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把握识字要求 结合语境有效识字

发布时间:2020-03-02 09:54: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编号:

题目:把握识字要求 结合语境有效识字

——低年级识字教学谈

内容提要:

在我国教育史上,识字向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识字是

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有效识字。 主题词:识字 要求 语境 有效 正文:

在我国教育史上,识字向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识字是

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这说明识字教学在于文学习中的重要定位。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有效识字。

一、把握识字要求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这种基础性主要表现在“会认”这个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上。在传统意义上,对识字教学上要求“四会”,即“会读、会写、会义、会用”。在“四会”中我们可先让学生学会“二会”,即“会读、会义”,不要急于要求他们“会写”和“会用”。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学会一批常用字,可以较早阅读一些浅近的儿童读物;既可以提高识字兴趣,又可以拓展知识面。反过来,较早阅读儿童读物又能巩固学过的生字。这样的反复运用,还可以减少生字回生率。人教版教材的识字产生了一种新的识字教学理念:开发多通道的识字途径,提倡多认少写,及早阅读。

1.多认少写

(1)结合汉语拼音识字。在掌握汉语拼音的同时,每课通过看图认读词语、短语、句子及诵读儿歌认识生字。这部分生字只要求认识,能读正确,知道字的大致意思,不要求写,只需认识简单的偏旁,不要求全都会认。

(2)归类识字。归类识字部分,主要体现汉字本身的规律和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所以采用了多种形式:根据汉字构字规律识字。

①象形字《口耳目》;会意字《日月明》,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特点,初步了解汉字造字的一些规律。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特点与规律,还可以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字中哪个字也有这样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②在意境优美的古诗《一去二三里》中学习10个最简单的汉字;在《比一比》中通过比较事物的大小和多少,认识12个字,同时认识一些量词。

2 ③事物归类识字。《在家里》反映家庭生活;《操场上》反映学校生活;《自选商场》反映时代生活;《菜园里》反映农村生活。这些都按事物的不同类别来归类识字,教学时,要把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学习汉字有机结合起来。

(3)随文识字。随课文识字所占的识字量最大,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识字仍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课文教学中,不能忽视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记汉字。如《四季》,要求认识11个字,会写4个字。除此之外,课文中还有14个带读字。这些字要在课文的语境中读正确,在语境中大致了解意思,不然将影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等要求的达成。从识字课开始,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认识一些偏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并且开始学习按笔顺规则写字。

2. 新《课标》、新教材对识字明确提出“会认” 和“会写”两种要求。

(1)认写不同步。 新教材每课编排的要认的字和要写的字是不同步的。如《识字2》,要写的字共3个,其中“木”和“禾”是本课的,“十”是已学的。甚至一课中要写的字全部都不是本课新认的,如识字

4、课文第

2、

9、

15、19课。这是从便于指导写字的角度来安排的,教学时,应单独安排写字指导这一教学环节,按写字规律来指导学生写好字。

(2)突出共性。教材是按照汉字的字形规律来安排写字内容的,每一课写的字都有一些共同之处,目的是让学生扎实掌握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把字写对、写好,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如:课文2,

3 要求书写“

七、儿、无、九”4个字,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坚弯钩”,再从“坚弯钩”引出“横折弯钩”,教师要着重指导相同、相近之处,同时引导区别形近字。

二、结合语境有效识字

让学生在阅读中、活动中反复多次和字见面。让课文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的识字不仅仅是识字,它就是阅读,识字的目的就是阅读。

1.从形、音、义的结合上识字。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评价识字,就要抓认清字形这个关键。考查测试学生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听写。让学生听写学过的必写生字,注重每个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如:“小鸟”的“鸟”共几笔,第三笔是什么笔画?“河水”的“水”最后一笔是什么笔画?新教材《爷爷和小树》中有“爷、棵、暖、热、伞”等生字。在教学过程中,随着课文出现“爷”,让学生发现它跟“爸”一样都有父字头。一棵小树的“棵”和“木”有关,所以木字旁。太阳出来就会觉得暖和,所以“暖”字左边是“日”字。在拿伞跟小树作比较后,让学生观察雨伞,找找“伞”跟雨伞有什么地方相像。在“热”字教学中,教师可解释为爷爷如果没有小树遮盖会热得直流汗的,所以下面有四点。这样边学课文边学生字,学生兴趣盎然,一点儿也不感到枯燥,识字效率当然高了。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单纯地识某个字,非但不好记字形,其字音也容易忘,字义印象就更难深刻了。把生字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学情况就不同了。加之一年级识字采用多认少写 4 的原则,对要求会写的100个字可以用上述的方法考察其字形的掌握情况,而对其余400个只求会认的字便不能操作了。而一旦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由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学生可联系上下文去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在《识字五》的教学中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识字氛围,化枯燥的识字为愉悦的“旅行”。先由学生喜闻乐见的皮卡丘领路,带领大家登上谜语艇,然后一步步尽情畅游“谜语王国”。整个识字教学趣味性强,情境的创设贯穿教学的始终。如“牵手门”、“友爱桥”、“展示台”等关卡的设置,让学生的旅行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富有挑战性。整个教学情境的设立,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3.在阅读中识字。从识字就开始阅读,尽早把识字与理解语言结合起来。让孩子尽早地进入阅读阶段,可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的效率。在实际教学中,做的更多的是将课后的生字组成一个个句子,让学生认读。如在学了《那座房子最漂亮》之后将本课的生字和已学过的生字组成句子:我家门前有一座漂亮的房子,屋前有一条小河,屋后有一座高山,山上有青青的小树。

4.读课外书识字。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相当一部分的字。因此,要求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自带一本注有拼音的课外读物,空余时间就让学生读课外书,并相互间调换阅读,认不到的字可以通过拼拼音或请教他人解决,这样不仅巩固了拼音,又学习了汉字。 通过以上途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阅读。识字、阅读相互促进,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共同提高。

5 5.走进生活识字。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再让识字回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阅读。让学生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语文,随时随地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学生上学路上可以从店名中看到;到商店购物可以从商标、包装盒上找到;外出游玩可以从名胜介绍、亭子石刻上见到;家庭休闲时可以从电视、广告中听到,从报刊、杂志上读到„„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惊喜。这些字在生活环境中的多次再现,为学生提拱了学习的新语境,促进了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学们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所学的字,认识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让学生到生活环境中去寻找课文中学到的生字,而这些字无论是在商标、包装盒和店名中,还是在电视、广告和报刊、杂志上都是和别的字组成了新语境。识字又由课内识字带动了课外识字,不经意中扩大了识字量。在实际教学中,还将班里学生名字注上拼音并粘贴在教室中,让学生从伙伴的名字中识字。

从课本、课堂中识字走向生活中识字,让生活成为学生识字的资源,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那些自己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的材料,真正体现了“要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所以,只要把握好课标识字要求,结合语境,学生的识字一定更有效。

把握识字课型特点 有效识字

巧借语境轻松识字

有效识字策略

结合年龄特点 让识字写字更有效

有效识字情境教学

有效识字 规范写字

趣味识字,有效教学

有效识字课题方案

识字

识字

把握识字要求 结合语境有效识字
《把握识字要求 结合语境有效识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在语境中识字 语境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