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习作教学论文(常远鹏)

发布时间:2020-03-03 22:27: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写好一篇作文从“说好一句话”做起

内容摘要:在小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家长抱着“有病乱投医”的心态,找辅导班补习,强迫孩子大量的读作文书,结果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其实,我认为关键是没有打开孩子的心结,没有让他们有“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多说、有话会说”的想法和能力。切实改变语言习惯从说话做起。

关键词: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多说、有话会说

正文:

一、让学生有话想说。

有话想说也即有说话的欲望和动机,这除了家长要多在工作之余陪孩子说说话,多些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之外,关键就是要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多为学生营造说话的氛围,激发他们说话的动机。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重在创设氛围。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文教学在意境、氛围营造上非常重要,上课之前,让同学们集体演唱一下《陋室铭》、《登幽州台》、《春晓》等经典诗词,欣赏一下《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古典名曲,极力达到“未成曲调先有声”,还没有进入正文就已经让学生感觉到浓浓的古韵之风、典雅之气。孩子很自然的读诗、唱诗、品诗、悟诗。关键在于前面引导,彻底打开孩子们的心扉,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产生参与品读的心理准备。另外还要培养学生抑扬顿挫的读、绘声绘色的演的习惯。要把课堂变成学生感受作品、体验生活的舞台,该让学生模仿就要鼓励学生去模仿,该让学生表演就积极的创造条件让学生去表演,调动他们的兴趣,使其用语言、肢体真实的再现作品内容,有时比枯燥的说教更有效果。让人身临其境,情从景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美的感觉。语文教学应该首先把他上成美学,应以“发现美、欣赏美、理解美、创作美”作为语文教学的主线,尤其是对于知识积淀少、情感体验浅、注意力易分散的小学生而言,语文教学也即美学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能不能真正做到“发现美、欣赏美、理解美、创作美”,直接决定了你能否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分享教学成果,最终成为教育的真正受益者。使他们内心有话可说,不说不快。例如:

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第二十一课《搭石》一文,在上到行走搭石一节,我就积极的鼓励同学们登台表演走搭石的过程,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让他们真实的感受的课文的内容。观看或参与完表演之后,大家对于‘紧走搭石慢过桥’、‘走搭石动作的协调有序’这几句话的理解非常的透彻,回答也异常的积极。”而目前,我们教师当中还有一部分仍然延续了“以讲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法,自己在那里乐此不疲的大讲特讲,忽略的学生的能力和感受,结果要不就是学生一言不发,课堂极为沉闷。要不就是课堂极为活跃,引导出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多大关系的问题而作茧自缚,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学生听了也是云里雾里,以其昭昭使人昏昏。小学语文要将孩子们的主体感受放在第一位,听、说、读、写。要让他们听出文中所述之美,说出心中真实之意,读出作者所表之情,写出文中所授之法,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题材,结合教学条件,仔细斟酌每一个教学环节,真正的从学生自身的感受出发,培养他们听、说、读、写各种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要把“美”的体验放在首位,多读、多品、多悟。达到与作品、与作者共鸣。达到所谓‘不知何为我,何者为物’,与物俱化,物即我,我即物之境界”让他们有话想说。进而有话可说。

二、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可说,要求学生对于某一中心话题有说话的内容。有说话的欲望,话从何来。关键靠平时的阅读,阅读教学追求“‘心领神会’而又‘心驰神往’的境界,追求文本‘与我为化,不知人之文,我之文’”。②鼓励阅读,只要思想是积极的,内容健康的都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读什么都可以。要降低阅读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通过在每一节课上课之前要留出五分钟的时间,要学生当着大家的面比读、赛讲课外积累的内容,在课堂上多种形式的读,在学生中形成比读赛读的氛围,增强其阅读的欲望。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内外的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写读后感、写心得、开展作文互评等形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学习各种作品中表达方式和积累词汇。如“我在上节课前会指定同学准备下节课课前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可以是几个人共同合作完成,也可以是单独表演,形式不一,只要是有关课外阅读内容的都可以,讲完之后,同学们谈感受,老师做总评。学得好的予以相应的鼓励。”一个学期下来不知不觉当中,学生竟然了解或知道许多励志故事、名人传记,《弟子规故事》、《三字经故事》等国学经典故事。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在互评当中也变得有话可说。另外,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涉及到的作文原著及相关作者的相关作品、同一主题的相关作品,我也注意阅读引导和推荐。在全班形成读名著,品作品的良好风气,让学生在阅读中变得有话可说。

三、让学生有话多说。

有了一定的说话欲望,又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表达得欲望,提高他们对某一焦点的思辨能力和对别人观点的分析判断能力。从现实生活找话题,从身边小事找焦点,从他们多关心的事物找话题。谈谈自己,也谈谈别人。利用好每周一次的班会课的机会,让学生广泛的探讨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不必过于拘泥统一的标准,也不预先设置探讨的目的和效果,只要合情合理,让每一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诉求、思想的机会,让课堂成为思想交流的舞台。慢慢的就会让学生形成遇事会分析、会思考、会辩解的习惯和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于某一问题的理解能力。

四、让学生有话会说。

有话会说也即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一定的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如何将这些润泽无比的珍珠串在一起,这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在口头表达方面除了要做好阅读指导教学以外,还要注意在平时改变学生以单独的“字”,独立的“词”为单位的语言习惯。变现在以“唱读”为阅读方式的阅读习惯,要打破这种看似整齐的,人为切断完整的语义语境的阅读方式,还文本以完整的概念。还要在平时做笔记的时候,也要让学生养成成句成句的记笔记的好习惯,改变看一个字记一个字的坏习惯,努力让学生的脑海当中、语言习惯当中以完整的句子出现。在书面表达上,除了要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重点分析体会课文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章结构、正确使用标点等基础知识以外,还要进行专题类的讲解。我还认为,提高表达能力应放在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上,能否正确、恰当的运用词汇。涉及到词汇本意、比喻义、引申义、感情色彩等方面的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本册课本或本组课文中同类型的词语选出来,让学生运用这些词汇重新组织一段语言,描绘一幅画面。注重关键情节、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知识的指导,最终在班上展示写作内容,参与互评。如: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景物描写类的词语,如:绿树成荫、鲜果飘香、雪花飞舞、草翠花开、狂风大作等,就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来组织一段语言,描绘一幅画面。这样既能让学生准确理解、运用词语,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能达到深度积累词汇的目的。一石三鸟。通过互评切实的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写作信心。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从备课、上课入手,注重细节。降低要求,从说好每一句话做起,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多说、有话会说”,最终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获得写作的自信和能力,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也一定能克服学生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达到善写、乐写的目的。

参考文献:⑴王国维《人间词话》⑵唐彪《读书作文普》

人物描写习作讲评教案(常远鹏)

作文教学教学反思(常远鹏)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常远鹏)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常远鹏)

读后感作文教学设计(常远鹏)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常远鹏)

新教师入职培训心得(常远鹏)

习作教学论文

小学习作教学论文

习作论文

习作教学论文(常远鹏)
《习作教学论文(常远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