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4 00:23: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案由北京金火炬校园文化公司提供:

文章在分析中职学校生源现状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突出技能教育,强化职业素质培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准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校纪、师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透射出独特的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是学校整个管理过程中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决定学校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校是一所职业中专,生源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选择职校也许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这些学生不但成绩差,纪律观念也差,他们玩性大,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积极也差,厌学情绪严重,生活习性和行为风尚也差,他们自尊、自卑、自弃、自以为是和逆反等个性心理状况更显突出。因此,职业学校更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抓住契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一、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主导文化(即以课堂教学为代表的理论文化)之外的文化活动和现象,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发挥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的办学积极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大力加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体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以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取向,立足实际,突出职教特点,加强管理,注重积累。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模式,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努力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教育部职成教司王继平副司长强调,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把握几个原则,即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以活动为中心,以和谐校园建设为基础,以务实向上为特色,着力抓校风校貌建设,抓校园文化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和谐校园建设。

如需了解更多请登录中国校园文化网了解更多案例和方案

1、加强学校核心理念建设,规范办学理念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它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宗旨、校风、教风、学风等核心理念上。我校在规范办学行为中,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借鉴优秀企业文化,突出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队合作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建设热爱职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业务的优良教风,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培养了大批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

2、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校园物质文化是中职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载体,是以各种实体存在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是学校看得见,摸得着的办学“硬件”建设,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体现出“四性”: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也要考虑经济、实用。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爱护和维护,贯穿和体现“环境育人”的教育思想,把师生个体和校园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全校师生的使命感和归属感。

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墙壁、雕塑、广播站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宣传科学、宣传职业教育理念。陈列、展示学生在实习、实训和课余活动中生产、创作的产品、作品等。通过这些宣传,引导学生从爱专业、爱技能的情感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

3、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文化建设属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机制建设,它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我校规章制度的建立,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制度文化建设水平在一定意义上直接体现了中职校办学意志和办学水平。可见,提高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水准,能把师生的

积极思想和言行贯穿到学校的学习与工作中去,贯穿在学校有目标、有规范、有创新的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去,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促进良好的校风形成。

4、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利用好“五四”、“十二九”纪念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广大学生创造机会,搭设成功的舞台,使那些特长较突出的学生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

加强对课后技能、艺术、体育、娱乐活动等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辅导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体差异,既要体现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也要体现趣味性、参与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要搞形式主义,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团队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其实就是就业预备教育,学校教育目标定位就是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初中级技能人才。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中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让他们今后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从而达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即“下得去,用得上,留得着”,但从实际看来,不少中职学生还不习惯于这种要求,在“2+1”培养方式的第三年在企业实习期间,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文化氛围差异很大的企业文化氛围,由于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下不去,所学得知识与工作实践脱节——用不上,不适应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留不住。学生角色不能立即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导致毕业与就业的磨合期变长。

企业选择员工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的心理健康素质外,更看重学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和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将大大促进就业进程与成效。这种职业素养只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职业的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否则,就会出现就业难的现象。

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总结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总结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制度1

小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十一月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中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