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析校企合作共赢的创新之道

发布时间:2020-03-03 09:24: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析校企合作共赢的创新之道

摘 要: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职业院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不断更新校企合作观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丰富校企合作内涵,增强服务创新能力,确实从源头做起,培养更好的人才资源,要求企业和职业院校具有长期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员工能力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人才资源 教育培养 合作共赢

对于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共赢,重要的在于人力资源的培养,对于企业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重点、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产品创新为龙头、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对于职业院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不断更新校企合作观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基础。所以笔者认为企业的创新就要从“源头”做起――培养更好的人才资源。

一、企业为龙头,学校为基础,人才为中心

企业需要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学校需要良好的基础建设,需要围绕市场的信息;学员需要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好的教育体系。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发展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企业可以扶持几所自己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来不断培养基础型人才为企业所用,既能减轻企业招募员工的难题,又能为企业增添人才和活力。在最近几年的驻厂带队学生实习生活中,我发现企业的基层人员来从不同的地方,他们有着不同的学历、不同的素质、不同的认知,企业非常缺少技术专业人才。这样使企业不容易实现更高水平的管理,而且在企业的培训过程中很少有涉及到更为专业的技术内涵,他们只是简单地了解一些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和企业内部情况,使他们在生产中单一地做一些工作,对工作的目的不明确,思想波动较大,流失人才较多,人员变动较为密切,那么这样的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很难得到深刻的升华。

为了让教育更为直接、实用,让人才更好地发挥能量,让企业更好更快地提高效益和持续发展,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按照企业的要求,根据专业的特点,培养基层的员工、基础的技术人才、基础的管理人员,让学产更好地结合;可以引荐相关企业的产业链注入到学校,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及早确立职业目标,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到主动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学到更实用的技术,还得到学习中相应的报酬,减轻家庭的负担。同时,避免了企业每年在人才培养和招募员工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好实现了合作共赢的目的。

二、树立形象,扶持教育,促进双赢

企业扶持教育,无形中就树立了更好的企业公共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企业,充分地表现了企业的亲和力和大众化,让客户对企业更加信任;而学校有了企业做为支持的后盾,也一样有更好的社会反映。以教育树立企业形象,以企业促进教育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相互发展,这样也可以为企业CI战略的第一步、为企业打造品牌战略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国实施计划生育也带有一定的影响。以后的十年左右老年人增多,年轻人不断减少,在这些年里,学生的数量逐年减少,企业的基层员工也将随之减少,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一种打击。因此,校企合作的长期发展、共建双赢是一种有效的战略体系改革,企业在人才培养的机制上将成为优越的条件。学校有发展,企业有效益,无疑是一个双赢的策略,也深刻地说明了这种创新的理念是适合当前事物发展观的。

三、学习技术,运用技术,创造效益

让学员更好地学习技术,用更好的技术为企业创造效益。学员在学习期间不仅学会了电子基础、电子应用技术,而且也学会了企业所需要的更为实用的技术;有好的电子基础,又对企业所用的电子技术、其他技术都十分熟练,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技术应用和创新。一切真理都来源于实际,一切创新都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海信、厦新有很多对生产技术的改革,都来源于基础的员工。只有走下去,才能跑上来。任何事物,我们只有对其有更深刻而透彻的剖析和了解,才能对它有更好的应用和创造。美国的哈佛工商管理学院,要求自己的学员必须有2―3年的实际管理经验,目的就是让学员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对实际应用有更新的认识,所以哈佛为世界缔造了很多实用的、有名的管理人才。

四、学习知识,培养素质,优化分配

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开设的课程外,还要培养自身的素质、学习团队精神,给予深刻的企业文化教育、知识创新所需具备的一切素质;并且对于其量化管理、定期评比等,教育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性格、爱好、知识能力的不同,给予不同方向的引导、教育,让所有学生学会一技之长。为给企业培养不同的人才,还可以根据公司企业不同的岗位进行不同的培训,做到所尽其才、所尽其能,让学生充分发挥特长,优化、合理地分配到公司企业岗位中去。

这样,企业的员工既有了良好的素质、一致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电子技术,又能使学生走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JIT(JUST IN TIME――即时管理系统)管理系统中就有一项“更为合理地安排适合员工的岗位”。

五、重视人才资源,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

完善而有效的人才资源的开发,就是“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好人才资源的开发和规划,这样既可以保证人才资源管理活动与公司企业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一致,促进人才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相互协调、相互衔接,又可以为公司增加无形资产。那么我们的这种做法便把这些做到了更加完善。

人才资源是企业内部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学生只要进入了学校,实际上就是进入了企业。他们从学习开始,不仅要学习技术,而且还要学习怎样融入企业文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资源的教育也是企业能否长期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我们企业为自己培养人才资源,是抓住企业发展的源头,是长治久安、居安思危、长远的战略思路。

企业从源头开始培养观念,统一思想,统一管理,加强与学校合作教育,那么,将来我们的人才资源一定是其他企业不能相比的,其实也是“蓝海”战略的具体实施。虽然近些年来学校也与企业合作,学生入学开始就被选出,认真地教育、培养,让他们从入校开始融入一些企业文化,但是在合作的基础上不够成熟,制度不够完善。因此,人力资源的重视,也就是对企业的重视。

六、适应全新思维,使公司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信息错乱多变,人类知识日益膨胀,我们企业必须建立学习型的企业组织。因此,重视知识型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源,以人为本实现学产结合,突出企业的全新理念,是十分重要的。英国石油公司的主任伍德告诉我们:“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更好的能力。这样要求我们要做得更好。”就这样,让我们适应全新思维,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合力吧!

海信以创新走出了光明的大道,厦新以创新走出了低谷。所以,当今时代创新是公司企业发展壮大的源动力,我们要创新就要从“源头”做起――人力资源的教育和培训。

参考文献

[1]徐小英 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盛国荣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北大学,2008年。

[3]赵雅榛 校企合作搭建人才培养新平台[N].中卫日报,2008年。

[4]王作兴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06期。

[5]周井娟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经济学分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校企合作 共建共享共赢2

服务校企合作实现发展共赢

校企合作共赢市场结硕果

校企合作促发展,互利共赢谋大局

交流合作_互助共赢__校企合作总结材料

家校合作,和谐共赢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

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实现校地企合作共赢

以赛促学,校企合作,互惠共赢

浅析校企合作共赢的创新之道
《浅析校企合作共赢的创新之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