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生死疲劳》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1 18:15: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勉借荒诞叙庄严

死生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佛语

生化学院化学102班徐康莉10630121

读莫言的《生死疲劳》,最鲜明的函授是那海阔天空的想象,那份精妙的语言,数不清的暗喻名言,读完后令人心潮起伏,联想翩翩。

小说叙述的是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未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地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地主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莫先生是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死疲劳”的故事。让读者在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之中,一悲一喜。反观自身,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从孩提时期的至真至纯,到而立之年的圆滑世故,再到白发添鬓的稀松平常,这之间的每一步,都是我们用岁月注脚一个章节。我们用时间去辨认自己留下的笔记,我们用眼瞳去感知自己以外的一切。贪嗔痴怨,爱恨情仇,我们在亦生亦死之间,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面对回忆这本充斥着喜怒哀乐的厚重笔记,当我们闲下来,悉心整理时,我们会发现:“疲劳”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并非雷同。我这才发现,所谓的生死疲劳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死,二为疲劳。生死是一个过程,疲劳只是一种对过程的反馈。天地万物,各循其道,存在即是合理。而佛家所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代表其一派生活态度值得尊重,却不一定需人人效法。每一个

人,对生活总有其独特的理解方式,我谓之合理。

人生活着,太多的爱,太多的怨,太多的悲,太多的喜,太多的满足,太多的遗憾。以至于人生走下来,校对笔记时,才发现无从着手。其实每一个情节,每一种情感,都无可替代。而如主人公一样,带着上辈子的谜和怨转生之后,重读自己身边的世界时,才发现那些故事仍在继续,仍在和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而对于这一切我们却无法参与。

所以就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只能回忆年少,而这之中的百转千回,就是我乐见的生死疲劳,我渴望着疲劳。

莫言用佛教六道轮回的观念杂糅魔幻写实的笔法,以独特的形式呈现了中国乡土近半个世纪的蜕变与悲欢。“变”构成了现当代历史的隐喻。他以笑谑代替呐喊与彷徨,对土地的眷恋,对社会众生的悲悯,对记忆与以往的辩证。《生死疲劳》相较于其他一些以传统的史诗性结构来重塑中国当代历史的小说而言,是非常与众不同的。莫言坚持一种接近历史的方式,通过精神病般的呓语狂言式叙述达到历史真实。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