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8:26: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3.异国习俗 4.主题活动目标:

1.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

3.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信息的能 力。

4.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教材分析:

了解不同地哉.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能够打开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促进国际交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国际意识。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学生了解本国习俗的基础上,设置了“异国习俗”这一活动主题,包括“节日习俗„‘日常习俗”两个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去了解国外人们在节日和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风俗习惯。“节日习俗”以三位同学看到圣诞树产生好奇心的情形为切人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人手,引出探究问题“外国的节日习俗有哪些”。接下来,教科书以范例的形式呈现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用询问、上网、到图书馆查资料等方法去获得相关信息,并整理在“我的资料卡”中,在课堂上交流。

活动中,教师可针对中国人过圣诞节、母亲节等外国节日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加强,人们已经能够接纳国外的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学生查找有关节日习俗的资料可放在课前进行,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有条件的话,教师也可以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微机室、图书室去查阅资料,在下一节课进行交流。

“日常习俗”是“异国习俗”的第二个主题活动,是让学生从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礼节等生活方面去了解世界各国的习俗文化。教科书首先创设了学生从电视上看到外国人身着白袍而感到疑惑的情境,引出探究问题:了解外国人的生活习俗。接着以范例的形式展示了学生搜集到的不同方面的异国习俗资料,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了解外国人的日常习俗,并将了解到的资料填写在记录表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异国习俗交流会”,让学生用讲述、表演的方式交流探究成果。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文化背景及地域的差异,世界各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各不相同,要尊重外国人们的风俗和习惯。 教学组织过程与实施方法: 主要采用资料搜集、交流的方式组织活动。

活动一:搜集资料

课前布置任务:搜集有关国外节日习俗的资料,并进行整理。

活动二:课堂交流

1.录像或图片展示圣诞节(或其他国外节日)时,国外人们庆祝节日的情景,请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节?你了解这个节日的来源或其他方面的知识吗?

2.学生交流,教师视交流情况适当补充。

3.你还知道哪些国外的节日习俗呢?

4.学生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说搜集资料的方法,并进行激励性评价。

活动三:办小报

组织学生用剪贴、抄写的方式办一份“有趣的外国节日”小报,并进行评比展览。 教学组织过程与实施方法:

活动一:调查小组在行动。

将全班同学按照日常习俗的几个方面分成组,如“礼节小组”“服装小组”等,让学生在课前用各种方法去搜集资料。 活动二:“异国习俗交流会”

活动准备:装饰黑板、布置教室;小组同学预先排练反映异国日常习俗的节目,如桑巴舞、斗牛舞、服装表演等;成立评委小组。

1.欣赏:播放反映阿拉伯人生活习俗的录像。引导学生说一说,你还知道外国人的哪些生活习俗。

2.交流: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展示给同学们(包括饮食、服饰、交流、日常礼俗等方面),适时给予评价。

3.猜一猜:播放异国风情录像片断,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判断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习俗。

4.表演:各小组表演排练好的节目,包括异国服饰表演、舞蹈、小品等。评委小组打分,评出表演优胜奖。

5.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进一步感受异国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形成尊重异国风俗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节日习俗

1.了解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的节日习俗,增加对世界的了解。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3.感受不同的习俗文化,尊重各国人们的风俗习惯,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活动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外国节日的有关资料,了解一些节日习俗。

一、导入

出示圣诞老人头像卡片,问:同学们认识他吗?圣诞节是不是中国的节日?关于圣诞节你知道哪些呢?

二、欣赏了解

1.录像播放外国人圣诞节狂欢的情景,并结合课本上有关圣诞节的资料,了解圣诞节的习俗。

2.通过课本了解感恩节的习俗,课本上的同学是用什么方式搜集到资料的?

三、汇报交流

1.你还知道哪些外国人的节日?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的? 2.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或图片,介绍其他国家的节日习俗。 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搜集资料的方法。

4.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补充一些节日习俗。如:各国基督教的“复活节”、柬埔寨的“送水节”、日本的“雪节”、美国的“母亲节”等等。

四、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事先准备一些写有节日名称的卡片。

活动方法:每小组推荐一人,根据教师出示的卡片,回答这是哪个国家的节日,有什么习俗。其他组员可适当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师生共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

五、深化认识

1。说一说,本地的哪些节日是从外国“引进”的?(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你觉得过外国人的节日有没有意义?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组织辩论。引导学生明白,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加强,只要是有积极意义的事物,无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可以学习并接纳。

六、谈谈收获: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想不想了解外国人的日常习俗?

布置任务: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从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去搜集相关的资料。

第三单元 安全的生活

单元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2.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培养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4.初步形成法制观念。

能力目标:

1.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2.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5.学会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2.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单元教材分析:

《安全地生活》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使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是家长、学校、社会一直关注的问题。设计“安全地生活”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在已有的安全常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系统地掌握一些面对突发事件的自护自救本领,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本单元共安排了三个主题内容,每个主题完成不同的任务。

主题一:“交通安全每一天”,重点,让学生了解如何注意交通安全,感受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行为。

主题二:“从‘119’谈起”,重在让学生掌握一些防火知识及自护自救常识,体会消防警察叔叔工作的辛苦,增强自觉防火意识。

主题三:“面对突发事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一些突发事件,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常识。同时认识到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体会危难中人们团结互助的精神。

本单元在设计中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1.以学生为基础构建学习主题,体现综合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安全、关注他人。依据学生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视角组织每一活动的内容,教科书发展上力图贴近孩子的思维,引导孩子自觉关注并尝试解决关于安全的社会问题;“研究块”的确定尽量符合事物的逻辑发展顺序,块与块之间自然推进,既照顾了点的集中,又照顾了面的联系。

2.从能引起学生广泛关注的现实事件人手,引出观察的方向和研究的切人点,尽量用实际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来震撼学生的心灵,自然引发学生探究安全问题的兴趣。

3.通过情境、问题、探索、资料、提示、结论、实践等活动形式,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课时

本单元建议10-11课时。

1 交通安全每一天

主题活动目标

1习I导学生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学习有关的交通常识。

2.通过观察、调查等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注意交通安全的习惯。

3.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科书分析:

交通与小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他们在上学、放学路上以及外出时经常会置身于各种交通环境之中。为引导学生关注交通安全,进一步深化安全意识,教科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交通情景图切人,引出“公共交通有规则”这个主题活动。自觉遵守交通秩序,不仅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国家法律的规定。教科书中仅出示了部分交通条例,给教师和学生留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资料的空间。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些交通标志,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交通规则,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安排学生画一画交通标志,既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又增加了兴趣点。教科书最后安排“常识资料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还可做更加丰富的资料补充。

为了真正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恶果,教科书设计了“交通事故的警示”这一主题活动。教科书首先创设一个活动情境:参观交通事故图片展。其中既有交通事故现场图片,又有相关的统计数字,让血淋淋的现实告诉学生交

通事故造成的危害。其次,通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交通事故呢?”承上启下,为后面的学生所感所想做了准备。通过调查、探究使学生明白:交通事故的发生既有违章司机的责任,也有行人违章等因素。最后,教科书设计了我的“资料卡”,留给学生搜集、整理的空间,使学生在整理资料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的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交通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小学生,该怎样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呢?教科书设计此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明确:

一、怎样避免交通事故;

二、应该怎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为—了良好的交通秩序,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这三层内容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到最后要让学生明白:不仅启己要做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还要积极向他人宣传交通法规知识,及时劝阻他人的违章行为。通过教学,使学生成为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教学组织过程与实施方法:

本活动可采用调查、搜集整理资料、讨论等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1.课前让学生在上学路上调查本地尤其是周围的交通状况,并让学生观察、记录一些交通标志。查找一些有关交通法规的知识。

2.情景导人。教师可以采用一段反映本地交通状况的录像进行情景导人。

3.学生讨论并交流自己调查的本地交通状况的材料。

4.教师总结:良好的交通秩序是大家共同遵守交通规则的结果。

5.在教科书提供的交通法规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搜集整理的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一些基本的交通法规。

6.学生把搜集到的交通标志互相交流,然后再让他们画一画,强化认知。

7.安排一次“交通法规知识竞赛”,让学生巩固所学交通知识。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准备相关资料,研究竞赛形式,力求体现知识性、趣味性。

本活动可采用参观、讨论、调查、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

活动一: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交通事故图片展”参观活动,也可以请交警队同志来学校举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活动二:教师组织学生谈一谈感想,说一说感受,对课前搜集的一些交通事故资料进行全班交流,共同分析事故所造成的原因,引导学生深刻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教师在组织学生参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交通安全。还可以争取交警部门的支持, 搜集有关图像资料进行教学。

交通安全 从我做起

本主题活动可以采用讨论交流、模拟表演、实践体验等方式进行教学。

1.设置情景导人,引发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维护交通秩序,我们应该做哪些事?怎样去做?教师给予必要指导。

3.教师进行总结:我们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交通安全,从我做起。

4.分组进行模拟表演。教师可以借助简单的道具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在模拟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住一点,即内容重于形式,不要把学生的视线过于集中在表演形式上,要适时加以点拨、引导。

5.课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系列体验活动。如:组织学生在路口上岗值勤,帮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向行人宣传交通安全常识等。 教学设计

公共交通有规则

一、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当地交通秩序状况,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

2.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段反映学校附近交通状况的录像资料。

2.教师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全文及其他相关的交通法规知识资料。

3.学生搜集上学路上所见到的各种常见交通标志。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活动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人:

1.播放录像:反映学校附近交通状况的录像。

2.师:你认为我们这儿的交通状况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3.学生讨论交流。

4.师小结:只有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交通秩序才能有良好的保障。

(二)探究学习:

1.课件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2.师:你认为哪些条款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把它摘记下来。

3.学生讨论:联系日常生活所见,谈谈对所摘取条款的理解。

(三)信息交流:

1.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交通标志,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2.学生分组展示、交流,将部分交通标志画在教科书上。

(四)拓展延伸:

1.师: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许多交通法规常识,相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确保人身安全。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交通法规的理解,下节课我们举行一次“交通法规知多少”知识竞赛,到时候,我们还会请交警叔叔来做裁判。

下面大家讨论一下这次活动该怎样组织。

2.学生交流、讨论,分工合作。

2 从119谈起

主题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防火知识和方法。

2.向学生渗透防火意识,加强防火安全教育。

3.培养他们灵活探究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形成初步的自护自 救能力。 教科书分析:

教科书第58页首先展示了不同场所发生火灾的图片和资料,说明了火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特别是与学生生活较密切的一些公共场所,如:学校、商场、网吧等,随时可能会发生火灾并造成危害。教科书第一部分“引起火灾的原因”,主要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调查等探究活动,明确引起火灾的众多原因,强化防范意识。“小博土”的提问,让小学生认识到:预防火灾,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生活细节做起。教科书最后设置“讨论”环节,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自己以前做得怎么样,今后打算怎样做,通过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自我剖析和反省,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

教科书第60页首先展现的是几位小学生在讨论的情景图:遇到火灾怎么办?直接切人了主题。遇到火灾后,首先要报火警。教科书利用“资料卡”的形式,对怎样报火警给予了详细说明。但有时在特殊情况下却不能及时报火警,这时又被困在房屋里该怎么办?这叙需要小学生掌握一些自护自救的方法。教科书详细介绍了怎样进行自护自救,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范例。当然,火场逃生的方法还有很多,教科书最后留给师生拓展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予以补充。因为考虑小学生年龄特征,教科书并未安排怎样救火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可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教学组织过程与实施方法:

1.创设情境导人教学。

2.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活动,教师适当进行小结。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教科书中的图片和资料,也可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所发生的火灾情况,对火灾给人们造成的危害进行全班交流。这一环节的教学一定要扎实,材料要充分、详实、有说服力。关于大兴安岭火灾的详细材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适当补充或作为课外阅读资料展示给学生。

3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引起火灾的原因有哪些?我们该怎样预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可能会引发火灾”等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充分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让问题得到升华,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

本活动可以采取调查、讨论、模拟体验等方法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遇到火灾该怎么办?学生可依据教科书提供的内容,共同制定出行动方案。例如:针对怎样打火警电话的问题,同组的学生可以互相配合练习,一人打电话,另一人做接电话者。教师适时提醒学生,报警电话要注意内容的真实性,报警语言的完整性。教师还要嘱咐学生,平时不能随便拨打火警电话。

3.进行模拟体验活动。

“火灾时,被困到房屋里怎么办?”针对此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模拟体验活动。最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表演,向全班同学介绍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提醒学生,如果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千万不可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积极自救。

本活动可采用搜集资料、参观访问、体验练习等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活动一:

教师可以通过消防警察火场救火的情景录像或图片导人新课,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他们平时是怎样训练的?这样设疑,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消防警察的工作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录像材料,向学生进行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消防队参观访问,看一看他们平时的训练过程。后面的小作文,可以放到课后进行,也可以举办一次征文活动。 活动二: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录像等手段向学生展示各种消防器材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出示实物,让学生说一说都在哪儿见到过,有什么作用。对于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进行模拟体验练习,也可以在参观消防队的过程中进行练习。

活动三: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录像等手段向学生展示各种消防器材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出示实物,让学生说一说都在哪儿见到过,有什么作用。对于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进行模拟体验练习,也可以在参观消防队的过程中进行练习。

3 面对突发事件

主题活动目标:

1.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掌握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能力。

3.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并养成团结合作的品质。 教科书分析:

教科书中的导语告诉学生要用科学、正确的心态面对突发事件。

通过学生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哪些意外事件呢?”让学生说一说。教科书中通过卡通人物的提示语言告诉学生,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自然灾害。教科书还列举了一些自然灾害,如:特大洪水、台风袭击、地震;其实还有很多,如干旱、冰雹、沙尘暴、农作物病虫害等。由于国家加大了环境等方面的治理,现在一些人认为灾害正在减少。教科书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方法的掌握和理解,最后的常识资料库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的补充。

此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在突发事件中怎样自护自救,掌握一些基本的常识和方法,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因此教科书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切人,以溺水后的自护自救与注意方法,野外迷路后的自救方法为例进行介绍。由于自救方法并不是惟一的,因而只要是学生理解正确的方法都可以作为基本技巧。教科书中对于一些自救方法并未过多地进行介绍,而是给学生留有弹性空间。

·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而面对险情,我们要互帮互助,伸出友爱之手,齐心协力,才会共度难关。通过最后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教学组织过程和实施方法:

本次活动可采用课前调查、课堂讨论交流等方法进行。

·

1.课前,教师可安排学生去搜集一些近几年我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学生可利用土网、去图书馆、访问专家等方式搜集资料。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并进行讨论。

3.教师结合教科书提供的图片和文字,针对学生搜集的资料总结出:生活中存在着一些突发事件,有一些是可以避免的,也有一些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生活中的自护自救

本主题活动可采用课前调查、讨论、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并讨沦交流。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提出问题:怎样面对突发事件?引发学生讨论:遇到溺水怎么办?野外迷路怎么办?让学生在一步一步地探究中获取新知。突发事件很多,自护自救的办法也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2.运用音像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可播放人们在危难中自护与互助的感人场景录像,如“解放军战士抗洪„‘医护人员抗击‘非典”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全国人民团结——心,众志成城,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3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身边的感人事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谈谈身边还有哪些无私援助、帮助他人的事迹,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团结互助的力量。

三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三年级上册品社

三年级上册品社教案(3)

三年级品社教案

三年级品社教案

三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社上册期末

三年级品社上册试题

三年级上册品社工作总结

三年级品社苏教版上册全部教案

三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三年级上册品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