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国志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20:18: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三国志》读后感 长安中心小学 顾佳松

从小就喜欢听三国的故事,从小学教材的《三国茅庐》到中学学习的《出师表》,从小说的《三国演义》到电视剧中的《三国演义》,每一个故事都是吸引着我。从这些故事中,我看到了刘备的仁德,孔明逆天的智谋,五虎将的忠勇,孙权、周瑜的年少有为,以及曹操的奸诈······或许很多人对三国人物的印象。直到我看到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后,原本的感受都打上了问号,刘备真有如此仁德吗?孔明真会施法借东风吗?曹操真是三国时代的恶人吗?后来才发现,原来《三国演义》只是演义,是小说,里面很多故事都是虚构的,而其中对刘备的褒奖和对曹操的贬低,都带有笔者的主观色彩,而想了解真正在历史上发生过的三国故事,唯有参考正史《三国志》。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不得不说,初看《三国志》非常艰辛,因为毕竟是全文言文,因此我是结合一些品三国的视频进行阅读的。毕竟是史书,大部分故事的讲述还是比较公允和符合实际的,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推翻了一些人物在我心中的形象。例如曹操,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对曹操的评价。(以下是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提到曹操,从前我想到的第一句话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啊,曹操是一个多疑的人,是一个残酷的人,是一个自负的人,很显然,这是一个扮演坏人的角色。但着眼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他行刺董卓败逃,一路上被人追杀,如果他不生性多疑,倒也奇怪了。另一句评价曹操的话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乍看是有褒有贬,但实则却是肯定了曹操的能力和在乱世中的地位。前半句说的是曹操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后半句所谓的枭雄,说明他有野心,是独霸一方的魁首,纵观历史,乱世中,能称霸一方的不正是像曹操一样的枭雄吗?如今再谈曹操,我想到的是曹操的一句诗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观沧海》”我们都知道曹操的抱负是实现全国统一,却不知他为此付出了多少艰辛,从黄巾军起义到讨伐董卓,到最后邺城称魏,一路走来,相对他的“奸诈”,我看到更多的是他的雄才伟略,还有曹操也并非是一个残忍的人,虽说他也屠杀过百姓和无辜的人,但他绝不是一个残暴的君王,曹操在征讨袁绍行军路上,看到金灿灿的麦田,颁布了不准随意踩踏麦田的命令,可以看出他是非常爱惜百姓的,而且魏蜀吴三国中,魏国的内政也是施行的最好的。因此,在我眼中,曹操的贡献要远远盖过他的污点,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他也是一位不折不扣英雄。

当然,古今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他生平的很多成就是世人公认的,他是伟大的军事家,与吕布的“兖州之战”,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每一场战役都体现了曹操非凡的军事才能。他是伟大的政治家,他带兵进洛阳,拥立汉献帝,挟天子而令诸侯,还一统中国的北方,可谓是成就卓著。他还是伟大的文学家,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曹操的文学作品也是数不胜数,我们耳熟能详的《观沧海》、《短歌行》以及后期的《龟虽寿》,每一首诗词都体现出了曹操的英雄气魄和远大抱负。毛主席个人也是非常欣赏曹操,毛泽东诗词对秦始皇、汉武帝的评价是八个字:“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但在毛泽东心目中,曹操在统一国家和开拓疆土的贡献方面不输秦皇、汉武;不仅统一北方,创立魏国,而且为结束三国鼎立的分治局面,统一全中国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曹操的诗词、文章、军事理论等文采方面的建树,远为秦皇、汉武所不及。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讲演中也说道:“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在我真正深入了解《三国志》的相关史料后,感悟颇深,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就深处在这乱世中,扮演者属于自己的角色,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就像是一面镜子,看到了过去也照亮了未来。

2017.8.25

三国志读后感

三国志读后感

三国志读后感

《三国志》读后感

《三国志》读后感

三国志读后感

三国志读后感

三国志读后感

《三国志》读后感

《三国志》读后感800字

三国志读后感
《三国志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