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二课时欧亨利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21:08: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二第二课堂之外国短篇小说鉴赏教案 第一课时欧·亨利短篇小说的鉴赏 鉴赏目的:

使学生了解欧·亨利的生平及对创作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极其常用的艺术手法。

鉴赏重点、难点:学会鉴赏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手法及艺术风格。 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介绍欧·亨利的生平及其在文学中的地位:

欧·亨利(O·Henry,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1862——1910)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人,他的作品编织了一个个幽默而伤感的故事,有“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之称, 作家的一生十分坎坷,三岁丧母的欧·亨利跟着当教员的姑姑学习,十七岁当学徒,后来到银行当出纳员,之后办过杂志社,由于银行的怀疑使得他惹上了官司,被迫逃往洪都拉斯,回国探望重病的妻子后得到的却是妻子病故的噩耗与他被判监禁五年的双重打击。欧·亨利与法国作家莫泊桑以及俄国作家契诃夫齐名,是响誉世界的短篇小说三位大师之一。但比起另外两人来,欧·亨利所经受的磨难与非议则更加得多,人生之路也异常的坎坷曲折。欧·亨利的一生充满了不幸。然而艰辛的生活给了作家灵感的源泉,并最终磨砺出一代文学巨匠,这不能不说是生活对作家的一种幽默,仿佛作家人生中的“欧·亨利式的结尾”。 介绍其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独特的反衬

从以小见大到笑中含泪独特的反衬无处不在。这种风格的养成是与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但是人生的艰辛与坎坷并没有击倒作家的信心,相反给了他宝贵的生活阅历这笔创作的财富。在她的笔下,作家所处时代的美国并没有变成“人人享有民主、自由、幸福权利”的天堂,却成了世界上“贫富间鸿沟最深的国家之一,在那里一方面是一小撮卑鄙龌龊的沉浸于奢侈生活的亿万富翁,另一方面是千百万永远饥饿线上挣扎的劳苦大众”。二者形成鲜明的反衬而且非常独特。

(1)小人物有大智慧

欧·亨利小说的小人物主角们,常常在紧要关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并且用他们的智慧来照亮人们的心灵,反衬人们的愚钝的同时往往又起到了你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作用。如《哈格里夫斯的模仿》中的剧场演员哈格福斯,为了塑造一个固执、蛮横、陈旧且墨守成规的南方军人的舞台形象,和来自南方的退役少校塔尔伯特交上了朋友,并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其为原形来进行舞台剧主角的模仿,哈格里夫斯的模仿最终在华盛顿剧院上映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也深深伤害了发现了真相的塔尔伯特少校的心。为了挽回自己的过失并表达自己的歉意,深知塔尔伯特少校生活拮据的哈格里夫斯决定继续他的表演,这一次他表演了一名老黑人莫斯大叔,以答谢塔尔伯特少校从前的照顾为名赠予了少校三百块钱,感动莫名的少校信以为真,高兴地收下了这笔钱,并且丝毫没有发现站在他面前的就是将他气得七窍升烟的哈格里夫斯。哈格里夫斯用自己的智慧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使得南北之间的裂隙,黑白之间的差距等反差都显得那么的可笑与微不足道,同时也衬托出对顽固不化的古老人物的讽刺。

(2)卑微的身份有着崇高的心灵 欧·亨利在作品中把绝大部分笔墨和篇幅用在了对人间真情、对美好事物以及崇高的心灵的讴歌上,反之对世间的丑恶与黑暗的一面往往一笔带过,有的甚至只字不提,而是留给读者们深思。《浪子回头》中的吉米就是一个例子,提前释放的吉米是一个手法独到的惯偷,他甚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专门作案工具,然而他已经厌倦了偷窃的生活,也并不想再与警察扯上什么是非,于是他改名换姓来到一个偏僻的小镇,正大光明的开始了全新的人生。浪子回头的他获得了体面的名声与爱情,然而就当他面对不慎被锁到保了险柜里的孩子时却遇到了困境,良心最终占了上风,他再一次变成了惯偷吉米,轻松地用他专业工具打开了保险柜并救出了孩子。然而正当他对迎面而来的老熟人普莱斯警探准备束手就擒的时候却收获了这样一句话:“我想你认错人了,斯宾塞先生”,警探被他的牺牲精神所感动,成就了他浪子回头。作者歌颂了吉米高尚的心,也无言的赞扬了警探的善良,将人间的温情发挥到了极至却给读者留下几个问题:吉米是个好人(监狱的警察也说过他本性不坏),他为什么要去做窃贼?是什么使得一个本性不坏的人成为了惯偷?也许炎凉的世态与腐朽的社会制度会给读者们一个回答。然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警察与小偷之间身份的反差所映衬出的人间真情力量,保全与牺牲之间选择的反差映衬出的人们良心的高贵,身份卑微如窃贼一样的人也可以拥有一颗崇高的心。

(3)一百种的笑却只含着一种泪

笑声是欧·亨利的标签,他可以毫不费力的描绘一百种的笑,如《艺术大师》中对愚蠢政客的耻笑;《两位感恩节的绅士》中对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的嘲笑;既有《繁忙的经济人》中的啼笑皆非;也有《红酋长的赎金》中的开怀大笑;当然还有《浪子回头》中的会心一笑;亦有《麦琪的礼物》中喜中含悲的幸福的苦笑;然而作家却用这无数的反衬突出了一种泪,即对坎坷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小人物们的同情的泪、心酸的泪、感人肺腑的泪。

在《麦琪的礼物》的后半部分,作家笔下的两个主人公都用笑表达出了他们的情感:德娜率性的笑、宽慰的笑是为了带给吉姆快乐,而吉姆自嘲是的笑、理性的笑又是为了给德娜以安慰。他们是贫穷的,同样也是幸福的,但是就在他们笑声里,读者们却听到了艰辛生活的低泣,听到了对方的幸福可以牺牲一切的平民爱情的悲歌,不由得催人泪下。

2、隐蔽的批判,曲笔 (1)曲笔溶悲喜

欧·亨利善于营造小说的结构,能使本来看似平淡、单薄的故事通过加大情节的摆幅、拓宽人物活动的天地为小说带来故事内容的变幻,让读者产生一种审美的惊奇,将变幻莫测的艺术美感瞬间打进读者的心中,是喜剧性与悲剧性相结合来达到形式的统一,作家这种技巧就是一种隐蔽批判的曲笔。他笔下的人物的人物常常喜剧性的做出自我牺牲,想做好事却事与愿违,造成悲剧。然而又常常幽默地表现主人公在悲剧性的遭遇中出乎意外地流露出人情味,因而带有喜剧色彩。在《两位感恩节的绅士》中的皮尔与《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苏比,这一对青年,都是当年美国千百万失业大军中的一员,都挣扎在饥寒交迫的生死线上,这是他们共同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但是他们的悲剧却又是通过相对独立的喜剧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饥饿,另一个突出寒冷,然而最后却殊途同归,一个致死,一个入狱,小说又回归到悲剧的结局。作家不仅善用喜剧来展示人情冷暖,也擅长用悲剧来揭示非人性的摧残;不仅善于从喜剧中加深悲剧感染,也善于在悲剧中渗透喜剧色彩。 (2)梦幻假亦真

欧·亨利在创作的过程中还有一种非常隐蔽的批判技巧,就是运用的高明而又巧妙的梦幻。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由于美国严格的审查制度和资产批评家的苛刻要求,作家是无法做到直白的批判的,为此他躲进了梦境之中,用梦话来诉说自己的心声,让批判现实的锋芒转移到梦幻中去发挥特殊的作用。作家在一篇名为《未完的故事》中曾直白地说过:“你能海阔天空的信口开河,而不至于遭到驳斥的只有两种话题。你可以叙述你梦见的东西;还可以谈谈从鹦哥那儿听来的话······”

小说的正文描写占九成,梦境的叙述不到一成,然而就是这样不到一成的梦境,使得小说批判的锋芒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正文大为增色,也使得小说有了杰作的桂冠。 欧·亨利式的结尾

欧·亨利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不像传统的美国短篇小说,这也是被称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的原因。他的作品构思奇巧,尤其以出人意料的结尾尤为著名,被人称作“欧·亨利的结尾”,是后人竞相模仿的范本,但是迄今为止,尚无能出欧·亨利之右的佳作。 排比铺路,夸张搭桥

如在《未完的故事》的结尾部分,作者认为那些每星期只给雇佣女工

五、六块钱的维持生活的老板们的罪行,比放火烧了孤儿院,为了些许钱财谋害了性命的行为都要严重的多。看似夸张,实际则是指控的恰到好处,为结尾增色。作家就是这样巧妙的运用各种手法来营造不同的艺术效果,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收获了欧·亨利式的结尾。

2、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欧·亨利式的结尾常常给人一种意料之外的感觉,然而分析起来又似乎在情理之中。如《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一片叶子》这两篇小说中,前者以苏比一连串批斗性的举动埋下伏笔,以警察的听之任命的态度造成了一种错觉,既苏比这个冬天肯定是与监狱无缘了,然而就在结尾的两行字里,苏比却遭到了命运的嘲弄被警察随便找了个理由丢进了监狱。后者则采用了侧面刻画人物的别致手法,让一个啰啰嗦嗦、火气十足的“失败画家”画出那幅不朽的杰作;最后的一片叶子,从而挽救了青年艺术家琼西,同时也揭示了老艺术家贝尔门的美丽心灵。前者的被捕在读者意料之外,然而被捕的理由却在情理之中,因为类似的方法苏比之前一直在实行,只是没有成功罢了;后者的去世在读者的意料之外,然而他在寒风中为青年艺术家琼西创作最后一片叶子的事实却给了他染风寒去世的合理性。

三、让学生结合所学过的内容(英语课文《麦琪的礼物》)来谈谈自己对欧·亨利艺术手法的认识与体会。 第二课时 故事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令人觉得可笑的故事。主人公索比在冬天即将到来的时候,开始为进入他的冬季寓所--布莱克韦尔监狱作出努力,使尽各种办法想让警察逮捕他。可是,均未成功。正当他受到教堂中赞美诗的音乐的感化,决定放弃过去的生活,重新开始时,却被警察抓了起来,\"如愿\"地被送到了监狱里。作者用了一种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索比这个流浪汉为达到自己可笑的目的而作出的可笑的尝试,例如到餐厅骗吃骗喝,砸商店的橱窗,调戏少妇,扰乱治安,行窃。令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为可笑的是警察先生们对这些违法的举动并没有予以惩罚反而显示出了一种\"宽容\"。当索比放弃了自己原先的想法时,\"宽容\"的警察却逮捕了什么也没干的他,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由此,可笑变成了可怜、可气、可叹„„

试从艺术手法的角度鉴赏《警察与赞美诗》,并进行讨论。《警察与赞美诗》见附文部分。

一、鉴赏独特的反衬手法。

二、鉴赏“欧亨利式的结尾”,体味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一个“罪恶累累”的人竟一次次地被认定为无罪,而一个决定改过向善的人却遭逮捕入狱。两种荒谬背后的深刻内容:为非作歹者无人过问,有心从善者反进牢门。这正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表现,主人公生活在那样的社会里,最终的结局必然是这样的。巧妙的情节安排,充分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鉴赏小说的幽默语言。

这篇小说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幽默”,幽默是一种语调轻松但却包含深刻意义的讽刺,它不同于一般的俏皮话,而是为内容服务的,它表现了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倾向和事件的态度。小说中通过夸张、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来使语言达到幽默的艺术效果的。有些幽默语言看似轻松,实则沉重。例如“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威岛监狱一直是他冬季的寓所。”这里用反语“好客”、“冬季寓所”,说得幽默轻松,实际上揭示了下层劳动人民悲惨的活动境遇,蕴含着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的无限的辛酸。类似的例子在上文谈苏比反常心理时已举过很多。有些幽默的语言直接讽刺社会现实,看以风趣,实则辛辣尖利。如“每天晚上,这里汇集着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最佳制品。”作者不直接说出人物的身份,而且反语和借代的修辞手法,辛辣地讽刺了达官富豪们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与广大下层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形成鲜的对比,突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悬殊,也揭示了苏比等下层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社会根源,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社会意义。

四、让学生畅所欲言探讨自己所了解的欧亨利的其他作品。

欧亨利

警察与赞美诗教案__欧亨利讲解

欧亨利作品艺术特色

欧亨利《二十年后》读后感

莫泊桑与欧亨利创作比较

最后一片叶子 欧亨利(推荐)

欧亨利天窗室阅读答案

二十年后赏析 欧.亨利(优秀)

欧亨利最后一片树叶读后感(推荐)

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欧亨利教案
《第二课时欧亨利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