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发布时间:2020-03-04 00:22: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作者:皇甫静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05期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个重要论断。《决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在于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和谐校园,是优化大学生成才环境的重要内容,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要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高校党建工作必须与和谐校园建设有机结合,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大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高校既是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园区,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对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

一、正确理解高校和谐校园的内涵

要构建高校和谐校园,首先要正确理解高校和谐校园的内涵。高校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要求一样,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这二十四个字,也高度概括了高校和谐校园的内涵和要求。高校和谐校园的内涵,我们的理解是: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办学得到充分发扬,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尊重和采纳。高校领导班子依法治校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学校的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校园人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学校组织机制健全,管理完善,学校秩序良好,师生员工安居乐业,学校保持安定团结;和谐发展,就是校园内人际关系和谐,校园人和校园环境和谐,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师生员工工作、学习顺心,多数人的发展愿望得到实现,有成就感,学校与师生员工共同发展。

二、党组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实践与创新

1.认清和谐校园的本质内涵,明确学生党建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

“所谓和谐校园是以和衷共济、内外和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校园的和谐,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由人营造的各种管理环

境、教育环境等的和谐, 以及向社会体现出的文化教育阵地的和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本内容和最终目的。

多年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发展工作“重数量轻质量”,工作机制“重常规轻创新”,先进性发挥“重局部作用轻整体作用”,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理想信念模糊化、党组织战斗力沙化、服务意识淡化等。这种现状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改善,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影响高校教育目的的实现。 因此,认清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新理念,结合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明确当前学生党建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从而制定符合学生党建发展的各项措施, 既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实现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

(1)大学生党建新任务体现为: 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完善和创新学生党员发展机制,重质重量培养发展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组织力量;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发挥学生党员队伍在高校教育管理和各级组织中的模范、桥梁作用,增强协调、团结、领导能力。

(2)大学生党建新要求体现为: 以科学发展观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行动指南,注意党建、团建协调发展,党建体系、载体协调发展,党员数量、质量协调发展,最终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全面创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将高等教育的发展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推进相结合;强化新理论、新思想、新知识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创新,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时代感与针对性。

2.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构建文化型、学术型、平安型和谐校园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学校党委与广大党员、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和谐校园建设的力量源泉来自于高校党的各级组织,和谐校园建设的各项任务也要落实到高校各级党组织。

(1)保证校园文化的正确方向。当代大学校园是八面来风的思想文化集结地,同时也是意识形态、学术思潮的汇集地。高校应当加强宣传和舆论导向,对社会中涌入大学校园的各种文化信息要进行必要的筛选。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文化价值选择教育,做到既坚持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特性,又强化对外来文化优良因素的吸收。

(2)促进高校党建与学科建设协调发展。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科建设献策献力。要注意培养和吸收非党员的学术骨干入党,提高党员的学术水平。学术团队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和科研水平,更应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思想上提高自己,不断增强科研人员为学科建设作贡献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3)创新党支部的工作和活动方式。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支部建设目标管理为抓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保证监督作用。

(4)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学校是每个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和共同载体,学校的命运与每个师生员工的命运息息相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组织要带领师生员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学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要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科学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保证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5)党建工作应以人为本。教育是育人,其根本职能就是培养人、教育人、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高校党建工作应以人为本,要体现尊重,倡导“和而不同”。在学校,不同的师生对现实有不同的认识,水平不同,需要也不同,因此要承认差别、正视差别,通过积极引导,创造一个生动活泼、安定有序的环境。校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表现。我们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3.创新方法培养教育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

近年来,学生入党热情高涨,一入校就有许多学生向辅导员、班主任咨询入党的程序,向高年级的学生打听入党的难易程度;同时由于各高校的扩招,因此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迅速扩大。此时,传统的集中在学校党校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教育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尤其是在多校区学校,受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很难保证培训对象有统一的时间在统一的地点来参加学习培训。因此,积极探索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新途径就十分重要。

一是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在活动中,可以采取邀请专家讲课,召开学生座谈会,通过学生辅导员、相关业务教师引导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可以通过名师讲座、学生答辩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理论灌输;还可以采取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丰富主题教育的内容。

二是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下乡挂职锻炼等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开展“红色之旅”教育,对积极分子实行公开评议答辩,让学生亲自去看、亲耳去听,同时学会自己思考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寻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三是树立本校学生党员中的典范,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比如结合“评选优秀党员”,举办“我为党旗添光彩”等演讲活动,让学生们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由于典范人物就在本校,就在自己身边,所以更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也更大。通过榜样示范作用,达到用学生党员带动入党积极分子、用优秀学生影响普通学生的目的,从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此外,每个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都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构建和谐校园,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师生员工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领导能力和核心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几点思考

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努力破解拆迁难题

发挥基层工会作用 构建和谐现代银行

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保驾护航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对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央行中作用的思考

积极发挥检察职能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刍议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积极发挥女职工的作用

发挥妇女作用 构建和谐医院

发挥工会作用构建和谐企业

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