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闻两则

发布时间:2020-03-03 23:04: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加强教学研究 促进对话交流 拓展专业视野

《全效学习》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文章准确、简明、有力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背景介绍:我们首先来学习两则报道战争事件的新闻。这两则新闻将把我们带回到五十多年前的解放战争,为我们展开两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战争画卷。第一则新闻记叙的是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渡江战役的情况。在此之前,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次大决战,给其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机会,国民党总统蒋介石宣布退位,并妄图利用和平谈判来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进而再图谋江北解放区。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看透了敌人的阴险用心,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8条21款谈判条件,遭到拒绝,谈判破裂。毛主席随即发布了渡江作战的命令,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突破敌人的长江防线,直捣敌人的老巢南京。三天之后,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

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听录音,然后说说它主要报道了什么内容?找出事件中的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师指导:新闻是记叙性的文体,它的要素与记叙的六要素相同,抓住六要素是把握文章内容的好方法。但新闻还有其独特的记叙特点:

它的标题要求凝练、醒目,往往是对新闻最重要内容的高度概括(两则新闻即如此)。 它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称为导语,是对新闻主要内容的简明扼要的叙述。 导语之后是主体,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所以要想迅速地从总体上了解新闻的内容,可以看标题。要想概括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可以看导语。要想了解新闻事件的始末,就要看主体。

重点探究:

1、再读课文,找出导语部分,看看它从哪几方面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人物、地点、事件的结果)

2、阅读主体部分,看看它是用哪些事实对导语进行了扩展与阐释?通过主体部分你读出了文章怎样的主题思想?(各路大军的渡江时间、地点、渡过兵力、作战情况。文章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锐不可当的气势,表达出胜利的豪情。)

3、分组讨论主体部分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结构安排的匠心,文中议论的运用以及准确、简明、有力的语言特点)

布置作业:

1、预习第二则新闻,运用本课所学新闻知识找出导语和主体,并理清六要素。

2、统一准备好一份报纸。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

检查预习:

1、本文记叙的最重要事实是什么?

2、导语是什么?从哪些方面概括了主要事实?

学生质疑:学生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相机介绍背景。

1 加强教学研究 促进对话交流 拓展专业视野

《全效学习》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背景介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为争夺胜利果实掀起内战,中国革命战争进入了解放战争时期。战争的第二年,我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即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我军首先发起第一次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歼灭了东北守敌。同时南线刘邓大军业已挺进中原,插入国民党统治区,于1948年11月攻克了战略重镇河南南阳。这次战役为我军进行第二次大决战淮海战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意义重大。

重点探究:

1、再读主体部分,梳理这部分内容:

南阳的重要战略地位(引导学生认识新闻的背景和作用) 蒋介石由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

南线解放军在军事和政治上取得的胜利(壮大了自我,削弱、孤立了敌人) 南阳逃敌命运不妙(引导学生认识新闻的结语和作用)

2、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讨论作者通过主体部分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表现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我军节节胜利的革命形势,鼓舞人民争取更大胜利;表达出敌人必败,我军必胜的信心。 布置作业:

1、掌握下列生字词的形音义:

荻港 锐不可当 歼灭 击溃 绥靖 阴遏 阌乡 鄂 豫 聿

2、复习总结新闻的有关知识。

第三课时

教学活动:

知识总结:师生共同完成新闻知识的总结。

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明

4、新闻的写法: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拓展延伸与能力培养:

1、阅读报纸,浏览标题,分析标题类型及其作用。(主标式、副标式、眉标式、全标式)

2、找出几则指定新闻的导语、背景和结语。

教师小结:通过三个课时的学习,同学们对如何阅读新闻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养成阅读报纸的好习惯,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提高认识水平。

布置作业:

预习第二课《芦花荡》,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1

1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新闻两则答案 两则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