议室、视频会议等其他系统的应用

四、宣传调研

1、对全市法院信息化建设,有创新工作方法,或良好建议。

2、关于信息化工作的调研报告、经验材料、理论文章。

本次考核由中院办公室组织,对全市法院信息化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综合实地考察所见和平时工作情况,在12月上旬通报至各法院。

第15篇:法院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提高审判管理水平、加快我州法院信息化建设步伐,应北京市海淀区法院等单位的邀请,经院党组研究决定,并报州委领导同意,月日-月日,我率州中院名中层以上负责人前往北京参观考察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北京市高级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审判管理工作情况。考察时间虽短,但增进了友谊,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启发了思路,增强了信心

,确实受益非浅,收获颇丰。考察团通过看、听、记、思,深深感到海淀区法院等单位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海淀区法院党组一班人带领广大法官恪尽职守,服务大局,严格按照“三个领先”(指标领先、影响力领先、核心竞争力领先)、“四个一流”(抓一流党建,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建一流法院)的要求,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培养出宋鱼水、尚秀云等一批杰出的优秀法官。透过这些成绩,方方面面无不包含着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审判管理网络化、智能化,确保了公正高效

、办案管理实现网络化。海淀区法院、北京高院运用清华紫光开发的《法院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所有审判、执行案件从立案到归档全部实行网络化管理,实现网上立案、办案、归档、查询,增强了审判活动的公开性、有序性和规范性。案件诉讼来法院后,立案庭按要求录入立案信息,快速完成立案工作。基层人民法庭立案也是通过网上进行,方便了群众诉讼。立案后,微机自动分案,避免当事人“选法官”,杜绝关系案等现象的发生。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各类案件通过计算机进行审判流程管理,立案、分案、文书制作、统计分析等工作都在网上完成。审委会讨论案件的“审理报告”在会前以电子文本形式在网上传递,实现案件网上流转。案件审结后,将办结的诉讼案件基本信息和法律文书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形成电子档案,增强了档案的检索利用。

、质量、效率管理实现智能化。海淀区法院、北京高院院领导运用“领导决策辅助分析系统”对各类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网络信息加强对审判工作的监督管理,设置立案、分案、排期开庭、结案以及归档五个节点对案件进行全程动态跟踪,全面准确掌握审判工作基本情况。审判监督庭根据分工每月在网上随机抽查一部分案件,进行严格的评查,评议内容从程序、事实、法律适用、诉讼收费、裁判结果和社会效果预测六大方面细化为多个小项,评议时依照评议细则逐项进行,评查结果每月在网上通报排位。在司法效率方面,实行《审(执)结案期限提醒、警示制度》,规定刑事、行政、执行案件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办结,将民事案件普通程序审理期限由法定的个月缩短为日、简易程序审理期限由法定的个月缩短为日。《法院信息管理系统》根据权限对各类案件审限逐件自动提醒,并由立案庭专人负责在网上对审、执案件跟踪检查,每天对民事、行政案件审理期限届满前日、执行案件执行期限届满前日的未结案件进行提醒;对民事、行政案件审理期限届满前日、执行案件执行期限届满前日、刑事案件普通程序审理期限届满前日、刑事案件简易程序审理期限届满前日的未结案件进行警示,书面通知承办人,在局域网上公布,每月通报,杜绝了超审限和超期羁押案件。去年,该院没有出现一件超审限和超期羁押案件的现象。

、信息查询实现公开化。海淀区法院在一楼大厅安装了电子显示屏,用于发布公告和进行法律宣传。利用电子触摸屏建立审判、执行案件公开查询系统,审判法庭位置查询系统,方便当事人查询信息,实现信息查询电子化,当事人可以随时了解审判情况。设立电子公告系统,每天公告案件开庭审理信息,方便当事人诉讼,提升法院形象。

、法庭审理实现数字化。北京市所有法院均建立了数字法庭,所有庭审均实行了数字监控,实行电脑自动刻录光盘,并运用法律文书自动生成模块,庭审完毕,法律文书即可发送到当事人手中。数字法庭还实现了上下级法院和最高法院联网,北京高院的领导随时可以观看到辖区法院每个审判庭的庭审情况。

、司法服务实现便民化。海淀区法院以追求效率和便民作为审判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年月,在全国法院率先成立审判管理办公室,着力推进审判管理改革。审判管理办公室对外设立“一站式”的诉讼服务大厅,将收受证据材料、上诉文书、公示催告、诉讼保全等与审判相关的内容集中办理,解决群众找不到法官、跑不起法院的问题;对内将司法鉴定、评估拍卖、文书送达等环节集中管理,解决法官事务性工作过多,不能专心审判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审判管理办公室共办结保全、鉴定、拍卖案件件,收取上诉案卷件,其中移转上诉案件件,收取证据材料和执行线索份,公示催告和支付令件,引导、接待查询余人次等等。通过实际运行,审判管理办公室在提高审判效率和规范司法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当事人对这项机制创新表示了由衷地赞扬,认为:“审判管理机构和当事

人服务大厅,设置科学,方便了当事人,提高了效率,也促进了司法透明”。

(二)队伍管理公开化、透明化,确保了勤政廉洁。

、法官队伍实现精英化。海淀区法院在上个世纪年代初,就打破了传统的进人渠道,由原来从部队转业干部和地方招干中进人转变为招收德才兼备的优秀政法大学生。目前,该院共有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人,其中在编

干警人,聘任制人员人。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人,博士人,博士后人。年该院新招名审判人员,其中法学硕士名,法学博士后人。

、法官管理实现民主化。北京法院在实现法官精英化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法官的积极性,强化了法官自我管理的理念,设立了法官大会和法官委员会,赋予其在法官评价、教育培训、晋职晋级、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知情权、建议权和参与权,通过充分尊重法官自主性的自律手段,逐步探索建立起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新型法官管理机制。同时,建立资深法官制,现有资深法官名,其享受的待遇与庭长同等,每名资深法官有专用的审判法庭,配有名助理法官,专司审判之职。

、岗位考核信息实现公开公平化。在海淀法院制定的《工作人员岗位目标任务考核办法》中,他们从工作质量、效率、效果等方面将岗位目标量化,利用计算机信息每月进行考核评分,公开考评结果,奖优罚劣,接受监督,并将全年考核结果装入干警廉政档案,作为干部培养、提拔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用数字说话,调动了干警工作积极性。由于北京实行了“阳光工资”制,干警收入较以往有较大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海淀法院变原来的物质奖励为多元化奖励方式,对表现突出的奖励出国、休假、学习、晋级等。

、规范行为实现监控化。海淀法院院领导和监督部门运用电视监控系统对院机关所有庭审活动进行实时监控,使干警的庭审作风和工作作风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案、管事,修订完善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后勤管理多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在局域网上公开,供干警学习查阅,政治处、办公室、监察室、审监庭等职能部门负责落实,纳入《纪律作风量化考核》严格奖惩。与此同时,该院进一步加大了监督检查的力度,开通监督电话,每逢院长接待日所有院领导均到信访室接待群众,随时听取当事人对法院工作和案件办理情况的意见、建议,实现院长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畅通监督渠道,加强廉洁自律。

、人事管理实现数字化。据考察了解,海淀区法院还建立了人事、工资信息管理子系统,及时输入相关信息,方便查找利用。

(三)司法政务管理自动化、电子化,提高了保障效能。

、办公办案实现自动化。海淀区法院、北京高院运用《网络智能办公系统》,使各种公文的拟制、审核、签发、印制和公文收发、传阅等环节均通过网络进行,发文仅仅局限于对外单位,实现无纸化办公,改变了传统公文处理中效率低下的“文件旅行”,提高公文运转速度。裁判文书输入打印终端统一印制,当事人上诉再根据需要印制,避免过去每件案件印制大量法律文书造成的浪费。严格执行保密工作规定,内、外网计算机严格分开,确保网络运行安全,杜绝发生失、泄密事件。

、安全保卫实现了规范化。海淀区法院在进法院的大门处安装了安检门,在办公区安装了非接触式ic卡门禁控制系统,隔离了审判区和办公区,干警一律走法官通道,当事人办事必须经门卫登记后在一楼接待室办理。在审判庭、接待室、楼内大厅安装了数字监控系统每个监控点均可在网络上传输记录、查询,用于安全防范。

、财务管理实现电算化。据海淀区法院的领导介绍,他们建立了财务信息子系统,实现会计电算化,成本核算科学化。进一步加强了对诉讼费的管理,财务人员通过微机对每件案件收费情况逐一检查,严禁多收或少收,严格财经纪律。同时,还建立了物资装备管理电子系统,固定资产、物资装备和办案文书、办公用品分门别类建立微机台帐,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家底,既保证工作需要,又确保厉行节约。

、档案管理实现电子化。通过建立档案管理子系统,运用科学的《文档管理系统》软件,录入建院以来的所有文书档案文件目录,方便检索查阅。对年以来近万件诉讼档案进行电子归档,做到诉讼实物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归档,方便利用,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

海淀区法院、北京高院广泛运用网络技术,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实现了信息共享。法院审判(执行)案件信息、人事劳资信息、财务物资管理信息、档案工作信息和法律法规信息、行政公文都被录入微机转换为数字形式,形成电子档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方便多人同时上网查阅。二是严格了管理制度。审判流程、审限跟踪、诉讼收费等工作根据管理权限并按照预先设立的程序进行操作,避免人为因素干扰。院领导和监督部门通过网络随时掌握各类案件审理、执行情况,特别是解决了人民法庭不便管理的问题。三是节约了工作成本。审限跟踪、统计分析、财务管理、人事工资管理、档案管理、公文传递等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节约了大量人力资源。各类文字材料、裁判文书以数字形式在网上传递,文印纸张费用大幅度减少。四是提高了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后,信息材料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明显加快,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考察体会和加快我州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北京法院先进的管理模式、全新的司法理念、公正高效的办案效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硬件设施的投资方式等等,通过此次考察学习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无尽的思考。而这些变化无一不是现代科技带来的产物,诠释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真理。毋须讳言,我们尚处在不发达的西部地区,财政不可能亦无能力完全负担我们发展、建设的巨大投入,因此根本不具有发达地区所能给予的财力支持,对此不存在可比性。然而,他们先进的理念、管理方式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特别是信息革命所产生的巨大效果,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搞好信息化建设的决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及省高院、清华紫光等单位的关心帮助,有全州法院干警的积极参与,我州法院的信息化建设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结合北京的考察经验,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必须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从考察看,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是做好法院工作的前提。结合我州法院实际,要切实树立起“以人为本,依法治院,从严治院,科技强院”的理念。管理模式要从行政化管理为主向司法化管理为主转变管理内容要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管理方式要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管理方法要从他律为主向自律为主转变管理手段要从传统型向现代智能化转变。据悉,最高院即将出台加快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决定。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是人民法院建设的发展方向;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是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促进队伍廉洁的有效手段;要充分认识到过来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抢占了发展先机,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要充分认识到上级法院和领导的关怀与期盼。过来,最高法院、省高院、海淀区法院、清华紫光华宇公司等单位对我州法院信息化建设给予了诸多关心和支持,为我州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只有通过加倍努力,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转,才能不辜负上级法院和领导的期盼和要求。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必须全员参与

信息化建设不是某个部门、某些人的事,而是涵盖了我们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好的一件大事。为此,一要领导带头。只有院领导和庭室负责人付诸于具体行动,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才能带动广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自觉参与。二要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要挤出经费,给广大法官购买和配备电脑等必要的办公设备。三要不断加强教育培训。要通过开展培训,使干警全面掌握电脑等设备的基本操作规程。四要切实把局域网办好办活,增强可读性和适用性,提高法官参与的热情和自觉性,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必须健全制度

一是要完善监督机制。要以立案庭为主体,建立以案件流程管理为中心的监督机制;以审管办为主体,建立以案件质量评查为中心的监督机制;以纪检监察为主体建立以查处违法审判为中心的监督机制,以政治部为主体建立岗位目标考核为中心的监督机制。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相互监督,运转流畅,使审判工作步入办案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和办公现代化的轨道。二是要重点建立局域网管理、案件信息录入等相关配套制度,突出抓好立案和审判管理这两个环节,充分发挥立案庭、审判管理办公室和业务部门的职能作用,确保法官公正高效的审理案件。三是要认真抓好制度的检查落实。要在健全完善有关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必须狠抓考核

首先要对人员进行适当的调整,将书记员分到各个审判业务庭。因书记员比较熟练电脑知识,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书记员可以起到电脑老师的作用,有利于推动信息化建设,同时可以协助法官做一些案卷装订等事务性工作,一定程度减轻法官负担。其次要对现行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审视和评判,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量化细化指标,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最后要将信息化建设与岗位责任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与岗位责任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奖罚。

第16篇:浅谈法院信息化惠民应用

浅谈法院信息化惠民应用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法院的广泛深入应用,法院信息化工作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作用已从初期的“支持和参与”转变为现今的“促进和保障”,其在“提高审判效率,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强化法院管理、践行司法为民”等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由于当前法院信息化应用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从重法院内部服务向重公众服务转变,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司法惠民中的应用”已成为广大法院信息技术工作者面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在此笔者就结合常州法院信息化工作实际状况,针对信息化惠民应用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观点。

一、法院信息化惠民的作用和意义

作为人民法院,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解决各类纠纷,确保当事人“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法院信息化惠民应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信息技术与法院工作紧密结合,以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为载体,着力为当事人提供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帮助当事人获取信息,了解程序,降低了当事人诉讼成本,减轻当事人诉累,提高法院审判工作效率。因此全面加强法院信息化惠民应用工作,对于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争创便民诉讼服务亮点和构建“便利、有效、低成本”司法救济渠道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作用。

二、当前法院信息化惠民应用现状

近来年,信息化惠民在国内外法院审判实务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美国、澳大利亚、芬兰、英国、奥地利等发达国家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下面笔者就国内外法院信息化惠民应用现状作个简要介绍:

如在国外法院信息化惠民应用中,奥地利已经实现了通过电子方式传输诉讼文书,启动诉讼程序。该国已经建立了由中央控制的封闭式法院管理系统,律师只要使用电子方式向中央处理系统起诉,中央处理系统接受电子文件并分配到有管辖权的法院,一般在起诉第三天系统将自动向被告送达应诉通知。德国、日本、比利时、韩国等国已许可使用传真送达诉讼文书。华盛顿东区联邦破产法院可通过因特网查询1997年后的所有诉讼文书。美国、澳大利亚、芬兰、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已实现广泛利用视频会议、网络会议、录像、电视会议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开庭审理和听证程序,诉讼当事人或证人无需实际出庭。日本1996年《民事诉讼法典》支持使用视频会议技术,如证人距离遥远的,可运用视频会议技术询问证人。开庭审理时,证人可到最便利的法庭接受询问。1998年上半年约有50宗案件在询问证人时采用视频会议技术等等。

在国内法院信息化惠民应用中,我国大部分法院已实现了通过电子开庭公告和触摸屏系统,方便群众了解诉讼信息

2 和相关法律常识;通过人民法庭电子鉴章系统,解决了偏远地区人民法庭法律文书“签章难”问题,减轻了当事人诉累;通过科技法庭系统的多媒体证据展示、庭审音视频信息的管理和应用以及远程庭审观摩等,规范了审判行为,增加了审判的透明性,提高了审判效率;通过司法鉴定系统软件,提高了司法鉴定案件透明度,规范了司法鉴定工作等等。

从国内外法院信息化惠民应用现状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法院信息化惠民应用的深度、广度与国外法院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深化法院信息化惠民应用的实现途径

根据当前我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与国外法院信息化惠民应用现状相比较,我们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来深化法院信息化惠民应用。

一是加强审判职能的网络化应用。既是要以司法为民为立足点、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积极提供全方位、多功能、集约化的网络诉讼服务,从而更大程度上实现司法审判职能的网络化。

1、提供网上立案服务。对于民商事一审、申请执行、申请再审等案件,当事人只需通过法院因特网站提交申请立案有关的文书和材料,立案法官在收到当事人的信息后,在5个工作日内对当事人的申请是否符合立案条件作出答复。对于当事人的申请符合立案条件,由立案法官直接办理相关

3 立案手续,实现因特网远程立案,方便当事人诉讼。

2、提供网上缴费服务。通过与银行进行数据联网,实现当事人只需网上就可交纳诉讼费、执行费等费用,并可通过立案时获得的密码进行网上缴费查询。

3、提供网上送达服务。对案件受理通知书、传票、应诉通知书、缴费通知书、出庭通知书等诉讼文书,实现当事人可凭立案时获得的密码登陆法院因特网站,查看并下载。

4、提供网上调解服务。网上调解服务包括在线视频调解、诉调对接QQ群调解、调解问题回复和调解案例集锦四个方面。通过为当事人提供网上诉讼调解和诉调对接服务,并公开典型案例,发挥导向作用,由此达到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提高调解效率,促进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矛盾纠纷之效果。

5、提供网上查询服务。通过构建立案、审理、执行等诉讼信息因特网查询系统,当事人只需输入立案时获取的案件代码和密码,即可查询诉讼信息、案件执行进展阶段和状态等相关信息,方便诉讼参与人了解、监督审判活动。同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可申请以监督员身份查询相关案件信息。

6、提供网上联系法官服务。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实现当事人可通过法院因特网站联系法官,反映相关情况或提供相关材料等,同时承办法官也可通过法院因特网站及时对当

4 事人的留言进行答复和沟通。

7、提供网上证据交换服务。在双方当事人均同意通过电子文本形式交换证据的情况下,当事人即可通过法院因特网站上传相关证据材料,法官审查后认为应予以证据交换的,网站将相关信息和密码发送给当事人,当事人可通过密码查看和下载案件证据材料。

8、提供网上咨询服务。为社会公众就审判、执行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包括实时咨询和网上留言两种方式。实时咨询是指社会公众在服务时间通过法院因特网站,与法院工作人员进行实时沟通交流。在其它时间,社会公众可选择留言方式咨询,法院应在两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9、提供网上信访服务。通过网上远程视频信访系统,实现部门联合接访和现场实时解答的工作效果,避免信访人员奔波劳顿之苦,缩短信访事项的处理周期,提高信访工作效率,有效化解信访矛盾。

10、提供判后答疑服务。当事人对法院生效裁判中认定的事实或者使用的法律存有疑问,即可申请判后答疑。由法院安排承办法官进行网上在线视频答疑或另行通知当事人来法院答疑。

11、提供语音短信查询服务。积极探索利用“12368”法院公益服务电话、短信服务平台等途径和方式,为当事人

5 及社会公众提供诉讼案件基本信息、法律法规、案件执行进展阶段和状态、信访信息的查询和提醒服务。

12、提供网上执行服务。构建网上执行网,通过在执行网上公开恶意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的基本情况,设置网上悬赏举报执行、责令被执行人立即申报财产、限制其高消费、限制其出境等项目,及时有效地兑现生效法律文书,制止被执行人恶意逃避执行的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探索与公安、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办公,实现一定范围内案件执行线索的查询与分析,增强执行威慑机制的实效,为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

我院已于2010年3月1日,正式启用了司法惠民在线诉讼服务平台,实现了网上预约立案、网上答疑、网上信访、网上咨询、网上调解及院长接待,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打官司,很方便地解决纠纷。

二是加强远程审判应用。所谓“远程审判”,是指借助信息网络、音视频传输、多媒体存储与展示等技术,诉讼参与人在远程法庭参加法院庭审、提审等审判活动的方式,目前在国内外的司法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如美国、英国、澳大历亚等国相继出现了电子法庭、网络法庭等信息化法庭,我国也有一部分法院在积极探索远程审判在审判实践中的应用。如上海一中院已于2007年底将远程审判首次

6 应用于金山法院的刑事二审案件,同时在2008年初对民一庭管辖的南汇法院民事二审案件中也开展了远程审判的试点工作。我院也在全市人民法庭均已完成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借助法院专用网络,添加摄像机、语音和大屏幕显示等设备,实现了部分民事、刑事二审案件审理中,为涉诉人提供“网上远程审理”的开庭新模式。2009年9月,我院进行了江苏省首例网上远程开庭,一方当事人远在40多公里外的武进前黄人民法庭出席庭审,进行诉讼答辩。

根据远程审判方式的特点,我们不难看出它主要适用于 两种类型案件:一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且被告人羁押地与具备远程视频提讯条件的法院距离较近、能够确保提押安全的刑事案件。二是对一些案情简单、法律关系较为明晰、诉讼标的额较小的民事案件,且当事人居住在远郊,来市区法院开庭需要长途奔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类案件采用远程审判方式审理,对于提高审判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和减轻涉诉群众诉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应当进一步予以推广和应用。目前我院在顺利完成首次网上远程开庭的基础上,正在不断总结和完善运用视频系统进行远程开庭的经验做法,同时积极要求相关民事、刑事案件中加大远程开庭率。

三是加强科技法庭与电子卷宗应用。实现科技法庭系统后台海量存储设备的配置,构建庭审数据的本机存储、网络

7 在线存储和离线存储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存储模式,在此基础上实现法院“每庭必录”和案件庭审因特网直播、点播,从而提高庭审公正性和透明度,规范庭审行为,实现“阳光审判”,同时为案件质量评查和错案追究提供及时、准确的客观依据。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将现有库存诉讼档案形成结构有序的数字档案信息库,实现一定范围内法院电子卷宗的网络化运用,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利用效率,为诉讼当事人提供安全、方便和快捷的电子卷宗阅览服务。

四、法院信息化惠民应用展望

法院信息化惠民应用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工作,其发展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资金投入、法院信息化技术人才、诉讼当事人对现代信息化审判接受程度等等。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对法院信息化惠民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只要在法院信息化惠民应用方面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规划,那么信息化一定会在诉讼惠民方面取得丰硕成绩。

第17篇:走近法院的信息化 法院宣传片

执法探微

(第一期)走近法院的信息化

众所周知,法院是案件审判的机构。那么,法院是如何办案的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又是怎样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某某法院,看一看这里的信息化办案!

某某法院的信息化办案是从 2011年开始的,经过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实现案件从立案、开庭审理到判决全过程的信息同步化。

这里是某某法院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贯穿案件审判的全过程。存储了各类案件信息10636件。从立案、分案、办案、预定法庭、开庭、法律文书制作到结案提供了相应的模块。信息录入与纸质卷宗是同步化的,这样一来极大地推动了法院办案的流程和速度,实现了法院无纸化办公。

现在您看到的是某某法院的数字化法庭。这6个数字化法庭,实现了庭审记录、庭审全程录音录像、案件信息采集和网上庭审直播的全覆盖。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法官可以通过数字法庭进行同时同步的观看。庭审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制作后的光盘,赋予案卷里归档保存。这一方式极大的保护了双方当事人在庭审中的权益,保证了庭审的公正性。对法官在庭审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审委会会议室是某某法院无纸化办公的一大亮点。会议室建于2010年5月,主要用于审委会委员讨论上会案件。汇报人提前将汇报案件提交审委会秘书,审委会秘书将汇报案件统一安排汇报顺序。会前,审委会秘书将汇报案件信息的电子版发到各委员的电脑中。委员们可以在电脑中看到案卷的全部信息,做到了方便、快捷、高效。

现在我们来到了永宁法院监控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是2011年4月建成的,有监控点32个,覆盖了永宁法院楼宇外、走廊、楼梯通道、法庭。指挥中心有法警24小时值班,及时观察。遇到突发事件,法警1分钟内到达事件现场,有效遏制突发事件的发生,极大地保护了当事人和法官的权益不受侵害。

某某法院内外网的开通更是搭建起信息交流的良好平台。达到了常规办公无纸化、审判记录无笔化、流程监控自动化、档案管理电子化。

目前,永宁法院实现了审判全过程的信息化。如今某某法院正在不断完善,向兄弟法院学习经验。以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坚定不移的走科技强院的路线,为新时期永宁司法事业谱写华彩的乐章。

第18篇:法院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我院信息化各系统总体建设,应用和管理情况 我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网络建设,信息化网络建设情况也一直在全市走在前列,我院信息系统承载的业务主要有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司法统计系统,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刑事办公管理系统,信访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人事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说囊括了我院绝大多数业务,在我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院网络主要包括外网,局域网,内网这三大网络。外网主要是连接Internet,共有40余台终端计算机,主要用于查找资料。局域网主要用于单位各终端计算机的数据互传以及数据存储,即使各别终端计算机出现故障,也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我院的局域网,不仅保证了数据互传的便利,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以很好的应对一些终端计算机的突发情况。内网主要是采用C/S模式,承接着案件流程管理系统,信访系统,刑事办公管理系统这三个重要系统。共有四台终端计算机,分别在立案庭,刑庭,执行局,院长办公室。内网的终端计算机是跟外网物理隔离的,这就保证了它的绝对安全。另外,政工科有一台计算机专门进行人事信息管理;办公室有两台计算机分别承载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立案庭有一台计算机专门承载司法统计系统。另外,我院还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以方便群众了解我院动态。

我院的网络设备主要有cisco3745(R0)路由器一台,Huawei/S2403H-Hi交换机三台,主要用于外网建设。IMB服务器一台,交换机一台,主要用于内网建设。惠普服务器一台,主要用于局域网建设。视频会议相关设备。 我院一贯重视信息化各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信息网络有专业技术人员维护,规章制度体系完善,能覆盖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的绝大部分方面;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更大的损失。我们会定期的对服务器系统CPU,内存,I/O状态,进程等检查,对系统设置,日志文件,Error Report进行检查分析,清理系统中的日志文件和垃圾文件。其次,对磁盘阵列,光驱,维护终端等的状态,设置进行检查。对风扇,后备电池等敏感部件进行检查,如有故障征兆进行先期更换。虽然我院计算机使用者专业水平不高,但我们也给予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主要是通过Lan-Based手段进行重要数据备份,就通过easyrecovery进行数据修复。并且对于备份服务器都进行了详细的权限分配,所有客户机终端只能下载和上传数据。

二、信息技术在科技强院中所起的作用

随着科技强院步伐的不断加快,法院围绕使用计算机技术所进行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原有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基层法院建设,已成为法院工作发展和融入社会的客观趋势。信息化建设,能够将基层法院的业务工作、队伍建设有效的整合为一体,促进其他各项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并且能很好地规范审判行为,促进审判公正。同时通过先进的网络教育手段,使干警们“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树立得更加牢固,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有新的提高。我院的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从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极大的提高了我院的工作效率。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资料的准确性和易存储性。我院的网站,可以让群众更加了解我们,展现我们的风采,也方便我们直接跟群众对话沟通。计算机化的记录不仅有利于以自动化取代笨拙的人工方式,而且它还能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可接触性和时效性。通过信息技术,无论身在何处,法官都能获取有关具体个案进展的最新消息,也可以实现对案件的跟踪,对每个案件,信息技术系统都能形成日常提示、进程报告、待决事项清单以及公告谁将主持下一步工作。因此,从案件最初受理到案件最终解决,法官都能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案件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从长远来看,对于有价值的案件,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形成完整的案件历史卷宗;而且,这种完整的案件历史卷宗可以说是迅捷的、可信赖的,不需要花高昂的费用就能得到它。我院的信息化系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业务,可以说,我院如今的工作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

三、我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我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操作人员计算机水平不高,导致信息化各系统应用的不够深入。

2、个别计算机终端偶尔发生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病毒入侵等问题。

3、部分终端计算机配置过低,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建议:

1、加强对干警的计算机知识培训。

2、加强对院内干警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做好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定期的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导致不良后果的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从而提高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3、加大对线路、系统等的及时维护和保养,加大更新力度。

4、建议上级法院配发一些配置较高的计算机。

四、我院信息化建设规划 我院信息化建设起步早,相对比较成熟,全面。下一步建设规划主要有以下两点:

1、集中力量搞好科技法庭建设工作。

2、加强对干警计算机水平的培训,深化各系统的应用。

科技法庭的建设工作是接下来我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利用目前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以及通信与自动化技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对法庭审判过程的所有电子笔录、音频、视频、电子证物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处理,并通过网络以多种视频应用形式(视频直播、点播、下载、光盘刻录等等)展现庭审过程。科技法庭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它方便了法院工作人员、其它司法人员、普通民众借助信息化网络和信息终端,实时了解庭审过程,支持在线司法监督,体现法院审判的公正与透明,充分展现和提升法院的司法形象,更加展现了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司法公平、公正和公开及阳光审判的形象。

虽然我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早,也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实际应用情况还是不够理想,根本原因在于我院干警平均年龄偏大,面临信息化建设这种新生技术,不容易适应。所以接下来,我院会加强对干警计算机水平的培训,更好的运行这些系统。

二〇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第19篇: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安排

2014年度信息化建设工作安排

2014年坚持以审判工作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阳光司法工程,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增进公众对司法的了解、信赖和监督。

一、扎实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

建设司法公开三大平台,是人民法院适应信息化时代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新期待的重要战略举措。2014年我院将依据省高院的统筹规划,立足实际,循序渐进,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公开方式,拓宽公开渠道,全面实现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的公开透明,在资讯提供、意见搜集和信息反馈方面的作用,逐步实现远程预约立案、公告、送达、庭审、听证、信访等功能,提升互动服务效能。使司法公开三大平台成为展示现代法治文明的重要窗口、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重要手段、履行人民法院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网上办案系统与司法公开平台的安全输送、有效对接机制,实现各类信息一次录入、多种用途、资源共享,既方便公众和当事人查询,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审判人员的工作负担,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大力完善审判流程公开平台建设

加强立案大厅的科技化与规范化建设,利用门户网站、手机短信平台、电子公告屏和触摸屏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多元化、高效率的审判流程公开服务。通过本院门户网站向公众公开:(1)法院地址、交通图示、联系方式、管辖范围、下辖法庭、内设部门及其职能、投诉渠道等机构信息;(2)审判委员会组成人员、审判人员的姓名、职务、法官等级等人员信息;(3)审判流程、裁判文书和执行信息的公开范围和查询方法等司法公开指南信息;(4)立案条件、申请再审、申诉条件及要求、诉讼流程、诉讼文书样式、诉讼费用标准、缓减免交诉讼费用的程序和条件、诉讼风险提示、可供选择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等诉讼指南信息;(5)审判业务文件、指导性案例、参考性案例等审判指导文件信息;(6)开庭公告等庭审信息;(7)人民陪审员名册、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名册、评估、拍卖及其他社会中介入选机构名册等名册信息。

进一步升级和完善案件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各类审判流程信息,方便当事人自案件受理之日起,从审判流程公开平台获取:(1)案件名称、案号、案由、立案日期等立案信息;(2)合议庭组成人员的姓名、承办法官与书记员的姓名、办公电话;(3)送达、管辖权处理、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情况;(4)庭审时间、审理期限、审限变更、诉讼程序变更等审判流程节点信息。

积极推进诉讼档案电子化工程,完善转化流程、传送机制和备份方式,充分发挥电子卷宗在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便民利民方面的功能。积极创新庭审公开的方式,以视频、音频、图文、微博等方式适时公开庭审过程。积极筹划科技法庭建设,多方争取资金购置设备,实现对庭审活动全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做到“每庭必录”,并以数据形式集中存储、定期备份、长期保存。

三、认真落实裁判文书上网制度

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在裁判文书生效后七日内将其传送至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同时在本院门户网站公布。

四、推进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

规范执行信息收集、交换和使用行为,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执行信息共享。整合各类执行信息,方便当事人凭密码从执行信息公开平台获取:(1)执行立案信息;(2)执行人员信息;(3)执行程序变更信息;(4)执行措施信息;(5)执行财产处置信息;(6)执行裁决信息;(7)执行结案信息;(8)执行款项分配信息;(9)暂缓执行、中止执行、终结执行信息等。通过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向公众公开:(1)执行案件的立案标准、启动程序、执行收费标准和根据、执行费缓减免的条件和程序;(2)执行风险提示;(3)悬赏公告、拍卖公告等。对重大执行案件的听证、实施过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并允许当事人依申请查阅。为执行工作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记录执行现场的视频、音频,并及时存档,实现执行案件的全程公开。将信息技术与法院工作紧密结合,把现代化的技术运用到法院工作的各个环节,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改进法院的工作方式,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与司法能力,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二日

第20篇:基层法院信息化工作心得

2017年法院信息化工作心得

自入职法院以来至今,对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也越来越有更切身的体会,法院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法院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和工具。是当今法院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顺利推进司法改革的必要动力。我院在院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下,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信息化建设任务,使我院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在以往的工作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为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高效的进行,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长期计划和机制;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增加机构和编制,完善信息化从业人员的晋升通道,提高工作积极性;加强信息化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结合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培训活动。信息化是法院业务装备建设中的重要一部分,需要大量投入资金,由于基层院资金有限,在信息化投入和建设上常常捉襟见肘、力不从心,经常无法完成上级法院下达的建设要求,期盼上级法院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根据上级法院年内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拨款,并及时下达相关通知,这样基层法院也会更方便与财政部门进行协调沟通。信息化建设从来都是需要相关政策相辅相成的。没有信息化建设,相关政策就无的放矢;没有相关政策,信息化建设就无章可循。尤其在保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做的再好,没有相关规定也很难发挥出信息化本来的功效,也就是说在信息化相关政策方面还缺少细化和全面的政策,基层院尤其需要制定相关细则。

虽然法院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技术人员专业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我院将在上级法院的指导和帮助下继续稳步推进各项信息化建设,为我院全面推进司法改革和各项工作添砖加瓦。

*****人民法院

*** 2017年*月**日

法院信息化管理岗位职责
《法院信息化管理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