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20课新文化运动学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7:42: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20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教材分析: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李大钊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2.过程与方法:学会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发展阶段等。学会从材料中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发展过程,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时代特征;体会用辩证观点和多元化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评价 【知识点拨】

民主:指民主精神和民主制度。

科学: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人权、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民国初年的与所唤起的希望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一些先进的认为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实现,是因为中国缺少一场对、、批判。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1、标志:

2、主要阵地:

3、主将:

4、策源地:

5、内容:

前期:高举和两面大旗,进行思想革命(主张用来反对,用来破除)和文学革命(提倡反对,提倡反对),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提倡改良中国文学,陈独秀发表了《》,要求用通俗易懂的来表达新思想,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 同结合起来,是新文学创作的一个范例。

后期:1917年俄国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宣传,其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18年先后发表《》和《》,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1919年又发表《》,比较系统地介绍了。 【课前自测】

1.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最直接的原因是()

A.中华民国政权被袁世凯窃取

B.思想文化领域出现尊孔复古的逆流 C.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A.鲁迅的《狂人日记》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3.新文化运动前期与以往的学习西方的思想相比,主要“新”在() A.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B.批判封建思想和宣传新思想并举 C.肯定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4.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最直接的结果是

A.各种保守思想泛滥

B.促进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C.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D.北大成为世界名校 5.李大钊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B.《庶民的胜利》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再论问题与主义》 【课内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内容)

材料一: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战斗生事之所需,一一仰给于异国。商不知科学,故惟识罔取近利,未来之胜算,无容心焉。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陈独秀《敬告青年》

思考:陈独秀所说“科学”指的是什么?他认为要摆脱蒙昧,应重视什么?陈独秀为什么如此强调“科学”?

材料二:孔子与宪法,渺不相涉也。„„怪诞之事实者何也?然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

──引自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材料三: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思考:什么是旧道德?新文化运动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思考: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倡新文学与提倡民主科学有何关系?

2、我们该如何看待前期新文化运动?(影响、评价、反思)

【课后配餐】

1.新文化运动兴起反映的社会深层次的要求是()

A.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B.多数国民处于蒙昧状态 C.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

D.传播民主自由博爱的思想

2、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维护孔子,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B.维新派借用儒家学说来推动维新变法 C.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D.本质上都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3.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指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其反对矛头指向孔教,主要因为当时()

A.孔教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B.孔教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 C.孔教不主张民主共和

D.当时北洋军阀推崇孔教 4.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这种潮流是指()

A、新文化运动

B、社会主义革命

C、实业救国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6、对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B.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提倡和宣传 C.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的努力D.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理论

7、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8、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

A、反对尊孔复古

B、继续反封建

C、主张民主共和

D、向西方学习9.下列人物中在中国最早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

A

B

C

D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y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史》(上) 请完成: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上两者有何不同?

(2)材料三较之材料

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3)材料三内容中有什么不足之处?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第10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第20课《口技》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第20课教学案

20课教学案

第7课 新文化运动

第20课《香菱学诗》学案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10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轮教学案

第20课新文化运动学案
《第20课新文化运动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