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发布时间:2020-03-03 16:31: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育学复习重点

古代中国教育最早出现地时代是 夏代

>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起失“,”禁于未发”“教学相长“等都出自于《学记》。

1632年,杰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完整的教育学体系创立者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家的奠基人。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视为“传统教育派”代表。

“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是杜威。

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均衡性,发展的互补性。在考试时是要回区分一些现象是属于哪个发展阶段?如人的生长关键期是属于发展的不均衡性,盲人调音期是在 发展的互补性等。

影响人发展的四大因素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3、不同类型的教育在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它是教育方针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它不是教育方针的全部。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各种各样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所以,教育方针的内涵比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更广泛。

三种学制:

双轨学制 代表欧洲—英国单轨制其代表美国分支型学制其代表苏联 四大学制: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

1901年制定《钦定学堂章程》又叫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个以中央名义制定的学制。 1904年1月统制了《凑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其是第一个实施学制,标志封建传统教育结束,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1912年9月,颁布“壬子学制”,又称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是明国时期制定的第一个学制。

1922年11月1日公布了“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美国用六三三学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第八次的新课改。

试述教学过程的四大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是相互作用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的科学文化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 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2、掌握知识和法则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正确处理知识和智力的辩证关系,防止重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的错误观点。2)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3)给学生进行智力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尽量提供一些能够启发不同不同智慧的材料,启发儿童多元智力的发展

3、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史密不可分、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

约。

4、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程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系统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性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条原则实际上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反映。贯彻这一原则,对老师的要求是1)充分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2)尊重学生的差异

7.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能长时间的保持记忆中,以便在需要是能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这一原则由教学过程的特点和人类的记忆规律所决定的。 贯彻这一原则,对老师的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教学方法有:

传授法谈话法(提问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实习法欣赏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

德育的任务:

根据德育目标,我国当前情况下培养学生品德的任务主要有三方面:

1) 逐步提高学生道德修养能力并形成社会主义道德观

2) 培养坚定地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 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注重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道德思维、思想道德判断。思想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等素质有利于完成德育任务。现在的德育不知局限于或满足于该是学生什么是善恶美丑,不知单纯的要求学生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知道在思想道德是非面前能做出理性的分析评价、判断和选择。

德育原则 1.方向性和理论联系实际 2.知行统一3.长善救失4.循序渐进5.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 6.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7.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8.教育影响连续性和一致性

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2.陶冶3.标榜示范4.实际锻炼5.奖励和惩罚6.品德修养指导法 概念

德育的概念:

广义的德育,之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应该指品德教育,包括道德教育。

教学原则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学生的概念:

广义的学生指一切受教育的人或向他人学习的人;狭义的学生是指各种教育机构受教育的人;更狭义的学生是指在学校中专门从事学习活动、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教育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育组织形式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在特殊的时空环境中按一定要求组织起来的教育学诸要素结构形态及活动方式。

教育的含义

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可以称之为教育活动。

广义教育既包括制度化的教育、也包括非制度化的教育它是众多形态教育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在家中、学校里、亲友间、职场中、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即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进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学的概念: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P119

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的教师和学生的交往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是平等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教育方针的概念: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为教育工作确定的总方向和行动指针

课程的概念:

课程是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它是根据教育目标为指导学习者学习活动,有计划的编制…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学制的概念:

学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远程教育学 期末考试重点 复习答案

教育学 复习重点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教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李丹)

学前教育学 复习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河南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联谊会章程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新年联欢会节目单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