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出海实习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2:58: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实习报告

走进蔚蓝的海洋——记东海实习

在学生时代可能感受最深的就数实习了,实习具有其他课业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因为只有在实习中才能理解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也只有在实习中才能感受到知识的真正含义,也只有在实习中才能得到新的启发。我们08级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全体学员就在今年这个夏天进行了实习。

实习地点:东海舟山渔场。

我们所在的渔船是船老大为林合平的浙普渔34170号,主要在舟山渔场作业。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近海渔场,渔民习惯按各作业海域,把舟山渔场划分为大戢渔场、嵊山渔场、浪岗渔场、黄泽渔场、岱衢渔场、中街山渔场、洋鞍渔场和金塘渔场。舟山渔场自开发以来,一直为沿海渔民共同捕捞场所。地理位置:舟山渔场位于北纬29°3O′~31°OO′,东经121°3O′~125°00′,东侧为舟外渔场,南连渔山渔场,北接长江口渔场,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海底以粉砂质软泥和粘土质软泥等细颗粒沉积混合物为主,是东海大陆架的组成部分。水深一般在20~40米。自北向南80米等深线距岸宽280~150公里。水温要素:舟山渔场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口,沿岸流、台湾暖流和黄海冷水团交汇于此。大陆泾流每年平均入海近1万亿立方米,形成强大的低盐水团,水色混浊,春夏向外伸展,秋冬向沿岸退却。台湾暖流高温高盐,水色澄清,春夏自南向北楔入,直抵沿岸水域,冬季偏离沿岸,向南退缩。黄海冷水团南下,随台湾暖流强弱的变化,秋冬季似舌尖状伸入渔场,初夏逐渐向北退缩,形成南北带状逶迤的水团混合区。渔场潮流属正规半日潮区,外侧岛屿连线以东海区,流向以顺时针方向呈回转流,以西海区,岛屿列布,往复流转突出。渔场水温,夏季表层月平均最高28℃ ~29℃,冬季8℃以下。渔场盐度,外侧海区月平均29~34‰。内侧海区因受大陆泾流影响,变化较大,夏低冬高。生物资源:大陆江河泾流源源不断的注入,为渔场带来大量浮游生物,与海水营养盐类相结合,促使其迅速生长繁殖。近海渔场的磷、硅含量,分别为30~40毫克/立方米和2000~3000毫克/立方米。浅海水域浮游植物有151种,其中浮游硅藻占90%以上。水体中浮游植物年平均含量为107×104个/立方米,夏高冬低。浮游动物有123种,平均年含量87.7毫克/立方米,夏季最高达1633毫克/立方米。

我们主要作业对象为鲐鱼。而鲐鱼指鲐鱼和蓝圆鲹两种,有的年份有较多的大甲进入渔场,统称青黄鲇。作业渔场从长江口到鱼山一带海域,汛期7~10月。1968年福建渔民在浪岗、洋鞍渔场用大围网捕捞,产量达3.55万吨。1970年起,舟山渔民始用光诱围网捕捞,当年产732吨。1971~1977年,年均产1576吨。1978年起,光诱围网技术提高,投产船组增加,捕捞渔场逐步扩大,产量成倍增加。1978~1987年,年均产24735吨,1988年达58629吨。鲐鱼资源丰富,蓝圆鲹有年间变动,迄今以近海捕捞为主,外海捕捞的不多。 实习时间:2011年8月7号—2011年8月16日。

我们从实习那天开始,就一直待在船上,渔船也很少靠岸。这十几天的海上生活,我们与船员们相互了解。我们有不懂的东西就向他们请教,从而学到了很多学校学不到的东西。海上的这十几天将是我永生难忘的记忆。

实习内容:十几天的实习,让我们走进蔚蓝的海洋,真正地了解东海的渔业

资源情况,以及熟悉和掌握了灯光围网作业的原理和方法。

我们四个人分配到浙普渔34170号上的。这条渔船是蚂蚁岛乡最大的渔船,同时船老大还是共产党员,我也遇到了自己的同志。这艘船长45米,宽7米,总吨位200吨。船上主要的设备有AIS终端、雷达、HR-633B、磁罗经、探鱼仪、无线电通讯设备。它主要进行灯光围网作业,捕捞对象是鲐鱼。8月8号我们从蚂蚁岛的一个加油的码头起锚开始这一阶段的航行。我们先后在197/

6、197/

8、198/

9、181渔区进行作业。

作业的整个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寻找渔场:寻找鱼群不是每个人都懂的,寻找渔场是船老大的独门绝技,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了。也许你会说现在设备这么先进,把探鱼仪打开直接去找就可以了嘛。其实,这也只对了一半。首先,这样有种盲目性,可能会遇到鱼群,但在现在渔业资源减少的今天,这种方法只会增加捕捞作业的成本。林老大,他首先是去的传统的鲐鱼作业渔场。这样就是有的放矢了,再根据以往的作业经验就可以比较简单地找到鱼群了。其次,就是经常跟周围的渔船相联系,了解他们那里的鱼群情况。这也是课本上提到的方法,也是在海上还是比较实用的方法之

一。我们的船老大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经常跟他熟悉的船老大联系,了解他们的作业情况、鱼群的大小、效益的好坏等等。第三,那就是注意附近渔船的动态。看看它们是在继续前进还是在准备开始诱鱼。这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我们有几次都是船老大看到其他渔船在开始诱鱼的时候,迅速前往那个海域,再探鱼最终达到捕捞的目的。

灯光诱鱼:由于鱼类具有喜光性,所以在晚上可以通过光照使鱼类得到集中,然后迅速围捕,这就是灯光围网作业的原理。其实灯光围网作业的关键步骤就是诱鱼了。但是灯诱有它作业的限制条件,那就是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晴朗的夜晚就不怎么适合灯诱。因为月光太强烈了,灯光很难引起鱼类的注意。

在渔场寻找到并具有捕捞效益,而且天色已暗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灯光诱鱼了。首先,把小艇(副灯船)从甲板上放到大海里,同时主灯船(本渔船)开始慢慢地与小艇拉开距离。此时,主灯船停止前进,即螺旋桨不在工作。然后就只有船的发动机在运转,人就可以暂时休息了。大约四十分钟左右,从探鱼仪上可以看出鱼类大量的集中在主灯船附近。此时,小艇也开始渐渐地向主灯船移动,把它诱集到的鱼群送到主灯船附近。这个过程中诱鱼灯也会逐渐降低亮度,也可以减少灯的数目。当小艇距主灯船三四十米的时候,关闭主灯船所有的诱鱼灯,把它们从海水里拉到船上。小艇再渐渐地远离主灯船,一段时间之后,主灯船迅速放网,将小艇包围在中间。灯光诱鱼阶段结束到此结束。

起围网:围网将鱼群及小艇包围在中间之后,马上收绞底纲防止鱼从网的下面逃窜。然后就开始受上纲了。整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但基本上是机械化了。船老大在驾驶室操着舵,指挥着整个收网过程,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出现作业事故。当网收到本船附近的时候,就可以用船上专门用来捞围网内鱼的大抄网从包围的鱼群里一网一网地把鱼转运到船的冷冻仓。一个大抄网一般需要六个人来操作,两个人负责抄网的柄,两个人在网口那里,一个人专管网底打结解结,另外还有一个人操作起重机。下抄网的时候,先把网底打活结,网口的两个人将抄网用力伸到围网底部,以抄起更多的鱼。然后起吊,负责柄的两个人掌握抄网的方向。等网底移动到船冷冻舱口的时候,管打结的解开活结,就这样鱼就从围网运到船舱了。

重复这样的步骤,直到剩下不多的鱼,将鱼集中到网囊部分,然后人力把网

拉到船的甲板上。然后全部将鱼运转到仓库里。最后将小艇吊起来,放到原来的位置,安置好。

这一过程结束之后,就该到仓里整理渔获物,为下次转运渔获物做好准备。另外,在甲板上的围网,也需要整理整齐,以方便下次放网。等这所有的一切都完成之后,就开始新的捕鱼过程。一般一个晚上可以围捕两次,等完成任务之后就可以休息了,船也不再前进。等天亮之后,就开始整理各种工具,检查各种工具。围网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修补。

实习心得:出海实习的十几天,不仅仅是对海上生活的体验,而是对我国海洋渔业的真实了解,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担忧,对舟山渔业发展思考。

在船上的这些天,从船老大那里也了解到一些海洋渔业资源的残酷现状。目前,在近海寻找鱼群已经不是那么的容易了,即使有先进的捕鱼设备。可见,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从渔获物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们的渔获物当中几乎全部是鲐鱼,很少有其他别的种类的鱼。这说明鱼类资源的多样性很低,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不是很好。还有,单一的不一种鱼,也有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的失去平衡。这可能也与我们作业海域的水文环境有一定关系,不过这个问题是值得去探讨的。

对资源的保护来说,目前我国是实行的禁渔区、禁渔期、人工渔礁、控制网目尺寸等方式,可这些并没有看到明显的效果。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就我个人来看,首先,国家采取的这些措施没有错,关键就在于落实的情况。就我从网厂实习从厂长那里了解到,目前有的网网目是相当的小,甚至可以捕捞到蟹类的卵。这就是我国渔政管理部门执法力度不够,惩罚力度不够。还有一些案例,比如今年渤海湾康菲公司石油泄漏事件,也充分显示了国家有关部门反应缓慢,惩罚力度太轻等。其次,像人工渔礁等项目是属于那种周期较长的项目,如果捕捞力度得不到控制,这个项目也只是在浪费资金。

另外,就是海洋环境也不容乐观。白天在航行的时候,在外瞭望时,就可以随处可以看到漂浮着的垃圾。这与船员整体的海洋环境意识有密切的关系。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们处在东海之中,就必须保护好海洋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鱼类资源的良好恢复。再者,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海洋污染(包括垃圾污染)的监督管理。同时,在海上活动的船只也应有处理自身垃圾的相关规定。像矿泉水瓶、塑料等可以回收的物品,应该收集起来等靠岸卖掉,或者运输船也可以负责一些回收这些物件的业务。

我们穿上的船员大部分都是外省的人员,只有船老大、大副等主要的人员是舟山本地人。并且那些船老大等的子女都没有从事渔业捕捞的想法,这也就给舟山本地渔业发展带来了转变。再加上目前资源的衰退、柴油价格的上涨、工人工资的提高、各种捕捞设备成本的提高都给发展带来了困难。因此,在国家大力发展渔业“走出去”的规划下,舟山渔业也应开始转型,发展多样性渔业。比如,休闲型渔业,将那些无人岛发展为可供观光旅游休闲的场所,加工型渔业等。以后从事渔业捕捞的人员,有可能内地人越来越多,因此,政府也以开放的眼光去尝试让外地人从事捕捞作业(外地人船老大)。

总之,这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从刚上船的第一天开始,就感觉这次航行注定不平凡。看到大海,领悟到了大海的胸襟博大,感受到了波涛汹涌的壮观。经历了这次实习,不仅锻炼了我坚强的意志,而且还更加坚定了我努力奋斗、自强不息的决心。我想这是我一生无法估算的财富。

出海实习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习报告

海洋渔业报告

出海实习总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实习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实习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实习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实习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认识实习报告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出海实习报告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出海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