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保护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0-03-02 04:42: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保护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步伐的加快,“经济文化”逐渐深入人心,似乎社会上的一切都能和经济扯上关系,人们重利益轻文化的观念越来越严重,导致我们中华民族一些优良的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有戏曲剧种367个,而目前尚在演出的仅267个,传统戏曲剧种正在以每年至少一个的速度锐减。不仅体现在戏曲领域,还有曾经五光十色、趣味横生的传统手工艺品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他们的消失、没落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损失。

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步入小康,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穿不暖。温饱问题的解决本应该让大家觉得开心、生活充满幸福,但为什么令大家感同身受的是日子越来越富裕了内心却越来越无聊、空虚了呢?记得童年时代,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是卖冰糖葫芦的、吹糖人的、耍杂技的;逢年过节到处张灯结彩,尤其是春节时家家户户贴剪纸、蒸年糕、办年货、贴对联;元宵节看彩灯、猜灯谜,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可是近几年节日气氛越来越淡,而且曾经那些街头卖艺的、吹糖人的都已不见踪迹。究其原因,是因为现今的人们重视物质轻视精神,重视经济轻视文化,社会正处在物质丰裕和精神贫乏并存的现状中。长期以来,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优良传统文化的保护,结果是经济发展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却被抛在了脑后,有的甚至已经看不见踪影。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感和现实感,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而这些优良的文化传统正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待自然主张“天人合一”,而不是征服万物;对于人际关系,主张“以和为贵”,而不是冲突暴力;对于自我,主张“修身养性”,而不是放纵自大。这些优良的传统思想对解决现今全球性矛盾有着深刻的启发,也是缓解社会中人们“利益至上”通病的一剂良方。因此,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快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步伐已经是亟不可待。 保护传统文化,建立科学有序的传承机制是关键。近几年,虽然各地采取了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但由于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项目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不高,加上学习不易的原因,许多年轻的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些行业。因此,建议各大高校设立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业,鼓励年轻人学习,并且为其设立畅通的就业渠道,国家也要在政策上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者的学习,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流传下去。

保护传统文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基础。传统文化量多面广,需要的保护资金数目巨大,政府应加大对其的财政支持力度,给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同时,要建立完善文化部门和财政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文化保护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监督工作顺利进行。

保护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重点。一是通过媒体、报纸、网络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可以在网上设立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平台,鼓励网友关注、重视、发现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二是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包括编写通俗读物、拍摄电视专题片等多种形式,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法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着、传播者。三是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各学科课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设置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传统文化技能,形成优良的传统文化观念。

总之,加大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是党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要求,是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要求。

保护传统文化有声有色

保护传统文化(优秀)

保护传统文化演讲稿

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

保护传统文化的名言

传统文化利用及保护

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

保护传统文化 提高文化自信

关于保护传统文化的倡议书

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查研究

保护传统文化
《保护传统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