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坚定信念打造生态新市镇

发布时间:2020-03-03 15:59: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坚定信念打造生态新市镇 抢抓机遇建设宜居新家园

——秀洲区油车港镇生态镇创建纪实

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位于嘉兴市北郊,紧邻嘉兴市经济开发区,东与嘉善相邻,西北与秀洲区王江镇接壤,镇域面积62.97平方公里。油车港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域面积占到了全镇总面积的27%,镇域内湖荡密布,河道纵横,与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和党的诞生地南湖水脉相连。在油车港这片风景秀美,水土怡人的土地上,养育着4.5万勤劳智慧的油车港人民。

改革开放以来,油车港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从农民家庭工业发展起来的纺织、植绒产业不断壮大,特别是镇域北片,纺织、植绒产业成为了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油车港镇还被评为全国静电植绒名镇。油车港工业园区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每年引进的区外资金同比增长都在10%以上,引进了国内外规模企业四十余家。2010年,全镇工业企业完成产值达到22.6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满意的下降,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不断上升,造成干群关系的不融洽,甚至导致政府在群众中威信的下降。在这种形势下,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重新审视了镇域经济的发展态势,寻找适合油车港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新模式。党委政府认识到,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生态友好形社会为目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适时提出了“创先争优打造生态名镇,科学发展建设田园新城”的奋斗口号,并大力向干部群众宣传这一奋斗目标,促使上下齐心,团结一致,致力于把油车港建设成为浙北地区的“生态名镇、田园市镇、旅游新镇、产业强镇”。

生态镇建设正是在生态为先这一指导思想下,提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设目标。油车港于2004年建立了油车港镇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具体实施生态建设工作,编制了《油车港生态镇建设规划》,并于2005年2月经镇人大批准后开始实施。生态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庞杂的系统工程,实际工作远比喊口号要复杂得多。油车港根据自身实际,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生态镇建设工作:

一、强化环境治理。

工业经济的发展对镇域环境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要想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下大力气、加大投入、动真格地进行有效治理,油车港抓住了三个重点:

(一)村庄整治,治理农村居住环境。

从2004年到2008年4年时间里,全镇先后共投入资金4375万元,完成16个村42公里的通村等级公路和100公里到组达户道路硬化,新建防洪堤173公里,新建块石护岸16.6公里,新建标准农田2.5万亩,投入180万元对村庄、道路、居住小区进行绿化造林,累计绿化造林面积2216亩,新建改建农民公园1个,建成农村新居民点一个,建造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收集池4278只,整治河道333条共计193公里,改造卫生厕所209只,新建公厕1座,全镇放臵到户垃圾桶9782只,建设垃圾中转房84处,村级垃圾集中点57个,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臵行政村比例100%,全镇所有村庄完成城乡一体化改水工程。到2008年底,全镇16个村全部完成“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治理任务,并创建了1个省级小康建设示范村池湾村,1个省级文明村, 6个市级重点整治村,9个市级整治村,3个市级文明村,3个市级绿化示范村,8个区级生态村,11个区级文明村,可以说村庄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农村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二)堵疏结合,规范畜禽养殖模式。

在2008年以前,油车港镇100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场达到了76家,散小养殖户更是有上百家,主要集中在镇南片的几个行政村,由于养殖模式粗放,畜禽排泄物随处堆放,养殖户周边环境脏乱,群众怨声不断。2008年初,镇党委政府召开了有200多名镇、村二级干部参加的生态镇建设暨畜禽排泄物治理大会,把畜禽排泄物治理工作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攻坚项目,决心集中力量完成畜禽排泄物治理,彻底改变农村畜禽养殖模式。党委政府成立了“畜禽排泄物治理领导小组”,制定了《油车港镇畜禽排泄物治理实施方案》,因治理任务重时间紧,实行了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包户,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确定了“谁污染、谁治理、谁承担责任”的治理原则,要求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切实加强对污染治理的监督力度,对不依法进行防疫和污染治理的养殖户坚决予以取缔。在200

8、2009年两年时间里,全镇共计投入资金 58万余元,建设养殖户雨污分离管道 2507米,干粪堆积场354平方米,沼气池975立方米,沼液池1770立方米。完成了76户100头以上、73户50头以上养殖大户的治理,其中对14户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养殖户进行了清退。整治后的养殖户通过实施“一封堵二分离三配套(即封堵养殖场直排口、排泄物干湿分离和场内雨污管道分离、配套干粪堆积场、沼气池、沼液储存池)”的治理措施,达到了较好治理效果。到2009年9月底,镇“畜禽排泄物治理领导小组”对全镇养殖户进行了逐户自查,全部通过验收,2010年上半年,又通过了省级验收组的验收,治理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多管齐下,化解织机治理难题。

油车港镇家庭纺织业从2000年以后,有梭织机逐步升级为喷水织机,随之带来的织机废水污染日益严重,由于织机污水引发的民间纠纷和信访事件不断增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2005年起,油车港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喷水织机的治理工作。到2009年底,油车港镇共有喷水织机企业(户)1170家,喷水织机总数9242台。其中:50台以上织机企业15家1405台;10台以上织机户176户2385台;10台以下织机户979户5452台,分别分布在合心村、杨溪村、千金寺村、澄溪村、油车港居民委、西湖村、上睦村、栖真村、栖真居民委、池湾村、胜丰村、麦家村、马厍村、钱家桥村等十四个村居。突出的特点是点多、面广、量大,尤其是10台以下的散小织机户更是分散在各个自然村,治理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党委政府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喷水织机污水治理作为一项惠民实事工程和生态建设战略工程来抓,自2005年开展对喷水织机废水治理起,先后召开专题会议几十次,根据全镇喷水织机发展的特点,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治理措施。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了喷水织机户是废水治理的责任主体,村干部是具体责任人,联村干部是主要责任人,并及时调整了联村制度,把所有班子成员和全体行政事业干部充实到了全镇涉及喷水织机废水治理的14个村,同时建立了相应的镇村干部奖惩制度,出台了《喷水织机散户治理考核办法》,要求每个镇班子成员在每个月的工作例会中把所联系村的喷水织机废水治理情况进行汇报。从治理初期,油车港就确定了务求实效的治理方针,明确了“先企业、后农户,先大户、后小户”的治理秩序和“单(联)建处理设施、转型淘汰”两种治理模式。从前几年的治理效果来看,单建设施有治理速度快,政府投入少的优点,但是点多、面广、量大,监管的难度很大,处理设施实际开机率较低,且处理效果难以保证。转型淘汰的模式有一定的效果,到2009年底全镇共淘汰了176户949台喷水织机,但从数字来看只占到10台以下散户的18%,未能从根本上治理废水问题,并且随时市场行情的变化,一旦行情转好,农户淘汰织机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减小,也不排除原来淘汰的织机户重新购进织机。针对这种情况, 2009年6月,镇党委、政府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及时调整了治理模式,确定了“以集中建站为主、企业(织机户)单建为辅”的治理模式,以求达到彻底治理的效果。2009年7月,确定建设上睦污水处理站为喷水织机废水集中治理的试点村,2010年5月处理站建成投入运行,收集了该村2179台喷水织机废水,日处理能力6600吨。2010年3月,通过收购改造新港污水处理厂,把澄溪村、澄溪居民委周边1448台的喷水织机废水接入新港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5000吨。从试点站的运行情况来看,废水处理达标率得到了保障,治理效果明显,因此,2010年上半年又紧锣密鼓地开工建设合心、杨溪、千金寺、西湖四个村的污水处理站,四个站点共收集3530台喷水织机废水,日处理能力达10600吨。到2010年底,油车港镇共投入治理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建成运行了污水处理站6座,污水提升泵站两座,铺设污水管线近20公里,完成喷水织机废水治理8835台。其中集中入网处理7157台,日处理废水22000多吨;企业单建2户,织机185台,日处理废水460吨;淘汰织机1493台,治理率为95.6%,较好破解了喷水织机污水治理这一难题。

二、促进产业提升

油车港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传统产业由于能耗高、污染大,从长远来看不符合国家的产业导向,更与生态立镇的目标不相适应,因此,如何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全镇产业提升,成为决定油车港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油车港主要从三个方面寻求突破口:

(一)依托传统优势,培育高效生态农业。

油车港的农业传统优势比较明显,以杨溪连泗荡和马厍南官荡为主的水产养殖业,以西湖村为主的葡萄种植业,以古窦泾村为主的蔬菜种植业等都具有较好的产业传统。以此为依托,党委政府决定下大力气扶植高效生态农业,培育特色农产品。一是以“万亩高产示范方”创建为抓手,积极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到2010年底,共创建高产示范方12个、面积32000亩,亩产达650公斤比常规栽培模式亩产有了大幅度提高。新建良种核心示范方3个,良种种植面积1466亩,建设古窦泾村3500亩粮食功能区,新建百花庄330亩从插秧、除虫、机收等管理一体化服务示范点。成立了三个村粮油专业合作社,涉及农户2376户,面积9634亩,大力开展实施3414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建立土壤肥力监测点一个,测土配方施肥点2个,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传统水稻种植效益。二是在南片积极推广千斤粮万元钱等粮经轮作模式,新建了1个面积2000亩的“大棚鸡+雪菜+水稻”农牧结合型循环模式项目。推广“交白+莴苣笋或芹菜+水稻种植”模式15户,面积20亩。新增西小瓜种植面积300亩、大棚蔬菜300亩,在“千斤粮万元钱”粮经轮作模式上有了新突破。三是传统雪菜、蔬菜种植业不断提升,全镇种植面积超过了1.8万亩,依托嘉兴市彩云斋食品有限公司,改变了传统的坛装腌制粗加工技术,推出了优质小包装雪菜,并注册了“烟雨楼”商标,制定了“烟雨楼”无公害雪菜生产技术规程及腌制雪菜产品标准,市场销售量逐年增加。近两年又鼓励菜农积极发展时鲜蔬菜,通过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引导种植模式转型,引进新品种,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缩短蔬菜生长周期,提高种植效益。形成了以古窦泾村500亩蔬菜种植基地为中心,辐射百花庄、麦家和钱家桥村,种植规模达到3000亩以上的蔬菜种植规模。四是全面推广精品葡萄标准化生产,实施葡萄精品化发展战略。以“南湖”葡萄为特色精品瓜果产业,建成西湖、池湾、上睦、马厍、等村为主的4个葡萄产业基地,引导新发展农户向基地集聚,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2009年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建成了200亩核心示范区,对种植园道路水利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配套完善了大棚和滴水喷灌栽培设施,修建了400米葡萄新品种观光示范长廊,同时建立产品自检和技术培训中心。2009年7月,举办了油车港镇第三届葡萄节及第六届葡萄擂台赛,进一步打响了“南湖”葡萄品牌。

(二)利用自然资源,打造北部湿地经济。 油车港镇北片地势低洼,但水域面积广阔,具有特色水产品种养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北部湿地经济开发,发展北部湿地观光农业的战略思想。一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努力提升传统水产业。以“杨溪”生态鳖、“麟溪”风干鱼为特色的杨溪生态鳖产业园,通过高标准鱼塘改造、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了种苗培育、新品种试验、生态养殖、产品深加工、休闲垂钓、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养殖场,逐步成为全市范围内特色鲜明,集生产休闲为一体的渔业产业园。同时,与省淡水养殖所达成协议,成立油车港水产产业研发中心,通过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大力推广鱼鳖混养等生态高效特色水产养殖模式,为全面提升特色水产品养殖档次创造条件。二是做强做大南湖菱产业。以南湖菱提纯复壮繁育中心建设为抓手,在总结菱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外荡、鱼塘和低洼稻田三种种菱模式,重点推广北部稻田种菱及菱塘泥鳅、黑鱼套养,实现产业推广与产业提升同步进行。2010年,全镇南湖菱种植面积达到5600亩,其中稻田种植南湖菱面积355亩,套养泥鳅、黑鱼面积110亩,每亩经济效益超过4500元。同时南湖菱获得国家级“南湖菱地理标志产品”、“嘉兴南湖菱”证明商标,2010年,成功举办了以“秀美麟湖,画乡菱歌”为主题的秀洲·油车港第五届“麟湖之声”南湖菱文化节,进一步提高了油车港南湖菱的知名度。三是积极探索“洁水养殖”模式,抓好珍珠退养工作,大力推广混养、底部增氧等技术,2010年全镇鱼塘名、特、优混套养6300亩,新增渔塘套养网箱甲鱼150亩、水垤养殖100亩、青虾养殖500亩、龙虾养殖110亩。通过几年的努力,油车港的特色水产品种养业风生水起,北部湿地经济已初具规模。

(三)严格准入机制,孵化高新产业集群。

党委政府从提出生态立镇以后,一方面严格企业准入机制,从招商引资开始,注重企业单位GDP的能耗率,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进入,提高企业准入门槛,从而从源头上控制了排污企业的增量。同时,进一步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扩张,从建设用地、用电、环评准入等环节严控“二高”企业的项目扩张,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和“环保三同时”,遏制“二高”项目的盲目增量。抓好企业清洁生产工作,汇源纺织染整、德泰植绒、怡纺纺织、恒威电池、家家乐食品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多家企业进行了节能设备的改造。工业区投入1400万元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新市镇污水管网收集中心,建成集镇污水管网15公里,镇区的生活污水网实现了全线贯通。另一方面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杨溪生态鳖、彩云斋食品、美丹食品、家家乐食品、真真老老食品等五家企业被评为市级龙头企业,杨溪生态鳖、彩云斋食品公司成为省科技型农业企业。围绕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开展以商招商、产业招商,食品加工业实现集聚发展、机械电子业加快发展,引进了大友光电、麦尚科技等新兴产业企业。实施“525”规模企业培育工程,规模以上企业达80家。镇工业园区被认定为市特级市镇工业园区、省级秀洲工业园区分区。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和品牌战略。全年共获得授权专利30余件,恒威电池公司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被认定为市级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该公司发明专利9伏电池实现产业化生产。打响了“真真老老”、“昌记”、“禾城”、“美丹”等食品品牌和“韦博斯特”、“马田”、“斯柏虎”等服装品牌。

三、实现科学规划。

油车港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靠传统工业支持的经济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出现后劲不足,尽快寻找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重点产业转型,是摆在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油车港立足生态,科学规划,抓住了三个关键点:

(一)抢抓机遇,实现增长模式转变。

油车港镇居江、浙、沪三省一市交界处,紧邻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320国道、京杭大运河贴境而过,申嘉湖高速公路横穿镇域并在境内设臵出入口,距离嘉兴中心城市8公里,随着申嘉湖高速公路出口的开通,吉祥大桥、官荡大桥和东方北路的建成通车区位与交通优势尤为显著。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全镇经济实力日益提升、人文生态环境吸引日益增强、城镇功能日益完善,麟湖新城规划建设已经启动,为建设嘉兴中心城市卫星城提供了坚实基础。油车港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将中心镇建设小城市培育作为战略重点、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与沪杭同城、生态立市战略和区委区政府重点建设北部湿地平台这三大机遇,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双业并举、统筹发展、生态优先战略,围绕建设现代田园新秀洲的总定位,以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为导向,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构筑北翼湿地平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嘉兴重要生态屏障、上海大都市后花园、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实现嘉兴秀洲北翼加快发展和转型发展的良性互动、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良性互动、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努力打造生态名镇、田园市镇、旅游新镇、产业强镇,成为中心城市的重要卫星城。

(二)统筹发展,建设绿色生态城镇。

突出生态理念,以水系规划和产业循环为核心,构建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体系;以提升生态意识和文化素养为抓手,培育繁荣发展的生态文化体系;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创建洁净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将油车港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镇。根据油车港镇特有的水系网络格局,加强镇域水系综合规划,划分水网的等级,进行分级保护和整治;保护水域自然岸线、植被土壤、水生物等,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和改造步伐,推进集中治污、供热等公用设施建设。切实加快建设和完善“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臵、能源结构调整”三大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快建设城乡污水收集处理网络,有效推进农村分散型污染减排工作。引导新社区居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推广垃圾袋装化、分类化。不断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臵体系建设,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继续深化城乡一体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臵体系,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努力构建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链,加强危险废物收集处臵体系。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有计划地扩大集中供热工程、天然气管道工程的覆盖区域,并不断推广利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技术。以“清洁、亲水、清净、绿色”为目标,围绕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实施“工业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等环保行动计划。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按期完成总量控制计划、减排任务以及污染治理任务。着力推进镇区生态绿道建设,重点实施好东方路、正原路、茶园路、昌鸣路、申嘉湖高速和农田林网等道路绿化,形成城乡一体“绿网”体系。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开发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的固碳技术,提高农业土壤固碳量。强势推进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等系列创建活动。切实按照国家级生态镇的考核指标逐一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为创建国家级生态镇打好基础。

(三)生态为先,建设宜居田园市镇。

在生态立镇的指导思想下,油车镇各项工作都突出生态特色,各项规划也围绕生态这一中心。几年来,在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各村(居)积极开展生态、绿色创建活动,上睦村、钱家桥村、百花庄村、栖真村、马厍村、麦家村、千金寺村等七个村先后被评为区级生态村,2010年池湾村被评为市级生态村,天星社区被评为区级绿色社区,油车港镇中学、镇中心小学等三所学校被评为区级绿色学校,生态、绿色创建在全镇范围内深入人心。油车港还利用 “两分两换”新农村集聚政策,大力推进农村居民区的搬迁集聚,建成了钱家桥、马厍新农村示范社区、丽苑小区等多个新农村集聚点,大大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同时对新镇区的发展作了新的规划,以南官荡为中心的麟湖湿地综合开发项目即将实施,这一集房地产开发、旅游观光、商贸休闲、湿地保护于一体的综合开发项目,将全面提升油车港未来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一个经济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的现代田园新油车港即将跃世而出。

中共秀洲区油车港镇党委 秀洲区油车港镇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三月五日

新市镇基本情况简介

新市镇中心小学简介

坚定信念

坚定信念

坚定信念

坚定信念

坚定信念

坚定信念

坚定信念

东营:打造生态文明乡村

坚定信念打造生态新市镇
《坚定信念打造生态新市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