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矛盾论》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03:32: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矛盾论》有感

姓名:彭涛涛学号:2011069专业:建筑工程土木一班 为了弄清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等问题,我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颇有感想,在此我将一一叙述。

《矛盾论》至始至终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展开,其以唯物辩证法为出发点,通过阐述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逐步深入的阐述了矛盾的意义。

在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教条主义思想, 而此种思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德波林学派的唯心论,为此,毛主席写了这篇哲学论文以确定中国现在的哲学研究工作的目标—扫除教条主义思想。这是《矛盾论》的写作背景。

毛主席用了一句话来表述矛盾的普遍性,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在我看来不可能有哪个人能用更简练的语言来表述矛盾的普遍性。“时时;事事”表现了矛盾的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其与恩格斯所说的“运动本身就是矛盾。”及列宁对于对立统一法则所下的定义(说它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相统一,无论是生命活动还是人类的后天行为(战争,学习„),无论是客观现象还是思想现象,矛盾普遍的存在着,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我们认识人往往是看他们之间的不同点,因为如果只看相同点,那么人与人之间便没有任何区别,也无法分辨出不同的人。矛盾亦是如此,人们认识矛盾往往是通过矛盾的特殊性。毛主席对其特殊性做了完善清楚的解释:不同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科学研究的区分正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就我个人理解而言,矛盾的特殊性即为事物的特殊性,而我们的认知又往往从事物的特殊性开始,比如说,我们结识一个陌生人,最先记住的往往是他的特别之处,慢慢熟识之后才会记住他的一般特征.。当然,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不可分割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他们的关系即为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如果个性是苹果(a,b,c,d)、梨子(b,c,d,e)、香蕉(c,d,e,f),那么共性便为水果(c,d),除去个性,共性便不再存在,除去特殊性,普遍性也不复存在。

我曾在一个问题上纠结,就是:矛盾既然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那么任何事物都同时存在着矛盾关系,如果这样,又何来的合作与统一呢?对于这个问题,《矛盾论》给予了合理的解释,对于不同的矛盾,其把矛盾分为主要矛盾与次要

矛盾,主要矛盾永远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次要矛盾则处于服从的地位。当我们解决矛盾的时候,先解决主要矛盾,其他的就相对可以迎刃而解了。比如说,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存在矛盾,但在当时的背景下,抗日是主要矛盾,国共两党之间是次要矛盾,因此国共两党统一战线,一致对外,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除了外部划分,矛盾可从内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我们要研究了解矛盾就必须从矛盾的主要方面着手,只有抓住了重点,才不会偏离矛盾的方向,才能具体的懂得矛盾的情况,从而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都认为矛盾就是互相冲突的事物,当然在以前我也如此,但是从《矛盾论》的观点来看,我们无疑是错误的,我们往往只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而忽略了它的同一性,斗争性很好理解,就是指事物互相对立的一面,而同一性相对要深入一些,它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或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用通俗的话来讲,矛盾的同一性就好比生与死、上与下;生死相对,但如果没有生,就无所谓死;上下相对,但如果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两者相对且相依而存。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实行土地改革,将拥有土地的地主阶级转化为失掉土地的阶级,而曾经是失掉土地的农民却转化为取得土地的小私有者,这也是矛盾的同一性的表现。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现在: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内容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以中国革命的实践来看,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趋势下发生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而中国革命在资本主义没有大的发展的情况下就取得了胜利,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

己人生的特殊性。

至于《矛盾论》中提到的对抗的问题,我的认识是:矛盾是有限度的,在一定限度内,矛盾不会突出的表现出来,但矛盾一旦超出限度后,就好比炸弹被引爆,事物会立刻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换句话说就是对抗;对抗是矛盾激化后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抗可以被解决,但矛盾不能被化解,它会始终存在。

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集体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面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