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20-03-03 02:11: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为配合教育局打造高效课堂的活动,依照局关于打造“主体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指导意见,特制定我校小学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试行)供学科老师参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这一步是为学生先学打下基础,是学生进行“自学”前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度过“尝试题”发挥旧知的“迁移”作用,为学生学习解决尝试题铺路搭桥。

这一环节可视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

1、尝试题引路。

2、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育情景。

总之在这一阶段,通过尝试题的引路或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新的一课。

二、确定目标 指导自学

确定目标,即把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准确地把握住。教师和学生只有目标明确,才会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才会高效。目标的认定方式可灵活多样。既可课前重点认定,也可课中逐一认定。

出示尝试题后,学生转入自学,这里关键的是教师要根据学情出示相应的自学指导。让学生在自学提示的引导下,更加有目的的自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自学情况,特别应关注学困生的自学指导。同时要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守纪律的学生以正面引导。

三、合作学习引导发现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有了问题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可以在课本范例中获得启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解决开始提出的尝试题,这也是学生自学后的第一次反馈。最后教师抓住普遍性的关键问题认真点拨,作最后的概括讲解,把新知纳入学生的知识系统。

四、变式训练 点拨巩固

这是第二次的集中反馈,学生经过了前面的自学,解决了尝试问题,还没有从本质上抓住问题的特征,有必要进行巩固。这一层次教师要通过变式题的训练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所学知识,从多角度掌握解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目的。教师也可以从这次训练中发现前面没有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明确。

五、感悟收获,总结评价 1.知识学习、方法掌握的感悟。 2.学生质疑解答。

3.体验学习的乐趣,品味成功的愉悦。

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的基础上,总结本堂课学到的规律性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将一般性结论进一步强化、延伸、归纳,找出知识的内在规律,形成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积极鼓励学生的自学热情、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个模式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原来僵死的教学模式,体现“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当堂训练”的思想。充分运用变式训练和分层测试,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感受。从而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模式说明:

这只是一个基本模式,由于教学情况是不相同的,生搬硬套一个模式是不科学的。因此以上五步的操作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应用。增加一步或减少一步,几步互相高的或合并均可以。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不能变。因此,从基本式可派生出许多变式。

变式1调换式

把基本式中某几步调换一下。例如,第二步自学课本与第三步合作学习可以调换一下。出示尝试题后,不叫学生先看课本,而让学生先做尝试题。尝试解题之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加以对照,检验尝试结果。

这样调换的条件是学生解答尝试题有一定的基础,估计独立做尝试题困难不大。这样调换的优点是不受课本束缚。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探索,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出示尝试题 后,学生急于想试一试,如果硬要学生按部就班先看课本再尝试,反而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变式2 增添式 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在基本式上增添一步或几步。例如在出示尝试题后可以增添一步学生讨论。出示尝试题后,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有的胸有成竹,有的模模糊糊,有的一知半解。这时如果先学生议论一番,互相可以得到启发,有利于尝试练习。这种议论可以采用三三两两的自由议论式。

变式3 结合式

学生熟悉了本模式教学以后,基本的模式就不必分得那么清楚,可以有机地结合进行。如出示尝试题后,可以把自学课本和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也可以一边自学课本,一边就动手做尝试题。可以把学生讨论与教师讲解结合起来,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把讲解的内容穿插到学生讨论中去。

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结合式的应用比较普遍。结合以后,步数就少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原来有些老师总感到时间来不及的矛盾就解决了。

变式4超前式

小学高年级有时内容较多,课堂教学时间不够,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超前式。也称课外预习补充式。

使用此模式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尝试指导原则:它包括学生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应明确学生的尝试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尝试。

(二)反馈原则:学生尝试的结果要及时反馈、及时矫正。有针对性的调节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这样可以大大改善学习进程,它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

(三)准备铺垫原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必须要发挥旧知的迁移作用,有“以旧引新”的办法去解决尝试题。为此出示尝试题不能太突然,事先必须做好铺垫工作。

(四)差异性原则: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进行多层次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激发其潜能。

(五)合作互补原则: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班级集体的有利条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互相补充。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做好几点: 1.坚持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首先,我们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参与学习的机会,无论是自学、分组讨论、当场训练总有学生个体主动和互相学习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作为人的尊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其次,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课堂中的呈现,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不能是单纯预设的,而是课堂生成的,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因为我们知道:一颗健康、好学、进取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2.文本使用要灵活,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教学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公式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放手让学生构建。

3.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运用活动经历数学、体验数学。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培养数学意识,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艺术没有止境,课堂教学也绝不是任何一种单纯的模式就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和选择,采用最能达到目标的教学模式,同时在一种模式中结合多种模式的有利因素,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重构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