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李怡林群文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4 03:07: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循“一”而入,识人悟情

——以“一”为例,巧用数量词显神韵

一 选文篇目

《植树的牧羊人》

《王几何》

《西线无战事》选段 二 文本解读

《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篇著名的绘本故事,作者虚构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通过荒原前后境况的对比,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王几何》是一位数学老师,他上课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尤其是在和学生见面的第一节数学课中,王老师凭借其高超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巧,让学生们永生难忘。《西线无战事》是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的第一部成功之作,创作于1929年,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德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部小说以一战为背景,是被毁灭的德国青年一代的控诉书,这本书一出版尤其受到当地青年的热烈欢迎。选段描绘主人公博伊默尔经历的战场上的残酷场景,发人深省,让我们意识到战争的罪恶,和平的可贵。 三 设计意图

三篇文章都是记叙文,作者塑造了感人的艺术形象,描绘了残酷的战争景象。三位作者不约而同的使用数量词来加深读者的印象, 尤其是数词“一”被广泛运用。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体现作者情感等方面起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是,由于人物所处环境和作者要表达的主题不同,数量词的使用及作用也有不同。牧羊人一个人默默植树,不求回报,作者描写选种过程,清晰具体;王老师在课堂上要面对学生,从学生视角出发,作者描写外貌、神态、语言,精妙传神;战争从来是残酷的,作者描写战争环境,如临其境。本课试图以数量词,尤其是“一”作为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深入文本读文,辨识与提取关键词,比较整合文本,同中找异,形成反思,最后自己能够运用,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通过跳读、诵读、精读等方式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希望学生能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开始形成深入文本的阅读习惯,对以后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文字感悟能力虽弱于八九年级学生,但还是可以通过预习抓住三篇文章的共同点,从而在课堂上能较快的把握重点语段,在朗读中深入文本,从共同点中读出不同点,分析人物形象,环境特点,悟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目标

通过对数量词,尤其是对“一”的分析,在反复诵读重点段落中加强对文本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加深对作者表达的主要情感的感悟。

六 教学方法

诵读法

默读法

精读法

讨论法

对比法

前置学习

带着问题预习《植树的牧羊人》、《王几何》、《西线无战事》选段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以检查前置学习入课。

同学们昨天对三篇文章进行了前置学习,让我们看看同学们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投影展示)。

二 识人悟情

讨论学习《植树的牧羊人》、《王几何》、《西线无战事》选段中数量词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一)《植树的牧羊人》

1. 我们看到,三篇文章或叙事,或写人,不过,在写人叙事中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我们先来一起读读这个段落。

学生读去掉数量词的段落。进而讨论分析以“一”为主的数量词的作用。 2 改段与原段主要写了什么?

牧羊人挑选树种的过程。

3 原段增加了什么词?有什么效果?

数量词,将过程描写的更清晰具体,更有力的体现了牧羊人的认真仔细。 4.本文数量词的作用仅止于此吗?再读以下段落。讨论后得出结论:

前后文的数量词形成对比,让牧羊人的创造的奇迹更鲜活的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明白:不断地努力可以创造奇迹,从而揭示文章主旨,让我们对牧羊人心生敬意。

小结:数量词:描写过程,清晰具体,串起上下文,形成对比,在特定的环境中,将人物形象塑造的更饱满,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体现文章主旨。

一番捡选,数载植树,成就一片绿洲沃土

(二)同样用对比的方法分组学习《王几何》和《西线无战事》选段

过渡语:默默无闻的牧羊人值得敬佩,普普通通的数学老师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惨烈的战争更让我们意识到和平的可贵。学生分为两个大组,分别阅读《王几何》和《西线无战事》选段,找出集中使用数量词的段落。

1.阅读《王几何》,重点对比研读文章

2、3段,讨论分析。

(1)数量词主要应用在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中?

外貌,神态描写

(2)对比阅读

2、3段,这两段写出了王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幽默风趣

(3)作者在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中使用数量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小结:数量词:描写形貌,精妙传神,无声胜有声,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凸显人物的幽默风趣,

一尊笑佛,无声示范,喜迎一位课堂良师。

2.阅读《西线无战事》选段,重点研读

1、

2、

3、5段。

(1)选段主要描写什么内容?属于什么描写?

战争中一次炮袭的场面。环境描写 (2)战场上的环境有何特点?

恐怖 惨烈

(3)数量词在选文的环境描写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小结:数量词:描写环境,如临其境,前后照应,突出战争的残酷惨烈的程度,可见作者对战争的恐惧、厌恶,从反面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盼望。

一次炮袭,五条生命,只盼一世和平永驻

三:总结本课

在特定写作背景中,根据文章写作内容的需要,数量词被广泛使用,可以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突出文章的主旨。

四 拓展延伸

文学家欧阳修曾自号“六一居士”

,请同学们拿起笔,也用数量词,来描绘文中人物,写出你对他们的认识吧。

分组动笔,交流展示。

五:本课结语

同学们,道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小小数量词也可指代世间万物。让我们从此出发,管中窥豹,见微知著,去感受我们母语的美好神奇吧。

六:推荐阅读:《蜡烛》《台阶》《高山下的花环》选段 七:布置作业:完善课堂练习

板书:

循“一”而入

识人

悟情

牧羊人

描写过程

具体

认真

敬佩

王老师

描写形貌

传神

幽默

铭记

博伊默尔

描写环境

细致

反战

盼望

带着问题读文:三篇文章各自记叙了什么事?前两篇文章分别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第三篇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文章中都大量使用了数量词,其中有一个数词被多次使用,是哪个数词?

植树的牧羊人

1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2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3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人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三十来只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4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

5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6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7和牧羊人待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里再住一天,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知道更多牧羊人的事情,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群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在里泡了一下。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棒。

8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的往坑里放 一颗橡 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9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 子也 去世了。他选 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的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10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

11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12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森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13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

14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怀疑或动摇,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51945年的6月,我 最 后一次见 到 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87岁了。我

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

16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17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重点预习

2、

6、

8、

9、

15、

16、段

王几何

1从小学跨进初中校园,一切都是新鲜的,特别是几何那门全新的功课。所以,我们初一上第一节几何课时,大家睁圆了眼睛,认真而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几何老师会是怎样一个人呢?

2铃声一响,全班42双黑眼睛一齐望向教室门。须臾,一个头方耳大、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工夫就站到了讲台上。胖人能走这么快?全班同学大吃一惊,教室里更安静了,静得只听见周围深沉的呼吸。

3可是,一分钟过去了,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矮胖老师足足又哑笑了两分钟。太神奇了,他该不是聋哑学校的老师吧?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

4矮胖老师依然不说一句话,但却渐渐收起了笑容,用黑板刷轻轻敲击着讲台上的课桌,待全班同学安静下来,他突然面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那生动地站在黑板上的圆和等边三角形又标准,又好看,于是全班同学都呆呆地想:用圆规和三角板画,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扬扬的表情。待全班42双黑眼睛惊讶得每一双都放大半公分后。他突然转过身去,面向黑板,挥手写下了排球大的三个字:王玉琳。

“这就是我的大名!”他说,声音出奇的洪亮。

5“上几届的同学。承蒙他们的特别关爱,私下里给本老师取了个绰号。”矮胖老师缓缓转过身去,挥手在黑板上优雅地又写了三个大字:王几何。真是太幽默了,全班男生、女生哄堂大笑。王老师却毫不理会满教室的笑声,继续用他那金属般的声音说:“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矮胖老师继续用黑板刷轻敲课桌,以镇住教室里的嘈杂声。“上几届有的同学说:王老师你画的那圆圈有啥了不起?我们也会画!” 胖得像弥勒佛一般的王老师,站在讲台上眉开眼笑:“现在,我就请同学们一个个上台来,用不着反手,只是正面徒手画圆和三角形„„”

6简直要让人笑破了肚子,几何课竟变成了图画课! 只见男女同学轮番走上讲台,可是,大家哪里是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圆和画三角形?笑得双手发抖的同学们,一个个变得笨手笨脚,画的全是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人人都笑得满脸泪水,喉咙发肿。几十年后。我依然可以对天发誓:这是我这辈子笑得最得意忘形、最舒畅、最厉害的一次。 几何老师在同学们快乐得泪流满面的大笑中结束了第一堂课。

7王老师下课前的结束语是:“请注意,我并不是要大家死板地学我画圆、画三角形。我教了20多年中学几何,是一个一辈子热爱几何教学的教书匠,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奇怪的是,王老师说这番话时,竟第一次严肃得面无一丝笑容。一时间满教室鸦雀无声。

8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

9这堂课的喜剧效果让42个中学生一辈子铭记在心,让42个少年永远记住他们的中学时代:有一位业务水平极高、人人都盼望他上课的幽默风趣的老师,他的名字叫做王玉琳,绰号叫做王几何。

《西线无战事》选段

1过了交通壕,是一片牧场。终于临近了那片可爱的小树林。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那么亲切。房边整齐地排放着一堆堆土墩和一个个黑色十字架。

2忽然,感觉一阵嘶嘶声音从身后逼近最后竟又成了那讨厌的塌裂声和隆隆的轰鸣声。我们赶忙扑倒,就在前方十多米处,火光直顺着冲上天空。几秒钟,随着再一次轰鸣,树林里枝草飞射,三四棵树被连根拔起直冲林丛的顶部,然后被肢解的四分五裂。炮弹咝咝飞蹿,像锅炉被打开门一样,非常密集。

3“趴下!”有人大喊,“快隐蔽!”

除了墓地和土墩没有什么掩体了。草太低了,树林又太远。而且很危险我们跌跌撞撞靠了过去,像胶水一样紧紧粘贴到土墩后面,一动不动地等待着。一片可怕的漆黑,滚动着,呼啸着笼罩过来恐惧的黑暗像巨人的步伐冲了过来又从我们顶咆哮而去。爆炸的火光不时给墓地上空点起一盏盏闪光的明灯。看到不能离开,我们只好借着弹火的光亮向草地张望。那里简直是一片澎湃的海洋,炮弹的火舌像海浪般不停地飞驰跳跃着。而我们从草地上穿过的想法也被破灭了。顷刻间树林已夷为平地,被炸的粉身碎骨。我们就只剩下这块墓地可以躲藏了。

4天崩地裂了!泥沙像倾盆大雨般到处洒落,我们面前弹片横飞,我的衣袖也被划裂了就感觉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很疼。于是我使劲捏紧拳头,到并不觉得疼。我还有些担心万一是已经麻木没察觉呢。我便把整个胳膊摸了一遍,才发现只是擦伤点儿皮,没什么事。几乎与此同时,忽然感觉脑袋嗡的一声被什么东西狠狠打了一下,开始天旋地转了。但我尽力镇定下来,我的意识在反复地告诉我:一定要保持清醒!钢盔被远道而来的碎弹片狠狠砸了一下,好在力量已减弱,并没有戳穿。我擦掉眼里的泥沙,隐隐约约看见咫尺之遥的地方居然炸开一个大坑。凭经验我知道通常炮弹不会击中相同一个土坑两次的,于是我便顺势向前一蹿一扑,像钓上来的鱼一样紧紧地趴贴在地上。随后一阵嘶嘶声便由远而近急促地飞来,我本能地从左手一边抓住什么东西挡了一下,便感觉天塌地陷一样,热浪在身上冲击着。我慢慢地爬到旁边一个东西下面,也不知是块木头,还是块布,只知道它可以用来掩盖,用来躲避那呼啸而来的纷飞的弹片。

......

5天已大亮了。一阵微风轻轻掠过墓地,一道微弱的光线射到我们身上。我跳出坑墙,爬出弹坑。透过杂乱的暗淡的晨光,一条完完整整的腿横摆着,套在上面的长统靴还很新。

墓地乱七八糟,棺木中的尸首随处可见,他们又死了一次。不过被炸飞的每一具尸首都曾救护着我们的性命与安全。

6篱笆让炸毁了,军车铁道也被彻底破坏了,弯成一个个圆拱高高直立起来。还有人躺在前面呻吟着我们都停了下来。而克络普仍旧扶着那个受伤的人在向前默默地走着。

地上躺着的正好又是个新兵。样子很疲倦,痛苦地看着我们,血顺着屁股向外滴渗。我本想用水壶里的甜酒和茶帮他擦掉血水,但克托一把制止了我。随后他凑上去弓着身子问:“朋友,你哪儿挂彩了。”

7新兵眼珠动了一下,嘴唇稍动了一下他已毫无说话的气力

我们小心翼翼地扒下他的裤子。他呻吟了几句:“慢点,轻些,好吗?”

要是伤在肚腹,他可就不能喝任何东西了。不所幸的是他倒没有呕吐。他的屁股被打得血肉模糊,裸露出来。因为关节被击中,他可能再不能行走了。

小家伙怯生生看着我们,我说:“我们得帮你找个担架来。”

8他并没听明白,有气无力地说:“别扔下我——。”

“我们就会过来,现在必须帮你找副担架。”克托说。他好像还是没听清我们的话,只是泪汪汪地哭着用手拉住我们,一个地劲说:“请,别离开——。”

9我们为他找来一副担架。

克托不停地摇着头低沉地说:“他太年轻了,”然后又说了一遍,“太年轻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呢。”

死了五个,伤了八个,这个代价比开始我们推测的要好一些。但这仅仅是短短的一次炮袭。有两个正好死在被炮弹炸开的墓穴中:我们铲些泥土把他们就地掩埋了。

10大家排成一行,默默地往回缓缓前进,伤员被送进医疗站了。天陰沉沉的,抬担架的正忙不迭失地查看名卡和牌号。担架上不时有人哽咽着。雨也开始飘洒起来。

李怡林群文教案

王林—群文阅读

李怡林同学的先进事迹

政治学原理李怡文整理

群文阅读教案

群文阅读教案

群文阅读教案

群文阅读教案

群文阅读教案

群文阅读教案

李怡林群文教案
《李怡林群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