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税收信息化管理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12 08:37:21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信息化管理岗位职责

信息化管理岗位职责

一、负责制订公司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并组织实施;协助搞好信息化企业的规划工作。

二、向用户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网络方面的各项法规,并组织制订公司网络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

三、沟通管理层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及时将用户的信息和意见反映给主管部门及领导,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四、对公司网上的信息进行管理,随时更新并查看Web、FTP信息内容,删除、屏蔽有害信息,为用户提供内容丰富健康的信息服务,并确保公司网络的安全正常运行。

五、负责公司中、英文主页的日常维护和更新;对由各部门负责的主页应不断地进行检查,协助进行内容的更新。

六、负责托管设备的软、硬件维护工作;对公司的办公自动化及各职能部门所开展的信息化工作给予技术上的支持。

七、负责员工的网络基础、办公软件使用等知识的普及工作。

八、负责公司网络对外联络的有关事宜;完成公司交办的其他工作。

公司 技术质量部

二○○九年十月一日

推荐第2篇:税收计划管理岗位职责

A岗

1、在处长和分管副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负责贯彻执行总局税收计划管理工作制度、办法,制定全系统税收计划管理工作制度、实施办法等;

3、负责拟定本年度税收计划管理工作目标、工作计划;

4、负责指导、考核全系统税收计划管理工作,发现收入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5、负责草拟全系统税收收入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下达全系统年度、季度和月份税收计划;

6、负责研究完善税收计划编制方法,做好税收预测分析基础工作;

7、负责全系统税收收入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工作;

8、负责编制系统月度、季度和年度税收收入分析表和分析报告,做好分析资料和报告的上报工作;

9、负责对已公布的税收数据指标进行分析解释;

10、负责会同相关业务部门,根据税收变化情况开展税收专题调研分析;

11、负责协助做好全系统税收计划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12、负责与本级财政、统计、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的协调工作;

13、负责完成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B岗 重点税源监控或其他岗位人员不在岗时,负责其各项工作。

推荐第3篇:税收会计统计管理岗位职责

A岗

1、在处长和分管副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负责贯彻执行总局税收会计统计各项工作制度、办法,制定全系统税收会计统计工作制度、实施办法等;

3、负责拟订年度税收会计统计管理工作目标、工作计划;

4、负责全系统税收会计统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5、负责组织全系统税收会计统计年报会审工作;

6、负责与本级国库、财政对账工作;

7、负责为税收征管软件提供税收会计统计业务核算需求,做好全系统税收会计统计核算的日常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

8、负责全系统税收统计资料的归集、汇编工作;

9、负责协助做好全系统税收会计统计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10、负责全系统保管到期税收会计核算凭证的核销工作;

11、负责与本级财政、国库等部门的协调工作;

12、负责完成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B岗 数据管理或其他岗位人员不在岗时,负责其各项工作。

推荐第4篇:税收票证管理岗位职责

A岗

1、在处长和分管副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负责贯彻总局税收票证管理办法,制定全系统税收票证管理实施办法;

3、负责拟定年度票证管理工作目标、工作计划;

4、负责汇总、审核全系统税收票证需用量,及时传递给票证所,并向总局报送税收票证需求报告和税收票证年报工作;

5、负责权限范围内税收票证的设计、印制和领发工作的监督检查;

6、负责指导、检查基层税收票证使用、审核和管理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7、负责全系统税收票证章戳的备案和监督管理工作;

8、负责全系统损失、停用税收票证的缴销和管理工作;

9、负责全系统保管到期税收票证的核销工作。

10、负责协助做好全系统税收票证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11、负责完成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B岗 非税收入管理或其他岗位人员不在岗时,负责其各项工作。

推荐第5篇:地税局税收信息化网络安全管理考核办法

地税局税收信息化网络安全管理考核办法

为了加强税收信息化网络安全管理,使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依据《xx市地方税务局直属税务分局国际互联网使用管理制度》、《xx市地方税务局直属税务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xx市地方税务局直属税务计算机网络使用管理制度》和《xx市地方税务局直属税务机房管理制度》,制订本考核办法。

一、岗位职责:

(一)、系统维护员岗位职责:

1、系统维护员在税政管理科的指导下工作,负责处理本所网络设备的管理、维护,熟悉掌握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及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2、系统维护员按照分局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要求,每月对本所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检查测试,及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发现危害网络安全的计算机病毒、不良信息等方面的信息,要及时处理,并向信息中心报告。

3、系统维护员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保持机器设备正常运行。设备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机,及时报告信息中心进行处理,并做好记录,形成上报机制,对所发生的故障、处理过程和结果等做好详细登记。

推荐第6篇:论税收信息化

税收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和相关建议

摘要:在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进税收信息化的背景下,各地注重技术的引进,但在实施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文章结合英美等各国在实行税收信息化实践中所采取的措施,对中国现阶段在税收信息化操作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以解决当下问题。

关键词:税收

信息化建设

信息共享

1引言

1.1什么是税收信息化

税收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税务管理,深度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监控、服务水平,并由此推动税务部门业务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塑,进而推进税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综合过程。

1.2现阶段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

“一个平台”是指建立一个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主要任务是逐步建立覆盖总局、国地税各级机关与相关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的网络体系,统一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技术平台建设,建立安全管理和运行维护体系,以保证税收工作在统

一、安全、稳定的网络化平台支撑下平衡运行。

“两级处理”是指依托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逐步实现税务系统的数据信息在总局和省税务局集中处理。主要任务是在“一个平台”的支撑下,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逐步建立总局、省税务局两级数据处理中心和两级数据处理机制,实现涉税电子数据在总局、省税务局两级的集中存储、集中处理和集中管理,使业务流程更加简化,机构趋于扁平化,管理和监控更加严密,纳税服务更加简便,系统维护更加便捷,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并使得数据的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全局分析与局部透视相结合,全面提升数据利用的价值。

“三个覆盖”是指应用内容逐步覆盖所有税种、税收工作重要环节、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主要任务是通过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在全国税务系统得到广泛应用,逐步实现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对国税局、地税局管理的所有税种以及税收工作运行的重要环节进行全面、有效的电子化监控,并实现与有关部门的联网,以保证税收工作便捷、规范、高效进行。

“四个系统”是指通过业务的重组、优化和规范,逐步形成一个包括征收管理、纳税服务、管理决策和行政管理系统在内的四个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主要任务是建立以税收征管业务为主要处理对象的税收征管系统,以为纳税人服务为主要处理对象的纳税服务系统,面向各级税务机关税收经济分析、监控和预测的管理决策系统和以税务系统内部行政管理事务为处理对象的行政管理系统,以满足税务工作多层面、全方位的应用需求。

2 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专门税收信息化的人才 学术界目前仍然缺少对于税收信息化的深入研究,而税收信息化又落实于信息化,因此便归属于信息化的范畴。但是信息化的人才又无法完全适应税收信息化的要求。我们会发现,往往开发税收信息化相关软件的都是在信息化研究上有一定研究,但是在税收方面的研究只是一般,或是在税收方面很有建树,但是在信息化或者说对于电脑、网络也是半路出家,在后期经过无系统的学习,赶鸭子上架的现象十分突出。而在建设税收信息话的过程中缺少学术理论和税收、信息化双方面复合型人才的支持,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就显得捉襟见肘。

2.2数据准确性无法保证

征管数据可能存在问题

由于税收信息化自身的不成熟性,造成税收征管的数据可能在真实性方面难以保证,并且由于信息化漏洞引发的危机也即为可怕。真假混杂使大家对数据都不敢用。数据采集的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存在\"机外监控\",如违规操作和有意篡改数据等。

2.3税收信息整合差。

税收信息化建设层次偏低

与发达国家税收信息化比较,差距明显,层级较低,信息整合不足以及囊括信息的数量不足和质量偏低。在信息共享方面也有不足,与工商、财政、社保、统计、公安等部门信息共享方面明显不足。

3外国税收信息化的现状与启示

3.1美国税收信息化建设情况。

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税收征管网络,实现了从税收预测、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税源控制到纳税资料的收集、存储、检索等一系列工作环节的信息化。在税收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 重视先进技术的运用,是美国的一大特色。如1999年,美国开始运用信用卡技术,支付预估的税款;2000年,美国开始采用顾客账户方式,纳税人通过国税 局电子报税系统支付的税款可以直接从其银行账户中扣除。近期,美国又在新的征管软件中启用了数据挖掘信息技术,极大地保障了信息的真实性,减少了偷漏税现象。

3.2澳大利亚税收信息化建设情况。

澳大利亚已在全国税务机关内部全面运用计算机系统管理纳 税申报,办理出口退税等日常工作,并实现了与政府相关部门如海关、工商、保险、金融及大企业的网络互联,有效地对税源进行控制,有针对性地开展税务审计。 另外,在安全方面,澳大利亚税务系统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为防止灾难性毁坏而设计建立了数据库备份运行系统,以备不时之需。在保密机制上,采用了口令或密 码、电子通行证等机制,同时使系统具有屏幕保护功能、权限保护功能和追踪查询功能。

3.3意大利税收信息化建设情况。

在欧盟国家中,意大利拥有最成功、最大的税收信息管理系 统——ITIS(Italy Tax Information System)。财政部通过ITIS对全国税收工作进行管理,同时,通过公用数据网实现税收环节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ITIS包括16个子系 统,主要有:税务登记注册系统、所得税子系统、增值税子系统、税务检查子系统、技术支持与培训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相互配合、相互辅助,各种资料集中存 放,各地区、各系统之间十分频繁地进行信息交换,构成了遍布意大利全国的税务信息网络。

3.4日本税收信息化建设情况。日本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也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国税局 及税务署的系统根据征管工作的需要统一开发运行。国税局接收税务署传送的纳税人信息,并对银行传送的税款入库信息进行核对后,再传送给税务署。后者采用统 一的定型统计,从而实现了国税局与税务署系统在统一的状态下运行。

3.5外国税收信息化启示

由以上四个典型国家的税务信息化概况我们很容易总结出国外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特点:一是信息全面详尽。各国税收信息网络均为遍及全国税收信息网络,涉及政府、金融、海关、工商、保险等部门和行业,所有信息应有尽有。每个公民的涉税及涉税关联信息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一览无余。二是信息高度共享,大多国家通过公用数据网实现税收环节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该公用数据网即我们常说的Internet。三是数据深度挖掘利用。国外许多国家的评税 及税务审计工作都是建立在各类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基础之上。在详尽信息的高度共享基础上的深度数据挖掘、分析,给税收管理带来最大的社会效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国的成功的税收信息化方法为我国的未来税收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道路。

4对于现阶段税务信息化所面临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4.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真正从思想上、理念上认识到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今后要不断加强地税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适应新时期地税工作需要的地税干部。领导干部尤其要增强对地税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和钻研计算机知识。在此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为本单位干部职工学习计算机知识提供良好氛围。

4.2采用先进技术,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近年来,我国的税务系统初步建成了一定规模的计算机局域 网络和广域网络,但是网络功能的低下使得已有的信息资源得不到系统管理和集中处理,分析与监控的能力不够强。没有有效地与海关、工商、金融等相关部门实现 信息资源的共享,影响了税收征管的效率。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我们应加强对先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税务部门已有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较为先进 的数据挖掘技术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数据挖掘是一门综合性的新技术,汇集了从数据库技术发展到现代的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技术,以及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诸多方法,能自动地从大量资料中发掘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用尽量少的案例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种技 术在税收方面取得了有效的成绩,美国在采用了数据挖掘技术后节省了大量的开支,大大降低了税收成本。如政府收1000元的税,在日本要花10元的成本,在 美国是5元的成本。由于我国在税收方面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资料,因而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前景是乐观的。

4.3以纳税人为服务核心,提高税务应用系统的开放性

我国税收信息化虽然已进入电子化管理阶段,但大多还局限 于税务系统内部的连接,仍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没有实现与相关部门以及大中型税源企业的联网。这制约了我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的进程。在 美国,税务机关已利用互联网构建起与纳税人以及其他个人和组织之间的税收信息通道。纳税人通过IRS(美国国家税务局)网站就可以查询到相关的税收信息, 并可以在网上办理申报纳税。这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同时,也降低了征税的成本。在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完善、强化税务部门的服务职能,把税收信息系统建设成一个开放式的系统,要能够提供 各类税收信息,宣传税法,提供查询服务,提供综合网上税收服务,并进行网上电子申报纳税;要组织专家开发集电子纳税、电子稽查于一体的业务系统软件。尤其 要开发一种能控制网上交易的新技术,即在企业服务器上设置具有追踪统计功能的征税软件,在每笔交易进行时自动按交易类别和金额计税入库,并通过建立数字身 份证等方式掌握网络交易纳税人的交易活动和记录,防止偷逃税行为的发生。

4.4加大相关技术研究投入,完善税收信息系统

在重点大学设点专门研究,而后将相关知识加以普及。在重点大学设点研究,引进最新最有分量的专家、教授、税务干部攻关研究,最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普及到本科、专科院校,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设立专门学科。

4.5加大相关人员技能培养。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计算机中基础征管数据不准确、不真实问题,存在\"数据垃圾\",真假混杂使大家对数据都不敢用。究其原因,一是基层数据录入人员素质不高,产生误操作;二是工作责任心差,不认真审核把关,马虎应付;三是明知故犯,为某种目的而擅自改动数据;四是对计算机数据采集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措施,数据采集的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存在\"机外监控\",如违规操作和有意篡改数据等。保证税务系统内部建立上下贯通、税务部门与政府及有关部门之间信息沟通,税务部门与纳税人信息沟通。通过严格的监督考核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来确保信息数据正确、及时、完整的可靠采集。

4.6加强监督管理,使税收信息化落到实处。

不断完善现有责任体系。切实做到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和优化业务流程是税收管理的工作重点,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为新一轮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如随着综合征管软件全面运行,过去手工繁琐的管理程序应转变到科学化、精细化的道路上来,从而真正达到精简工作程序的目的,切实改变因手工报表与机内报表同时报送及税务干部手工审签与机内审签表单而造成的重复劳动。

总而言之,我国在推进税收信息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税收管理必须以服务为宗旨,遵循信息技术规律,立足于为纳税人提供服务,对税收业务和工作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税收征管部门内部应建立一种有极高敏锐度和反应力的组织结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

参考文献

[1] 李显著.税务行政管理信息化构想 [ J].税务研究, 2006 [2] 李显著.税务行政管理信息化构想 [ J].税务研究, 2006

[3]鲁兰桂等.税收信息化与信息化税收研究.广东省地方税收研究会课题组.2008 [4] 魏国宏.我国税务信息发展的宏观思考 [ D].安徽: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2004 .[5] 方卫平, 黄琼.税收电子化 [M ]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推荐第7篇:税收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税收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

【内容提要】网络的迅速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革新,而且对税收工作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税收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改造税务管理工作,提高税务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效率;规范税务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行为;充实、创新为纳税人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开发利用涉税信息资源,提高税收经济决策效率和水平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征管信息化是税收征管发展的必然趋势,征管改革必须服从和体现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目前进行的新一轮征管改革,一个重要特点是信息化支持下的专业化,税收信息化是税收专业化的前提条件,没有信息化的支持,专业化将难以真正完全发挥作用,而税收信息化的先进性、科学性,只有运用在税收征管中才能充分得以显现。概括而言,当前的税收信息化建设是既要修好路(网络),又要造好车(软件),还要配好货(信息),从而才能推动整个税收信息化迅速而又健康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 税务行政执法行政管理效率网上执法 网上查询

笔者在基层税收信息战线工作五年,认为基层税收信息化建设要顺应潮流,进一步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虽然目前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关键是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快速稳步前进。

一、实事求是,正确看待税收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国家税务总局推进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的总体要求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以下简称总体要求)。即建立一个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计算机网络,总局和省一级税务局集中处理信息,覆盖所有税种、税收工作重要环节、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包括征收管理、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保障有力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根据总体要求,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的内容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务工作宗旨,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加快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信息应用,创新管理方式,为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依托,促进税收事业健康发展。

(一)基本实现网上申报纳税

在早期,对纳税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后来发展为由税务机关在纳税服务厅坐等纳税人上门申报,自从税务系统引入网络和信息化技术,向纳税人推行电子申报方式以来,纳税人不再为繁琐的现场纳税所困扰,也不必局限于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完成所有纳税程序,纳税行为变得快捷、方便和轻松,而且省钱。但是这仅限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一般纳税人网上申报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软件服务公司收费偏高问题、IC 卡抄报税问题等。据统计新源县国税局有400余户纳税人采用了网上申报。2008年度,该局通过网上申报缴纳的税款超过2.5亿元,约占全县国税收入的60%,大大降低了税收成本。网上申报被越来越多的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所接受,但一般纳税人推行网上申报工作仍然困难重重。

(二)网上税收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长期以来,税收信息的采集主要是通过税务部门手工录入的方式实现,渠道单一,信息的准确度对纳税人的依赖性较强。新《税收征管法》第六条“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

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自信共享制度”。这一规定为税务机关通过网络与外部门就税收信息交换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金税三期工程制定了统一的指标体系和数据标准,以实现国地税信息共享和上级对下级税收征管的监控,并且与其他经济职能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一旦进行联网,就可以从工商局可以了解纳税人开业、变更、注销、吊销信息及有关交易活动信息,从金融部门可以了解纳税人开户情况、存款状况、扣缴信息,从公安部门可以了解车辆信息、纳税人出入境信息;从房管部门可以了解房屋产权登记信息、房屋产权交易及出租信息。另外从国库、规划建设部门、土地管理局、文体主管部门、劳动及社会保险部门、民政、教育部门、公证部门等部门都可以获取大量有用的税收信息。通过网络,不仅可以大大拓宽税务部门采集信息的渠道,减少部门间信息采集的重复劳动,而且通过部门间信息的及时交换和验证,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加强了对税源的监控和管理。随着“政府上网工程”一系列活动开展,外部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网络在税收信息搜集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网络信息化提高了对征收机关的监控和管理能力

目前税收管理机构是一个上小下大的5层金字塔结构, 每一层税务部门都有一定的执法自由权,现在征管信息以上报的报表和材料为主,经过一层层的汇总和传递,越到上面征管信息失真和衰减得越厉害,这可能造成基层执法随意性增大,当出现越矩行为时上级难以很快发现,及时进行纠正和查处。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使信息在各个环节之间完整、通畅,迅速、准确地传递,不再因地域或层级关系而被阻隔,从总局到基层税务机关的层级监控能力就变得容易操作了,管理层面将趋于扁平化。另外,在网络的支持下,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成功上线,税收管理执法权也由集中于一人变成了分流程管理,征管流程由集中于一局而分解到各局,这对于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公平税负,避免执法不严和违法乱纪等问题的发生,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分解税收执法权是税收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目前税务部门正在进行这项改革,在新《征管法》中对延期纳税、减免税权限的规定也已体现出来。要顺利推行这一税收管理制度,没有以网络技术的支持,就不可能有效实施,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的水平也难以提升。

(四)提供纳税人网上服务日趋完善

1.网上执法。税收征管部门对于已上网的纳税户, 建立网上联系,在应纳税期内,向各纳税户发出纳税申报提示,提醒各纳税户按期申报纳税;对逾期仍未纳税的纳税户,发出摧缴通知书和报警信息,使税务部门清楚有哪些纳税户没按期纳税,使纳税人明了将受到《征管法》哪些条款的处罚。在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阶段,可以网上通知纳税户开户银行冻结或扣缴纳税人金额相当于应缴税款的存款。另外,通过查询工商局中的开业、变更营业执照信息,督促有关纳税人按期办理税务登记证或变更税务登记证,对逾期不办者,通知工商局吊销营业执照并进行及时处罚,对已吊销税务登记证的纳税人,也可以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工商局,使其按时吊销营业执照。此外,利用与公安局的联网,查询出入境纪录,判断外籍人员是否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并对欠税又未提供纳税担保的纳税人,通知出入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

2.网上查询。对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而言网上查询是相互的,就税务机关来说,随着各种税控装置的普及以及税控装置与税务联网,税务机关可以及时了解纳税人的经营情况,随着企业上网的普及,税务机关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企业的交易活动情况及各种财务数据,对企业按期足额纳税进行有重点的监控。对企业而言,可以从税务部门的网站上查询各种税收政策、纳税程序、期限及其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征管处罚规定,还可以查询本企业各个时期各税种的缴纳数据,并可以通过网络向税务机关提出问题,请求咨询。

另外,税务机关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网上政务公开、网上税法宣传、网上举报、网上

问卷调查、网上选案稽查、网上发票查询和抽奖等等,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的网上办税服务日益丰富和完善。

二、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妥善对待当前税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局的信息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按照总局信息一体化发展方向和总体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总结起来,当前税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历经数年的探索与实践,可以说,广大国税干部职工对于税收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上有少数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赶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论调:一是“自满论”。认为国税信息化建设已走在各部门、各领域的前列,可以歇歇脚了,不必再抢前争先了;二是“浪费论”。认为国税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造成了国税资源的浪费,影响了国税其他方面的建设与发展;三是“神化论”。认为国税信息化功能强大,可以解决国税工作中的所有问题,因而过分强调机器管人,机器管事的信息化手段作用,忽视了税务干部的基础管理作用。这些错误思想认识的存在,阻碍了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切实加以澄清和纠正。

(二)应用软件过于冗杂。虽然税收信息化建设不断攀高,但由于对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导致应用系统林立,彼此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功能交叉,条块分割极其严重。目前国税部门使用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应用软件高达30多种,这些不同的软件平台和技术各自按不同的口径和标准采集数据,各自解决不同的业务问题,由此而产生的大量数据和信息分散存储、分散管理,既不利于全面交换和共享,也不利于有效地保存、使用和分析,从而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

(三)信息安全不容乐观。现有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和网络系统是我们各个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设施和重要保障。税收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拓展,对税务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应用系统的运用保障和维护工作也越来越关键和繁重。当前,在全球范围内,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垃圾邮件、系统漏洞、网络窃密、虚假有害信息和网络违法犯罪等问题日渐突出,若不积极有效防范应对,可能会给我们的信息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四)业务基础有所忽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单位和个人因过份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而忽视了税收业务基础和规范化管理工作,缺乏按信息技术要求重新优化组合税收业务流程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只知把传统手工作业搬上计算机平台操作,不愿在业务基础建设方面多下功夫,仍存在着征管工作不规范、征管资料不齐全、资料传递不到位、配套措施不完善等现象,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技术手段的充分有效应用。

(五)信息共享程度较低。目前,尽管国税系统自上而下地建立了联接总局、省局、市局和县(区)局级的四级广域网络,但由于受技术设计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税收信息在国税机关不同部门之间、在不同地区国税机关之间难以高度共享。同时,由于受信息化发展程度水平不一的影响,国税部门还未完全实现与管理监控对象纳税人及有关部门的横向联网,使得国税机关内部计算机广域网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其信息量少、利用率低,社会公众网络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三、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左右兼顾,协调统筹,积极推进基层税收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增强税收信息化意识,把税收信息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依靠技术上的创新和进步,更重要的是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首先是领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业务需求战略地考虑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其次是我们税务干部加强对信息化的理解,长期以来,我们税务干部对税收信息化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对税收信息化缺乏全方位的认识。税收信息化是一场革命,它成倍提高了税收征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规范了税收工作程序,为纳税人提供了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我们税务部门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手段,大大地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长。它也推动着税收体制的不断变革,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

(二)推行计算机能级达标的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

短期计划就是今年内60%以上的干部要求达到计算机应用初级水平,长期计划是全体税务干部必须达到中级计算机水平,并按照不同职责分工,60%以上达到计算机运用高级水平,培养出税务系统自己的技术骨干队伍。为此,要把计算机培训提到战略的高度,积极运用已有的教学软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分阶段、分层次,分内容地对全体干部进行常用计算机知识的教学,开展持久性的岗位练兵活动,并出台对计算机考级的鼓励政策,在系统上下营造出人人爱学、爱用计算机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税收征收管理实施网络化管理后,在已有的征管程序基础上,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硬件资源进行合理搭配和更新,对软件功能进行完善、扩充和及时升级,通过各个税种、各个环节的业务整合和全面网络化,实现对纳税人的综合管理和全面监控,实现上级对下级税务机关征管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全面监控,推动征管水平更上层楼。

(四)进一步加大信息安全产品、工具的投入,提高网络安全性。

面对网络病毒的泛滥和黑客的攻击,我们更应积极的防范,尽可能将某些可预测的安全隐患消除在源头上,而不是被动的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先进网络安全产品的投入。目前网络安全热点技术和产品主要有防火墙、漏洞扫描和入侵检测三类。此外,我们还要注重病毒的防护,做好定期的升级和杀毒工作。目前我们对网络病毒的检测和查杀都是通过终端计算机来实现的,这种方式不能实现网络内整体的防杀病毒,容易造成重复的病毒感染。因此我们可以在网关处安装防病毒硬件产品,对互联网过来的病毒进行查杀。再在每台终端计算机上安装网络版的杀毒软件,对内网的病毒进行整体的检测与查杀,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五)坚持业务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发动各个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应用过程中,业务和技术是密不可分的。业务是核心,技术是保障,是支撑和实现的手段。业务和技术两支队伍一定要互动、沟通。领导干部更要把握好业务和技术的衔接,要把征收管理、行政管理业务的设计和技术的研发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地、统筹兼顾地把握各项业务之间的关系,梳理、分析和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结合税收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真正做到流程优化、资源共享,实现业务与技术的一体化。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部门的工作,只有业务部门积极、全面的参与,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信息化伸展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信息化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都

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税收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稳步前进。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职能的税务部门,我们必需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搞好基层税收信息化建设,为全面构建和谐发展的新国税提供有力的科学保障。

总之,税收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税收工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实行传统的人管人、人盯人的办法时,税收工作难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近几年来,通过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新的管理机制,税收工作终于日益见到明显成效。可以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提高税收工作水平的根本出路,就是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基层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考》宜昌市国家税务局

2.《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基层税收信息化建设》 作者:黄凯

3.《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思考》抚顺市国家税务局

4.《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推进科技兴税进程》 作者:廖勇

5.《浅谈绍兴国税信息化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绍兴市国家税务局

推荐第8篇:我眼中税收信息化

我眼中的税收信息化————湖南征管软件在基层的应用 曾几何时,税务部门提出的口号是“带好队伍,完成任务”,于是,其他一切工作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服务于组织收入工作,如何规范税收管理,向管理要收入,向管理要效益,还没有充分被人们所认识,基层分局依然是沿袭一人驻乡(镇),各税统管,上门收税的税收征管模式,而办税服务厅的电脑,似乎只是开票机的代名词,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落实优化服务,提高征管水平的需要,于是各地自主开发了一些征管软件,但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会计、统计报表处理以及简单的纳税人的基本情况,远远不能适应“以申报纳税和优质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新模式,我们迫切需要一套层次较高,功能齐全的税收核心软件,涵盖税收征收、核算、管理等各个方面,2004年,在全省各级地税机关及全体地税人的翘首期盼中,由省局信息中心组织开发的税收征管综合软件终于呱呱坠地了,他的诞生,给传统的税务管理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是为顺应税务机关的管理模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治税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管理观念从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而应运产生。

湖南征管软件通过近两年在基层分局的运作,较好地满足了征收管理工作的用户需求,对落实纳税人资料“一户式”储存,纳税申报动态监控达到预期效果,同时,也有效扭转了税收管理缺乏监督,手工操作效率低下等问题,给地税干部带来了思想观

念上的巨大冲击。

税收征管精细化,就这样让你靠近

纳税人户籍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中最基础、最基本的管理环节,湖南征管软件提供了强大的税务登记管理功能,所有凡在地税机关办理了税务登记证的纳税人基本信息和管理信息均可以轻松获取,有助于管理员以此为基础全面清理漏征漏管户。同时根据纳税人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征管软件提供了分类管理的功能,对未达起征点户进行性质认定管理,对年纳税额超过一定金额的纳税户进行重点税源户的认定,使税务登记真正做到了重点突出、便于管理。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所辖区域内纳税人的经营动态,征管软件提供了停复业管理、非正常户认定以及注销管理等功能,使纳税人的经营动态时刻处于税务机关的监控掌握之中。一些从事基层征收的管理员谈起对综合软件的应用,颇有感受,都觉得在应用综合软件的初期有些不适应,觉得工作压力陡然增大,时刻都要绷紧强化纳税人监控这根神经,工作稍有延误,就会受到责任追究,后来,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一位管理员反映说:“在应用综合软件的过程中,自已的管理思路理顺了,纳税人对税务部门的评价也有了变化,觉得税务机关能经常了解我们纳税人的情况,停歇业也能及时受理了,有了一些要求也能及时反映到管理员那里,金杯银杯,不如纳税人的口碑,这时,我才真正找到了收税的感觉。”通过应用征管软件的税务登记查询,上到各级领导,下到基层税收管理员,不仅能对所辖区内纳税户的存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知晓每一纳税户的具体情

况。一位从事了多年个体管理的业务分局长也由衷地感叹,以前只知道所辖范围内大概有多少纳税人,从来就没有得到一个比较确切的纳税户数,更别说停歇业、注销、非正常户的情况,综合软件一运用,什么情况都能了如指掌,同时分局还可以不定期对停歇业、注销、非正常户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此来促进管理员税收管理行为的规范。

征收管理公开化,明明白白我的心

固定个体户的税源管理,一直是困扰税务机关的突出问题,由于没有一套比较科学的个体税收管理工作体系,在以往的个体工商户定税过程中,为了减少工作中的阻力,遵循中国人普遍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对个体税额在一定范围内“一刀切”,从某种意义上讲,造成了喜乐不均,违背了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初衷,不少税务人员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个体税收征管模式。如今,依托湖南征管软件的电脑定税已应运而生,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地段、不同经营状况确立不同的调节系数,结合对经营面积的实际测量,并将所有数据输入到湖南征管系统中,便会自动计算出每位纳税户的经营收入额,据此收入额,选择一定的综合征收率,就可算出纳税户的月应纳税额,这样一来,使个体税负更加公开、公正、公平。一位从事办公用品销售的纳税人对税务机关道出了他的心声:“以前你们是搞“一刀切”,我隔壁一位从事化妆品销售的,和我经营面积差不多,月税额也一样,但是都知道,销售化妆品是高额利润行业,所以不管是收入,还是利润,从事化妆品销售都要比卖办公用品

高许多,现在实行电脑定税,我感觉公平多了,按照你们的办法,办公器材行业的单位面积经营额为50元,而化妆品销售行业的单位面积经营额为150元,这是符合我们实际情况的,对此我心服口服,我想,许多跟我有同样感受的纳税人也对你们的这套电脑定税方法是举双手赞成的”!

对于电脑定税产生的每个纳税户的定税单,征管软件会在每月一日将应征数据自动结转,传递到申报征收环节,进行开票征收,这样一来,制约了内部管理和税收执法中的随意性,过去存在的收“人情税”、“关系税”的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业不正之风和税务人员的不廉行为大大减少,使税务人员的日常税收征管置于监督之中。

综合软件的大力推行,使取消手工填写票证已不再是一句口号,电脑打票征税率的不继提高,使得票证填写的随意性得到改观,有效防止了级次混淆及税款转引现象的发生。

征管工作效率化,轻松原来如此简单

税收会计核算是税收征收成果的一个反映,在综合软件未投入应用之前,基层分局的税收会统工作,几乎全是依靠手工操作完成,为进行分税种、分级次、分单位的统计,需要制作

五、六种表格,而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有时甚至为了几分钱,要对上千份的税票重新累加,一次报解起码需要花费两天的时间,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工作人员在每月两次的报解日承受了巨大的身心透支。综合软件的运用后,报解工作仅需要半天的时间,不仅可以及时、准确地生成应征税收明细表,同时也能及时对入库数

据到单位、纳税人、税种、注册类型、级次进行快速、准确地电脑统计,把会统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以及品种繁多的纸制报表中解脱出来,而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电脑征收数据的分析之中来,对已入库税收进行详细地收入结构分析,对税源情况进行实时预测,拓展了税收会统的外延,使税收会统能更好地发挥服务于税收征管,反映和监督税收征管的全过程,为领导决策提供详尽、准确的一手资料的作用。

综合软件的运用,特别是分户台帐核算的运用,解决了以往由管理员手工登记台帐的传统作法,在每月的纳税申报期过后,通过产生的分户台帐,能够了解每位纳税户的应征、已征、欠税情况,并通过催缴管理,直接将信息传送到管理员手中进行催报催缴,落实违章处罚,解决了以往由管理员逐户清理造成的工作量过大,催缴工作不能及时进行的问题,有利于维护税法的严肃性以及提高纳税人对依法纳税的遵从度。

办税服务快捷化,你的满意就是我的追求

综合软件的运用,对整合服务资源,全面推行一个大厅办税、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办结、一条龙作业的“一站式”服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解决了纳税人反映的多头跑,税务机关多头找的问题,对影响纳税人生产经营的税务登记证的办理,发票的领购都能及时办理,有利于融洽征纳关系,将优质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综合软件的产生,税务机关可以实行税银联网的,银行通过在线网络,根据纳税人申报的申报数据,直接将应纳税款划缴至

国库,对实行电子申报方式的纳税人能够实现足不出户,完成缴纳税费的全过程,切切实实方便了纳税人。一位企业的财务人员,对税务机关推行的电子申报缴税大加赞赏,他说:“以往我们为了按时进行各种税收的申报,每月都要数次到税务部门填写申报表单,递交申报表,税务部门和纳税人都是采用手工处理,速度很慢,经常造成纳税人大量排队等候的状况。现在好了,只需轻点鼠标,申报、划缴税款一步到位,免去了我们奔波的辛劳,排队等候纳税的心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税收征管需在深度、力度上下功夫,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强化税源监控,税源监控是税收征管基础的基础,税收征管的重点必须放在税源监控上,而综合软件对税源的监控还未形成体系,税务系统内外信息需要得到整合,税收管理许多信息源自国税、工商、银行等有关部门,必须尽快实现与这些部门的联网,才能真正做到信息共享,发挥网络的优势作用,可以免去许多采集信息的工作量,使信息采集更加准确,同时使税收的源头控管更加具体可行,工作也更加有的放矢。

桃源县地税五分局干部万剑飞

推荐第9篇:税收信息化建设之我见

税收信息化建设之我见

“>税收信息化建设之我见2007-02-02 21:54:38

随着现代化科学的飞速发展,全球快速进入到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化逐步深入到经济、社会、科技等各方面,信息技术日益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要素,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到“四个现代化,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邓小平也曾指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由此可见,税务部门作为国家一个重要经济职能部门,也应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一、目前我局系统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税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依靠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各项税收工

作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任务的实现,实现税收管理的现代化,促使税收工作水平跃上新台阶。我局自1996年应用hnzg4管理系统以来,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税务系统广域网已建成,金税工程工作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综合征管软件以及一系列应用软件如公文系统、财务报表系统等已得到全面推广应用,三大系统整合使综合征管软件的运用得到进一步深化,正在调试即将投入使用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使信息化建设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信息化建设在税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纵观我局近十年来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历程,笔者认为,税收信息化建设是伴随着税制改革和征管改革不断推进、依法治税理念不断深化、各项管理不断加强的历程,并且在不断发展完善中,日益成为支撑税收工作健康有效运转的坚强依托,发挥着须臾不可或缺的

作用。

1.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可以使税收征管模式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税收工作的高度信息化,一方面作为政府的一个执法部门,是国家公众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是跟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税收的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公平竞争,规范行政执法,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税源监控,防止税源流失。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为税收分析和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及为税务部门掌握重点税源和发现新的税收增长点方面,提供了科学而准确的依据,我局系统每季(月)的税收完成情况及统计分析,就很好地提供了大量的潜在信息。管理部门有意识地加强了税源的监控力度,提高了税收管理的针对性。

3.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征管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我局系统的税收

信息化经过几年的探索和适应,目前综合征管软件的稳定运行,对税收各个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是申报征收效率明显提高,据统计,全县400余户一般纳税人的月申报率达100%,4000余户小规模纳税人的月申报率也达到95%;二是征收入库率明显提高,欠税逐年下降。xx县局2002年完成收入任务7000余万元,2005年达到亿元,三年翻了一番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虽然是主要原因,然而税收信息化的管理也是功不可没。三年来,全县申报入库率总是保持在97%以上,基本杜绝了新欠的发生,每年消化的陈欠在10%以上。

4.加强信息化建设既方便了纳税人,又为其提供了优质服务。推行电子申报缴税制度,消除了纳税人申报报纳税的时空限制,免除了纳税人因客观原因超过纳税期限而受到的不必要处罚,受到了纳税人的普遍欢迎;推行“一窗式”办税服务,简化了纳税申报手续,让纳税人真正做到申报纳税“一趟清”。

5.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规范了税收执法,促进了廉政建设。税务系统从登记、管理、申报、征收到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等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工作的电子化,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所有工作步骤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处理,可以使系统内部管理日渐高效、规范、科学、透明,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人情性,通过信息化的管理,还可以随机查询每项业务工作的质量,过错责任一目了然,从而有效地规范执法行为,限制了不廉行为的发生,促进了税务机关的廉政建设。

三、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用信息化的观点认识税收工作的全过程。经过近10年来的信息化建设,绝大部分同志的信息化意识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未能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主要表现在依靠手工和人脑的传统税收管理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总认为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是领导和信息中心的事情,对信息化知识的接受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部分领导干部也认为税务部门只要把握了“带好队、收好税”这两根主线就足够了,对税收信息化建设不闻不问,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税务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观念,把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度来认识。要使广大税务干部充分认识到,实现征管手段的现代化,实现征管全过程的联系、制约与监控,都必须依托于征管信息化手段。

2.建立健全吸引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机制,充实稳定计算机专业人才队伍。经过近几年的培训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税务人员信息化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达不到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目前能够熟练掌握各类软件的人员少之又少,计算机人才尤其是计算机专业人才、精通业务和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税务

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为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吸引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机制。对于现有计算机专业人员,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关心,提高计算机专业人员待遇,形成一个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同时要大力充实专业人才,要有计划地招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壮大信息化技术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另外,要加大培训力度,有计划地选送一批有发展前途的专业人员到高等院校深造,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

3.整合各类应用软件,实现数据共享。为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各管理部门推广了不少税收专业管理软件,造成应用系统林立、软件功能交叉,数据多头采集,且各应用软件之间数据结构不一致、数据接口不统

一、运行平台不兼容等,致使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要以国家税务总局税收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战略思想为指导,本着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

全面整合现行的应用软件,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4.充分利用社会公众网络资源。要在现有系统内部广域网的基础上,加快利用社会公众网络资源,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税收监控网络系统,使该系统既覆盖国、地税,又与银行、海关、工商、公安等部门联网,达到信息和数据的高度共享。

5.大力推进网上国税建设,拓展互联网税务网站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层次。基层国税机关应积极开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上国税建设,为纳税人提供税收政策查询、网上办税等服务。纳税人可以在网上办理绝大多数涉税事宜,可以遵循同样的办事程序,适用同样的办税口径和审批程序,享受同样的办税服务。网上国税的建设,将有效地提升为纳税人服务的层次,达到降低办税成本提高办税效率的目标。

总之,为适应全社会信息化进程,提高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推进国税事

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好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步规范各项信息化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性,积极探索信息化管理的新路子,努力打造出一个“创新、规范、高效、廉洁”的新国税!

推荐第10篇:税收管理员岗位职责

一、负责分管区域内纳税人的税收政策宣传送达、纳税咨询辅导工作。

二、负责分管区域内纳税人的户籍管理。

(一)新办税务登记事项的调查及税种鉴定;

(二)变更税务登记事项的调查;

(三)申请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调查;

(四)注销税务登记事项的调查;

(五)纳税人停业、歇业、复业的调查;

(六)对纳税人户籍的巡查、漏征漏管户的清理,以及非正常户的处理。

三、负责对分管区域内纳税人申报纳税情况进行核实和监督管理;对纳税人逾期申报,欠缴、查补税款以及滞纳金、税收罚款的催报催缴;配合税收保全和税收强制措施的实施。

四、负责对分管区域内纳税人异常申报情况的调查核实。

五、负责对分管区域内实行定期定额和核定征收纳税人定额核定、应税所得率等征收方式核定或调整的调查核实以及有关通知的送达。

六、负责对分管区域内纳税人一般性违规违章行为纠正处理意见的提出和税务处理文书的送达。

七、负责对分管区域内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方式、延期申报、延期缴税、申请减免税、税前扣除项目、申请退税的调查核实。

八、负责对分管区域内纳税人纳税情况及相关涉税事宜的日常监督检查。

九、负责对分管区域内纳税人发票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等情况的监督管理。

十、负责对分管区域内纳税人税控装置的推广应用和日常管理。

一、负责对分管区域内纳税人设置帐簿情况的督促检查,对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处理方法备案的管理;对会计制度与税收差异建立台账进行管理。 十

二、负责对分管区域内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人员资格的调查核实与监督管理。

三、负责对分管区域内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调查核实。

四、负责对分管区域内纳税人的纳税评估或审核评税工作。

五、负责对分管区域内纳税人其他涉税事宜的调查核实工作。

(一)对纳税人申请自印发票的调查;

(二)对纳税人申请外出经营活动的调查;

(三)对外埠纳税人销售货物报验登记的审查、使用经营地发票的初审及发票的缴销;

(四)对纳税人申请领购发票种类、数量、版面的初审;

(五)对纳税人申请开具《进货退出及索取折让证明单》的调查核实;

(六)对纳税人发生丢失、被盗发票和税控装置,以及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调查核实;

(七)对有合并、分立、破产、欠缴税款等情形的纳税人或其法人代表出境事宜的调查核实。

六、负责对分管区域内纳税人年度征管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保管和归档。

七、负责对分管区域内纳税人税源的监控管理,掌握税源变化情况,调查核实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情况,做好税源动态分析,定期编报税源分析和预测报告。

第11篇:税收数据管理岗位职责

A岗

1、在处长和分管副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负责贯彻执行总局税收计统各类数据报表、重点税源企业监控报表等工作制度,制定全系统报表工作制度、办法等;

3、负责拟订年度税收数据管理工作目标、工作计划;

4、负责全系统税收电月报、旬报、五日报、税收会统报表、重点税源监控报表指标口径的解释和数据的汇总、审核上报工作;

5、负责根据报表数据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修订报表格式,督促完成修订工作;

6、负责审核报表数据质量,保证报表数据的完整、真实、准确;

7、负责按月向税收计划岗、税收综合分析岗和重点税源管理岗提供税收计划报表(电月报、旬报、五日报)、税收会计统计报表和重点税源监控报表等资料、并负责向相关部门提供税收数据资料;

8、负责协助做好全系统税收数据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9、负责完成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B岗 税收会计统计或其他管理岗位人员不在岗时,负责其各项工作。

第12篇:信息化专员岗位职责

信息化专员岗位职责

1、负责集团总部计算机和服务器的选型、采购、验收、登记、安装、管理、维护、调配、报废等工作。

2、负责集团总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的选型、采购、验收、登记、安装、管理、维护、调配、报废等工作。

3、负责集团总部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管理文档和打印机共享。

4、负责集团总部计算机网络和电话网络办公室部分的建设、故障排除、改造、拓展等工作,并管理分配IP地址和电话号码。

5、负责集团总部计算机网络和电话网络中核心交换机、楼层交换机的配置修改、配置备份,并定期检查运行情况。

6、负责集团总部门禁系统的后台配置、废弃数据清理、对人资部使用本系统考勤提供技术指导,并定期检查运行情况。

7、负责集团总部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管理、维修维护,各单位账号管理和设备调配,并对各部门、各单位进行操作培训。

8、负责管理协同办公系统,更新后台设置和数据、排除运行故障、备份数据库、制作发布简易教程。

9、负责管理集团总部机房,定期检查机房各种设备运行情况,定期检查服务器运行情况,及时更新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杀毒软件。

10、负责集团重要会议活动的计算机、投影、音响等电子设备的准备、安装、调试,并提醒使用者注意事项。

11、负责宣传普及正确的计算机使用方法、各类工作软件的应用技巧、防范木马、病毒和信息保密的常识。

12、负责集团信息化系统的远景规划、建设计划、整改方案、管理制度、信息化专员岗位职责等文件的起草工作。

13、负责跟踪更有利于开展工作、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利于完善管理的新技术、新产品,并上报合理的建议和方案。

14、信息化专员的报告线自下而上为总裁办公室行政处主管、总裁办公室副主任、总裁办公室主任。

第13篇:地税局税收信息化五年工作规划

地税局税收信息化五年工作规划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税收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18年将是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决定性阶段。建立和完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改造税务管理工作,提高税务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效率;规范税务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行为;充实、创新为纳税人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开发利用涉税信息资源,提高税收经济决策效率和水平是后五年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切实做好-2018年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分局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我市地税系统管理现代化进程,我们结合地税实际,认真制定了五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金税工程的总体框架下,按照税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和促进税收遵从为目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重点围绕强化税收征管和优化纳税服务,积极推进税收业务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地税事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牢固树立税收管理信息化一体化建设的观念,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求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三十二字原则,加速推进信息管税,做好与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工程的衔接。

(三)建设目标。依据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工程技术规范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信息管税为主线,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融合业务、制度创新和优化资源配置为手段,通过五年的信息化建设,突出数据标准统

一、应用管理有效、服务优质便捷的建设目标,为实现所有工作都上机、所有数据都入网、所有信息都共享、所有考核都量化的愿景奠定基础。

(四)主要任务。未来五年,全市地税系统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条件下税收征管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始终坚持依法征管,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稽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优化税收征管程序,规范税收会统核算,完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突出信息管税、制度管人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重点推进金税三期工程为标志的现代化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大幅度提升税收管理应用水平,有效促进税法遵从,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一是加强制度保障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及时完成相关规范性文件等配套制度的制定、落实工作。梳理、整合和完善现有基本管理制度,形成系统、科学、合理、简明、实用的制度体系,使税收业务管理、行政管理和纳税服务等方面的各项制度趋于完善,使一切管理、服务活动都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本着实时收集、及时反馈、正面回应、实事求是、群众满意的方针,切实加强网络涉税舆情管理工作,做到听民声、察民情、顺民意、得民心,不断优化舆论环境,维护地税形象。建立日常监控机制,对反映宏观税制改革、微观涉税事项调整、税务人员执法服务等可能引发的突发事件,要及时收集信息,分析研判舆情可能发生的程度,保证舆情应对的常态化、规范化。建立应对预警机制,坚持依法征税,进一步规范执法,优化服务,做到廉洁从税,从源头上避免涉税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主动与主流媒体和网站沟通联系,在第一时间说明真相,争取获得媒体的理解与支持,掌握舆论的主动权,避免舆情事态扩大。建立应对联动机制,加强与宣传、公安等部门和主流网络媒体的联系充分利用地方政府舆论监测的成熟机制、应对网络舆情的联动机制,形成舆情应对工作合力。

二是深入推进技术融合。积极推进信息管税思路,重点抓好对各类税收电子信息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利用,大力推广应用税收分析与预警系统、纳税评估系统、车购税发票信息采集系统、车辆信息清分比对系统等。全面开展纳税人会计核算软件备案及分析工作,配合省局推广总局综合办公系统、财务预算执行监控系统等,继续扩大信息技术在综合办公、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监察监督、教育培训等行政政务、事务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

三是强化数据质量管理。从数据质量管理入手,推进标准化的信息资源管理,建立科学的数据管理体系,提供数据录入、审核、业务与数据真实性核对、校验纠错等多项功能的工具体系,建立数据仓库,扩大数据分析基础,推进数据应用。通过大力扩展与工商、银行、国库、国土、住房建设、公安、国税等各涉税相关部门长期的、经常性的数据交换,实现对称的征纳双方信息资源。加强税务征管档案电子化管理,拓展数据采集渠道,及时、完整、准确地采集纳税人申报信息和相关涉税信息。

四是健全规范的运维管理体系。畅通的技术、业务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包括运维组织、运维队伍、运维流程、运维制度、运维内容和运维支持平台等内容。建立分级管理的业务、技术运维中心,是保证各系统正常平稳运行的必要条件。建立规范的运维工作机制,依据管理环节、管理内容和管理要求完善运维制度,制定运维流程,明确运维内容,实现运维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建立与信息系统配套的高效快捷的运维平台,使运维人员通过运维平台完成对日常监控、呼叫答疑、流程梳理、政策知识库和数据字典等内容的日常维护。

五是深化信息安全管理。注重把安全管理要求和日常运维工作相结合,梳理和细化基础环境、硬件平台、应用系统、数据管理等日常运维工作的规范和要求,逐步建立安全运维制度框架、管理机制,进一步夯实和提升全市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认真落实《市地方税务局直属税务分局国际互联网使用管理制度》、《市地方税务局直属税务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市地方税务局直属税务计算机网络使用管理制度》和《市地方税务局直属税务机房管理制度》,加强税收信息化网络安全管理,使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六是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梳理分析现有主要应用系统对计算机存储资源的近期和中长期需求,结合日常系统运行的监控结果,充分利用该领域技术的最新进展,完成现有计算和存储资源的资源整合与优化利用工作。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指导硬件资源日常的部署、分配、释放和迁移等工作,实现按需分配、动态调整,充分发挥资源潜能,高效地适应应用系统的部署和运行需求。研究和分析可能引发信息系统故障及中断运行的风险点,制定应急预案,要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开展数据备份工作。

七是保障日常维修耗材。在计算机及外设的硬件维护、维修方面继续严格贯彻落实《市地方税务局直属税务分局计算机及外设报修单》管理办法。在硬件出现损伤性故障时,严格按照《市地方税务局直属税务分局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划清责任人,予以及时维护维修,以满足征管工作需求和省局关于计算机硬件配置的相关要求,确保硬件安全、稳定运行。对计算机和外设积极做好硬件维护、维修工作;对部分老龄化硬件设备做好更新换代工作;从基础上保障信息化工作的稳步推进。积极稳步推行办公自动化工作,将办公系统的传输内容扩大到公文、报表、信息、通知、各种相关资料和其它业务资料,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八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始终将税务干部现代化操作管理素质的培育提高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重点培养一批骨干力量,使税务机关有自己的开发、维护专业队伍,为全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在培养征管力量的同时,同时注重加强计算机专业力量的培养。信息化培训工作分批、分层次、分阶段进行,以网络维护和征管应用软件使用为切入点,开展部分人员的培训,提高我局信息化应用水平。定期对各科室网络维护员进行运维方面专业知识培训,培养其较高的运维动手能力,保障科室计算机及外设的正常运转。

第14篇:税收信息化建设问题之我见

税收信息化建设问题之我见

伴随着科技进步的脚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为与之密切相关的税收提出了新课题。税收信息化建设成了税务工作的首要任务。税收信息化最根本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过程的信息化程度,充分发挥信息和网络技术在税收征管各业务环节的作用,以提高税收征管运行速度和税收管理效率。因此,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克服和解决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上,进一步明确“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具体内涵,并丰富和完善税收征管模式的合理内核,从而构建信息化支持下的征管新格局。但就目前而言,我们还是应当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信息处理的集中性、及时性、准确性为基本目标,实现信息技术的广域联网,实现税务系统内各职能部门征收、管理与稽查以及与社会各相关部门的广泛联网,以达到信息共享,并实现税收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种种的原因,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即从本局实际入手,结合理论研究,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一、税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税收信息化建设总体缓慢、发展不平衡

1.税收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总体态势缓慢。税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只是停留在电脑本身,就我局而言,对外还不能与工商、银行、审计、海天等部门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形成社会性的全方位、高效率的 1

税源监控网络。对内还不能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税源信息库,以加强税源监控。

2.税收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1)系统间差异,就目前全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情况看,国税系统快于地税系统。全国国税系统计算机四级网络已基本建成,地税系统计算机二级网络建设仅初具规模。

(2)地区间差异,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信息化建设的程度有很大的差距,体现在硬件上就更加明显。我局在2006年ctais上线时购买数台电脑,仅仅够一线人员使用,其余人员不得不继续使用旧电脑。

(二)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税收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的偏差

1.硬件不硬。我局自进行信息化以来,进行过几次电脑的配置,因客观的原因,现有的电脑配置参差不齐,有较先进的奔腾四代,还有落后的386仍在使用,使得软件的利用率不高。

2.软件不软,在ctais上线以来,其可操作性,处理速度,信息传递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信息对接等方面仍有待改进,缺乏预留模块。

3.认识偏差。在税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同志认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普遍较低,与其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搞信息化建设,还不如对纳税人实行人人过筛的办法;还有一些同志认为搞税收信息化就是搭好架子、配好人员、购置微机,这些同志对税收信息化的理解还局

限在“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处理转变”的认识上,缺乏高度,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建立科学的、相互制约的现代化征管运行机制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征管高效能、高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缺乏一个与税收信息化相适应的统

一、高效的税收征管运行机制。

1.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机构间监督机制。目前征管机构是建立在县(市)基础上征、管、查的低层次分离,不利于计算机监控,虽然加大了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制约,但随意执法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2.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征管岗位责任体系。目前的征管岗位责任体系是基于征、管、查全能机构建立的,岗位设置分工不细,职责存在交叉。这种粗线条的征管岗位责任体系无法满足信息化职责分工专业化的要求。

二、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总体而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最根本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过程的信息化程度,充分发挥信息和网络技术在税收征管各业务环节的作用,以提高税收征管运行速度和税收管理效率。

(一)推进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先进观念的支持

税收信息化建设是税收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突破口,需要进行长远设计和统筹规划,做到常抓不懈,逐步到位。尽管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已提了好几年,也进行了一定的科学规划,但在推行之中还是举步维艰。究其缘由,主要还是观念上的问题,税收信息化管理不单纯是一个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税收管理过程中的运用问题,而是

我们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尽管我国近年来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在增强,投入在增加,软硬件配置日益现代化,然而设备和信息的利用率却极低,计算机往往成了打字机、开票机,对信息只重视录入,忽视了分析整理和利用,造成信息的严重堆积和浪费,共享性、开放性极为不足,管理效率和质量不尽人意。信息化管理最重要的内涵或精髓是构建起一个“虚拟机关”,即跨越时间、地点和部门的全方位的税务综合信息集合体,因此它至少应达到这样几个目标:一是使税务机关能够有效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并将其整合到税收管理中去,从而实现税收管理的目标;二是税收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得性,使全体税务人员能够更容易地获得各个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离开了提高税收管理效率和质量这一目标,税收信息化只是花瓶。

(二)实现税收管理的全方位创新

多年来,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始终没有跳出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把税收信息化视为征管改革的根本和惟一的出路。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是与税收信息化管理目标不明确相联系的。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在推进税收信息化过程中,孤立地单纯地强调应用技术手段,忽视了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强调以技术设备的配置为主体,忽视了以税收管理的优化为支撑点,期望税收信息化破解征管实践中的所有难题。结果不少地方的税收信息化建立在税收管理体制落后、低效的架构上,使高技术与低效益并存,高投入与低产出共生,税收成本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不断攀升。事实证明,税收信息化管理应以科学、严密的税

收管理为基础,税收管理必须以服务为导向,遵循信息技术规律,立足为纳税人服务,对税收业务和工作规程进行重组和优化,建立符合信息技术要求的、统一规范的业务规程、流程,努力使管理标准化;税务部门内部组织设计必须具有弹性和适应性,应建立一种具有高度灵敏度和回应力的税务行政组织,减少内部管理的层次和环节,改变内部集权结构,向下级授予权能,使其承担责任;决策程序必须优化和改进,构建从人治到法治的管理环境。

(三)重视计算机网络的开发和运用

我国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应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长远规划,在全国税务部门使用同样的标准化计算机系统,形成从上到下的计算机网络。

硬件的配置和软件的开发运用,都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能在共享的软件、数据尽量采用共享方式,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加快实现与金融、工商、海关等有关部门网络的实时联接,共享相关部门的动态信息,并逐步将以税务机关计算机网络为媒体的信息公路,延伸到纳税人和社会各部门中去,最终实现全社会的涉税信息共享。在应用系统建设中,应注重对纳税人的监控,建立一套支持税务稽查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申报税摘要系统,用于处理纳税人在不同纳税期申报的数据、统计数据和从外部渠道搜集到的有关纳税人经济活动的数据,核查纳税人是否如实申报。有必要在业务统一规范的前提下,按照“平台统一。一次录入、数据一致、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原则,分析业务发展变化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实现软件开发的系统性、全

面性、兼容性、规范性。尽快拓展在互联网上的税务网站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层次,使纳税人利用各自的计算机或电话机,在网上处理纳税事宜,实现电子申报和电子支付。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化潮流,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我们不能等待,不能观望,更不能后退。我们应顺流而进,迎难而上。通过税务信息化建设,科学调整征管机构,创新征管机制,提高信息处理能力,走“科技加管理”之路,真正建立起现代化的税收征管运行机制。

第15篇:新形势下税收信息化安全工作

新形势下税收信息化安全工作

会议对我市国税系统税收信息安全工作取得的成绩给税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信息安全技术防护能力得到加强,完成了税务系统首期、二期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系统安全防护能力显著提升,信息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作为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税务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一是外部威胁日益增长,规模庞大、影响广泛的税务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众多网络黑客的攻击目标。二是税收业务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迅速提高,依托互联网运行的业务逐年增多,外部门信息交换不断扩展,这对税收关键业务和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税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从“人防”、“制防”、“技防”和“物防”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为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第16篇:信息化管理

2、借助信息化平台强化检察队伍建设,以实用为中心,根据实际情况,不做花架子,不做形象工程。我院设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尝试网上案件督导与网上目标量化考核自动化,探索建立信息化建设、业务建设、队伍管理“三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以其提升检察工作的信息化与科技含量,有力支持业务建设与队伍管理的现代化,促进检察工作新局面的全面发展。

3、要注重节俭,不铺张浪费,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进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投入;目前基层检察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上存在严重的经费问题和技术力量不足。要解决这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方面要靠上级的整体规划和具体投入预算的补给,另一方面要继续吸收大量具有专业水平的人才,投入到检察业务信息化建设队伍中来。同时根据现阶段的发展概况,提前做好预算规划,重视效能节约成本。

4、要注意加强保密意识与保密措施,处理好内部公开与外部保密的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是检察系统信息化的重要问题,一个有效的安全系统是检察工作能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要做好保密和防止恶意破坏首先要对现在使用的软件系统进行安全测试,发现漏洞,及时修补,尽早预防。还要不定期地进行系统安全更新升级,重点在于防治和发展同步进行,这样才能确保建立一个坚固牢靠的安全堡垒。

第17篇:税收综合分析岗位职责

A岗

1、在处长和分管副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负责贯彻执行总局税收分析各项工作制度、办法,制定全系统税收分析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等;

3、负责拟定本年度税收综合分析工作目标、工作计划;

4、负责撰写税收统计分析,指导基层税收综合分析工作,发现收入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5、负责建立宏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研究开展宏观税收分析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定性定量分析国民经济运行与税收收入的关系,预测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对税源、税收的影响,研究宏观税负、税收弹性和征收率等重要税收指标的变化情况;

6、负责撰写宏观税收分析、税收专题分析课题或论文,并择优上报总局;

7、负责收集相关部门经济税源信息分析资料,建立宏观税收分析数据库和税收分析档案;

8、负责测算全区和地区宏观税负、税收弹性、税收能力和税收征收率;

9、负责会同相关部门预测分析经济形势、财税政策和税收征管变化情况对税收的影响,组织开展全系统税收分析专题会议;

10、负责协助做好全系统税收综合分析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11、负责完成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B岗 税收计划或其他岗位人员不在岗时,负责其各项工作。

第18篇:税收风险管理

各省辖市、苏州工业园区国税局、常熟市、张家港保税区国税局,省局直属税务分局: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我省国税征管工作实际,全面落实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要求,省局决定借鉴运用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体制机制,转变税收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为全面推进这项重点工作,现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对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首先,要充分认识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纳税户急剧增长,与税务干部人数持续维持低增长形成鲜明反差,基层税务机关“人少户多”的矛盾日益尖锐。税收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难以推动税收管理方式发生根本转变。落实责任与监督制约难以协调统一。有限征管资源一方面短缺不足,一方面配置效率低下,征纳成本居高不下,等等。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要求的真正落实,制约着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税收风险管理为有效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有效路径。各地要紧密联系税收征管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影响税收征管工作全局的主要矛盾,统一对推进税收风险管理的思想认识。

其次,要充分认识全面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有利条件。2003年,全省国税系统借鉴流程再造等现代管理理论,建立了覆盖纳税服务、税收执法全过程的税收征管业务流程运行机制。2006年以来,以CTAISv2.0综合征管软件为基础,开发完成了以流程管理系统、监控决策系统、基层管理平台三位一体,外部信息交换顺畅的综合税收管理信息系统——CTAIS2.0江苏优化版。2007年以来,在各级部门之间,上下层级之间以及税源税基管理的主要环节之间,建立起职责清晰、衔接顺畅、重点突出、良性互动的税源联动管理机制等。这些重要举措不仅表明,风险管理的一些具体要求已经存在于税收征管实践中,同时也为全面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各级税务机关在推进税收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并运用好这些有利条件。

税收风险管理涉及各级各部门和税收征管各主要环节,专业化分工要求高,统一协调性要求高。因此,各级要十分重视加强对实施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各级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建设的领导小组直接承担实施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税源联动管理联席会议直接承担各级风险管理的协调管理工作。各级各部门和税源管理的各环节,要在联席会议的框架内,按照风险管理的程序要求,统一规划,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通过调整完善管理职责和运行流程,使联动机制迅速融入到风险管理的新格局中。经过努力,全省国税系统按照风险管理战略规划、风险识别、风险排序、风险应对和风险管理监控评估等程序架构,形成以提高纳税遵从为目标,以风险控管为导向,以信息平台为依托,征管资源优化配置,专业分工清晰明确,上下互动、衔接有序、运行顺畅的税收遵从风险管理体系。

二、转变管理职能、发挥资源优势,细化省市局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能配置,健全相应的运行机制

省市局在实施风险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省市局的业务管理部门要从行政管理为主的职能体制,向行政管理加实体管理的职能体制转变;要从政策制度管理为主的职能导向,向政策制度遵从管理的职能导向转变,努力使省市局直接融入到风险管理的大流程格局中,逐步承担起风险管理运行流程中的“风险目标规划管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管理、风险应对支持管理和上收管理”等重要职能,发挥其在风险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具体工作任务重点包括:

建立风险分析识别管理工作机制。要筛选、整合监控决策系统中的税源预警监控指标和税源管理联动指标,建立省级风险特征指标库。计统部门牵头管理日常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工作,主要从事税收风险的宏观分析,包括经济与税收、跨税种、跨部门以及重点税源的综合

税收风险分析;税种管理部门、专业管理部门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税种管理、专业管理的特点、难点和热点,深化各税种管理中、各专业管理中的税收风险分析;征管部门主要从事税收程序性风险分析;稽查部门、税种管理部门、专业管理部门还要通过对税务稽查、纳税评估等典型案例解剖,开展微观风险分析。

建立适应风险分析识别要求的风险信息情报管理机制。征管和信息中心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基于监控决策系统的信息查询分析模块,建立纳税人情报信息管理库。重点是提高内部信息的共享度,挖掘税收管理过程中税收风险信息情报资源;拓展外部信息的采集渠道,采集地税、上市公司报表、工商、统计、行业管理部门和管理协会等部门信息;提升跨地区信息交换、查询功能,形成跨地区信息情报采集、交换管理机制。

建立协调统一的风险应对管理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做好年度专项检查、行业纳税评估等风险应对的总体规划和分部门风险应对的计划安排。省局本级开展各税种、各专业管理联动纳税评估,由征管处牵头负责。年度专项检查工作,由稽查局牵头负责。深入研究不同时期主要税收风险的应对策略,总结设计应对风险的方法和措施,为基层风险应对提供专业支持;做好数据模型、分析工具的研发工作,研究收集制定业务操作模本、评估审计指南等,提高对基层税务机关风险应对的指导力和支撑力,这项工作,由省局征管处牵头负责。对基层一线遇到的复杂政策和征管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及时提供专家指导帮助。部分重要复杂应对事项上收到省局直接进行风险应对;联系部分大企业直接实施以风险控制为重点的专业化管理,这项工作主要由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部门负责。

建立风险管理工作目标管理和保障机制。征管和计统部门要发挥联席会议秘书部门作用,做好全系统风险管理的规划管理工作,对规划期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方针策略、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等作出系统性安排。对规划期风险管理工作作出及时的总结评估,为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持续完善提高提供依据。

省辖市局要按照省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做好本地区风险管理年度规划工作。以省局风险特征库为基础,根据本地区纳税人产业分布结构状况,及遵从风险发生的主要特点,建立本地区的市级风险特征库;参照省局的部门分工,组织好日常风险分析识别工作。建立风险等级排序管理工作机制,根据本地区税收风险发生的特点和人力资源分布状况,做好风险等级排序相关参数的调整维护,做好风险等级排序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省局的统一规划,做好中小企业风险分析应对指南、模板的编制工作。结合省局纳税评估、专项检查等工作安排,制定本地区年度联动纳税评估、整合专项检查等规划部署工作。对部分复杂事项实施上收管理;按照大企业管理的统一要求,开展上收大企业税收分析监控和风险应对工作;对一线一些风险应对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及时的支持帮助。做好全年风险管理总结评价和绩效评估工作。

三、创新管理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明确细化县以下税务机关在风险管理中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县局以下国税机关在实施风险管理工作中,要以科学组织实施风险应对为主轴,以推进县局实体化和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为重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税收管理的综合效能。县局机关要从以行政管理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向以直接承担税源税基监控管理等实体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转变。县局机关要认真落实“把审核、审批等事务性工作前移至办税服务厅”等规范要求,进一步清理、简化考评考核等行政事务性工作,不断提高直接承担税源税基管理的职能比重。具体职能包括:在纳税人较多的地区,直接承担税收风险的等级排序管理;直接承担本县域范围内纳税人风险信息情报管理和对外交互工作;直接承担本县域范围内的风险分析识别工作;直接承担部分复杂事项的组织应对工作;直接组织实施中小企业的行业风险应对管理;按照风险类型直接实施专业化应对工作;直接组织实施全部或部分大企业(或重点税源户)风险分析监控、风险应对等事项;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省市局上收管

理的协助配合工作等。在纳税人比较多的地区,按照风险类型实施专业化应对、中小企业的行业管理、全部或部分大企业(或重点税源户)的风险监控和风险应对等事项,也可以由县局所属的专门机构承担。

要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总体构架创新管理员制度,形成与管理层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相衔接的管理员职能体制。要合理分解户管员管理职责,把税收风险分析、专业纳税评估、大企业的风险监控应对、中小企业的行业性风险监控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职能,从属地管理的税收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把制度性安排的、事务性管理服务职能保留在属地管理的职能中。具体职责分解范围,由省辖市作出统一规定。要把综合业务素质较好的管理员配置到风险等级高、业务复杂程度高、综合技术应用要求高的专业管理岗位。在专业机构或县局等更高层面上,建立具有专业化管理能力的管理团队,不再实行划片分户的管理模式,根据风险等级排序针对不特定纳税户,开展大企业管理、专业评估、行业管理等工作。省局将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一些县(区)局,作为全省县局实体化和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试点单位;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出台全省县局实体化和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指导意见。省辖市局可根据本地区的征管状况实际,有序开展试点工作。

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科学安排好风险应对工作。在风险应对策略选择上,要从偏重税收执法,向综合配套运用税法宣传、咨询辅导、提示提醒、纳税人自我修正、约谈说明、税收核定、税务稽查等递进措施转变。在风险应对对象确定上,要从无差别的平均管理,向基于风险识别、等级排序,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转变。在风险应对模式选择上,要改变不区别“纳税人规模、风险类别”实施单一应对的模式,对大企业实施个性化的分析、监控,对中小企业按行业、风险类型等实施效能型管理。在风险应对方式上,要从简单地开展实地稽查取证方式,向重点做好申报数据、基础信息与相关涉税信息比对审核和案头分析工作转变。在风险应对技术应用上,要克服用单一税负指标进行简单比对的做法,通过加强培训,提高综合应用风险指标、评估模型等技术工具开展应对处理的能力。

四、加强知识技能培训,推广应用信息平台,做好税收风险管理的支持和保障工作全省上下要全面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原理及其实践应用知识的培训,省局分次分批完成对各级领导和师资的培训工作。各地要在五月底之前培训到全体国税干部。年内,各地要根据省局的部署要求,做好与风险管理要求相关的以“纳税评估、税收经济分析、财务会计知识、税务稽查、反避税、计算机操作”等为重点的业务培训和技能练兵,为落实税收风险管理要求提供智力保障。

省局按照风险管理的程序要求,成功开发了基层管理平台,近期将完成基层管理平台的上线部署工作。各地要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要求,积极稳妥地做好基层管理平台的推广应用工作。一是要认真组织好基层管理平台的操作培训工作。各地要组织力量系统解读基层管理平台的主要业务功能设置,迅速培养一批熟练操作的业务骨干。上线初期要确保各级各部门都有专人能够熟练操作使用,基层分局的综合管理岗、各税源管理部门均有专人能够熟练操作使用,年底前力争达到从事专业管理的税收管理员人人都能操作应用。二是要按照基层管理平台中风险管理的程序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明确风险特征库的管理岗及相应的责任人员,承担本级风险特征指标的分析解读、采集编写、选择维护等工作。要明确风险等级及应对策略选择的管理岗位及相应的人员,承担纳税人风险等级的解读、干预以及不同等级纳税人风险应对措施选择等工作。各级要明确本级各部门与风险特征库指标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要逐步适应并加强对风险特征库、风险等级排序、高风险纳税人应对策略选择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工作。设置好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策略选择分配、风险信息补充采集等专门管理岗位,确保各项功能衔接顺畅,发挥设计效果。三是要做好基层管理平台与监控决策系统中风险特征库、联动管理平台、流程管理系统中相应工作流之间的信息流贯通对接和数据验证工作。

第19篇:税收一体化管理

红网怀化5月6日讯(通讯员 李青松)5月6日,笔者从沅陵县房产局获悉,该县今年通过推行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房产税收实现稳步增长,1-4月全县实现房地产税收110万元,同比增长37.5%。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县房地产税收管理,今年来,沅陵县推行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对全县范围内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房地产开发及房产转让、房屋建筑安装、房屋租赁所涉及的各项税收,按照“部门配合、信息共享、先税后证、项目跟踪、过错追究”的原则,实行一体化征收管理。由县国土、建设、房产等相关职能部门在办理有关房地产相关手续时依法代征或把住房地产税收关口,在原有办证程序流程中加上纳税证明情况,即《沅陵县契税、耕地占用税结算证明单》、《沅陵县国家税务局房地产税收结算证明单》、《沅陵县地方税务局房地产税收结算证明单》。对未按规定缴纳税款的,坚决不予办证。

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的有效机制,确保信息资源共享。县国土、发改、规划、房产、人民银行等相关职能部门确定一名专人为信息员,负责房地产税收一体化日常管理和相关资料的传递工作,每月10日前将房屋建设、土地出让和转让、房屋买卖、计划立项、证照办理等情况提供给财税部门。县财税部门也确定1名专人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专门负责税收政策的宣传、相关信息采集和税款征收入库。同时每个季度召开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会议,对房地产一体化工作的各项信息资料进行相互审核,查找征管漏洞,提高征管质量。通过积极改进税收征管方式,堵塞税收漏洞,有效防止了房地产税收流失。

据统计,1-4月沅陵县全县实现房地产税收110万元,同比增长37.5%,为确保全县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20篇:税收风险管理

税收风险管理,是指以最小的税收成本代价降低税收流失的一系列程序。它由目标确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评价和修正5部分组成。其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是最主要的环节。

一是人力资源配置有待优化。调研中看出,该局部分人员不能完全适应税收管理员职责的要求,存在“大户管不透、中户管不细、小户管不住”的现象;个别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无差别的税收管理的要求,人力资源配置尚欠考量,配置效率低下。二是税收管理员职责界定有待规范。一方面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繁杂,精力分散,存在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税收管理员各自分片工作,一管到底,工作无法形成合力,且缺乏有效地监控制约,难以规避执法风险。三是风险管理意识有待增强。不少干部把规避执法责任作为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没有将减少税收流失、提高税收征管质效和纳税人遵从度作为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存在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的现象等。

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收专业化管理实践

○程音胜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是落实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法。以灌南县国税局为例,去年该局按照“科学分类、探索规律、整合资源、集约管理”的要求,按行业成立了四个专业化管理分局:第二分局负责全县所有县本级企业、房地产企业、商贸企业等行业的税收管理,第三分局负责全县所有个体工商户的税收管理,第四分局负责全县所有金属加工、木材加工等行业的税收管理,第五分局负责全县所有化工、船舶修造等行业的税收管理。实践证明,专业化管理分局的成立,为减少税收流失、促进行业税负公平、防范税收风险、提高纳税遵从度和税收征管质效奠定了基础。

当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人力资源配置有待优化。调研中看出,该局部分人员不能完全适应税收管理员职责的要求,存在“大户管不透、中户管不细、小户管不住”的现象;个别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无差别的税收管理的要求,人力资源配置尚欠考量,配置效率低下。二是税收管理员职责界定有待规范。一方面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繁杂,精力分散,存在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税收管理员各自分片工作,一管到底,工作无法形成合力,且缺乏有效地监控制约,难以规避执法风险。三是风险管理意识有待增强。不少干部把规避执法责任作为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没有将减少税收流失、提高税收征管质效和纳税人遵从度作为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存在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的现象等。

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举措

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该局主要从四个“化”入手: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将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的管理员选调到县局机关,建立专业化管理团队,专门从事税收分析、税源监控、把握税源发展趋势、以专业纳税评估为主要内容的税收风险应对等深层次税源管理工作;责任区税收管理员主要由那些年龄较大、业务能力相对较低、熟悉当地情况的干部担任,其职责主要负责实地调查、数据维护、开展格式化巡查、发票核查、税收执行等事务性工作。

强化大企业管理。今年该局在第二分局加挂大企业管理科,根据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点对点”的风险应对、税源监控、全面审计等工作,指导大企业所在专业化管理分局做好税源管理、日常检查等事务性工作。尝试推行客户协调员制度,对重点大企业实现个性化服务和全程服务,不断提高大企业自觉遵从意识和自我遵从能力。

细化个体税收管理。按照专业化管理的要求,今年该局发挥第三分局专业管理个体税收的优势,在个体定期定额达点户中按照专卖店、专业市场、重点行业等进行细分,成立专业化责任区。专门设置查账征收户责任区,配备责任心较强、业务水平较高的干部担任税收管理员。同时,参考属地、规模等因素,做好定额测算核定工作,全面推行定额大公开,按地域适时公开定额清册,利用社会力量实施监督制约,减少漏征漏管,确保税负公平。

深化行业税收管理。一是创建纳税评估数据模型。综合行业聚集度、税源规模、贸易方式、产品品种等因素,以及大企业的具体情况,明确各行业和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重点,根据各行业及各大企业的经营和核算特点,完善各行业和大企业纳税评估数据模型,编写各行业和大企业税收管理指南。二是成立行业税收管理协会。通过协会,共商行业税收管理措施,为行业税收管理搜集第一手资料,指导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三是建立行业税收情报库。拓展从第三方获取信息的渠道,建立日常情报搜集制度和内外情报交换制度,采集行业有关经济指标、财务指标、税负指标等,解决行业管理信息总量欠缺、征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四是构建税收管理绩效评价机制。有序开展税收风险管理讲评,实行责任区每月自评、专业化管理分局所有责任区每月互评、县局每季度点评,形成以内部办公网为平台的“月度讲评项目化、季度讲评任务化”的税收风险管理讲评格局。

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产生的效应是凸现的,它使岗位职责更加明晰,管理机制更加合理,工作重点更加突出,风险管理更加到位,征管质效更加明显。

税收信息化管理岗位职责
《税收信息化管理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