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情境阅读教学模式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15:04: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语文情境阅读教学模式总结

21世纪的到来,世纪迈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的国家与民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将关系的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可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经过几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我看到小学语文的情境教学法革除了传统阅读教学的“枯燥乏味”、“机械注入”、“低效分析”,压抑儿童身心发展、阻碍儿童智力、情感、审美、个性特长和健全人格等弊端。而情境阅读教学法通过创造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情境,开展审美活动,给人以全人教育。情境教学将“育人以情”为中心和纽带,沟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的关系。

二、理论思考

(一)当代语感学的语言发展理论。

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抓住语言文学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辩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了作者的旨趣的希望”。他明确的提出来要培养语言的敏锐的感觉,从理解语言文字的“语义”进而体味内涵的“情味”,最终根据作者的写作目的,达到“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上述关于语感的论述告诉我们,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内涵的最敏锐、最丰富的把握和感悟。抓住语感训练,便抓住了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的核心。

情境阅读教学法中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联想,激发美感、情感,展开理性感悟,进入品味语言表现的音色美、情感美、形态美等审美活动中去。以此发展学生敏锐的语感能力。

(二)情感驱动原理

情境教学突出情感的要素,是一种既以情感为手段,又以情感为目的的全人教育。情境教学将以“育人以情”为中介和纽带,沟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的关系。

情境教学特别重视在创设及优化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美感、道德感、理智感,通过美的形象感化儿童,诱发儿童的情感,使儿童移情于境。这种移情作用的过程,使儿童的情感活动与认知过程相结合,从而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

(三)角色转换原理

小学情境阅读教学把教育的影响定位于情境,承认情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它又把活动视作儿童的主体活动,实现了儿童情境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小学的情境阅读教学在优化的特定情境中进行,既有教师的意图,又有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的角色使儿童投入,再现教

学内容的角色,体验角色和评价角色的心理活动中,产生进入情境角色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既有担当角色的知觉,产生体验角色的情感,又有发展角色的体验合乎情理地感悟出相应的行为和语言。学生从过去只是静静听老师施教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的角色,进入教学活动情境,强化了主体性投入的意识。在情境阅读教学中,通过这种角色转换使阅读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充满乐趣,学生乐于接受。

三、实施措施

我采用行动实验法,运用情境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教学实践来研究和探索一种能利用情境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语言,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使阅读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充满学趣,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阅读教学模式。整个实验这样进行:

(一)基本模式

导入情境――角色体验――入境朗读

(二)下面分别阐述情境阅读教学模式中三个主要环节的运用。

1、导入情境

教师要用语言把学生带入模拟的情境中,那么教师的语言描述要有意境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语言描述情境的形象性要具有感染作用和导向作用。语言描述情境的感染性是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特定课文的具体情境做绘声、绘色、绘形的描摹,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色,如睹其形,产生人在情境中的感受,加强儿童对情境的具体感受。

教师语言描绘的导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描绘引导学生的认知活动、审美活动、情感活动、道德评价活动和语言描述活动。

当教师的语言描述的形象性有感染作用、导向作用时,学生才能有意识的把课文语言和想像结合起来,获取对特定情境的整体感受,才能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句、段、篇,学习课文语言。如在教学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我这样导入教学如下:我们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顺罗甸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油桐树,紧接着看到是不知从何处流出的一股溪水。好,同学们,我们先观察一下溪水有什么特点?那好,我们就把溪水做为上山的向导吧!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双龙洞的外洞,既然来了,我们就先看看外洞的样子,用你们的眼睛观察,抓住什么特点,用什么样子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呢?(突兀森郁)那外洞还有什么特点呢?边读课文边看画。

这一段的最后一句是这样说的:其实外洞并不是溪水的发源地,那溪水到底由哪流出的呢?噢,溪水是从一个孔隙流出的,孔隙到底有多大呢?闭上眼睛,听老师说,用心感受一下。我们坐船过去吧。啊!我终于通过来了,咱们这么不容易从孔隙中通过,里面会不会是柳暗花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那么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请你们描绘一下你们脑中的画面,看看你的画面美还是我的画面美。

这篇课文用语言描绘来设置情境,想像情境,在情境中逐词逐句逐段

的学习推理想像,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再现内容,产生进入情境的感觉,真正把学生放到了主体位置,使阅读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充满学趣,学生乐于接受。

2、角色体验

(1)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

教学中,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适时指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表演,会使枯燥的语言文字,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这篇课文的教学,老师投影出示原句: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顶得住大风,所以也能生存下来。而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地消失了。

师:这段话中写了几种昆虫?

生:写了三种:没有翅膀的,翅膀特别大的和翅膀不大的。

师:当大风吹来的时候,这三种不同的昆虫就有不同的遭遇,请你做其中的一种昆虫,说一说自己的遭遇好吗?

(学生准备后,边说边表演)

生:我的翅膀特别大,当大风吹来的时候,我毫不畏惧,用力地扑闪这我有力的翅膀,飞到安全的地方。

生:我的翅膀特别小,大风一吹,我弱小的生命就挡不住大风了,一下子被吹到海里(作死状),完蛋了。

生:我是没有翅膀的昆虫,所以我经常躲在岩石下、草丛里,大风吹来的时候,我照样可以慢慢的爬行。

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感觉、情感和智慧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投影出示后的这段话看似简单,但对低年级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此基础上“投其所好”,让学生演一演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主动地理解文字,并将课文语言创造性地化为自己的语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设置模拟情境中的角色转换。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认知活动,往往忽视学生内在情趣的体验,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某些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形式不仅仅包括认知,还包括感受、体验、内省等多种形式。这就提醒我们,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反应生活,更要注意从学生的思想、情感、愿望的角度来理解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活泼的气氛中努力学习和探索。例如教学《翠鸟》一课时,在熟读理解课文之后,虚拟采访情境。我问学生喜不喜欢翠鸟,愿不愿意做一次翠鸟,然后我即兴组织了一次采访活动。

师:我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想采访你们,写一篇关于翠鸟的报道,让全世界人民都来保护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采访中,我分别问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你们是声音那么好听,怎么回事?书上怎么说的?

②你们嗓子那么好,唱一首歌曲好吗?

③听说你们的名字又叫“叼鱼郎”,你们又是怎样捕鱼呢?

④你们的家在哪里?

实践证明,这种采访情境的设置调动并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理解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统一了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

3、入境朗读

课文中美好的景象或形象,使学生受到感染,教师需要凭借想像让学生入情入境“美读”,使读者的角色转化为语言角色。如在教学《月光曲》这一课时,可让学生欣赏《月光曲》的音乐,在和谐优美的旋律中,学生的身心深入愉悦,心灵倍感震撼,智力得以开发,脑海充盈想像,整个身心完全融合于音乐的意境之中,学生很快便感受到最初是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洒满银光,这时,音乐是舒缓的,而朗读的语调是轻柔抒情的;继而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音乐逐渐有了曲折,朗读该是加速,音调稍高;接着风起浪涌,宁静完全被破坏,音乐高昂激越,朗读时该是语调激昂,震颤心弦。学生在想像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实践,因而当指名读、小组读,或是全班读时,能够“设身处地”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了

四、结论

(一)情境阅读教学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情感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创造。创造是人类成长与发展本质特征的最高层次,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的进步,每一次创造都把人类的成长与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进入情境后,不会满足于理解课文内容,而是同样以创造为第一需要。所以语文学习不在于“教”而在于“学”,学生的每次即兴表演,每一席话都是创造。而情境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条件和机会,充分满足了儿童创造性活动的需要。

(二)情境阅读教学培养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凭借情境,理解了句子,训练了语言,陶冶了情操。学生由被动的听到主动的学。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就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最大限度地充分

满足学生的求知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丰富他们学生语言;阅读伴随着认知理解、记忆、注意、联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是最有效的无形的思维发展训练活动……

应该可以肯定的说,情境阅读教学法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好方法,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不断改进,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推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临清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语文情境阅读教学模式总结
《小学语文情境阅读教学模式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