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一首“大理石的诗”

发布时间:2020-03-03 03:22: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一首“大理石的诗”

希希

未到达意大利前就久闻它的大名:米兰大教堂。这座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大教堂,保有欧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筑,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很多个“最”。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更是称之为“大理石的诗”。对于诗歌一直心怀崇敬的我,更是好奇于这首诗究竟有多美。

作为建筑符号的石头,一直是我们人类忠实的朋友。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会在一些天然的、粗糙的受一定风化影响的石洞作为居所。到了奴隶社会,人类会用工具开采一些坚硬的石头,把这些石头叠起来围成一个方形的居所。到了封建社会,人类对石头的运用实现了多样性。石头可以保存千年,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对于米兰大教堂这座石头建筑,我们把任何美好的词汇给它都不为过。例如:精致、繁丽、古典、壮观、神奇„„。甚至是飞腾升华、超脱尘世、巧夺天工。是一首名符其实的“大理石的诗”。

诗歌的美,美在色彩。这座内外用大理石堆砌的教堂,外观尽是纯白颜色。清晨,地中海的浩空如洗,阳光耀眼,时而飞起的白鸽也不忍扰乱着四下的静谧,周围几个星星点点的游客,或安静矗立,或缓慢移动,像缓缓流动的溪水环绕着这个白色的建筑。而它在阳光的照耀下却显现出了百般色彩,迎着光的轮廓是金色的,金边银底尽显教堂的神圣崇高;阳光映照的墙壁是暖暖的黄色,就如同眼前的教堂,给予信仰者的是内心的慰藉,而给我们游客的确是真实的美的温柔;背阳的这面恰是教堂正面,6个巨大方柱分隔出五扇铜门,这几个铜门的修建前后跨越近百年,雕刻着教堂历史、神话与圣经故事。左边第一个铜门于1948年完成,表现的是君士坦丁皇帝的法令;第二个铜门是1950年所作,讲述的是圣·安布罗吉奥的生平。第三个位于正中的是最大的铜门,描绘的是圣母玛丽亚的一生。第四个铜门是在1950年完成的,讲的是从德国皇帝菲德烈二世灭亡到莱尼亚诺战役期间米兰的历史。第五个铜门1965年完成,表现的是从圣·卡罗·波罗梅奥时代以来大教堂的历史。灰暗的无光的正面正提醒着我们,“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诗歌之美,美在结构。米兰大教堂的内部也全由大理石做成,大厅有着显著的哥特式风格建筑的特点:中厅较长而宽度较窄,长约130米,宽约59米,两侧支柱的间距不大,形成自入口导向祭坛的强烈动势。中厅高度很高,顶部最高处距地面45米。宏伟的大厅被四排柱子分开,大厅圣坛周围支撑中央塔楼的四根柱子,每根高40米,直径达到10米,由大块花岗岩砌叠而成,外包大理石。12根较小圆柱,柱子加上柱头总高约26米,直径3.5米。这些柱子共同支撑着重达1.4万吨重的拱形屋顶,柱与柱之间有金属杆件拉结,形成5道走廊。两侧束柱柱头弱化消退,垂直线控制室内划分,尖尖的拱券在拱顶相交,如同自地下生长出来的挺拔枝杆,形成很强的向上升腾的动势。两个动势体现对神的崇敬和对天国向往的暗示。

诗歌之美,美在韵律。米兰打教堂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上半部分是哥特式的尖塔,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雕刻和尖塔是哥特式建筑最主要的特点之一,米兰大教堂可以说是把这个特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从上而下满饰雕塑,极尽繁复精美。外部的扶壁、塔、墙面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分,所有局部和细节顶部均为尖顶,整个外形充满着向天空的升腾感。站在教堂的正前方,那六根拱柱,将宽阔的门面切断。而且统统的一柱擎天,高耸入云,以石笋般的姿态直刺天穹。不可思议的感觉扑面袭来,那沉甸甸的大理石块面,顺着那几根尖耸的石笋几乎要失去重量,拔地而起,飘渺欲飞!

教堂顶部更为震撼。当站在那里,与135座哥特式大理石尖塔顶为伍,并每一塔顶立有塑像。除此以外,还有150个水道,410个大理石支架,上面均装饰有浮雕。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看着这样的奇妙的建筑,怎不让人想起马克.吐温对米兰大教堂的评价:“大理石的诗”。

1867年夏天,马克·吐温从美国远道而来,站在这里,发出声声惊叹:“这是何等的奇迹!如此壮丽,如此庄严,如此宽阔,却又如此精微,如此通透,如此优雅!那么巨大的体量,却仿佛有种吹灰之气就能让霜雪般的纹饰飘散的错觉„„有人说米兰大教堂仅次于罗马圣彼得,我不理解如此的人类天工怎会屈居第二?”

诗一首

那是一首诗

写一首诗

秋收(诗一首)

写一首诗

感恩诗一首

童年是一首诗

青春是一首诗

报效祖国、为国争光(诗一首)

安全是一首诗

读一首“大理石的诗”
《读一首“大理石的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