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重构

发布时间:2020-03-03 06:31: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姚村镇寨底学区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重构

依照镇中心校推广的“三主六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重构我区小学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训练 激趣导入

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度过“尝试题”发挥旧知的“迁移”作用,为学生学习解决尝试题铺路搭桥。这一环节可视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

1、尝试题引路。

2、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育情景。

二、认准目标 指导自学

目标的认定方式可灵活多样。既可课前重点认定,也可课中逐一认定。出示尝试题后,学生转入自学,这里关键的是教师要根据学情出示相应的自学指导。让学生自学提示的引导下,更加有目的的自学。

三、合作学习引导发现

合作学习首先是“兵教兵”,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有了问题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可以在课本范例中获得启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解决开始提出的尝试题,这也是学生自学后的第一次反馈。

四、小组展示 质疑对抗

1、小展示:小组在各自区域展示学案全部内容,C类学生负责书写,B类学生负责讲解,A类学生负责补充。

2、大展示:只展示学生有疑问、困惑、易错易混、不会的内容,学生已会的不展示,自己能学会的不展示,学生都不会的不展示。

五、变式训练 反馈调节

这是第二次的集中反馈,学生经过了前面的自学,解决了尝试问题,还没有从本质上抓住问题的特征,有必要进行巩固。这一层次教师要通过变式题的训练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所学知识,从多角度掌握解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目的。教师也可以从这次训练中发现前面没有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明确。

六、分层测试 效果回授

要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理解。练习设计要有对比性,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帮助领会知识的实质。练习设计要有坡度,让所有的学生感受成功。

这个模式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原来僵死的教学模式,体现“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当堂训练”的思想。充分运用变式训练和分层测试,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感受。从而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模式说明:

这只是一个基本模式,由于教学情况是不相同的,生搬硬套一个模式是不科学的。因此以上五步的操作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应用。增加一步或减少一步,几步互相高的或合并均可以。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不能变。因此,从基本式可派生出许多变式。

变式1 调换式

把基本式中某几步调换一下。例如,第二步自学课本与第三步尝试练习可以调换一下。出示尝试题后,不叫学生先看课本,而让学生先做尝试题。尝试解题之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加以对照,检验尝试结果。

这样调换的条件是学生解答尝试题有一定的基础,估计独立做尝试题困难不大。这样调换的优点是不受课本束缚。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探索,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出示尝试题 后,学生急于想试一试,如果硬要学生按部就班先看课本再尝试,反而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变式2 增添式

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在基本式上增添一步或几步。例如在出示尝试题后可以增添一步学生讨论。出示尝试题后,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有的胸有成竹,有的模模糊糊,有的一知半解。这时如果先学生议论一番,互相可以得到启发,有利于尝试练习。这种议论可以采用三三两两的自由议论式。

变式3 结合式

学生熟悉了本模式教学以后,基本的模式就不必分得那么清楚,可以有机地结合进行。如出示尝试题后, 可以把自学课本和尝试练习结合起来,也可以一边自学课本,一边就动手做尝试题。可以把学生讨论与教师讲解结合起来,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把讲解的内容穿插到学生讨论中去。

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结合式的应用比较普遍。

结合以后,步数就少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原来有些老师总感到时间来不及的矛盾就解决了。

变式4:超前式,小学高年级有时内容较多,课堂教学时间不够,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超前式。也称课外预习补充式。

使用此模式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尝试指导原则:它包括学生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应明确学生的尝 试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尝试。

(二)、反馈原则:学生尝试的结果要及时反馈、及时矫正。有针对性的调 节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这样可以大大改善学习进程,它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

(三)、准备铺垫原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必须要发挥旧知的迁移作用, 有“以旧引新”的办法去解决尝试题。为此出示尝试题不能太突然,事先必须做好铺垫工作。

(四)、差异性原则: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进行多层次评价(分层测试),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激发其潜能。

(五)合作互补原则: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班级集体的有利条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互相补充。(兵教兵)

几个细节的操作:

(一)怎样出示尝试题 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也就为学生尝试活动提出任务,也是确定尝试的目标,让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思维始终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问题是教学的基础,从是促进师生交往的核心。

提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的起步,起步好坏将会影响全局,所以编拟、设计尝试题是应用尝试教学法的关键一步,是备课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

尝试题有三方面的作用: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自学课本的兴趣。 通过尝试题的试做,获取学生自学课本的反馈信息。 尝试题一般有5种设计方式

同步尝试题:它与例题同类型、同结构、同难度、只改变内容、数字。 一般情况下都采用同步尝试题,以减少坡度,使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后能举一反三,自己解决尝试题。

变化尝试题:它与例题的内容、形式、结构有些微变化,难度大致相同。 发展尝试题:它较例题略有变化,难度也略有提高。

如果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了,同步尝试题对学生来说,已毫无困难,可用变化尝试题和发展尝试题。

课本尝试题:它以课本例题做尝试㼵。

一般是教材难度不大,估计学生没有自学课本也能自行解决。但只能偶尔用一次,给学生一个意外的惊喜。

学生自编尝试题: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编出尝试题。

如在这两步应用题时,教师先演示:教师一手拿5枝红铅笔,另一手拿3枝黄铅笔,然后两手合起来,再拿出2枝铅笔送给小朋友。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后编出题目上:“老师有5枝红铅笔,3枝黄铅笔,送给小朋友2枝,还剩多少枝?

总之,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决定设计哪种尝试题。难易要适度,太容易了,学生会浅尝辄止;太难了,学生会望而却步。

(二)怎样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出示尝试题并不是目的,而是诱发学和自学课本的手段,起着引起学习动机、组织定向思维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自己探索解答尝试题的方法,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一步。如果说,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那末“自学课本一应是起步后学生探索知识的阶梯.

在“自学课本”这一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它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本的示范作用将会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这一步,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看看书,而是一个复杂重要的教学过程。

事实上“自学课本”是尝试教学法的第一次尝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尝试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去解决尝试题。为了掌握好这一步,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自学课本”在时间安排上要有保证

有些教师处理“自学课本”这一步流于形式,学生匆匆看书后,就急于要求学生做尝试题。由于时间匆忙,多数学生仅能根据例题形式,依样画葫芦去做尝试题,而一部分中差生却不知所措了。

现行课本已注意培养学生自学,例题常配有插图、说明、解题分析、思考过程的旁注等。在“自学课本,,这一步中,起码要求学生初步看懂例题与旁注。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安排相对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看书自学。

这里会遇到两个实际问题。(1)。自学课本”的时间到底安排多少?(2)难度较大、内容又多的教材:自学课本时间长了,影响教学进度怎么办? 。

对第一个问题,自学课本的时间不能一刀切,要根据教材、年级以及学生自学能力高低而定.一般安排3~5分钟左右为宜。刚开始试用尝试教学法,学生还不适应,自学能力较低.这时自学课本的时间可适当长些,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

对第二个问题,一般采用课前预习,辅助课内自学的办法.难度较大、内容又多的教材大都在中、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思考题进行思考,到课内自学课本时,只要引导学生自学关键部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预习的习惯,又解决了课内时间不够用的矛盾·

2.“自学课本”前要诱发学生的兴趣

出示尝试题后,教师进行启发谈话,“这道题老师不教,你们会做吗?”“会算吧,老师还是不教,你们先请教一下不开口的老师,看看课本上是怎样计算的。”“你们可以在课本里找到答案”„”。

但是,老讲这几句话,学生也会倒胃口的。启发的方式要多种多样,新颖有趣,有时要出其不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用自学思考题引导学生看书 自学课本阶段,主要是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索活动,可是由于学生受知识水平和阅读水平的限制,往往很难看懂教材。有些学生不知从何看起。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自学思考题加以引导,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教材的能力。

“自学课本”如不加指导,放任自流。效果就差。 “自学课本”这个阶段很重要,教师要积极引导,否则会产生两个问题;(1)学生消极地运用过去尝式练习的“经 验”,机械模仿例题做尝试题:(2)由于学生认知的盲目性很大,会出现思维方向不稳和异向。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思考题,让学生在思考题的引导下,去看书尝试,做到看有所思。练有所想。 编拟自学思考题要考虑到三个有利。(1)有利于学生回忆和应用基础知识;(2)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算理:(3)有利学生掌握思考方法。所以,编拟思考题要有针对性,题数要适当,排列在按照解题 时的思考顺序。

这里要指出,不是每一次自学课本都要布置思考题,在低年级或教材比较容易也可不布置,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4.“自学课本”的指导要因人而异

由于教材要求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学生自学能力的不同,所以自学课本的指导方式也有所不同。一般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扶着走”。在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刚开始自学,如果上学生独立去自学,困难较大。这时,要立足于“扶”,一般由教师带着学生一起看书。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启蒙阶段。

教师带着学生看书,要详细指导,从哪里看起,怎样依次看,不但看例题,还要看插图。边看边提问,边看边动手操作。

第二种:“领着走”。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必再扶着走,可以领着学生走。这是一种“半扶半放”的办法。

在自学课本前,教师要先作指导,看课本时要着重看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也可先作适当的讲解.;扫除学生自学中的障碍。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作点援。

在“自学课本”这个阶段中,要使学生逐步掌握自学的方法,一般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阅览梗概——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2)仔细阅读—逐字逐句仔细阅读.

(3)勾划批点——边看边做符号,如在重点句子下面标上 “——”在疑惑处标上“?”号,也可在书上写写划划,提出问题.

(4)思考问题——回答教师布置的思考题.’

第三种。“自己走”.经过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提高,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已走”.教师布置思考题后,让学生自已看书分析:也可边看书边做尝试题,也可先做尝试 题再看书。先尝试练习,再自学课本,这时的自学作用,在于利用课本的示范性,让学生检验自我尝试的正确性。

(三)怎样安排尝试练习

出示尝试题是诱发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尝试练习则是检验自学课本的结果。

这一步在尝试教学法的五步程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检验前两步的结果,又为后面两步(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作好 准备。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反馈的信息,组织学生讨论然 后进行重点讲解。

搞好“尝试练习”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主要有:(1)学生做尝试题正确与否。(2)错在哪里?有几种错 法?什么原因?(3)学生对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哪些理解了,哪些还有困难?(4)差生做尝试题的情况如何?困难在哪里?因此,这一步并不是教师休息片刻的机会,而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掌握来自学生的信息。尝试练习的形式,一般采用指名数人板演(优、中、差三类学 生),全班同时练。板演的结果,最好是有做对(不同方法)的,也有做错的,对后一步学生讨论提供材料。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预先指名板演,有两个缺点;(1)预先指名板演,可能会出现全做对了,或全做错了,得不到预想的结果,(2) 中差生可能参看优秀生的板演,导致产生不动脑筋照抄的现象。

为了避免上述缺点,可以采用两种办法:

(1)预先不指名板演,让全班学生同时开始练习,教师桌间巡视,然后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几名学生把所做的题目抄写在小黑板上,以便大家讨论。

(2)同上面的办法基本相同,但不是抄写在小黑板上,而是直接写在玻璃板上(每人准备一块像课本大小的玻璃板),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挑选几块,在投影机上放映出来,提供学生讨论。

学生尝试练习时,教师要勤于巡视,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解题情况,掌握反馈信息:另一方面及时辅导差生.“尝试练习”除了做尝试题外,根据教材特点,也可动手操作尝 试·例如,教学“环形面积的计算”时,根据尝试题的要求,先让学生 在预先做好的一个大圆上画同心小圆,并用轴对称对折的方法剪下小圆,在操作尝试中悟出道理后,再去做尝试题。在形体知识教学中必须重视操作尝试。

(四)、怎样组织学生讨论

“尝试练习”后,发现学生有做对的也有做错的,已经了解到了他们理解新知识的情况。接着教师是否可以讲解了呢?不行,火候未到,这时,要求学生作进一步尝试,尝试讲算理,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讨论”这一步,要求学生说出算理或解题思路,以验证自我尝试的正确性。通过这一步,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加深理解教材,同时也会暴露学习新知识中存在的缺陷,为教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提供信息。

这一步是尝试教学法中较难掌握的一步,处理不好,会出现“无话可讲”,讨论不起来,或是叫几个优秀生讲讲,走过场了事。

讨论从哪里着手?经过反复试验,一般从评议尝试题着手为好。

尝试练习后出现了几种答案,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学生有话可讲,讨论从这里着手就可化难为易了。判定了谁对谁错,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做对的道理以及做错的原因,把讨论引向深入。

运用本节课所教的法则、结论,才能做对尝试题,因此讲出做对的道理就是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容易做错的地方,也就是学生学习感到困难的地方,因此说出做错的原因,也就是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样的讨论,既解决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的确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讨论时,不能“就题论题”,应该联系预先布置的思考题进行。

这种作业评议式的讨论也有各种不同层次,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五)怎样进行教师讲解

教师从前面两步——“尝试练习”和“学生讨论”中得到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程度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这是保证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重要一步。试用中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教师讲解要不要从头讲起

这里的讲解与过去的讲锯是不同的,主要是学生的起点不一样。过去“先讲后练”,学生对新知识不甚了解,教师必须从头讲起。现在“先练后讲”,学生经过“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对新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当然就不必面面俱到,从头讲起,而是根据前几步的反馈信息,针对难点有重点地进行讲解。

如果这里还像过去一样,按部就班,从头讲起,那就失去运用尝试教学法的作用,这一点必须注意。 ’

2.教师的讲解是讲例题,还是讲尝试题

讲了尝试题不放心,又把例题讲一遍,这样新课教学的时间比过去还要长,变成变相的满堂灌,而尝试题和例题都讲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是没有必要的。

那么究竟该讲尝试题还是例题呢?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应该讲尝试题。这个做法引起大家的争论。有的教师说,你只讲尝试题,不讲例题,不是把课本丢了吗?我们从尝试教学法的全过程来看,开始用尝试题引路,看课本的目的是为了做尝试题。学生做的是尝试题,讨论的也是尝试题,当然对尝试题印象深刻,教师接着讲解尝试题是趁热打铁,顺理成章的。如果教师反过来讲解课本上的例题,就会显得别扭,影响教学效果。当然,我们也不能把例题丢开,可以联系例题来讲尝试题。

另外,我们应该看到,例题主要是为了讲解某一知识而设计的,可以用这个例题,也可以换一个题,不是固定不变的。何况尝试题和例题基本上是同类型同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讲,尝试题不就是例题吗?所以,我认为一般还是讲尝试题。

3.怎样运用作业评议式的讲解

现在是“先练后讲”,由于教师讲解的时间、条件改变了,讲解的内容、要求和形式也要随之改变。

前面已经介绍,“学生讨论”一般采用作业评议式的讨论,教师讲解不必另起炉灶,可以因势利导,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

作业评议式的讲解,是对学生尝试练习中的正例和错例进行评讲,分析做对的道理和做错的原因。做对的道理就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做错的原因就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因此,这种讲解针对性强,抓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种讲解最符合学生的心理,学生讨论后,急于想知道谁对谁错,为什么做对了,做错的原因又是什么,作业评议正符合学生的需要。

1、自主预学模块(课前)。基本构件有:阅读、尝试练习、操作活动、准备练习、生活观察、咨询调查等。这一环节根据要注意学习内容性质和总体教学目标,合理确定预学目标,尤其是模式推进的初始阶段,学生尚未习惯且自学能力尚未形成,可以适当降低预学目标,便于学生打成,增强学生信心。再根据内容合理选择适当构建,如:偏重文本阅读类的内容可以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教师提供的材料、其它辅助读物等自主学习,再独立完成预学作业。对于探究类或解决问题类的内容可以设计预学单引导学生尝试练习(操作探究);对于知识连贯性较强的内容或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可以准备性练习或生活观察、咨询调查等手段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生活经验。然后编制明确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且便于检查了解的预学单。最后,要注意及时了解学生预学情况,督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并为调整教学预案收集第一手资料。这一环节是在课前甚至家庭完成的,仅靠预学单引导,所以是最能体现,也是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同时,学生个体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预学时间,适时寻求老师、家长、同伴的帮助,确保预学活动落到实处。这样的预学环节立足“生本”,由有别于那种齐步走、走过场式的课上自学。

2、情境互学模块。基本构件有:尝试、操作、讨论、交流等。在学生预学的基础之上,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操作(练习),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整理思维,加深体悟,同时把学生间的差异资源化,实现兵教兵,齐发展。这一环节贵在体现“生动”,以生动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以灵活的课堂组织引发生生互动。

3、交流建模模块。基本构件:讨论交流、质疑问难、抽象概括等。通过教师导学,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规则、建立数学模型等,并解决小组学习中的共性问题等,使学生习得新知概括化、条理化、清晰化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这一环节关键在于教师要把握“深度”,既要避免盲目深挖,又要避免因学生自主学习造成的认识不到位现象,真正实现自主有高效的品质课

堂。

4、巩固检测模块。基本构件:练习、检测、解释、设计、操作等。关键是要整合教材、补充习题等练习资源,做到层次性、针对性、典型性,在巩固、检测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促进内化,形成技能,让学生在巩固和检测,反馈和调控,

评价和激励中走向深刻。

我们的做法:

1、分层引导。根据教师的不同现状,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学的课堂”模式建构活动中来,并在实践中摸索、交流,共同完善、共

同提高。

2、分步推进。考虑到具体实践时教师可参照的资源有限,教师个人的精力也有限,我校采用了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分步推进,在一阶段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在教师运用相对熟练的前提下共同攻克下一环节,目前我们已经对首位两个环节进行了落实,下阶段主要集中精力解决情境互学和交流建模模块。 同很多农村学校一样,我们的一些认识、思考和做法还很粗浅,虽然植根于真实的泥土,但终究还是一棵小草,注定不必成为能苍天大树或绚烂花朵。我们需要的是默默地装扮着大地,静静地闪耀那一抹生命的绿色

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坚持为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把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主题策略,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全体学生特点的课堂模式,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完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打造“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内涵

“五”是“五步”,其含义是: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知能应用------知识总结。

“四”是“四精”,其含义是:三个精心设计一个精讲,即精心设计导入,精心设计问题、精心设计练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精讲。

“三”是“三体现”,其含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养成教育。

二、“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

(一)五步教学流程要求

五步教学流程只是教学过程的一般形式,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不管怎样调整,整个教学流程一定要体现双自主教学,达到课堂的高效性。

(二)“四精”的要求

1、精心设计导入,吸引学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注重起始环节,数学教学亦不例外。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我们比较重视新课“导入”,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每节数学课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导人新课如同桥梁,联系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人新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作好准备。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苦苦探索的问题。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而要优化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给予整个教学过程一个

2、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中,紧紧地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起伏的情感体验当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得知识的办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的课堂上,把学生分成6人一组,并用自己准备好的画圆工具,一个图钉,一条细绳,一支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由于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还难以完成,就必须合作操作。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画出一个圆,它便增加了吸引力从而深刻体会到画圆的各个要素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时,学生就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表现的异常积极。这样的学生才是一种享受。

3、精心设计练习,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许多知识如果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应用,那么一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认为设计练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交替再现,达到巩固的目的。

(2)、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理解。

(3)、练习设计要有对比性,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 (4)、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帮助领会知识的实质。 (5)、练习设计要有坡度,让所有的学生感受成功。

4、教师“精讲”,提升教学效果。

“精讲精练”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它是一种高效呈现知识和高效指导学生学习的策略。

“精讲”并不是少讲、不讲,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解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通过“精讲”,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因为学生注意集中听课,时间是有限的,讲多了影响教学效果。

(三)、“三体现”的要求

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教师要从权威的讲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每节课教师都要小结。每单元学完之后都要引导学生整理复习,这些平时都做的事情,平常放手让给学生做。教师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渐渐地学生就学会了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小结,而且能够用自己的表现方式来整理并交流,在学生们的交流中还能提出问题进行解答,举例说明等。 若教师包办代替单元知识的总结,全篇1律的话,就没有了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探索。

2、体现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课堂的平等关系与班级的温暖。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和谐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应走进学生,亲近学生,了解和平等对待学生,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以人格感染学生,以学识打动学生,以要求规范学生,以行动引导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和谐的内容主要包括: (1)、师生间要和谐互信

首先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要诚信,说话算数,不落口债,凡是答应学生的事应尽量做到,有特殊情况要向学生解释清楚,教师以诚待人,必须影响学生。

其次教师要信任学生,有时学生忘记带作业或者说“我的作业本、书等忘记在学校了”教师不要训斥而要讲明什么时间把作业补充交给老师。复习的时候总有学生不懂或者学得“吃力”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鼓励,并故意给这样的学生机会去教给另外的学生,让他感到教师对他的信任。师生间的这样信任关系产生后,学生每次都能努力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2)、生与生间要和谐。

一个班集体总有优生、差生,教师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人人平等,优、差生都可能犯错误,教师要做到及时教育、监督、不偏袒,做到公正、公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要及时发现表扬树立自信心,增加集体凝聚力。

其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每个学习小组里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要有明确的分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条件,创设合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信息共享的快乐。

3、体现养成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习惯养成并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养成的,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才可以达到目的。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习惯;培养学生阅读题目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重构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重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