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家长必读第十一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21:40: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家长必读》第三版初级中学分册

优 秀 教 案 评 比

指导孩子规划人生,促其自我完善

——>(初级中学分册)第十一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堂课采用的教材是江苏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江苏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教材---家长必读( 初级中学分册),本堂课是里面的第十一课。我校是农村初中,相对来说家长的文化修养、教育理念非常滞后,而且家长由于忙于生计 ,缺少对孩子教育的时间,也缺少有效地教育手段甚至连人生规划是什么都可能不懂。所以我校把第十一课作为家长学校培训的重点,把如何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做好人生规划,促其自我完善定为本堂课的重点。

二、教学内容:

江苏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教材 家长必读 初级中学分册 第十一课指导孩子规划人生,促其自我完善

三、教学对象:全体初中家长

教学地点:学校家长学校阶梯教室

课 时:两课时

四、教学目标:

1、使家长能了解初中阶段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2、帮助家长纠正孩子生涯规划中的误区;

3、指导家长如何辅导初中孩子生涯规划。

五、教学重点:

1、了解初中阶段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如何辅导初中孩子生涯规划。

六、教学难点:帮助家长改正教育误区

七、教学方法:本堂课采用教授法、自由讨论法、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八、教学准备:给家长发讲课通知;教学场地布臵;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初中年段是充满幻想和憧憬的年代,每位青少年都会在心灵深处描绘人生美好的愿景: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将来的我是个什么样?对于孩子的这些问题我们家长如何面对和回答呢?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想要成功,就要弄明白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坚持不懈的去做。‛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有极大的可塑性,引导孩子对人生做出初步的规划,意义深远 2案例

有一个牧羊人带着两个儿子去牧羊,一群大雁在天上飞,孩子说‚我要能飞就好了‛,爸爸把孩子带到山头上,爸爸说‚只要想飞起来就一定能飞起来‛。爸爸给两个儿子买了个玩具,孩子朝思慕想要上天,最后终于上天了。他们设计了美国第一架飞机,他们就是莱克兄弟。很多年以前有一个小男孩在院子里玩,妈妈让他吃晚饭,他说他要到月亮上去玩,妈妈说‚去吧,别耽误了吃晚饭‛,他就是前苏联的宇航员加加里。你去看看那些名人传记,很多人奇貌不扬,成为一代很有成就、很有造就的人,他们有梦想,敢想。今天我们要让孩子去寻找自己的梦想。 3家长就所举的例子自由讨论发言(老师插入故事)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规划对人生影响的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生活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结果发现: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规划,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规划,

60%的人目标规划模糊,27%的人没有目标规划,时间很快轮回到了25年以后,结果确实如此清晰: 那些占3%的有清晰且长期目标规划的人,在25年来从来不曾动摇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

那些占10%的有短期目标规划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那些60%的人他们的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实现,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确定目标规划的人,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不如意,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尽早确立人生目标是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新授关于“初中阶段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

1、初中阶段生涯规划的含义;

什么是初中阶段生涯规划,简单地说就是初中生通过分析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以及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对自己的人生发展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管理以期达到自己人生的理想境界的过程。俗话‚磨刀不误砍柴工‛,生涯规划是一个开阔孩子眼界的过程,有助于他们认请自己的潜能特点和未来的发展道路,从而激发他们的人生理想和职业选择,改变当下的生活状态和学习追求。 2初中阶段学生生涯规划的现状

有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初中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都没有意识到如何去实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职业以及自己的兴趣特长不了解,人生发展规划缺乏正确指导。许多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面对学习压力选择的是逃避甚至辍学,没有认识到读高中就是 ‚增强个人和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升学方面,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有利于自身今后长远发展的高中学校,而是盲目地舍弃职业高中而选择普通高中。许多初中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思考,更多的是听从家长的安排。对初中生进行人生规划指引很有必要。 还有一份 问卷显示,虽然经过了初中三年的成长,到了高一高二仍有近16%的学生认为:理想与职业理想的概念是一样的。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这部分学生连职业理想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更不用谈自己树立什么职业理想了。自然的,问卷相关显示:有的学生未曾考虑过自己未来的职业。那么,在其余近84%的学生中,他们对于职业理想就一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吗?根据我对一些学生和老师的近距离了解,多数学生对职业理想的问题是比较混沌的,或者说是没有责任型的,职业理想对他们来说并没有起点或者目标的意义。有的学生曾想过有关职业的问题,实际上,也仅仅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想象,对于他们来说,最眼前的学业才是他们所应该关注的。

在问卷的主观题中,有很多学生明确地写出:理想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那么考上好的大学是为了什么呢?为了以后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但是,这种好生活好工作对他们来说是极其抽象的,并没有清晰的想法和设想。他们实际上把考上大学看成了终极目的了。考上大学之后呢?再说吧!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大学生中才会有这样的情况:学中文的不喜欢中文专业,学外语的转学法律,有的甚至放弃了学业。

在问及‚是否关于职业理想的问题以后再考虑会更好一些?现在主要是学习?‛时,62%的学生选择了‚是‛,还有近7%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我不禁想起了资深顾问式培训专家倪砥的《我不是在教训你》这本书中的一句话:错就错在不知要到那里去。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举了一个例子:1962年克林顿作为阿肯色州的学生代表,到华盛顿出席了全国青少年代表大会。他们参观了白宫,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而年仅16岁的比尔在当时就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当美国总统,成为影响世界的人。这以后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走进白宫,几乎没有走什么弯路,在他46岁那年如愿以偿。

用三十年的时间哪一种合理的目标达不到呢,怕就怕南辕北辙。我们的学生,他们中很多人都脚踏实地没错,眼朝地下,背负着学习的铁犁向某一所大学开垦着,而这所大学所学的东西真正是他自己想要的吗?只要看看下面的问卷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对于已分科的高二年级,有近50%的学生所选的班科与自己的职业理想不一致或不知道是否一致。连最眼前的分科都没法保障是学生自己所需要的,大学就可想而知了。这显示出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要持续多久,而我们的学生究竟要往哪里去?

撇开上面‚有没有‛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的问题。首先,要交代的是:我调查的是一所设于小镇上的普通高中,吸收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周遍地区农村的孩子,有一定区域局限性。

对于‚我的职业理想是什么‛这个主观题,我仔细翻阅了完整的四个班级的问卷,(其中两个高一班,两个高二班)我惊异的发现这四个班分别是全班45人中有18人,58人中有13人,67人中有18人,73人中有20人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另外,比较多的是医生,每个班里也都有10人左右,此外较多的就是警察、律师。当然也有其他种类的,但这种分布状况实在是不平衡。

是什么左右了我们学生的选择?是选择的范围!又是什么规定了选择的范围?是周围社会所给予学生们有关的职业信息!学生在社会、家庭、学校的重重围困以及学业的重压下,他们的眼睛所能触及并能够比较了解的也只能是这些。更何况,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小镇,视野更加狭窄,也就更加需要有关这方面的系统的指导和教育。

然而,令人担忧的也正是目前的传统教育,升学率是学校日程的重中之重,而忽视了学生发展的长远需要。现代社会的现状是高度信息化、科技化、多元化,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传统的三百六十行其实早已被打破。据统计,全国现有一万多种职业,新职业仍在不断涌现。闭目塞听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的机会。中学阶段是学生吸收外在信息,定下生长基点的紧要时期,在新的形势下,非常紧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状况,了解世界形势,开拓视野,这样学生才会有较高的人生起点和更高的人生标准。而对于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更是起着目标性的启示作用。

1994年9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颁布了《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之中,明确表示,职业指导是普通中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和专业;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兴趣、才能和体质等特点;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需要和个人志愿之间的关系;增强职业意识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方向。

3初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谈到人生目标,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读能告诉你长大要干什么,不同的是,那个阶段的孩子对理想或目标的认识只处于表象阶段。而到了初中阶段孩子有了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而且拥有了比较成熟的理性思维能力,完全有能力思考未来和人生。他们需要一个支点,来撬动整个人生,甚至地球。这个支点就是人生规划。

我给大家讲个四只毛毛虫的故事。毛毛虫都喜欢吃苹果,有四只毛毛虫,都长大了,各自去森林里找苹果吃。 (1)第一只毛毛虫

第一只毛毛虫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一棵苹果树下。它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不知树上长满了红红的可口的苹果。当它看到其他的毛毛虫往上爬时,稀里糊涂地就跟着往上爬。没有目的,不知终点,更不知自己到底想要哪一种苹果,也没想过怎么样去摘取苹果。它的最后结局呢?也许找到了一个大苹果,幸福地生活着。也可能在树叶中迷了路,过着悲惨的生活。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的虫都是这样活着的,没想过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为什么而活着。 (2)第二只毛毛虫

第二只毛毛虫也爬到了苹果树下。它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确定它的‚虫‛生目标就是找到一个大苹果。问题是它并不知道大苹果会长在什么地方。但它猜想:大苹果应该长在大枝叶上吧!于是它就慢慢地往上爬,遇到分枝的时候,就选择较粗的树枝继续爬。与是它就按这个标准一直往上爬,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大苹果,这只毛毛虫刚想高兴地扑上去大吃一顿,但是放眼一看,它发现这个大苹果是全树上最小的一个,上面还有许多更大的苹果。更令它泄气的是,要是上一次它选择另外一个分枝,它就能得到一个大得多的苹果。

(3) 第三只毛毛虫

第三只毛毛虫也到了一棵苹果树下。这只毛毛虫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大苹果,并且研制了一副望远镜。还没有开始爬时就先利用望远镜搜寻了一番,找到了一个很大的苹果。同时,它发现当从下往上找路时,会遇到很多分支,有各种不同的爬法。但若从上往下找路时,却只有一种爬法。它很细心的从苹果的位臵,由上往下反推至目前所处的位臵,记下这条确定的路径。于是,它开始往上爬了,当遇到分支时,它一点也不慌张,因为它知道该往哪条路走,而不必跟着一大堆虫去挤破头。比如说,当它的目标是一个叫‚教授‛的苹果,那应该爬‚深造‛这条路。如果目标是‚老板‛,那应该爬‚创业‛这分支。最后,这只毛毛虫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结局,因为它已有自己的计划。但是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因为毛毛虫的爬行相当缓慢,当它抵达时苹果不是被别的虫捷足先登,就是苹果已熟透而烂掉了。

(4)第四只毛毛虫

第四只毛毛虫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虫,做事有自己的规划。它知道自己要什么苹果,也知道苹果将怎么长大。因此当它带着望远镜观察苹果时,它的目标并不是一个大苹果,而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苹果花。它计算着自己的行程,估计当它到达的时候,这朵花正好长成一个成熟的大苹果,它就能得到自己满意的苹果,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请家长朋友分别对故事中的四个毛毛虫评价一下。

第一只毛毛虫是只毫无目标,一生盲目,没有自己人生规划的糊涂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遗憾的是,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像第一只毛毛虫那样活着。

第二只毛毛虫虽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它不知道该怎么去得到苹果,在习惯中的正确标准指导下,它做出了一下些卡年似正确却使它渐渐远离苹果的选择。而曾几何时,正确的选择离它又是那么接近。

第三只毛毛虫有非常清晰的人生规划,也总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它的目标过于远大,而自己的行动过于缓慢,成功对它来说,已经是昨日黄花。机会,成功不等人。同样,我们的人生也极其有限,我们必须把握,那么单凭我们个人的力量,也许一生勤奋,也未必能找到自己的苹果。如果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并且充分借助外界的力量,借助许许多多的望远镜之类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以理解为找个贵人帮自己),也许第三只毛毛虫的命运会好很多。

第四只毛毛虫,它不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知道如何去得到自己的苹果,以及得到苹果应该需要什么条件,然后制定清晰实际的计划,在望远镜的指引下,它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

其实我们的人生就是毛毛虫,而苹果就是我们的人生目标——职业成功。爬树的过程就是我们职业生涯的道路。毕业后,我们都得爬上人生这棵苹果树去寻找未来,完全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注定是要失败的。

现代社会,规划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规划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我们的时间非常有限,越早规划你的人生,你就能越早成功。想要得到自己喜欢的苹果,想改变自己的人生,就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做好 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第四只毛毛虫。

第二课时

一 在初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又会出现哪些常见的误区呢?

误区一:开展生涯规划是增加负担

不少学校和家长认为,中学阶段的唯一任务就是考出好成绩,考上好高中、好大学,生涯规划是工作以后的事情,在初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时浪费时间。造成很多孩子到了高三,还没有树立起人生目标;很多孩子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唯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需要和人生理想,整体上呈现被动式学习。

误区二生涯规划是好学生的事情

成绩好的学生需要生涯规划。他们需要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如何把自己努力学习的知识和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挂钩,除了书本知识外,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还需要什么综合素质。同时,职业规划还可以帮助他们在高中毕业时选择合适的专业,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合适的职业。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更需要生涯规划,他们可以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发掘自己除了书本学习能力之外的其他潜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与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把自己锻炼成某方面的行家里手,获得未来就业市场上稳定的就业竞争力。有两兄弟,他们一起住在一幢公寓楼里。一天,他们一起出去郊外爬山。傍晚时分,等他们爬山回来,回到公寓楼的时候,发现一件事:大厦停电了!这真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很不巧,这两兄弟是住在大厦的顶楼。那么,顶楼是几楼呢?那就更加不巧了,顶楼是八十楼。很恐怖吧。虽然两兄弟都背着大大的登山包,但看来,也是别无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爬楼梯上去吧。‛于是,他们就背着一大包行李开始往上爬。到了二十楼的时候,他们觉得累了。于是弟弟提议说:‚哥哥,行李太重了,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它放在二十楼,我们先上去,等大厦恢复电力,我们再坐电梯下来拿吧。‛哥哥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好啊。弟弟,你真聪明呀。‛于是,他们就把行李放在二十楼,继续往上爬。卸下了沉重了包袱之后,两个人觉得轻松多了。他们一路有说有笑地往上爬。但好景不常。到了四十楼,两人又觉得累了。想到只爬了一半,往上一看,竟然还有四十楼要爬。两人就开始互相埋怨,指责对方不注意停电公告,才会落到如此下场。他们边吵边爬,就这样一路爬到了六十楼。到了六十楼,两人筋疲力尽,累得连吵架的力气也没有了。哥哥对弟弟说:‚算了,只剩下最后二十楼,我们就不要再吵了。‛于是,他们一路无言,安静地继续往上爬。终于,八十楼到了。到了家门口,哥哥长吁一口气,摆了一个很酷的姿势:‚弟弟,拿钥匙来!‛弟弟说:‚有没有搞错?钥匙不是在你那里吗???‛好,大家猜猜发生了什么事?答案:钥匙还留在二十楼的登山包里!

这个故事其实比喻的就是我们的人生。回顾人的一生,二十岁之前,我们活在家人、老师的期望之下,背负着很多压力,不停地功课、考试、升学,就好像是背着一个很重的登山包,加上自己也不够成熟有能力,所以走得很辛苦。二十岁以后,从学校毕业出来,踏上工作岗位,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自己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就好像是卸下沉重的包袱。但现实却给每个怀揣梦想的青年上了一课:挑战还在后面,成功仍须努力。到了四十岁,人到中年,发现青春早已逝去,人生留下有很多遗憾,于是开始抱怨,骂老板不识货,怪家人不体恤,埋怨政府,埋怨国家,埋怨社会,就这样在抱怨遗憾中又过了二十年。到了六十岁,发现人生所剩不多,于是告诉自己,不要再埋怨了,开始珍惜剩下的日子。待到人生尽头,突然想起:好像遗忘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你的人生理想。因为我们都将理想、抱负遗留在二十岁,没有完成。人生不可以重来,于是只能空悲切。

总结:我们绝对不会某一天突然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正如我们不会某一天突然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一样,它需要从小不断地学习、实践。人生定位也一样,一定需要一个不断探索、不断了解的过程,才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目标。

误区三生涯规划功利化

我要讲的故事是季羡林先生的故事。季先生在1935年赴德国留学之前,住在当时还是招待所的工字厅,同屋的一位学兄再三劝他,到德国后一定要学保险专业,将来回国,饭碗决不成问题,也许还是一只金饭碗。在这极富诱惑力的‚好心‛建议面前,季先生没有改变初衷,毅然坚持自己‚真正想走的道路‛,选择学习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读懂、更不会带来什么现实利益的古印度文字——梵文。他之所以这样选择,就是因为觉得‚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影响太大了‛,‚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能有所发明‛。这是一种书生的理想。尽管有过‚失去饱的感觉达八年之久‛的痛苦、纠结和困惑,但季先生最终坚持下来,并终其一生,成就了世人敬仰的一代大师。

1911年清华建校之初,入学考试的国文题目是‚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句出自《孟子》的话,就是要告诉我们既要学会有所作为,更要学会有所不为。有选择是好事,但选项过多却容易让人迷惑,或是患得患失、不知所措,或是不作取舍、事事都做。但是,人的时间精力终归是有限的。因此,放下功利心,对你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放弃,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实现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才能站到高山之巅瞭望更为辽阔的美丽风光。

误区四生涯规划不科学

受遗传因素、成长环境、后天教育多种因素的影响孩子成长类型不尽相同,成长模式不是唯一的,应该百花齐放。但多数初中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在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明显由于自己的同学盲目攀比,即使明知自身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也希望通过某种捷径来实现这个目标。有的家长不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将个人意志强加给孩子。

误区五把生涯规划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李东现就任于某电子出版社。大学的时候,他学的是管理专业,但是他一直对计算机情有独钟,对Photoshop也是颇有研究。刚上大学,他就给自己的未来进行了规划,决定以后往自己喜欢的电子方面发展,大学期间他出版了一本关于计算机方面的书,毕业后他选择了那家出版社。

李东之所以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在于他在大学期间就早早地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他正确地认识了自己,找到自己的出发点,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并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哈佛大学研究表明:只有4% 的人能获得成功,秘诀就是及早明确职业生涯目标且始终坚持。个人职业生涯的有限性要求大学就要及时进行规划,‚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贾林现就任于北京某报社。从小他就立志以后能进报社做一名记者,通过各方面的了解,他知道了一个记者应该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大学的时候,他就积极参加学生会、记者团、校刊等,从口才到组织,从写作到协作,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为他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贾林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考虑了自己的兴趣点后,更多的是考虑了对方的需求,择世所需,掌握了这些信息后,他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作一些锻炼,向单位需要的人才进一步靠拢。时机成熟以后,自然而然的,他也会成为单位的优先人选。

用人单位都有自己的‚中心定位‛,但这种定位并不是持久不变的。以前单位招聘毕业生,在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有的单位就毫不犹豫的选择硕士博士,而不是本科生。有些单位的思想改变了,因为他们觉得本科生更踏实、更稳定,升值的空间更大,而不是像有些硕士博士老想着加薪水,老想着跳槽。如果能力相当,他们会选择本科生。

时代在发展,企业的用人制度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知彼‛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知己‛‚知彼‛之后, ‚‘抉择’是最后的机遇,也是挑战。‛只有全面的考虑,才会有正确的抉择。

张欣本科毕业那年,北京某知名报社到学校招人,当时就决定录用大学期间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她。同在那一年,她也考上了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她选择了读研。三年后,她再次回到了北京,还是去那家报社应聘。没有想到的是,报社这次并没有录用她,因为他们有许多比她更合适的人选。

从就业角度来看,张欣令人惋惜。在这件事情上,可以说她的选择并不是明智的。她当初如果选择去报社工作,那么以后如果她想继续深造,可以再读在职研究生。毕竟,瞬息万变的社会有太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机会并不等人。21世纪,如果不能主动把握机会甚至创造机会,机会也许就再也不会降临到你的身边。

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类同学,他们的思想有误区,虽然本身并没有深造的渴望,然而认为考上研究生就有了一切,于是也全身心投入,为了考研而考研。马老师并不赞同这类同学,他说:‚社会需要的是‘人才’,而‘人才’并不等于‘书呆子’。这部分同学与其说是考研,不如说是回避就业。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看,几年后,当你上完了研究生,就业形势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因此,如果单纯为了回避就业而考研的同学,要及时纠正你的观点,重新制定你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生涯规划如此重要我们家长对孩子要做哪些方面的辅导呢? 1帮助孩子客观地认识自我 早晨,一只山羊在栅栏外徘徊,正想进去吃栅栏内的白菜。当它看着自己的影子时,它放弃了——因为太阳是斜着照射的,它看见自己的影子很长很长,心想‚我如此高大,一定能吃到树上的果子。‛于是,它奔向远处的一片果园。还没到达果园,已是正午,太阳直照下来。这时,山羊才发现自己的影子突然变成很小的一团。‚哎,我这么矮小,还是回去吃白菜吧。凭我这身材,钻进栅栏是没有问题的。‛于是,它又往回奔跑。跑到栅栏外时,太阳已经偏西,它的影子又变得很长很长。山羊沮丧的想:‚我回来干嘛?‛我这么高大的个子肯定能吃到树上的果子。‛山羊又朝山头跑去,就这样直到黑夜来临,山羊仍旧饿着肚子。故事中的山羊因为不了解真实的自己,最终只能饿着肚子,徒劳奔波。可见,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会对人、对事做出准确的判断,否则只能盲目跟从他人,受外界的影响,一次次的做出错误的判断或选择。

上高一的张浩是大家公认的电脑高手。在家里,爸爸的电脑遇到了问题,他就成了爸爸的‚救星‛;在学校上电脑课时,同学们私下都拜他为师父;邻居的电脑出现故障了,也会打电话请他去帮忙。

张浩怎么就成了电脑高手呢?

这是因为他对电脑特别感兴趣。初中开电脑课时,他就被电脑迷住了,总是围着老师问这问那。后来家里买了电脑,为了能玩电脑,他宁愿把一半的家务承担下来。直到现在,父母都知道,一旦他学习累了,让他弄会儿电脑就等于是休息了。

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华人丁肇中教授说:‚兴趣比天才重要。‛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做了一辈子自己不喜爱的工作。人最大的失败,就是忙碌到死一事无 成,还让后人看不到希望。对于未来从事什么职业,你是否也有些迷茫?或者,你没有太多的 时间思考,一心只想先考个好大学再说?还是,你只想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但却苦于还没弄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2努力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

不管人的兴趣是什么,都是以需要为前提和基础的,人们需要什么也就会对什么产生兴趣。由于人们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或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因此人的兴趣也同样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人的生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一般来说是暂时的,容易满足。例如,人对某一种食物、衣服感兴趣,吃饱了、穿上了也就满足了;而人的社会需要或精神需要却是持久的、稳定的、不断增长的,例如人际交往、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则是长期的、终生的,并且不断追求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的。

瓦特从小就喜欢手工制作,少年时就在观察、琢磨烧水壶中的水蒸汽推动壶盖的现象,就立志在科学上有所成就。后来,瓦特设计了改良蒸汽机,继而发明了冷凝机、纺织机等,成为产业革命的推动者。瓦特正是在强烈的兴趣的引导下,选择了自己的职业,继而走向成功的。

吉米,一位在化妆界、影视界、时装界几乎无人不晓的知名造型师。他是目前国内第一位走向国际市场的著名造型师;历届中国超模大赛形象总设计,内衣模特大赛评委;那英、田震、赵薇、周迅、章子怡、刘德华、任贤齐、范晓萱等大明星都和他有过成功的合作。

然而,当今在我国时尚界叫得很响、最具影响力的造型师吉米,原来只是一名饭店的服务生,但他最终在时尚界获得成功,恰恰是因为他最终选择了个人的兴趣爱好作为职业。吉米说:如果从爱好入手,用一些心思,用一些努力,把爱好、长处转化为专业时便会很快成功。

爱迪生小时候是个未进过学校的报童,后来他的发现使美国的工业革命完全改观。他几乎每天在实验室里辛苦工作18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为苦,兴趣推动着爱迪生获得了1300多项发明,兴趣提高了他发明工作的效率,兴趣带给了他人生历程的快乐。

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可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职业兴趣的发生和发展来看,一般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有趣-乐趣-志趣。

3合理定位,尊重孩子的选择

有一天,动物们做出一项决定:他们必须做一件有勇有谋的事情,以迎接‚新世界‛衍生出的各种难题和挑战。因此他们组织了一所学校。

他们采用了活动课程的形式,科目有赛跑,攀登,游泳,以及飞行。为了便于课程管理,所有的动物必须学习所有的科目。

鸭子是极棒的游泳能手,事实上,比他的教师更专业。但是,他在飞行上经过艰苦的训练,仅仅能通过级别考试,而在赛跑方面更是惭愧至极。

既然他赛跑方面不行,就必须放学后留下来补课,以至于为了练习赛跑而放弃了游泳。这种情况一直持续着,直到他的脚蹼被严重磨穿为止。最后他的游泳成绩刚过及格线。除了要上学的鸭子之外,没有人在乎这件事。

兔子在赛跑方面起初是班级的顶尖人物,无与伦比的,但是因为游泳的繁重任务,居然也变得神经衰弱而落伍了。

松鼠这个攀登健将,却在班级学习中遭受了挫折,他的老师要求他从地面向上而不是平时那种从树稍向下自由自在的跳跃。期末成绩,他在攀登中得到一个C,在赛跑方面得到了一个D。

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再努力可能也只是徒劳,换不回自己想要的结果,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发挥所长,做自己能做、会做的事。有人研究了半个世纪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平,发现他们的家庭教育有一个共同点:鼓励孩子立志,尊重孩子的选择,具有富有启发意义的教子方法。

4关注信息,开阔孩子的视野

看到这个题目,肯定有家长问,到了初中孩子们的时间比以前紧多了,让他们每天去读报纸看新闻不是让费时间吗?这跟生涯规划有关系吗?其实孩子们在读报纸看新闻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在同时间内学习的价值。阅读能开阔人的视野,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无形中提高了表达能力。平时让孩子多接触一些爱读新闻视野开阔知识渊博的人,让孩子找到榜样。

5为孩子提供实践机会

岸上有5只青蛙,他们面对的池塘很美、很诱人,绿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飘香的莲子。这时,其中有4只青蛙准备跳进池塘美美的畅游一番。请问,岸上还有几只青蛙?

这是我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出的一道题。‚1只‛我们异口同声的回答。‚真的是一只吗?‛老师问。‚1只‛我们再次肯定的回答。‚可是大家的答案是错的。‛老师说。‚岸上仍然有5只青蛙。‛

还有5只青蛙?我们不解?

老师说,那4只青蛙只是准备跳进池塘,那只是它们的一个美丽想法,并没有真正付出行动,没有行动,再美的想法也等于零。

没有行动的理想永远是空想,永远等于零,永远只能是岸上的青蛙,在坐等观望中白白消耗生命时光。

6关注过程不断超越

古时候,蜀国的边远山区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他们都想去当时的佛教圣地‚南海‛。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

富和尚说:‚我没有听错吧!你想去南海?你凭借什么东西去南海啊?‛ 穷和尚说:‚我带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行了。‛ 富和尚听了哈哈大笑,说:‚我几年前就做准备去南海了,但路上艰难险阻多得很,等我买一条大船,准备充足后就可以去南海了。你凭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怎么可能到达南海呢?还是算了吧,别做白日梦了!‛

穷和尚不再与富和尚争执,第二天就步行前往南海了。

一年后,穷和尚从南海朝圣回来,而富和尚还在准备买大船呢。 富和尚‚常立志‛,只是立在口头上;穷和尚‚立常志‛,却是踏踏实实地立在行动上。富和尚的条件比穷和尚好得多,但是当穷和尚已经实现自己愿望的时候,富和尚还在空谈。怕苦怕累,空谈不行动,是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的,富和尚就是输在了空谈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是如何去实现它们呢?我们肯定不能坐在家里空想,做事情重在行动,当然,必要的准备也是必须,盲目的冒险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可万万不能等到什么事情都具备了,这是完全不现实的。 7适时调整,实现突破

现在的孩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他们认为是为老师、为父母学的,所以他们学习无精打采。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因为没有目标。为什么没有兴趣?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读书。于是问题就出来了,没有一个目标的人和一个有目标的人是不一样的。三个工人在工地上搬砖,第一个人认为在搬砖,第二个人认为在挣钱,第三个人认为正在盖辉煌的教堂,最后的结果:第一个人是给别人打工的,第二个人是挣点小钱的,第三个人会成为优秀的设计师。墨子说‚志不高者智不达‛,志向不高远的人智力达不到。周恩来小时候,老师问孩子们为什么读书,有的说为了生计有的说为了当官,只有周恩来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有宏大的志向,成为开国总理。毛泽东、周恩来小时候都有鸿图大志,成就了伟业。克林顿年轻时很优秀,17岁他到美国和总统见面,一刹那产生了要当美国总统的梦想,回家在墙上贴了标语‚我要做美国总统‛。他要做三件事:成为议员,进入国会,走进白宫,结果他都做到了。赖斯11岁时参观白宫因为是黑人被拒之门外,她说‚早晚有一天我要走进白宫‛,爸爸说‚你只有付出比白人多八倍的努力,你才能超过白人。‛赖斯最后终于走进白宫成为美国的国务卿。有梦想就有可能成功,你的孩子的梦想在哪里?什么是他的梦想?他有过想法吗?一个人没有想法是不能走到你的终点的。你自己可能有感受,两天双休日干什么?你如果清楚的想出事情,就一定能干完。如果没有目标没有计划什么都干不成还特别累。有句话说‚阳光射进来,灰尘找到了方向‛。你们家的阳光在哪里?孩子对未来是如何想的?一个考大学的孩子不知道考哪个专业,说明他的目标一直没有形成。今天我们帮助孩子去实现梦想,怎么样去实现梦想? 做好孩子的生涯规划!

作者姓名:于晓东

作者单位:阜宁羊寨初级中学

手机号码:15189258522 电子邮箱:693002437@qq.com 通讯地址:阜宁羊寨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224415 选送单位:阜宁羊寨初级中学

《家长必读》教案

家长必读教案

《家长必读》教案

家长必读教案

第十一课教案(优秀)

第十一课 课外活动教案

五年级家长必读教案

家长必读教案第九课

第十一课 第一框教案

家长必读

家长必读第十一课教案
《家长必读第十一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