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学与生活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0-03-01 21:47: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学与生活的融合

——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

贵州省普定县化处镇戛卧小学教师:闵珂

本学科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为目标,以在品社课中想生活,在生活中想品社,即理论联系实际,把儿童当做主角,设计了一系列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在此我想凭借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围绕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一个开放性、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与生活联系一起,学会做事与做人,享受童年的快乐,学会感受、品位本学科的意义与内涵——健康成长。

一、开放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时代的迅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不能局限于对学生进行其发行和情感性的教育,而应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主动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家都知道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知道道德行为的学科。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都以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应以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为三条主线,教学应该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本学科的教学内容面对的是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此,只要开放教学模式,创建科学性、合理性、适应儿童健康发展的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科真正的教学目的。

二、走出课堂,达到知行统一 众说周知,课堂虽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但绝不是唯一渠道,生活与实践的统一,才是教学的最佳效果,尝试性的将学生带出课堂,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适当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发展,增强认识、接受教育,如学习《交通知识》认识车辆行驶规则等,就更加感受交通知识的重要性,学习“我是家庭小主人”内容时,要求学生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亲自实践,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本学科的教学,让学生能做的事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自己发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达到“教学做”统一的境界,从知行过程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让孩子知与行内容生活化,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自然地延伸到课外、贴近生活、品味生活。从而热爱生活,达到知与行的完美结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才是创新教育的意义所在。

三、让学生当主角,培养良好的品质

根据我国现在的家庭人口情况,多数家庭人口少,孩子少的原因促使相当一部分家长比较溺爱孩子,以致孩子任性,以自己为中心,故让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教导无可奈何。对此情况,我们在学习《任性的小熊》一课时,让学生当主角(小熊),领会道理的方法,通过自身体验,知道听从父母的教导,尊敬父母才是好孩子,主动接受教育,教学效果才会良好,让学生懂得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置身主角,深切体验,而非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潜移默化地提高认识,了解生活,学习中的善于恶、美与丑、好与坏,从而达到培养良好品质的教学目的,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

四、注意知识特征,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科知识的结构特征,创建有趣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正确引导和辅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针对性策划组织学科教学,创建师生的亲密关系,这也是品德与生活(社会)的魅力所在,达到趣味教学、快乐学习,才会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动力。这才是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根据知识的特征精心备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才能成功,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综上所述,《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要达到基础教育的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健康成长。让教学与生活融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物理教学与生活融合

《品德与生活》与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融合的初步研究

文化交流与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论文

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征文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教学与生活的融合
《教学与生活的融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