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

发布时间:2020-03-03 16:34: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时采用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着力营造选拔任用干部良好导向,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中推出的又一项“新招”。

一、什么是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

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即在市直机关党政正职和市直机关副职领导干部出现空缺时,单位领导班子集体或个人可依据有关规定,对公布的职位向市委组织部提名拟提拔人选,并填写提名登记表,对提名人选承担相应提名责任的制度。

二、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的主要做法

要在严格遵循《干部任用条例》的基础上,坚持以扩大民主为基本方向,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为主要目的,以“四制”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着力增强干部选拔任用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推进提名工作的规范化。

首先,实施阳光透明制。 坚持以\"公开\"增强透明度,突出\"群众希望了解的\"和\"需要群众了解的\"这个重点,只要能公开的内容,都及时公之于众,切实扩大群众知情范围,以\"公开\"促规 1

范。一是公开职位和任职条件,使干部群众清楚\"要选哪些职位\"和\"要选什么样的人\"。二是公开程序方法,使干部群众清楚\"怎样选人\"和\"选了什么样的人\"。

其次,规范推荐提名制。在作出干部调整动议决定后,要采取\"四方联推\"方式。一是干部群众广泛推。具体包括单位内推荐、系统内推荐和全市干部大会推荐,由组织部门按照动议职位资格条件组织参会人员采取无记名填写推荐表的方式进行。二是领导干部署名推。制作领导干部个人署名推荐干部表,由提名人负责任地填写推荐表并署名。要求推荐材料要全面介绍被推荐人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提出推荐理由和使用建议,并申明与推荐人选的关系。三是部门单位集体推。由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确定推荐对象,并做好会议记录。推荐人选产生后,以正式文件上报组织部,要求报告必须写明推荐人选的基本情况、主要工作实绩、拟推荐职务、推荐理由等。四是干部个人自荐推。制作干部个人自我推荐任职登记表,凡符合提名资格条件的干部都可以自荐。通过明确推荐主体和推荐方式,切实扩大了推荐范围,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了干部推荐工作中,为提高干部选任质量提供了根本保证。

再次,实施差额考察制。在确定重点考察对象时,根据推荐结果、资格审查结果和岗位需要,征求相关领导及单位的意见, 2

按照差额比例要求,对每个空缺岗位从推荐得票相对集中人员中提出2名以上提名人选,报常委会确定考察对象,发布考察预告后进行差额考察。注重考察程序和方法,坚持平时考察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保持考察工作的连续性;坚持干部述职、述廉与群众测评相结合,扩大考察工作的民主性;坚持工作圈了解与生活圈、社交圈了解相结合,体现考察工作的主动性;坚持充分尊重民意与综合分析、评价相结合,防止简单的以票取人。在干部任用前,坚持做到两次征求纪检机关和检察、政法、安监、计生、信访等部门的意见。

最后,实施常委会、全委会票决制。市委对所有干部任免一律实行常委会票决制,对重要部门正职干部进行全委会二次票决。同时,注重坚持民主集中制,规范议事决策程序。决定干部任用前,能够坚持做到管人与治事相结合的原则,并及时与人大、政协主要领导进行沟通。常委会研究干部,尽可能保证常委全额出席,不足三分之二决不研究干部。

三、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的主要原则

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工作中,要着重坚持以下四个主要原则:

(一)党管干部。党管干部是党的一贯方针,是干部管理制度的一个根本原则。对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权问题,要通过规范提名程序,健全提名制度,以确保党管干部原则落到实处,为推进干部选拔任用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和系统化提供制度保障。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就是要处理好积极与稳妥的关系。既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敢于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和具体方法,把切实可行的新思路、新制度、新方式引入提名环节,又要坚持党的领导,组织部门的具体组织、实施、参与和监督,保持干部工作的连续性和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

(二)德才兼备。德才兼备始终是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标准,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论述,是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在提名环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特别是要根据拟任职位要求,把合适的人提到适合的岗位,且把政治品质、思想道德放在首位,确保提名人选的方向性。

(三)推进民主。推进选拔任用干部工作民主化,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的根本价值取向。其目标是建立公正、平等、竞争的环境,选用、监督、责任 4

等环节相互制衡的机制,透明、知情、实际有效的方法,以真正落实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正确理解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环节民主的内涵,既要在提名中体现多数人的意见,按多数人的提名确定人选,并把民主贯穿提名的各环节、全过程,又要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对被提名人选进行比较、综合,把民主和集中有机融合起来。

(四)简捷实用。建立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的目的在于选拔调整领导干部,特别是日常选人用人时,规范提名主体、完善程序、明确责任,进一步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因此,这项工作要从长计议,在见实效上下功夫,在坚持持久上作文章,做到严谨、科学、务实。在理论研究、过程设计、实际操作上,都要力求简捷,易于操作,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注重可行性和实效性,避免流于形式、为提名而提名。

四、对于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的几点思考

(一)群众民主参与意识不够强,较难形成浓烈的竞争氛围。近几年,通过实施公开选拔、民主推荐、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举措,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化程度不断深入,但由于受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束缚,仍有一部分人片面地认为,干部的选拔 5

任用、监督管理是组织上考虑的事情,所谓扩大民主,只是走走过场而已。在公开选拔中,参与者也往往顾虑重重:一怕给单位领导留下“好高骛远、不安心工作”的坏印象;二怕竞争失利,面子难下;三是怕有伤情面,想竞争但又不好意思参与。凡此种种心理,迫使有的参与者放弃竞争。

(二)衡量标准不够科学,使民主的“度”难以把握。 “得票数”不是提名的唯一依据,必须结合多方面的的情况综合考虑。但问题在于,取消了标准的唯一性,往往就取消了标准的确定性,导致了提名的弹性和随意性,使得领导干部履行提名权力时有了较大的伸缩余地和弹性空间,也就为选人用人上的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此外,让多少群众参与推荐,在多大范围内公开,才算民主?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推竞选,每个职位至少要有多少人参与竞争,才能符合竞争要求?评价一个干部究竟要有多少群众认同,才算群众公认?等等,其“度”和“量”都较难把握。

(三)程序不够规范,提名环节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根据《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应当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也就是“先民主、后提名”。但是,实际工作中有不少情况是“先提名、后民主”。此外,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和可供操作的行为规范,现行的提名推荐方式多种多样、形态各异。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公开的,也有隐蔽的;有的是组织行为,有的是个人行为;有的是正式的书面推荐,有的是领导者的口头推

荐或授意;有的是出于公心、举贤荐能,有的则是考虑一己私利,说情、打招呼,极力推荐部下或身边的工作人员等等。毋庸讳言,“暗箱操作”在干部提名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四)提名责任主体不够明确,失察失误责任比较难追究。提名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导致了提名权的权力主体也即责任主体的不确定性,这也是制约提名责任落实的一个重要因素。难以明确干部推荐提名环节的责任主体,使得推荐者只行使提名权力,却不承担提名责任,推荐出现失察失误却无人负责、无法追究。

总之,通过实行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打破了以往干部工作相对神秘化的做法,将权力运行在 \"阳光\"之下,营造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真正做到了靠公论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提高了干部选任的社会公信度,变\"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为\"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促进了推荐人选渠道从单一推荐向多方推荐转变,推荐范围以内部推荐提名为主向内外推荐相结合转变,扩大了干部群众参与范围,让更多的干部有机会参与竞争,竞争择优确定,既确保了选用人选的最优化,又使落选的干部认清了自己的差距,对选出的人选更认同,为提高干部的公信度提供了制度保障。

干部选拔任用

干部选拔任用

对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的思考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

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制度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干部选拔任用考试题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告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告

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
《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