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九年级语文下册《月诗两首》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1:30: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前预习:

1.反复诵读,理解诗文内容,搜集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写出阅读诗文时遇到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给字词注音、释义。 3.积累写月的精妙比喻句及唐诗名句。

4.摘抄运用比喻形象概括唐诗精神特点的语句。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具;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评价任务:

1.能比较两首咏月诗的异同,并结合随笔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分析两首月诗。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内容,感知诗文情境,探寻诗人的思想感情。 3.结合前面五首写月的诗文进行比较学习,加深对诗文的理解,体悟情感。 4.探究两首月诗与其它诗文的不同特点,发掘诗文的深层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月诗两首》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前面我们学了五篇与月亮有关的诗文,在诗人们的笔下,“月”这一意象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意蕴,展示出不同的风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咏月诗,看看这两首诗表现出“月”怎样的风采?(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简介 (学生展示) 李益(748—829),字君虞,唐朝诗人。 王维(701—761),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字摩诘,世称为“诗佛”。 3.题目、背景解说(先学生交流,再多媒体展示)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题目表明本诗为作者夜上受降城,听笛受降城听笛有感而作。诗人在军旅中达二十六年之久,多写边塞题材。“受降城”交代了地点,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受降城,此处指西城,在宁夏灵武。 《鸟鸣涧》是一首描写鸟鸣涧景色的诗歌,“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王维在春天的时候来到这个地方,看到美丽的景色,写下这首诗。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两首诗。学生注意停顿、节奏、重音。

2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的内容。 3检查自学情况(正音)

受降城(xiáng) 芦管(lú) 征人(zhēng)

回乐烽 (fēng) 鸟鸣涧(jiàn) 4.指名学生读(师生评价)。

5齐读两首诗。

6.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概述诗歌意境。 学生交流:

《夜上受降城闻笛》:月光像霜一样洁白而寒冷,映照在回乐城东面耸立着的烽火台。沙漠像雪一样白,边塞一片荒凉景象。不知什么地方吹响了芦管的音乐,整个夜晚,所有的将士都在思念自已的故乡。 《鸟鸣涧》:人的心闲静下来才能感觉到春天桂花从枝头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皎洁的月亮从山谷中升起来惊动了山鸟,时而在山涧中发出鸣叫声。

三.交流研讨,把握主题

(一)品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分析理解 1.朗读全诗,分析诗句。 2.学生质疑,师生解疑。

3.在组内交流品读成果,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预设问题:

1.《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分别从什么角度写的?有何作用?

(前两句写景,先写大漠的荒寒,次写月色的凄冷。上句是俯视,下句是仰视。边地之寥廓和苦寒便完全表达了出来,从而为下文写望乡作了铺垫。)

2.《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后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生答:后两句抒情。在这种环境里本来就很寂寞,加以忽听到了不知从何而来的芦管声,引起出征军人对家乡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出征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诗的一二句中的“沙似雪”“月如霜”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怎样的景物特点?由此渲染“征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个比喻写出了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深沉浓郁的思乡之情。) 4.你如何理解最后两句诗中的“不知何处”“一夜”“尽望”等词? 提示:“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乡愁。

(二)品读《鸟鸣涧》,分析理解

学生结合投放的问题品读诗句,思考交流,师随机评价。

1.《鸟鸣涧》前两句交代了什么内容?“人闲”是什么意思?“空”仅仅指“春山”吗? 学生讨论回答:前两句的含义是: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空”不仅指春山,更主要的是指“心灵”。 2.《鸟鸣涧》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栖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运用衬托手法,以动写静,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从而表现出月光的明净宁静。) 3.《鸟鸣涧》中所写的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态的景物,它们如何共同营造了“夜静春山空”的意境呢?

(写花落、月出、鸟鸣等动态的景物,是以动衬静、动静相生地表现“夜静春山空”的幽静。内心闲静的诗人,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察觉了“桂花落”,可见这夜晚的静谧、空寂;而当月亮升起,洒下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可见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由此更衬出了春山的空寂。)

4.《鸟鸣涧》哪些诗句写出了“静”境? (“人闲桂花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出了“静”境。)

四.比较探究,深入理解

(一)探究《夜上受降城闻笛》与《月夜》相比较 1.两首思乡诗有何异同?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都写了望乡思亲,都写了主人公的彻夜无眠,都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但前者主人公对思乡作了正面描写,芦笛之声不仅是侧面烘托,而且是征人一夜无眠的原因,后者主人公几乎无正面描写。)

2.同样是月夜思念远方的亲人,这两首诗对月的描写有何不同特点? 生交流:《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中对月的描写十分精彩: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月夜》中没有实写月亮,而是通过闺中爱妻夜晚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写出了月圆人不圆,思念之情刻骨铭心。)

(二)探究《夜上受降城闻笛》与《记承天寺夜游》相比较 二者对月色的比喻给人的感觉是否一样?

学生回答:都给人月色明亮之感。但前者以霜雪形如,强化、渲染了边地的荒寒荒漠,遍地月色更引起思乡之情;后者的“积水空明”是月光如水的绝笔,隐含了作者敏锐的艺术洞察力。

(三)探究《鸟鸣涧》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的片断相比较

《鸟鸣涧》中的“闲”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之“闲”有何不同?谁的心境更闲静?

学生思考,讨论,联系前面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鸟鸣涧》中的“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心灵的静谧与美好。《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表面上看是闲情逸致欣赏月色之美,但其深层中则含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感慨!虽闲但绝不静。前者心静如水,后者至少内心还在思考,前者的心境比后者更闲静。[来源:学科网] 五.检测点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不知何处吹芦管

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③夜静春山空

④时鸣春涧中

2.《鸟鸣涧》描写了哪些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山涧的什么特点?

3.“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案及点拨:1①胡笳②被征发戍边的将士③空寂

④不时地啼叫 2.桂花、春山、山鸟、春涧

清幽

3.人只有闲才会听到哪些不易察觉的声音,闲字很传神。 六.延伸作业: 1.背诵月诗两首。

2.完成《语文助学》相关练习。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篇赏析唐诗的随笔,领略一下在学者的眼中,唐诗的神韵如何? 2.走近作者(多媒体)

胡晓明,1955年生,四川成都人。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获文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秘书长。目前从事中国文学思想研究及近代诗学和学术史的研究。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3.文题“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含义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交流:唐诗是早晨,是少年,不是下午茶。下午茶的精神是反省的、回味的、沉思的、分析式的,要不停想问题的,而早晨是不提问题的,不分析的,不反省的,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熟读积累文中出现的相关唐诗名句,了解其作者和出处。 (采用小组合作,搜集交流的方式分组展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岑参《过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重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白日依山尽。(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天姥连天向天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杜甫《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三.研读课文,交流探究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分析理解。 2.学生质疑,师生解疑。

预设问题:

1在作者眼中早晨和下午茶各自有什么特点?用文章中句子回答。 明确: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下午茶的精神是反省的、沉思的、分析式的。其生命特征是沉郁,内敛的。 2.作者为什么认为“唐诗是早晨”?

明确:早晨是充满希望的少年精神,清新,神采飞扬,这与唐诗中表达的精神一脉相承。 3唐诗具有哪些精神特征?请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子,然后分条概括回答。 提示:

⑴唐诗世界广阔,力量充沛,精神豪迈; ⑵可以提升人格,振作生命;

⑶选择题材多为大江大河,高山平原,生命刚健,积极有为; ⑷唐诗有贯通宇宙之元气; ⑸唐诗中有充沛的生命力量

⑹唐诗中充满了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

师问:唐诗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的精神特质?请锁定关键语段关键语句,筛选信息。

生答: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即科举、尚贤、纳谏。 启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作者富于启示意义地为我们提出“中国文化意象生产”的观念创造,只是他的文化意象生产,限于文本而不及于人。人人有其天心天命天德天仁在,人人都有圣之成份在,不管人能否真成圣,在家庭,在社会,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他也就无愧所生。这才是中国文化意象的核心产物:一个集天地气象与人文才情于一身的中国君子。 4.倡导读唐诗对今天的时代具有怎样的意义? 学生分析归纳:

⑴可以增强提升生命的真实力量,从而增强我们社会的英雄主义。

⑵可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尊重人性。

⑶可以让我们正确认识现代思想,让我们懂得珍惜,懂得引申发扬。

5.本文作为一篇赏析唐诗的文章,与其他赏析唐诗的文章有何不同?

提示:一般研究唐诗,不外乎从社会反映论,或者作家的自我表现,或者从诗歌形式的变迁的角度来衡量其价值。而本文却是把诗歌当作民族的、群体的生命的表现来欣赏的。

6.为什么本文是一篇随笔式的文章,而不是赏析唐诗的论文?

提示:因作者对唐诗采取了一种欣赏的姿态,充满了感情地赞赏,而不是学术分析的态度。文章的风格也力求感性,并不着意于理性的论证。

四、拓展延伸,比较探究

1.本单元的几首唐诗属于本文所说的哪类情况?

明确:李白、杜甫的三首属于第七段说的“有一些表现上看起来是有些伤感的诗,实际上骨子里生命力依然充沛得很。”王维的一首属于第六段说的“元气之美”。 2.结合学生学过的唐诗学习适当地评点,分组进行。

⑴在你学过的诗歌中有哪些具有明显的“早晨”的特征?试着举例。 ⑵在你学过的诗歌中又有哪些具有“下午茶”的特征?试着举例。

3.本文对许多唐诗的评点你是否有同感?如果不同意,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师点拨:是否所有的唐诗都具有文中所描绘的特征?唐朝也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诗人的风格是否一致?比如:王勃、李白、李贺、李商隐。同一诗人经历了国家的不同时期,前后风格是否一致?比如:杜甫。

生交流:诗仙李白,在诗作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气,无拘无束,有一股不能自已的生命力。诗圣杜甫,饱受战乱之苦,依然怀着“致君尧舜上”的壮志。 小结:唐诗的优美诗句后面,蕴藏着一种很深奥的精神,张扬一种善待自己、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意识。

五、检测点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哂然一笑

②我辈岂是蓬蒿人

③尔曹身与名俱灭

2.试着用文中的观点,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赏析的文章语言一般是严密的,本文是否也是这样的特点?举例说明。

答案及点拨:1.①微笑的样子②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民间。③你们这些人。

2.一改古人悲秋之调,盛赞秋天的美好。寄寓了作者虽遭改革的失败,仍不气馁的精神。 3.不是的。文章中一些论述,一些精彩的说法,很率性,对读者很有感染力,但并不一定很全面。例如说唐诗发展极盛时,“要写就写高山大河”;其实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充满小桥流水,也是唐诗的最高成就。 六.布置作业

1.掌握文章中所引用的诗句。 2.《我心中的×××(诗人)》为题,写一篇赏析诗词的读书报告。

3.请结合苏轼所处的时代特征,并联系苏轼的个人遭遇,简要评点本单元中苏轼的诗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示例

九年级下册语文4外国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乡愁诗两首比较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 外国诗两首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6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4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外国诗两首

人教版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诗两首

九年级语文下册《月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月诗两首》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