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12:09: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语文

《鹿鸣》

1、分析这首诗的文化内涵。

诗以鹿鸣起兴,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宴会,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满足口腹的需要,而是为了“安乐其心”,使得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通过《鹿鸣》这首诗的简单分析,我们对周代宴飨之礼——包括宾主关系、宴乐概况,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鹿鸣诗通过重章叠句,押韵的手法,表达着周代君臣和睦,彼此尊重,相互之间虚心接纳意见,共同管理好君国的美好事态。

《山鬼》

1、分析山鬼的形象?

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多情、痴情但却失恋

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

2、本诗在刻画人物时又何特点?

① 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既真实生动,又浪漫。

② 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3、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里变化。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 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

② 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 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苦、失望、哀怨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惆怅——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燕歌行》

1、《燕歌行》是如何围绕着“思”字进行描绘的。 (1)对远方丈夫的思念; (2)对远方丈夫的担忧; (3)思妇的无奈与无聊; (4)思妇的哀伤。

《春江花月夜》

1、本诗在写景抒情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这样的诗句吗?

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答: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夫的感伤之情。但与此同时,诗人又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生动描述,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了人间纯洁的爱情,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以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1、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诗中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花林、白沙、白云等,这些景物又都

在皎洁的月光下获得了和谐统一的色调,造成了一个绚丽优美而又宁谧柔和的诗境。 3 诗的韵律节奏也富有特色,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形成整齐有致而

又错综变化的韵律。

4、诗歌语言自然流畅,旋律圆润悠扬,语言上采用了一些顶真连环句式,

如“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情味无穷。

《圆圆曲》

1、作者对主人公陈圆圆抱着怎样的态度?

陈圆圆——幼年丧母,为苏州名妓→被强征入宫,遭冷遇→入田府为歌

伎→被吴三桂娶为妾→被刘宗敏掳获 →复为吴三桂所得→遭正妃悍妒,独居别院,后乞求削发为尼→自沉池水。

从一个民间的采莲女到富贵荣华的平西王妃,命运跌宕起伏;引发明清易代

的历史剧变,阴差阳错,都是身不由己。关山漂泊,辗转流落,完全无法自主,

她的命运正像“狂风”中被吹扬的“落花”。 作者对陈圆圆寄与了深切的同情

2、吴三桂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赞赏他对爱情忠贞,有人谴责他断送了大明江山,还有人认为他的人生历程根本就是一个悲剧。对这些,你有何看法?

作者对引狼入室导致明清易代的吴三桂,肯定有憎恶之情;吴三桂作为清朝新贵,诗人不得不投鼠忌器,婉转隐约 闪烁其辞;而作为一代文学家,对于吴三桂的悲剧性人生处境又不免同情,吴不能忍受所爱之人被人强占的耻辱,冲冠一怒,而由此付出的代价,是包括父亲在内的全家的毁灭。

所以吴伟业对于吴三桂的态度是很令人寻味的,不是明确的,而是含混的,不是单一的,而是错综复杂的,似乎有嫌恶之情,又有婉曲的嘲讽,却又不时流露出同情。 (此题注意加上自己的看法)

《徐文长传》

1、袁宏道在这篇传记中倾注了强烈的感情,处处让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存在。请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始至终充溢着作者的强烈感情。开篇伊始,作者就以与陶望龄共读徐渭诗集“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直至“童仆睡者皆惊起”的狂喜情态,鲜明地表示出他对徐渭诗歌的爱慕。尔后或叙或议,又时时表露出他对徐渭才气性情的折服激赏。如言其为人行事,是“信心而行,恣臆谈谑”;言其诗,是“如水鸣峡,如种出土”;评论其书画,则是“笔意奔放”、“超逸有致”。在行文中,作者还每每情不自禁,平添感叹。

2、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徐文长之“奇”的?

• (1)才能奇异。

• (2)性情奇怪。

• (3)遭际奇特。

3、徐文长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你对此如何让看待?

徐渭才气超人,术有专攻,业有专精,但在科举考试中却 “不得志于有司”,一再落选。长期怀才不遇的遭际,使他精神压抑、性情乖张, 以致发为狂疾,抱愤而卒。对此,作者既深表同情,叹息“古今文人,牢骚困苦, 未有若先生者”,更怀抱不平,感慨徐渭之所以命途多舛,是因为他的才能过于 杰出。这就委婉地揭明了徐渭“数奇”的真正原因在于“有司”的不明不公,在 于当时的世俗不能容人!其实,徐渭“独立一时”的才气与他数困于科场的遭际, 还从侧面昭示了当时科举制度的腐朽,揭示了在封建社会中,一个优秀人物往往 会横遭埋没、扼杀的悲剧性命运。

《霍小玉传》

1 论述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刻性。

作者通过这出爱情悲剧的描写,最深刻、最尖锐、最无情地揭露了唐代门阀

制度的罪恶,为被压迫、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提出了血泪控诉。

2 试析霍小玉、李益的人物形象。

霍小玉:首先,小玉的出身是低微的,这就决定了她不会再有更好的命运。

其次,她是清醒的,尽管是不彻底的。

第三,她是痴情的,对爱情忠贞不渝。

第四,小玉是有反抗的,尽管这种反抗是有限的。

李益:首先,这无疑是一个负心人的形象。

其次,这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李生在长安待试拔萃时确有博求名妓, 玩弄女性的思想。然而当他和霍小玉见面后,便被霍小玉的才貌品德所征服,故而

自始至终对她是怀有感情的,对自己的负心,感到羞愧,对同小玉的割舍也感到痛

苦。他在个人意志和家长权威对立中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由重情到薄情、绝情,

绝情后仍复有情。从他这个形象上,作者也对封建等级制度的丑恶和封建礼教的 3 本篇传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此传奇结构,有两条线索和三个层次。李益是一条线索,小玉又是一

条线索,两条线索时分时合。三个层次即定情、负心、死别。这一切又是由许多

场景和细节组成的。由于作者善于剪裁衔接,前后照应,全文就如行云流水,一

气呵成。

《预言》

何其芳

生平与著作

何其芳(1912—1977),四川省万县人,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收集有《预言》、《画梦录》、《刻意集》等,是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并因与李广田、卞之琳合出《汉园集》而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一、诗歌所表达的思绪和情怀

《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是一首爱情诗,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她的到来,热情赞美她的美丽,同时也倾诉失去她的惆怅。

二、诗歌的主题

《预言》抒写了个人的思绪与情怀,一方面流露着抒情主人公辨别不清前行方向的怅惘,另一方面又暗示出企盼获得某种超现实力量伴行、引导的夙愿;但希望最终不愿驻足,与之擦肩而过,留下的只有无奈与空寂。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上世纪30年代初一部分知识分子面对社会混乱、国家贫弱的真实心境。

三、诗歌的艺术手法

1、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

2、意境朦胧恍惚、扑朔迷离,但是抽象的情思却具体可感。

3、遣词用语细腻、缠绵。

4、语言上,形式整齐一致,富于音乐性,全诗六节,每节六行。每行的长短也落差不大。六行大体押韵(第

一、

四、

五、六节基本押相同的韵脚,

二、三 节又改用了其他),属于半自由半格律诗体。读起来使人产生平和、愉快的感觉。

《手推车》

艾 青

一、思想内容

全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围绕手推车的 “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 第二部分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痕”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思想内容: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作者通过它刻画了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民族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二、《手推车》的审美特征(艺术特征)

1、颜色、声响与线条的有机调配,是诗作最突出的艺术创造。诗人本有的绘画根底赋予作品以白、灰、黄相间的色彩浸染,使文本具备了鲜明的画面感,再辅之车轮尖音的描摹、交错辙迹的刻画,令人获得了多种审美感受。而贯穿其间的诗人独有的忧郁,更令人感到韵味的沉厚、绵长。

2、语言方面,单片句子错落有致,上下两片之间则形成对应、对称,别显出一种整齐、和谐与工稳、凝练。

三、为什么说艾青标志着我们民族有了自己成熟的诗人?

当时已完全站在先进阶级立场上的诗人,进一步深入到现实生活当中发掘创作宝藏,用自己的诗歌思索着民族的命运,传达着人民的心声。在这篇作品里,诗人以飞扬的神思在作鸟瞰,北国严冬下的肃杀与阴冷、干涸与荒凉被尽收眼底 ;进而把生成的思绪汇聚在一架落后的却又是北方人民最常使用的运载工具手推车上,景象与物象随即融为一体,营造出诗歌厚重的思想内涵:这块肃杀、阴冷、干涸、荒凉的土地,何不是我们古老、贫穷祖国的缩影呢?手推车承载的则是存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我们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悲戚——只有一个轮子的它所负太重了,以至于轮轴都发出刺耳的尖音,过后留下深深的碾痕!

《铸剑》

鲁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1898年更名为周树人,字豫才。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等。

一、黑色人(宴之敖者)的形象分析

(1)貌如其人:黑(夜的颜色、冷峻、庄重、死亡的颜色、复仇者的颜色),瘦得如铁,表现出坚定有力。

(2)善于复仇:设计了“诱敌深入”的复仇方式,不仅有复仇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而且十分懂得复仇的策略和方法。

二、复式主题结构(复仇、批判国民性)

(1)艺术地再现折射了20世纪初期中国现实的世界,主要人物宴之敖者不仅具有现实人生的依据,更具有鲁迅的人格烙印和精神风范,表现了鲁迅的向害人者、害人社会的坚决复仇的思想。

(2)状写出悲壮、崇高的复仇却终究被“庸众”、“看客”消解为无。体现了鲁迅一以贯之的对国民性的批判的现代思想。

三、对鲁迅复仇精神的理解

从现实背景来看,《铸剑》为何写得这样酣畅淋漓、大快人心?这就不仅有赖于鲁迅非凡的文学才华,而更得力于他的半生血火交织的斗争经历了。在回顾自己的半生经历时,他曾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怀疑什么?怀疑的就是那些假革命的反革命者,他们假借革命的名义,杀害了多少无辜的革命者。辛亥革命实际上的失败、秋瑾的被杀、袁世凯的大杀“革命党人”、“五卅惨案”、“女师大事件”直至 1926 年“三一八惨案”,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血腥屠杀手无寸铁的请愿学生,鲁迅的学生刘和珍等倒在血泊中„„这些“血的游戏”把鲁迅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也激发了他的反抗的、复仇的怒火。《铸剑》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的,它是鲁迅革命的复仇主义的艺术结晶。

四、《铸剑》的艺术特色

(1)超凡的想象力,荟萃了多种多样的创作方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段。浪漫、写实、象征被间或运用,奇谲、怪异、魔幻被融为一体,使得作品具有怪诞的意象和神秘的气氛。

(2)令人品味到刻意的调侃,辛辣的嘲弄、讥讽,乃至冷酷的“黑色”幽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一、用来表达乡愁的感受的四种意象之间的关系

长江水——比起黄沙沉沉的黄河水来,长江取于天上,让人感到神圣,从而显示了对祖国思念不是普通的思念,是高于其他思念的一种情感。海棠红——海棠是中国民间居家庭院的常见景物,而今,家乡的海棠依旧,游子却只能在异地的思乡之情中默念。诗人倍受思乡之情的折磨,经受着“沸血的烧痛”。同时,一张“海棠红”还有另一重含义,作为一个生活在特殊背景下的诗人,祖国在他的心中是“一张海棠红”,(注:中华民国的版图包括现在的蒙古,大陆部分形似海棠叶)诗人面对完整的故国版图,却流落在这张“海棠叶”之外,国土的分裂使诗人愤激不已,心如泣血。雪花白——诗歌一二两章选取“长江水”、“海棠红”两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土和传统文化深深的依恋与愿望无法实现的痛苦心情。第三章选取了“雪花白”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意象。这是诗人由炽热的追求跌到冰冷的现实之后的一种反思。雪花是自由的,它不受限制,可在空中自由飞翔。这里的“雪花白”实际上是诗人的化身,体现了诗人纯洁的心愿。诗人愿作两岸交往的使者,为两岸的统一而努力。 “家信的等待”说明割断多年的乡情与亲情,在倍感严寒的季节最温馨的是家书的问候。腊梅香——“腊梅香”预示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暗示了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改善。统一毕竟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母亲对游子永远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游子思念母亲,心中充满了温暖,这正是诗人正视现实而又能执着追求的心理源泉——亲情、乡情、爱国之情的强大的召唤力和凝聚力。

二、诗歌的艺术特色(五点)

1、意象独特,寓意深远。诗人将富有民族特色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组意象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用来表达思乡爱国之情。以象征中华文明的“长江水”为第一意象,并由此延伸到居家常景的“海棠红”,构成对家与国的整体思念。然后,由实到虚,渴望一片“雪花白”,“一朵腊梅香”,构成了全方面的思乡之情。

2、联想自然,环环相扣。《乡愁四韵》围绕中心展开层层联想。第一节第一层联想把“长江水”比作“酒”,凸现乡愁孕大含深,至真至醇;第二层联想由“酒”到“醉酒的滋味”则顺理成事,展示了乡愁撩人情思、令人心醉的特点; 第三层联想把“乡愁的滋味”类比“醉酒的滋味”,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浅显。其余三节的联想扩展作用与此类似。

3、选词用语,别出心裁。作者不说“一张红海棠”、“一片白雪花”、“一朵香腊梅”,而偏说“一张海棠红”、“一片雪花白”、“一朵腊梅香” 。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海棠红”来强调“红”,以突出“红”的鲜艳灿烂,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朵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 来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接。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 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联想就无法展开。

4、一咏三叹,感情浓烈。每章首尾两长句反复吟诵,遥相呼应,使夹在中 间的三个短句显得更为紧迫,充分显示了愿望的迫切程度。而每一章的韵脚仅为两字,换韵之少,更显示了这种感情的凝重。

5、运用了比喻、反复、通感的修辞手法

总结: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他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依恋和认同,是诗人长期在香港台湾美国等地漂泊,对大陆故土的一种怀恋。

《夜航船》

余秋雨

一、作者介绍

余秋雨(1946年—),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戏剧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以散文集《文化苦旅》震动文坛,从此打出“学者散文”(或曰“文化散文”)的旗帜,其作品沉静而具有文化底蕴,有人称他“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著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本文选自《文化苦旅》。

二、夜航船所折射出的中国文人形态特征

“夜航船,历来是中国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

第一重象征——象征一种交通工具 ,“山民们夜夜听到这个声音,习以为常,但终于,也许是身边的日子实在混不下去了,也许是憨拙的头脑中突然卷起了幻想的波澜,这笃笃笃的声音产生了莫大的诱惑。不知是哪一天,他们吃过一顿稍稍丰盛的晚餐,早早地收拾好简薄的行囊,与妻儿们一起坐在闪烁的油灯下等候这笃笃声。

第二重象征——象征一种摆脱闭塞,走向开放;挣脱苦难,走向富裕的希望,“外出的山民很少有回来的。有的妻子,实在无以为生,就在丈夫上船的河滩上,抱着儿子投了水。这种事一般发生在黑夜,惨淡的月光照了一下河中的涟漪,很快什么也没有了。过不了多久,夜航船又来了,依然是笃笃笃、笃笃笃,慢慢驶过。” 第三重象征——象征一种残酷的、无奈的、苦难的生活,“偶尔也有些叫人羡慕的信息传来。乡间出现了远途而来的老邮差,手中拿着一封夹着汇票的信。于是,这家人家的木门槛在几天内就会跨进无数双泥脚。夜间,夜航船的敲击声更其响亮了,许多山民开始失眠。”

第四重象征——象征着财富与荣耀,象征着命运的终于扭转“几张汇票使得乡间有了私塾。一些幸运的孩子开始跟着一位外乡来的冬烘先生大声念书。进私塾的孩子有时也会被笃笃声惊醒,翻一个身,侧耳静听。”

第五重象征——象征一种文明“缉查人员拦住夜航船,见到的常常是神态高傲的殷富文士,只好点头哈腰连忙放行。船老大也就以利言相讥,出一口积压多年的鸟气。”

第六重象征——象征中国古代文人的理想国:入世,进而入仕“船头的浪,泼不进来;船外的风,吹不进来;航行的路程,早已预定。谈知识,无关眼下;谈历史,拒绝反思。十年寒窗,竟在谈笑争胜间消耗。把船橹托付给老大,士子的天地只在船舱。一番讥刺,一番炫耀,一番假惺惺的钦佩,一番自命不凡的陶醉,到头来,争得稍大一点的一个铺位,倒头便睡,换得个梦中的微笑。”“中国文化的进程,正像这艘夜航船。”

第七重象征——象征中国古代文化、文人,甚至中国整个的封建社会夜航船文化的特征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特征:

(1)对外的封闭性

(2)进程的缓慢性

(3)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因循守旧

(4)脱离实际和民众

三、夜航船笃笃笃声的象征意义

夜航船上笃笃的击打声,又像笃笃的木鱼声,祖母分不清,我也分不清。也许出世(出世指超脱人世,摆脱世事的束缚。笃笃的木鱼声象征出世)、入世(入世指投身到社会里,夜航船上笃笃的击打声象征入世)原本就是一个循环。出世的功夫,要往入世做;入世的目的,要向出世寻。笃笃声永不停息,响在有心人的梦里,像是长远的召唤和引诱。夜航船里也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空间——也对,旅人的故事,本就在于旅途。

四、《夜航船》的主题思想

文章以南方水乡夜航船这一传统的交通工具为话题,从明代文人张岱的同名著作引起联想,描述了作者对夜航船的童年记忆和想象,展示了“夜航船文化”产生的社会环境,对具有因循守旧、脱离民众和实际等诸多特点的中国古代文化、文人进行了批判,同时对“夜航船文化”在现代终于开始被具有新的色泽和气氛,的文化逐渐替代进行了展望。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当代知识分子对文化、学术进行的思索。

五、《夜航船》的艺术特色

1、意蕴深邃

2、语言简朴流畅,娓娓道来

3、结合对比、象征等手法,又将描写、抒情和议论穿插运用

《未来世界》

王小波

一、作者简介

王小波(1952~1997 年),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在整个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剧精神和幽默风格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并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课文选自“白银时代”包括《白银时代》,

二、主题思想

作品展示了一个奇幻的世界,这是一个看似荒诞,却充满了趣味的新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特立独行的价值观是主题,“我”就具有特立独行的精神。作品展示了“假正经”世界的荒唐、荒谬和可笑,讽刺了集权制度的种种卑劣面目。通过“神经质”式的语言展示了真实面目和道貌岸然之间的对立关系,让我们在欢笑中体会些许的悲凉。

《公园里》

【法】普列维尔

一、主题:永恒的爱

诗歌通过瞬间的一个吻,表达了永恒的(超越时空的)爱。在时间的维度里,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吻只是一瞬间的,但是人因为有了爱情,瞬间便变为永恒。所以诗人将两个时间进行对比:一千年一万年~瞬间的永恒.在空间的维度里,公园是微小的,人只是处在公园的一个角落。但是公园因为有了人类的爱情,微小也就变得伟大。所以诗人将两个空间进行对比:天上~公园的伟大。

二、巧妙的构思

一千年一万年——瞬间

蒙苏利公园——巴黎——地上——天上

问题:为何采取这样的层次?

全诗只有一个特写的瞬间——情人间的亲吻,这一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朽。小诗先用时间来对比,再用空间来衬托,时间上由远及近,空间上又由近及远,以至于无穷。亲吻这一场景定格后被迅速推远,这一戏剧化的视角变化,使得这个永恒的瞬间的重要性得到足够的表现,这一手法还给予这首隽永的小诗某种装饰性。

《窗前晨景》

【美】T.S.艾略特

作者介绍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出生在美国,后期象征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品有《荒原》(1922) 《四个四重奏》(1935-1941)等,强调通过“客观对应物”,即用象征和暗示的方法来表达内心世界的真实,《荒原》揭示了西方社会中人们的精神世界已干涸如“荒原”,被西方评论家称为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一、艾略特《窗前晨景》描写现代城市怎样的病态征象? 刻画了现代城市生活的无意义与沮丧。艾略特悲观地看到,欧洲文明在物质生活的欲望中日益崩溃,人们精神世界庸俗、空虚如同一片荒原,价值观念的破灭造成了心灵的异化。

二、请体会分析诗歌意象(“潮湿的灵魂”“沮丧地发芽”“撕下一个空洞的微笑”等)的表达效果。

《窗前的清晨》奇特的意象之中寓含着颇为深刻的内涵。作者选取了清晨时刻似乎毫无关联的两幅画面,一是女仆在地下窒的厨房里准备早餐,一是街头一个过路人被掠入作者视线时那一刹那的印象。全诗基调十分阴郁,即使那有着一丝亮色的“微笑”都是“茫然的”,况且还是“扯来的”,勉强至极。艾略特主张用客观对应物间接地暗示作者的情感,以引发读者的情感。第一节那在伦敦地下室厨房里劳作的女仆终年不见阳光,她们接触到的外界惟有地下室透进的光线与空气。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甚至连灵魂都被渗透成阴湿状态!她们内心残存的某些希冀与切盼,如种子般还在想方设法地抽出幼苗,但却是如此忧郁、沮丧甚至绝望!刻画出物质世界里现代人心灵的贫瘠。“灵魂发芽”这一表述就是一个典型的客观对应物,也是艾略特创造的奇迹而形象的意象之一, 第二节描写了一个在伦敦大雾中走过的身着泥污的裙子过路人。她茫然地、麻木地向别人挤出笑意。这微笑轻飘飘的,没有重量,它只在空中浮了一会儿便消失于视线之外。诗人把个人情感系在这场雾之中,雾如棕色的浮波,不是人们想象中那种纯洁的白色,它显得很不洁净,不仅阻碍了视线,而且隔绝了人与人的相互沟通,给人心灵抹上一层阴影。

《禽兽为邻》

【美】梭罗

一、描写潜水鸟一段,作者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潜水鸟的表演,被描写得精彩绝伦。演出以瓦尔登广阔的湖面为舞台,作者以寥寥数笔勾勒出潜水鸟的形态美:“姿态堂皇”“身段矫健”“胸羽雪白”。作者更以大量笔墨渲染潜水鸟最显著的特征——一种奇特的叫声:“奔放的笑声”、“狂笑一阵”、“恶魔般的狞笑”、“怪笑”„„

它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潜泳,作品对此做了重点描述。最有意思的是,作品中出现了一人一鸟在湖面追逐斗智的场面。在捉迷藏的游戏中,表面上看起来呆头呆脑的潜水鸟,却意想不到地机灵,给文章染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形象生动而富有情趣。

二、梭罗笔下的鸟类与鸟类科学报告有怎样的区别?作者叙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情景,字里行间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和情感?

《瓦尔登湖》一书中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观察记录。以至于同时代的人误将此书理解成一本有关自然的文献,而忽略了其中关于哲学的内容。其实,梭罗的贡献是建立在这两方面之上的。

在自然观察方面,但是只有当梭罗的著作出版后,大家承认他才是自然随笔

的创始者。在他之前描写自然界的作品,只是以“书信”、“插叙”和“杂志文章”的形式出现,报道他们对于自然界的发现。是梭罗使自然散文独立门户,赋予了它新的概念。梭罗是自然随笔的创始者。

在哲学思考方面,如果我们把梭罗《瓦尔登湖》中关于鸟的段落与奥杜邦《美国的鸟类》一书加以比较,不难发现奥杜邦的书仅仅是科学报告,而梭罗的文章则是关于自然的艺术创作。把关于自然的观察与体验详细地记录下来,并赋予通俗的哲学意义。积极倡导一种生活观念,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的简朴的生活方式。

《致青年诗人的一封信》

里尔克

一、如何进行创作?

(一)——后期象征主义的创作主张

后期象征主义的艺术主张:坚持凭借直觉把握内在真实的创作方法,主张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以可感的形式的形式去体现抽象的理念,在象征、意象中隐含人生的哲理。正如里尔克在课文的主张:写出自己的东西„„描写您的悲哀和愿望,描写„„思想和„„信念。„„撷取您身旁的事物,您梦中的景象和您记忆中的事件。

(二)要具有审美眼光,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唤醒记忆深处的东西,设法把这种从前被淹没的感受挖掘出来。正如里尔克在课文的主张:“对于创造者来说,世界上没有平凡,没有平凡而无关紧要的地方。”

二、如何评价作品

好的作品必然是作家内心世界的体现和表达。正如里尔克在课文的主张:“从这种转向内心,潜入个人世界的过程中产生出诗来„„您将把它们视为您的可爱的天然财富,您的生命的一部分,您的生命的声音。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是从必要性中产生的。在它的这种起源中,蕴涵着对它的判断,世界上没有别的判断。”

三、本文的写作风格

语重心长,谦虚和蔼,坦率诚恳,情感真挚,使人油然而生亲近感,处处体现出他对青年人的关心和帮助。

附录:

文学常识

张若虚:与贺之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战国策》:有名《国策》、《国事》、《长书》。记载了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史实。由汉代刘向编集,属国别体杂史。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余光中:在古典文学史上,写雨最出色的词是蒋捷的《虞美人》,在现代散文史上,写雨写得最出色的散文大概要数余光中的《鬼雨》和《听听那冷雨》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白玉苦瓜》等,散文集《左手的缪斯》、《逍遥游》、《分水岭上》、《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以及《隔水呼吸》等。

《春江花月夜》:全诗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江月永照,明月长圆来抒发对生命短暂的感叹。借落花、流水、残月烘托游子的思归之情。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与钱谦益、龚鼎并称“江左三大家” 《圆圆曲》:歌行体长诗。袁枚评价全诗“用元白叙事之体,拟王骆用事之法,调既流转,语复奇丽,千古高唱矣。”

袁宏道:字中朗,号石公,“公安派”领袖。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享盛名,世称“三袁”

二、翻译

1、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翻译: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仗着自己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作战,恐怕会失去这元大将。

2、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翻译:李广治军简单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他就无法阻挡了。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乐,都甘心为他去死。

3、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翻译:李广身材高大,臂膀像猿一样,他射箭的本领也是天赋。虽然有子孙或他人向他学习,但谁也不能赶上他。

4、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亦解去。汉军罢,弗能追。

翻译:这时天刚黑,将吏士兵都面无人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更加努力整顿军队。军中从此更佩服他的勇气了。第二天,再奋力作战,博望侯的军队也来了,匈奴军队因此解围而去。汉军因疲劳,不能追击。

5、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

翻译:我过去做陇西太守时,羌人曾经反叛,我诱降了他们,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的方法在一天里把他们杀死了。

6、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翻译:大将军卫青也是密受武帝的告诫,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派他与单于对敌,怕达不到原来的期望。

7、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翻译:太史公说:《论语》说,“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不正,下命令,人们也不会奉行。”这说的是李广啊。

8、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翻译:因此胡宗宪更加看重他,一切奏疏、公文等,都请他代作。

9、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翻译:正因为没有什么不奇异,因此没有什么是顺顺当当的。可悲啊!

三、简答题

1. 简述《春江花月夜》的感情基调?

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夫的感伤之情。但与此同时,诗人又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生动描述,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了人间纯洁的爱情,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以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谈一谈《双调-夜行船》的语言特色?以及诗人用什么样的手法描写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语言特色:俗中透雅,既明快率真,又优美富有韵味。

诗人用对比手法描写了两种人生态度:a.看破红尘,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b.热衷名利的人生态度。 3.《听听那冷雨》作者使用了一系列的表现手法,请简单举例说明。

作者使用了比喻、转化、双声叠韵、对偶、拟人等一系列的表现手法。

“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 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比喻)

“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哒哒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转化,双声叠韵)

“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对偶)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拟人) 4.《水龙吟》中作者怎样一步步抒发自己的感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诗人上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秋高气爽,水阔天高的壮观景象的描写,移情于景,抒发诗人抗金御敌的战斗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情怀与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下片由景转情,化用三个典故抒发词人对破碎河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失意感慨,郁闷,孤愤从而表现出悲凉顿挫的沉郁。 5.《水龙吟》中作者写景的顺序颇具匠心,试加以分析。(写景先写远山后写搂头的好处)

1)先远后近登临观赏时的游园顺序。 2)便于由写景到抒情的转换。 3)楼外秀丽壮观的远景能很好的反衬楼中这位江南游子的孤寂,落魄,由此,一个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英雄之士的形象凸显而出。

4)便于移情于景,寓情于景。

6.简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驳论结构。

第一部分概述悲观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产生的背景,树立起批驳的靶子,随后沿着自信力-他信力-自欺力的方向逐层推进,论述,最后辨证地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人”,他们才是民族的脊梁和希望。 7.谈一谈《湘夫人》的艺术特色。

1)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神人性化,同时还运用了反复、联想、比喻、夸张、想象等手法。

2)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3)作者写出了湘君细腻的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他的心细而浪漫。 4)描写对象时运用的语言有鲜明的楚地特色。 5)抒情时运用明暗对比的双层结构方法。

1楚辞与《诗经》并称诗骚,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2大源头。 2《山鬼》选自《楚辞﹒九歌》(11篇)

3初唐四杰: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 4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5江左三大家:吴伟业,钱谦益,龚鼎孳。 6汉园三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 7陈子昂打破宫廷文人一统天下。

8《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战国策》的称呼:《国策》,《国事》,《短长》,《长书》,《事语》,《修书》。刘向(目录学之主)编成33篇。

9公安三袁: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性灵说,是公安派散文的核心”。

10唐代传奇是唐代的文言小说,源于六朝志怪小说,唐传奇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小说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11蒋防的成名作是传奇《霍小玉传》,,明人汤显祖曾据此篇小说作有戏剧《紫箫记》和《紫钗记》。

12史记《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列传是大臣级别的人或其他有特色的人。 13吴伟业——娄东派,梅村体,并有一代诗史之誉。 14何其芳收集有《预言》,《画梦录》,《刻意集》等。 15鲁迅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

16余光中——乡愁诗人,第一部诗集《舟子的悲歌》。

17余秋雨以散文集《文化苦旅》震动文坛,从此打出“学者散文”(或曰“文化散文”)的旗帜,有人称他“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著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 18王小波有小说《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时代三部曲)。 19T.S.艾略特著作有《荒原》,《四个四重奏》,《荒原》揭示了西方社会中人们的精神世界已干涸如“荒原”,被西方评论家称为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20《禽兽为邻》选自梭罗的《瓦尔登湖》。 21《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

专升本《大学语文》课后练习

《新体验大学语文教程》课后练习答案(部分)(推荐)

大学语文总结

大学语文总结

大学语文总结

大学语文总结

大学语文总结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总结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