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戏剧欣赏入门指南(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3 07:06: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戏剧欣赏入门指南

剧场有三坏:手机、小孩、塑料袋经过一代剧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当年的最大干扰手机铃声,已经在剧场内逐渐消失。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触屏手机。在剧场中打开的触屏手机,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光源。尤其在灯光收暗或是收光换场之时,一个个亮得刺眼的手机会给其他观众极大的困扰。另外,演出过程中的摄影摄像,也是极为不礼貌、甚至侵犯版权的行为,切勿行之。为了不让剧场变成演唱会,请各位观众还是请慎用手机,避免影响他人。小孩子问题,在老舍先生的《话剧观众须知二十则》中就早已调侃过:“入场务须至少携带幼童五个,且务使同时哭闹,以壮声势,最好能开一个临时的幼稚园。”对于大部分并非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剧目来说,要让小孩子在剧场内集中注意力两小时,实在困难。为了不影响他人或是揠苗助长,各位家长请尽量避免带6岁以下的小童进入剧场。在相对安静的剧场空间中,塑料袋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剧场第一噪声源。而塑料袋的出现,又常常伴随着带入剧场的食品和饮料。它的声响不算刺耳,然聒噪绵延不绝,穿透力极强,往往让专注于吃喝主人难以自知。与喝可乐吃爆米花的电影院不同,剧场内的饮食虽不禁止,亦不提倡。为了不让您和他人尴尬,一切形式的塑料袋,在开场之后,请勿摆弄。做出正确反应作为曾经在舞台上的演员,如今常坐在剧场里的观众,最为能够理解的一件事在于--使戏剧人最高兴的事情,永远建立在观众的正确反应之上。在剧场中,演员对于观众并不只是一个单向“输出”的过程。被一些观众所知的“第四堵墙”理论,也绝非隔离观众和演员的壁垒。即便连体验派泰斗、俄国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在一贯强调在演出过程中演员与观众的“沟通”。台下观众的正确情感表达,能够使得台上与台下建立起良好的精神沟通。在演出过程中,请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情感表达。抖包袱时候的笑声,长段独白后的掌声,大段沉默时的均匀呼吸,以及每一幕落下时的鼓掌和欢呼。这些都是能够激发演员在舞台上发挥超乎想象能量的因素。剧场是个能量聚合体,观众的能量,将很有可能将演员的表现推上巅峰。演出结束后当主要剧情结束后,演员们会重新登台,向观众们谢幕。每部戏的谢幕,都是导演和演员对于整部戏的回顾以及对于观众的感谢。在谢幕之时,演员仍旧带着角色,以一小段表演的形式向大家致意。对于观众来说,尤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一定一定要等待演员完成谢幕开始下台后,才开始离场。这是对于演员们最起码的尊重。在谢幕过程中,哪怕戏没有达到预期,也请以连续的掌声,给演员们一点鼓励。当大幕拉上,演员退入后台之时,一部戏才真正地结束。出了剧场,则要遵守一个最基本的规则--尽量不要剧透。不管是剧情信息,还是演出当中的照片,于情于理,都不该公开发布。为每一位没看过戏的观众,保留一份欣赏乐趣。看戏前必知:如何挑到好戏外出看戏的夜晚总是让人期待,一出好戏会让这样的夜晚变得更加迷人,而一出“坏戏”则往往会让人倒了胃口。在面对着琳琅满目的演出信息时,观众时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如何在众多演出中成功地避开各式雷区,挑选出一出“好戏”成了千古难题,即便经常进剧场的观众在选择时恐怕也难免失手。接连看了几次烂戏,再出手买票的时候就会犹豫再三,这种情况下,“预判”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为了能科学有效及有理有据地进行“预判”,需要事先做些功课: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国内剧场中上演的各个种类的戏剧,它们大致的演出风格是怎样的,以及可能会带来怎样的观剧体验。带着这样的认识,当我们再看到一场戏的演出信息时,就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辨别这场戏的所属种类,对它的演出风格,和自己是否会喜欢这种风格进行初步的判断了。风格指南篇:1.国产经典提到话剧,许多中国观众最先想到的是《雷雨》和《茶馆》,这两部作品,和它们所代表的这类由杰出的剧作家写作、由大型院团来进行舞台呈现的作品(曹禺、老舍、夏衍、田汉等人的其他作品和《茶馆》之外的其他京味话剧),我们不妨称之为“国产经典”。《茶馆》剧照

这些作品作为各大院团的经典和保留剧目,多年来久演不衰,演出方式也往往保留了过去的风貌,想要看经典话剧,这个类型是最好的选择。关于这类戏剧的风格——北京观众可能有过这种体验,带着观赏经典的心态走入首都剧场,这个苏联风格的建筑还散发着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庄严气息,演出开场之前质感厚重的钟声也仿佛将我们带回半个世纪以前,大幕徐徐拉开,演员开口说话那一刹那几乎能坐实我们在对艺术懵懂的时期对话剧的一切想象:写实的布景,演员拿腔拿调的台词,加上多少感到有些熟悉的剧情,观众感觉自己似乎郑重地参加了一场怀旧的仪式。这类作品中,无论剧作、导演调度、舞美设计还是演员表演都是属于上世纪中叶的,21世纪的剧团成员都认真地追随着他们心中“经典现实主义”的背影。对于观众来说,这种观剧体验独特而有趣,敬慕之余多少带些怅惘。2.外国经典既然有国产经典,就有“外国经典”,这一类指的是中国导演对于外国经典作品的舞台呈现。如果你想要了解外国剧作本身的风格,那么这类作品恐怕难以满足你的需求,因为它们往往体现的是导演浓烈的个人风格,无论是王晓鹰《哥本哈根》中“灵魂拷问”式的力量感,还是林兆华从《哈姆雷特》到《寇流兰》塑造不尽的悲剧英雄,当然,也包括田沁鑫对于《罗密欧与朱丽叶》,黄盈对于《麦克白》背景所做的本土化和现代化诠释。可以说,选择这个类型的戏其实是在选择导演。如果你对某个导演的艺术风格有偏好,或者感到好奇,那么这种“外国经典”将是不错的选择。《哥本哈根》剧照3.实验戏剧实验戏剧或者小剧场戏剧的名头,总是比较容易吸引年轻观众的视线,但是由于挂着这个幌子的戏实在太多,使得这个类型的剧良莠不齐,非常难以甄别。但同时,这个种类的戏剧无疑也是最有可能提供风格多样化的。《一出梦的戏剧》剧照这一类别中,除了像孟京辉这样已经成为品牌的,大多数戏之前并没有上演过,主创团队中也多为新人。要做这种有风险的个性化的选择就要充分调用个性化因素了:比如你对某个实验话剧宣传中所提出的观念感兴趣,或者对它运用的前所未见的新形式感兴趣,又或者是对它的题材感兴趣(比如改编自你所喜爱的小说家的短篇小说,或民间故事),那么冒个险很可能是值得的。这类演出的风格无法预测,带来的观剧体验可能是惊喜也可能是惊吓——当然,也可能不痛不痒。4.商业戏剧目前的商业娱乐戏剧很多,它也是消费时代剧场中的一种主流样式。但是,目前国内舞台上的商业娱乐戏剧,风格是比较有限的。白领话剧力图贴合城市中戏剧观众的身份和心理,描述都市白领的生活、工作和情感,风格清新,一直笼络着一部分观众。爆笑喜剧风靡十年,开心麻花的戏在票房排行榜上的地位居高不下,票价不菲却场场爆满,可见这种带有小品风格的舞台剧也对观众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意外来客》海报

上海话剧中心演出的外国戏跟上述的外国经典差异很大,他们赋予外国戏一种海派独有的轻盈婉转的风格,充满情趣,祛除了严肃感和厚重感,成了上海观众最买账的一个种类。比如,07年成立的捕鼠器工作室以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悬疑推理剧起家,吸引了一批推理小说爱好者,逻辑严密的剧情,演员身上恰如其分的英伦范,结合灯光音效等对于惊悚气氛有力的营造,都使它具备了一种现在商业戏剧中罕见的精良风格。5.国际引进外来引进的剧目,也给中国剧场带来了一种差异化风格的可能性。从香港、台湾到西欧各国、北美、南美、中东的制作团队所带来的剧目,极大地充实了中国戏剧观众的视野,成为了其中许多人的新选择。外来剧团的风格同样无法预判,根据海报上的宣传和剧情简介进行的猜测也常常出现偏差。其实,观众去看引进剧目,常常是带着“不管好不好看去长长见识”的心态——而这种心态也总是能得到相应的满足。《喀布尔安魂曲》剧照6.校园戏剧校园戏剧始终是中国话剧传统中重要的一支,学生剧社由于是出于兴趣组织的,没有商业性,所以自由度最高,思路也最活跃。南京大学排演的原创剧目《蒋公的面子》在编排方面虽然并不算出色,但是凭借独特的台词风格和幽默的讽刺力量,在前几年狠狠火了一把。《蒋公的面子》剧照所以,不妨把去你所在城市的高校学生剧社的演出作为一种新的选择:学生们没有精湛的演技,没有成熟的导演技巧,用极少的经费来做服装和舞美,却时常会因为条件的限制,反而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观看这种演出的好处是不仅免费,还可能额外收获对青春时期的回忆等附加感受。

在明确了自己喜爱的风格,初步选出了一些感兴趣的戏剧作品之后,我们就要进行下一步判断了——质量预判。以下所提供的技术仅仅作为参考,旨在帮助观众避雷--出错的可能性自然还是有的,毕竟没有看就谈不上评判。质量预判篇:1.初阶——浏览评论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戏剧评论,一般出于媒体人或网友之手。媒体人可能碍于情面不便大肆批评,而网友则很难做到客观,评论里多半写的是主观感受。所以,在看评论时要注意保持怀疑,从媒体人模棱两可、尽量平正的态度中找出作者真正的态度,也从网友丰富的主观感受中摘出对这场演出真正的描述。近几年也出现了一种新选择,那就是新兴的评论媒介:手机App或者微信公众号,他们的独立性决定了其评价和推荐是相对可信的,而这也能有效地省略掉提炼信息的过程。2.中阶——收集资料假如这场戏还没有演出过或仅仅演了几场,关于它的评论文章少之又少又不甚可信,就需要进行下面这个步骤了--那就是搜资料:演出信息中提到的制作公司、他们做过哪些戏、这些戏的风格和质量是怎样的。虽然无法据此判断这出戏的质量,但无疑是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的。同样,这出戏的编剧、导演是谁,之前做过什么?他们之前所出作品的风格是否是你喜欢的?质量如何?评价怎样?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能直接给出关于这出戏是否精彩的结论,却可以作为预判的依据,甚至帮助你决定是否买票。3.高阶——看海报和剧照这种技术主观性太强,但是由于直观,所以也很实用。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一出戏的第一印象是来自海报的。海报的构图,配色,字体明确又直观地给了我们一个关于这出戏的印象:这种印象很复杂,既是关乎风格,也关乎质量。海报的设计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主创团队的用意和用心,海报配合剧名的准确性,和海报超出剧名的延伸意义,都有可能是主创想要传达给观众的——因此,抓住这部分信息实际上就形成了对于这出戏的感性认识,而且这也是很可贵的第一手资料。剧照就更为直观了,剧照上可以看出舞台上的配色,可以看到演员,也可以看到一部分舞美和导演的调度,从而直接对这出戏的风貌进行判断。其实对于每个戏剧观众而言,选择自己喜欢的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说了以上这么多知识和技巧,最终引导选择的可能反而是兴趣和直觉,而这些非经验的东西在追求精神娱乐的道路上无疑是最可贵的。中国名剧团及其代表作盘点戏剧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有着它不可复制、不可留存的现场性。正因如此,走进剧院看戏才得以成为生活中独一无二的体验。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北京共有超过4000场话剧上演,而上海同样有超过3000场话剧上演。这也意味着,在两座城市的每个晚上,平均有超过10部话剧同时上演。相对于进入电影院几乎不需要挑选的情况,如此丰富的选择也成为了戏剧观众的一项甜蜜的负担。不可否认的是,在所有剧目当中确实鱼龙混杂,优劣不一。在目前的话剧票价之下,花钱看到一些差戏,确实非常令人添堵。这时,了解一些中国当代主要剧团的风格和代表作便尤为重要。这些著名剧团都有着自己的不同风格以及代表作,选好适合自己的口味,走进剧场看戏吧!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是由两个久负盛名的原国家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于2001年合并,简称“国话”。剧院公演的剧目涉及古今中外,各种风格、流派、体裁、形式争奇斗艳,在艺术风格上有着鲜明的实验特色。国话的经典作品更为体现国际性:《死无葬身之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纪念碑》、《青春禁忌游戏》、《萨勒姆的女巫》等国外经典剧目,都是国话近十几年来广受赞誉的优秀作品。另外,如《生死场》、《四世同堂》等贴近中国现实作品也体现了国话的非凡实力。《死无葬身之地》剧照国话的著名导演王晓鹰和查明哲均是当今中国最为优秀的导演之一,现实主义功力深厚。著名导演孟京辉以及田沁鑫,也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在编导演,其强大实力可见一斑。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简称北京人艺,成立于1952年6月12日,是中国话剧团体,国家级话剧院。戏剧大师曹禺是首任院长。与国话相比,北京人艺的风格更倾向于从中国戏曲传统中吸取营养,坚持现实主义风格。北京人艺的经典作品更多地从中国文学和中国社会中取材:《雷雨》、《茶馆》、《天下第一楼》、《狗儿爷涅槃》、《窝头会馆》等作品从题材和戏剧理念上,都更有着民族特色和中国风貌。北京人艺还有着诸多在影视界扬名,却依然坚持在舞台上的优秀演员。著名演员濮存昕、杨立新、宋丹丹、何冰都是北京人艺大戏上的常客。著名导演林兆华在1984年至1998年也曾任北京人艺副院长。被大家称呼为“大导”的林兆华导演,在戏剧界有着极高的号召力。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建于1995年1月23日,是由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和上海青年话剧团这两个著名的话剧表演团体合并而成,是上海唯一一家国家级专业话剧团体。身处上海,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经典剧目更为多元化以及国际化,既有着《商鞅》、《秀才与刽子手》这样的历史题材大戏,也有着《天堂隔壁是疯人院》、《人模狗样》这样有着实验性和探索性的小剧场作品,还有着《怀疑》、《奥利安娜》等欧美现当代著名剧作。《乱套了》剧照

同时,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商业性上的探索也走在全国前列。英国悬疑剧如《无人生还》、《原告证人》,经典闹剧如《糊涂戏班》、《乱套了》,都市题材戏剧如《跟我的前妻谈恋爱》、《偷心》等连演多年,票房和口碑都属上乘。孟京辉戏剧工作室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由著名导演孟京辉于1997年成立。孟京辉是目前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实验戏剧导演之一,他的“先锋戏剧”已经成为中国一个值得瞩目的文化现象。孟京辉导演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以及极受年轻人欢迎的创作荷尔蒙。《思凡》、《我爱XXX》开启了关于“先锋戏剧”的新热潮;《恋爱的犀牛》在中国文艺青年中口口相传;《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希特勒的肚子》巡演过千场,观众载誉一片;《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体现出孟京辉对经典文本的出众诠释。《恋爱的犀牛》剧照与孟京辉导演合作过的演员在走入影视圈后,多取得优异成绩。廖凡、郭涛、郝蕾、段奕宏、袁泉这些从孟京辉舞台上走向镜头的著名演员,都被誉为“实力派”。田沁鑫戏剧工作室田沁鑫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继孟京辉之后又一位声名在外的导演。1999年,她导演的萧红名作《生死场》轰动了戏剧圈。田沁鑫的艺术风格强调肢体表达和诗化语言的融合,题材上更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世界经典文本,与当代艺术结合紧密。2013年,她以超过5000万的票房成为中国话剧导演票房第一人。《青蛇》剧照田沁鑫导演的近期作品多走大作路线,《青蛇》、《红玫瑰与白玫瑰》、《山楂树之恋》、《罗密欧与朱丽叶》、《四世同堂》等作品均改编自经典文本,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和舞台呈现。林兆华戏剧艺术中心林兆华导演,人称“大导”,曾任北京人艺副院长。上世纪80年代,林兆华在北京人艺导演的《绝对信号》首开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先河,掀起了对实验话剧的探索热潮。林兆华戏剧工作室成立于1989年,推出了《北京人》、《哈姆雷特》、《罗慕洛斯大帝》、《理查三世》、《樱桃园》、《建筑大师》等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在剧场形式上打破了传统戏剧和现代戏剧,以及不同类型艺术间的界限,极具舞台美感;同时在表演上融合现实主义、中国戏曲和现代舞意念,形成一种非幻觉式的新现实主义表演风格。《大将军寇流兰》自2010年起,“林兆华戏剧邀请展”首次举办。几年来,该展邀请的《情人的衣服》、《在大门外》、《假面·玛丽莲》等国外优秀作品成为了也成为中国观众了解世界戏剧的最重要窗口之一。表演工作坊表演工作坊是台湾最为著名的舞台剧剧团,由赖声川和丁乃竺于1984年11月成立。金士杰、林青霞、李立群、丁乃筝、冯翊刚、萧艾、赵自强等台湾著名演员都曾长期在表演工作坊上演剧目。以原创剧作反映当代社会现况与全球关心的议题,是表演工作坊始终不变的焦点方向。《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如梦之梦》、《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我和我和他和他》都是他们的经典名作。《暗恋桃花源》剧照表演工作坊最为经典的《暗恋桃花源》,被田本相誉为与老舍《茶馆》、曹禺《雷雨》并列为百年华文戏剧经典作品。美国新闻周刊将表演工作坊誉为“全亚洲最大胆的中国艺术”。当代传奇剧场台湾当代传奇剧场,于1986年成立,由吴兴国领军,一直致力于传统戏曲传承并以创新剧场表演艺术为标的。以融合东西方剧场艺术、开辟传统戏曲新道路为精神与特色。在电影《青蛇》中饰演许仙的吴兴国是当代传奇剧场的灵魂人物,他曾加入云门舞集,开启对当代表演艺术的初步探索;后拜台湾四大老生之一周正荣先生为师,改唱文、武老生。《李尔在此》剧照

当代传奇剧场融合了戏剧和当台舞台剧形式的经典作品有:《欲望城国》(根据《麦克白》改编)、《李尔在此》(根据《李尔王》改编)、《水浒108》、《霸王别姬》林奕华香港导演林奕华,是香港前卫剧团近念·二十面体的创团成员,后自组“非常林奕华”舞蹈剧场。林奕华的创作角度涉及舞蹈、电影、剧场、文化等多个领域,是一个十分优秀的跨界创作者。二十年来,林奕华参与创作超过五十部舞台剧作品。他曾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红楼梦》分别解构后搬上舞台,创作了《东宫西宫》这类探讨香港政治体制发展的作品和《包法利夫人们》关于新世代女性、浪漫、消费、情欲的作品。《三国》剧照林奕华习惯从经典文本探索在现代社会中的涵义,都市人的精神世界是他持续的创作动力源泉。戏剧鉴赏入门:如何看懂戏对于现代观众来说,进入剧场,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演出时长)里,自己的生活即将处于停滞状态,要做好准备参与他人的生活或静观他人对生活的模仿。演出过程中,观众席上的灯光是关闭的,所有人的视线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舞台上,众多陌生人集中在同一场合,度过内容相同的、独特的、无法复制的一段时光。当场灯再次亮起,观众的生活状态又流动起来,他们收获的可能是在生活中分散、在剧场中集中的情感体验,也可能是对自己生活的重新认识——当然,还伴随着戏剧艺术带来的审美感受,而每个个体的体验也都不尽相同。这就是现代戏剧的魅力,将剧场外过着不同生活的人变成“观众”,当“观众”再回归生活中的个体的时候,这段经验会给他带来显性的或隐性的影响——戏,是无所谓看得懂或看不懂的。三大“观剧小工具”许多戏剧观众感到自己“看不懂”,或是在观剧方面资历尚浅,其实指的是“看不出门道”。自己的认知模棱两可,感受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戏是看了,判断却是动摇和缺乏根据的,走出剧场后理不清头绪的观后感带着热闹过后的一点遗憾,这场演出的印象很快就在记忆中消退了。这样的观众——不妨说是戏剧初步爱好者,想将自己的观赏或欣赏提升到鉴赏的层面,看出一些门道来,也给自己的判断或感受找到依据,其实是戏剧最可贵、也是将来最稳定的一部分观众。但既然想看门道,就需要一些相应的背景知识,以下试提供一些,聊且称作“观剧小工具”吧。“写实”的“斯坦尼”西方戏剧在二十世纪各种芜杂的现代流派出现之前,走的都是无限趋近写实的道路。直白地说,就是要“尽可能地还原人物和真实场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摹仿”说就为戏剧划定了一个讨论范围:艺术和真实的关系。这种真实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的定义:有时指艺术真实,有时指生活真实,有时竭力逼近真实,有时候则提倡提炼真实。在戏剧表演中,这种追求真实的巅峰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斯坦尼是前苏联的戏剧家,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创建者。他的著作十分有名,便是大家都知道的《演员的自我修养》。这个剧团起初以搬演剧作家契科夫的戏剧见长,在长期实践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形成了自己的表演学派--即一般所认为的“体验派”,强调演员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他对整个20世纪的戏剧、甚至电影的表演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斯坦尼”是对这位伟大的戏剧家的简称,带有亲切和熟稔的意味。但是接下来在中国,“斯坦尼”一词的词义随着时代和形式的变革几经流变,已经远远超过了对这位伟大的戏剧家的指代。中国戏剧界在上世纪50年代掀起了学习斯坦尼和莫斯科艺术剧院的热潮。“最高任务”、“贯穿行动”、“情绪记忆”等等被写进了教科书乃至戏剧人的观念当中,斯氏体系的精神从表演延伸至导演,也影响着话剧其他部门的创作。慢慢地,“斯坦尼”成了中国话剧“现实主义传统”的代名词。由此,在许多国有院团的演出中,都还呈现出浓浓的“斯坦尼”风格。斯坦尼成名剧目《万尼亚舅舅》

现在人们说到“斯坦尼”,指的不光是生活在舞台上的体验式表演风格,也是讲述人物(通常是小人物)真实生活的故事和力图再现生活真实的写实化布景——总之,是指代一种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演剧风格,也涵盖了对那一时期意识形态的判断。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舞台上的表演风格日趋多样化,到了今天,“斯坦尼”又有了一层新的意思:真正自然的,松弛的,体验式而不话剧腔式僵化的表演风格。“间离”的“布莱希特”在现在的舞台上,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演出方式,演员演着演着,突然与观众互动了起来,他们有可能走下舞台,走到观众席上,舞台上的生活突然中断了,与剧场中的生活混同,观众和舞台之间无形的界线(即“第四堵墙”,舞台边缘隔离了观众的透明的墙)被人为地打破了。看到这样的戏,在你走出剧场发朋友圈的时候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写上一个专业词汇“间离”。布莱希特

“间离”一词来源于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理论。布莱希特是20世纪另一位影响极大的戏剧家,他所提倡的“史诗剧”一反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戏剧传统,为新世纪的舞台提供了全新的样式。“间离”的概念非常实用,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准确性,用来形容如今舞台上的很多表现手段都恰如其分。在中国,它甚至有时被用来提点现实主义之外的其他演剧风格。这些理论并非针对表演的,布氏也并未提出完整的演员训练方法,也就谈不上表演体系。所谓“间离”,其实是一种新的戏剧观念——让观众与演出处于一种疏远的状态中。但是不要认为“间离”就是简单的“出戏”或“跳戏”,这是一种将其简单化的误解。间离,是让观众时刻意识到自己在看戏,在情感上不参与舞台上人物的活动,从而保持对他们行为的判断,以特殊的角度看到生活的反常和观念的反常,继而重新认识和判断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和根深蒂固的观念。孟京辉作品《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大量利用间离效果。

间离其实并不回避情感,只是避免“带入”和同情。布莱希特希望做到的,是让观众在剧场中进行思考,而他本人的戏剧实践也力图实现这一目标。现在的中国观众谈到“间离”,有时候是指某些让人突然跳戏的手法,有时候是指一种无法入戏的状态,多少都带有一些惊讶和批评的态度。这些含义虽偏离了布莱希特所言间离的原意,却对当下中国舞台上的许多现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很多形式感强,表意却无法明确的戏都具有这种“很跳”的特点。所以,在我们尚未看到情感充沛、态度明确、具有明确的观念指导性并间离效果强烈的戏之前,这个词是可以在辨明本义的基础上适度滥用的。最简单直接的“文本背景”看戏之前所掌握的相关背景,有时会直接影响你的关注重点和观剧体验。这里所说的背景知识不局限于先读剧本,或者了解剧作家的个人信息,而是类似于百科词条会提供的那类介绍性信息。比如有一出戏,叫做《伪善者的奴隶》,剧名听起来非常严肃,而且除了一定的讽刺意味,完全看不出是说什么的,作者是一个名字有五个字的不认识的人。这时候如果拿出手机,在网上搜一下剧名,马上会获得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这个叫布尔加科夫的是个苏联人,这个戏说的是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和国王路易十四的关系,布尔加科夫说这个故事是为了影射他本人和领袖斯大林的关系。《伪善者的奴隶》剧照到这里就足够了,带着这些信息去看戏,那么看到的就不仅仅是舞台上莫里哀的故事(劈腿、偷情、背叛和被戴绿帽)了:这个故事的影射含义、剧情牵扯出的模糊不清的社会背景、剧作家在讲述过程中所带出的强烈的情绪,就有了着落,指向清晰。比起身边其他有所感知但是不明就里的观众,有着背景知识的观众对这部戏就会有更深刻也更准确的理解。回家之后,出于好奇和尚未平复的情感,可能会去看看布尔加科夫的其他作品,剧本或者小说,再由他的小说对于其时的苏联有了新的认识,那么这次看戏的收获就大得无可估量了。看戏看什么?带着以上工具进入剧场,会觉得多少有了一些底气,随之而来的就是怎么看和看什么的问题了。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的各个环节,剧本、导演、舞台美术、表演都可以作为我们看戏时的关注点。比如从剧本上来说,这是否是个完整有趣、逻辑严密、让人喜爱的故事,对话是不是自然、有没有让人觉得突兀的地方,情节是不是在哪里突然狗血了起来,哪一种人物关系的处理又细腻温情让人会心等等。从导演上来说,对这个戏的呈现是否恰当:如果是悬疑风格的戏,那么氛围营造得怎么样,紧张感和自己的心理节奏怎么样,同一个手法是不是出现了多次,有没有几个场面让你看到了惊人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是否跳出这个戏的整体风格,抢了其他部分的风头。舞美也是很有意思的部分:布景,服装,道具,这些东西是否和谐,配色合不合适,又多大程度上配合了整场演出。出色的舞美是增强表意功能的,拙劣的则可能严重地影响表达,这与是否华丽、看上去花了多少钱关系不大。有的小型客厅喜剧,做了三层的大布景,生活在其中的人怎么抱怨日子拮据观众都觉得他们是在哭穷。对于表演的欣赏很多时候是因人而异的,时常带有强烈的个人偏好,比如某个演员演得很有特色,很出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观众会很喜欢他,但是很有可能他在这个戏中是显得格格不入的,破坏了戏的整体风格。看戏的时候,尽量把上述每个环节的各个元素都放在戏的整体呈现中去看,这样对于每个部门的评判都依据一个共同的且固定的参照系,那就是你所观看的演出的全貌,也是这出戏作为艺术作品本身。有了工具,也知道看什么,剩下的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感受了。这是不需要任何准备的,进入剧场的时候,你所携带的是你之前的全部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以此为基础,怎么会有你看不懂的戏呢?荐

戏剧欣赏

戏剧欣赏

戏剧鉴赏欣赏

期货市场入门指南

员工入门指南

戏剧名作欣赏文章

中外戏剧欣赏学生感受

戏剧的欣赏教案定稿

欣赏 《美图秀秀入门》教案

荒诞派戏剧(优秀)

戏剧欣赏入门指南(优秀)
《戏剧欣赏入门指南(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