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幼儿园卫生学模拟试题四

发布时间:2020-03-02 06:24: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试卷

(四)

一、选择题

1.以下哪个选项属于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机体自身因素(

) A托幼机构的卫生条件

B合理的膳食

C气质类型

D饮食习惯 2.3-6岁儿童的心理保健重点是(

) A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B满足婴儿独立性的需要 C鼓励儿童与他人交往

D帮助儿童做好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 3.属于托幼机构物理环境卫生的是(

)。

A 教师很和蔼

B 老师很关心幼儿

C 幼儿经常互相帮助

D 厕所经常消毒 4.对学前儿童急救的第一原则是(

A.抢救生命

B.防止残疾

C.减少痛苦

D.防止流血 5.人体缺水(

)以上即可危及生命。

A.百分之20

B.百分之30

C.百分之40

D.百分之50

二、名词解释 1.儿童健康

2.儿童攻击性行为

3.保护性抑制 4.佝偻病 5.缺铁性贫血

三、简答题

1.学前儿童卫生学研究的内容

2.学前儿童对热能的需要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3.制定托幼机构生活制度的原则

4.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要经历哪四个时期? 5.托幼机构唱歌的卫生

四、论述题

1.1——3岁儿童心理卫生保健的重点。

2.教师应该如何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3.传染病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怎样预防?

五、案例分析

某幼儿园在晨检时发现一名小班幼儿的面部有几颗红色的小皮疹,问其母亲,说孩子前一天就有了,保健老师也没多问,就让他进到班上去了。午睡起床是,保育员帮孩子穿衣时,发现该幼儿头皮上、身上、四肢上都有皮疹,有些皮疹已经鼓起来,有的已经变成水疱,孩子说身上痒,不停的抓挠,感到烦躁不安,保育员告诉了带班老师,教师马上带孩子到医务室检查,检查后保健医生神色紧张,说这孩子得的是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让老师立即打电话通知家长把孩子接回去。

请问该幼儿患的是什么传染病?该患儿所在的班级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此病的传播? 参考答案:

一、1.C 2 A 3 D 4 A 5 A

二、1.儿童健康:对于儿童来说,健康的儿童不仅应该是身体各器官系统发育正常、功能良好、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而且还应该具有情绪愉快、开朗乐观等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对社会环境较好的适应能力。 2.儿童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指有意想伤害他人身体或心理的行为。儿童攻击性行为通常表现为:当受到挫折时,采取打人、踢人、咬人、扔东西、夺取别人东西等类似的行为。

3.保护性抑制:机体经过长时间或紧张的活动之后,由于大脑皮层的机能损耗过程超过了恢复过程,其机能活动暂时降低,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即出现疲劳,此时,大脑皮层由于超过了工作能力的界限而产生保护性抑制。

4.佝偻病: 佝偻病为儿童常见病,是因缺乏维生素D所致。因日光照射不足;生长过快,贮存在体内的钙和后天营养供给量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疾病的影;钙的吸收利用发生障碍等引起。

5.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童一种常见病,是因体内缺乏铁,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致。由于先天铁不足、饮食中铁的摄入量不够、生长发育过快、疾病的影响等原因都会造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三、1.学前儿童卫生学研究的内容

(1)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2)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

(3)托幼机构保育教育活动的卫生 (4)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 (5)学前儿童的疾病及预防

2.学前儿童对热能的需要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1)维持基础代谢。

(2)消化吸收食物时需要一定的热能,也称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3)动作的需要。 (4)生长发育的需要。 (5)排泄的消耗。

3.制定托幼机构生活制度的原则 (1)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2)考虑儿童健康状况,因人而宜 (3)动静交替

(4)考虑地区和季节的特点 (5)为社会服务,方便家长

4.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要经历哪四个时期?

(1)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人体到最初出现症状的这段时间叫潜伏期。不同传染病,其潜伏期的长短也不同。

(2)前驱期:为起病缓慢的传染病所共有的一般性症状,如头痛、发烧、乏力等。

(3)症状明显期:逐渐表现出某种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特异性和规律性。

(4)恢复期:传染病的主要症状逐渐消失,生理功能和组织损伤逐渐恢复。 5.托幼机构唱歌的卫生

(1)托幼机构中儿童唱歌的环境空气应清洁、新鲜、保持湿润,温度不低于18——20℃。 (2)学前儿童在唱歌时应保持正确的姿势。

(3)托幼机构应为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征的歌曲。。

(4)学前儿童持续唱歌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4——5分钟为宜。

四、论述题

1.1——3岁儿童心理卫生保健的重点 (1)满足婴儿独立性的需要

随着儿童动作能力、智力、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儿童表现出独立性的需要和意识。儿童这种独立性的需要,是其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培养其独立性最有利的时机。对此,成人应认识到儿童的这种需要和愿望,并尽力满足他、帮助他鼓励他和培养他,使儿童能从中体验到成功,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这样,儿童就愈加乐意去学习做事,其行为会变得主动和积极。儿童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和各种能力,正是在这一过程逐渐发展起来的,这对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以及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鼓励儿童与他人交往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对其他儿童感兴趣。当看见其他儿童时,他会表现出很高兴得神情,并情不自禁地上前用手去摸摸别人,玩玩别人的玩具,这是儿童与人交往需要的重要表现,这也是帮助儿童逐渐学习与人交往的有利时期,成人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帮助。 鼓励儿童与其他陌生的成人交往也很重要,这不仅能帮助儿童逐渐摆脱对陌生人的恐惧与不安,扩大儿童的交往范围,淡化儿童对亲人的过分依恋,也能帮助儿童学习人与人交往的社会规范,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3)帮助儿童做好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

从入园开始,儿童的整个生活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和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一起生活、适应陌生的生活制度等,这对年龄尚小的儿童来说,是人生中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儿童能否顺利地度过这一转折期,将会对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大多数儿童会出现“分离焦虑”的现象,表现为:放声大哭、不愿意离开亲人、不愿意上幼儿园等,当亲人离开后,分离焦虑反应稍重的儿童,其情绪仍然表现低沉或啼哭不止,有的甚至会出现尿床、拒绝吃饭、夜惊等不良反应或心理问题。为了帮助儿童能顺利适应新环境,避免因适应不良而造成心理问题,幼儿园和家庭应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过渡工作。

2.教师应该如何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1)教师要能够满足学前儿童的各种合理需要,体谅和容忍学前儿童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与学前儿童共享成功的快乐。

(2)教师对待学前儿童的态度应是民主的,应常以合作的讨论方式与学前儿童进行交流。 (3)教师应对学前儿童表现出种种支持性行为,给予学前儿童支持、认可、赞同和接纳会在人际关系中形成积极的气氛。

(4)教师应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学前儿童的活动,并以自己的行动影响环境,给学前儿童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5)教师要为学前儿童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想法,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有所作为。

(6)教师应使托幼机构的各项活动适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促进儿童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得到提高。

3.传染病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怎样预防?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可分为几种:第一,传染病患者;第二,病原携带者;第三,受病原体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包括几种:空气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医源性传播。

(3)易感者。

传染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

①早发现病人。多数传染病在疾病早期传染性最强,早发现病人,是防止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②早隔离病人。托幼机构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隔离室,使病人及可疑传染病者得到隔离及个别照顾。

③对传染病的接触者进行检疫。对于曾与传染病患儿接触的儿童,要实行检疫,进行观察。

(2)切断传播途径。

在托幼机构的日常工作中应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好经常性的消毒工作,消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当传染病发生后,应对传染病患者所在的班级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3)保护易感者。

使儿童坚持体格锻炼和户外活动,提供合理营养,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儿童体质;采用预防接种的方法,提高儿童抗感染的能力。

五、案例分析

答:该幼儿可能是水痘。

首先将该幼儿送入儿科传染病室进行隔离治疗,同时执行传染病上报制度。逐级上报制度。立即将该幼儿所用过的所有物品进行彻底消毒,指导老师对该班进行终末消毒,而且要对该班进行严密的医学观察。

为了保护易感人群,医学观察期间:1.加强晨检工作。2.全员加强消毒工作。3.自幼儿离园之日起该班须检疫42天,过了检疫期限该班未发现新病人可解除检疫。检疫期间做到不并班、不串班、不搞集体活动、不收新生。4.向家长宣传甲肝预防知识。5.最后该幼儿必须至疾病痊愈后持医院的健康证明方可入园。

幼儿园卫生学模拟试卷三

卫生学试题

模拟试题四

幼儿卫生学试题_第一章

中考思想品德模拟试题(四)

刑事诉讼法学模拟试题四

应用写作模拟试题(四)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

建设监理模拟试题四

中级财务会计模拟试题四

幼儿园卫生学模拟试题四
《幼儿园卫生学模拟试题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