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政治学习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12:23: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1年度政治理论学习总结

通过一年来的学习,我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19世纪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斗争目标以及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纲领。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科学理论、现实运动和社会制度的统一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而不断更新与发展着。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无产阶级的革命学说,强调暴力革命,认为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第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指出无产阶级应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第三,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明确阶级、政党、领袖、群众之间的关系;第四,统一战线和工农联盟的思想,无产阶级通过统一战线和工农联盟来壮大自己的队伍,提高自己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五,人民军队学说。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包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包括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而这两种认识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对自然界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认识社会世界。而对于社会世界的全面认识,同样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现自然、认识自然、把握自然。我们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予以把握,就要深刻地认识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认识论层面处理好社会和历史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马克思、恩格斯从思维和存在的相互关系这个哲学的最高命题和基本问题出发,构建起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框架。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史观,是研究人类历史和整个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作了最全面、最详细、最深刻的理论论证,因而是马克思主义的中介。

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而发展就是创新,发展要在坚持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不能重新回到被马克思所消除了的以往历史理论的主要缺点上去。社会主义要生存就要发展,而只有发展才能创造和谐。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由此可见,我们要建设的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空想社会主义,因此,当下我们要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实现科学发展。当然,和谐社会建设更是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离不开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深层认识和把握。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与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他们也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一些设想,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始于列宁,毛泽东科学地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邓小平初步构筑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强调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是这一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不是科学之科学,更不是形而上学的教条主义,而是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它为我们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前提。

事实上,在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举世瞩目,其原因就在于近20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及实践的成果正如埃菲社等国际媒体所说的“造就了20世纪最壮观的经济奇迹”“扭转了本世纪后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趋势”“拯救了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威望”。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科学化、民主化的政治得到实践和发展,推动着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

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形成了自由、民主、文明的社会,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必将更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解决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的同时完成了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线上的创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创新点包括:第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科学社会主义新的理论形态的难点和关键问题。它是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共产党员只有努力保持和加强自己的先进性,才可能使自身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党的先进性只有通过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实践、通过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才能培育和显示出来。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使党在物质文明的建设中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只有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使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树立起鲜明的旗帜。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党在政治活动中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与支持,从而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第

二、“三个代表”思想解决了社会主义新的发展模式的力量源泉问题。我们党担负着振兴中华、推进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历史重任。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的动力则来自先进生产力的物质力量、先进文化的精神力量、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力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三大力量的集中概括,是一个辩证的有机统一体,它全面地解决了社会主义新的发展模式的力量源泉问题。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概括和凝聚了社会主义新的理论形态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是新社会主义观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制定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线的进一步创新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国内外现实条件,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并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多个方面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创新方面主要包括:第

一、在人本观上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境界。

二、在公平观上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境界。

三、在价值观上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境界。

四、在荣辱观上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境界。

五、在环保观上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境界。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它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总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理论本身应该随着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国情而有所不同,也应该随着一个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发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这些都要求我们以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为基础,以所处的时代历史条件为转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创新的应用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中,这也正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能够永葆生命力之所在。

政治学习总结

政治学习总结

政治学习总结

政治学习总结

政治学习总结

政治学习总结

政治学习总结

政治学习总结

政治学习总结

政治学习总结

政治学习总结
《政治学习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