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暑假实习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5:17: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推广现状及成效

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推广现状及成效

社会实践主要内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偏低,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的客观事实,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决策,要求在2010年建立基本覆盖全体农民的新型农村合点,总体来说,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是促进了农民就医观念的逐渐改变。二是缓解了病人家庭的经济实力,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三是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四是提升了党和政府为民办事的形象。

但是,我们也要认真的对待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旨在促进社会公平、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政策,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扭转不平衡的社会发展结构、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五个统筹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这项惠及千千万万农村人口的政策,仍存在一些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和面临许多挑战,如果不注意到这些问题以及存在的某些负面激励,将可能降低这项制度的保障效力或者导致政策目标的偏离,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只是新农村医疗制度的推广举步维艰。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偏低,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的客观事实,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决策,要求在2010年建立基本覆盖全体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是党和政府“以人文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健康素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关键字: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制约因素,对策

一、概述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

我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逐步建立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广大农村中除少数个体开业的中医和中药铺外,基本上没有任何医疗卫生设施,广大农民贫病交加。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国政府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逐渐在全国农村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乡村医生队伍和合作医疗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卫生模式。这样在农村形成了以土地班长为基础,集体保障为主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在人民公社时代,由于集体经济的支持,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最高峰曾经覆盖了90%的农村生产大队和95%的农村人口。

80年代以后,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包产到户,人民公社集体组织解体,集体保障的基础随之瓦解,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失去了集体经济依托,在没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大部分走向市场化、商业化,变成了营利性的私人诊所,农民医疗保障实质已变成一种农民依托土地、以家庭为主题的自我保障。

自1990年以后,中国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领域的政策选择是“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执度。在整个90年代尽管中央曾多次下令要“重建、完善和发展”合作医疗制度,但即使在“恢复和重建”高潮的1997年,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也仅占全国行政村的17%,农村居民参合率仅为9.6%,农村整体的医疗保障体系依然没有建构起来,结果是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日益严峻。

2002年10月,中央作出了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决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的本质是通过农民群众共济,共同抵御疾病风险。中央明确要求各地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本着自愿参加、多方筹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公开透明、真正让群众受益的原则,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道2010年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开始在全国推行。各地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情况的调查表明,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初显成效,参合农民开始受益,医疗费用负担有所减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状,农村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得到有力促进,弄农民对合作医疗的了解逐渐加深,信心提高,密切了党群关系。

至今,以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为主体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虽已显成效,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合作医疗基金筹集困难,由于种种原因,出资主体资金的不到位直接影响到医疗合作制度的启动与执行:一些地区的试点推广结果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并没有设想中那么高,有些地区甚至不足50%,与国家政策制定最初的设想还存在较大的距离,直接影响了新型医疗合作的推行质量。既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为何会在实践领域出现诸多问题,达不到政策制定之初的预定目标呢?种种迹象表明,新型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仍然存在制度上的缺失和政策执行中的不力,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对问题出现的根源进行透析,期待提供解决新型农村医疗合作问题的框架知道,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 资金筹集难

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决定了他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非常高的,而且由于患大病的概率比较高,所需要补偿的数额也较大。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初期,一些农民对此持观望态度,参加者较小,覆盖面较低,致使所筹集到的合作医疗资金数量有限。目前造成筹资困难的原因主要有:

1、缺乏集体经济的支持。

2、农民交纳合作医疗有关费用的积极性不高,要么因经济贫困没有能力交纳:要么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信任、对合作医疗质量不满意而不愿意交纳。

3、农村县乡政府普遍财源不足,不能及时足额补偿农民的医药费。

(二) 农村医疗服务资源匮乏

主要表现在:

1、卫生费用分配存在较为严重的城乡差距。1988年人均卫生总费用,城市是农村的

4.16倍,2000年两者仍然相差3.44倍。

2、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技术水平低。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中,

中专学历和未接受专业培训的高中以下学历者分别占53%和36%,在贫困地区这一比

例更大,大专学历者比较低,大学毕业者更是少见。城乡卫生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增加了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顾虑和成本,进而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

极性。

(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由于医院的补偿机制不够健全,依靠增加医疗需求和提高药品售价赢得经济效益成了医院的通常做法。医疗费用的提高,加重了患者负担,也阻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顺利开展。现行制度中,卫生部门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和农村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它既要代表需求方购买卫生服务,又一定程度上代表医疗服务提供者。而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和医疗保障部门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卫生行政部门要调节和平衡卫生服务供给者和合作医疗基金管理者的利益,实现“适度保障“难度大。同时,中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的管理手段落后,加之农民处于分散状态,缺乏监督意识和能力,使得合作医疗的监督机制难以发挥作用,严重制约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正常实施。

三、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

(一) 正确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要充分认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我国农村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工程量很大。同时,我国各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均衡,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多样的模式,以满足不同发展程度地区农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

2.要正确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于增加了政府筹资责任,突破了原有村级社区限制,提高了社会化程度。可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原有社区型医疗保障与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过渡形式,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初级形式。这种初级形式已经具有了未来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因素,其发展方向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二) 加强政府支持

1.宣传支持

政府拥有宣传的资源,并且有权威性,宣传的同时表明自己的承诺。政府在宣传中应避免夸大,力求客观,以免误导农民。

2.资金支持

目前,中央政府对中西部除市区以外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平均每年每人补助10元,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具体情况提高了相关的资金支持。国家已决定在2002-2010年间将卫生投入的增加部分主要用在农村,体现了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和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重视。

3.组织管理支持

农村医疗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而使整个市场经济框架中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政府要组织、培育和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市场,保证为农村提供适宜水平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此外,政府要在多元化农村卫生保障制度中,引进国内外保险公司进入农村医疗保障市场,以弥补社会医疗保障的不足,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作效率。

(三) 提高农民对医疗服务的有效需求能力

1.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这是增加农民支付能力的最根本途径。同时,农村的税费改革以及部分省取消农业税的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为更好地就医创造了经济条件。

2.维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信誉

地方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通报相关信息,使合作医疗实施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并自觉接受农民的监督。

3.改变农民的医疗消费观念

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以来深受中国传统的家庭保障的影响。应帮助农民了解,这种自发的低水平的保障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医疗费用提高、疾病风险增强的现实,要充分调动他们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积极性。

(四) 实行有效的管理制度

1.重视初始制度的设计与论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的大问题,严格论证和设计是必经步骤。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取得一定成果后,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使其成为正式制度,保证其稳定性。

2.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制度,和高制度效率

可通过医疗费用支付制度、补贴医生劳务支出等方式,将医生收入与药品数量脱钩。实行起福线基础上的医疗费用共付制,可抑制消费者的道德风险,控制卫生总费用水平。

3.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系统管理

2003年9月国务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际联席会议制度开始,该联席会议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督促检查资金筹措等政策的落实。此外,还可以引导农民通过恰当的方式,行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督权。

(五) 提高农村卫生医疗服务质量

首先要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农村卫生体质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合理设置乡镇卫生院,每个乡镇应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并上划县级管理,做到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管理。其次,加大县乡对医疗服务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这是吸引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有效途径。第三,引导农村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心转变。大力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合理调整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强化管理,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条件、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有所提高,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有效的载体和平台。此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不是孤立的,农村公共卫生制度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这些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互协调与配套,将有力促进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六) 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农村群众参保积极性

首先,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保办法、参保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其次,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现身说法,弘扬讲奉献、献爱心、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制度意义和好处,增强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自觉参保意识;第三,积极争取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

(七) 积极推进农村卫生服务建设,扩大受益面

1.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优化重组现有农村卫生资源,重点推进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急救、妇保、儿宝、防保、产科等服务功能建设,促进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功能转型。

2.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农村计生知道和残疾康复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逐步开展慢病动态管理、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服务。

3.出台小病受惠政策,建立推广小病受惠机制,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吸引力。

4.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出台优惠政策,保证农村公共卫生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卫生支农活动,加强在职人员理论和实践培训,建立人员培养、准入、淘汰和更新机制。

5.开展农村卫生社区服务示范点建设,出来支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建设标准,分阶段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机构和功能建设。

(八) 切实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力度

1.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适当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增加救助受益面。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救助,与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并轨,并统一实施,建议加大财政资助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

3.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结合机制,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享受医疗救助的 前置义务,对低保、五保户、重点优抚等弱势群体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出资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给予补助。

4.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弱势群体门诊费补偿机制,对患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尿毒症等慢恶性特殊疾病的弱势群体,实施门诊补偿,着力提高医疗救助力度。

四、综述

从2003年至今,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总体来说,岂不是顺利的,开局是良好的,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促进了农民就医观念的逐步改变。二是缓解了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三是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四是提升了党和政府为民办事的形象

但是,我们也要认真对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旨在促进社会和平、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政策,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扭转不平衡的社会发展结构、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五个统筹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这项惠及七亿六千万农村人口的政策,仍存在一些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和面临许多挑战,如果不注意到这些问题以及存在的某些负面激励,将可能降低这项制度的保障效力或者导致政策目标的偏离,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将抗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五、参考文献

[1]张自宽.中国农村合作医疗50年至变迁.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

[2]张国海.对我国新型医疗合作制度的运行分析及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3]李向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4]高丽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问题与完善[J]。中国初级卫生保障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语: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

评定教师签字:年月日

暑假实习报告

暑假实习报告

暑假实习报告

暑假实习报告

暑假实习报告

暑假实习报告

暑假实习报告

暑假实习报告

暑假实习报告

暑假实习报告

暑假实习报告
《暑假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