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动起来

发布时间:2020-03-02 07:37: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动起来

宜兴市丰义小学 陆李萍

摘要:现在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接受能力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缺乏自控能力、注意力易分散的弱点。因此,在一堂音乐课中,若一味要求孩子们在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静态教学中进行,这无异于捆绑了学生的手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何引导学生将身体中各个器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真正投入到音乐的美好境界中呢?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 学生 主动参与 音乐活动

正文:新课程实施强调音乐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开发,重视能力的发展,特别是满足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所以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接受能力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缺乏自控能力、注意力易分散的弱点。因此,在一堂音乐课中,若一味要求孩子们在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静态教学中进行,这无异于捆绑了学生的手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所以,音乐教学不仅要有静,更要在听、唱、视、写、忆、创的“动”中进行。如何引导学生将身体中各个器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真正投入到音乐的美好境界中呢?

音乐是“动”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下面简要谈一下我自已的感受。

一、在歌唱中动起来

1、歌舞结合

“演唱歌曲”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在歌唱教学中不仅嘴巴摇动,我们的身体也可以动起来。新一轮的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视音乐实践,指导我们的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这正符合了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勇于探索的特点。因而,在歌唱教学中,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所以在歌唱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爱表演的特点,首先让学生对新授歌曲按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即兴自编表演动作。然后再将学生动作优化组合,形成一套优美、完整的歌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创作与表现能力。例如,在教授歌曲《燕儿飞》时,在基本掌握歌曲后,我让学生两个人一组,分别表演燕子飞翔时进行歌表演,同学们的动作诙谐幽默,不但巩固了歌曲的歌唱,而且在创作中体验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感受因创作成功而带来的喜悦。

2、师生互动

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当中,一同分享掌握知识的无穷乐趣。我在教学《彝家娃娃真幸福》一课中,便采用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先进行节奏训练:出示这一课的节奏拼图,让学生随意拼凑成一条完整的节奏,教师用打击乐器敲出节奏,让学生听辨有无结束感,引导学生找出最动听的一条节奏。然后学习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师生动的介绍有关彝族的趣闻轶事;接着聆听乐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录音,通过听,学会歌曲的歌词;然后教师示范几个彝族舞蹈的动作,让学生进行模仿;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分组创编“歌伴舞”;最后分小组进行展示,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纵观这一节课,带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给学生一个参与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一种感受音乐的乐趣。

二、在创作动起来.

1、在赏析中。让学生创作旋律、倾听自己的内心音乐,从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课堂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创作旋律,再弹奏出来,展示给大家,孩子们会真正感受到音乐的勉力,进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激发更大的创作兴趣。每个孩子在创作中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姑且不在意孩子们的创作是否完善、完美,曲式是否正确,旋律的走向是否恰当,只要他们在创作中能够去探索、去理解就足够了。因为克拉特斯曾说:“探索是新思想的展露,是一种积极尝试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也很注意孩子们的创作,将他们的创作加以修改,配上和弦,附以优美音色和丰富的节奏,再弹奏出来让孩子们聆听。从而使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深化,因为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在演奏中。演奏时音乐实践的重要内容,就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乐器来感知和表现音乐,同时激发他们学习乐器的兴趣,如竖琴、口琴、打击乐器等。一般可选择篇幅短小、曲调优美、节奏感强并易于演奏的,适合小学生的演奏能力和特点,通过演奏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又能加深他们对音乐旋律和结构的理解,调动学生对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三、在欣赏中动起来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着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

1、在乐器赏析中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能够听赏由中外常见管乐器演奏的音乐作品,了解乐器的形状以及音色特点。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在听赏乐曲的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显现乐器实物,让学生对乐器的形状、材质等都有较为直观的印象,也可以亲手抚摸和拨弄一下,进而就会使学生对这种乐器所演奏的音乐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也会非常认真的聆听乐曲,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时,条件所限,不能呈现实物,也可以尽量的为学生提供视频资料、音像资料,帮助学生尽可能直观地认识乐器形状和音色特点。

2、在欣赏中演唱

歌唱是掌握音乐旋律训练学生准确把握节奏和音色的一种好的方法。许多声乐作品的欣赏用歌唱的方式来感知。例如:五年级的合唱曲《飞来的花瓣》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演唱来感知和体会。

3、在欣赏中加入动作

动作是小学生最容易出现的一种情感体验了。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不同的力度、快慢交替的速度,以及不同的情感变换等,都能激起小学生形体动作的反应,使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动起来。教师如果能够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作出拍手、跺脚等符合乐曲节奏和美感的动作,并教学生一些简单的舞蹈肢体动作,和音乐一起动起来,那么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也会加深的。并且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这是为了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找到正确的答案。 总之,音乐教育是充满生机,多姿多彩的审美教育课程。在小学的歌唱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投入到教学中,充分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因素,教无定法,切不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只有不断学习、探索,冲破陈旧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才能使每个孩子从歌唱中得到快乐,从歌声中得到发展,真正地快乐歌唱。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教学法》 师范院校音乐教材编委会 1993年6月 上海音乐出版社

(2)、《小学音乐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2009年 12月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音乐基础》 陶春晓 2010年6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邹爱民,《音乐教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

此文获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

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让学生在激励中成长

让学生在鼓励中成长

让学生在感恩中成长

让学生在爱中成长

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

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动起来
《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动起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