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国有感(版)

发布时间:2020-03-02 09:55: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三国有感相信很多人都对东汉末年那段硝烟岁月印象深刻,从各种版本的三国故事,影视剧,到游戏等等,人们用各种方式来感念那段岁月。我也是个三国迷,近来拜读三国演义,略有感想,记录如下。

计谋的长度。

三国时代,各国攻城伐地,勇武之外,更多的是智谋。倒霉的孟获每次也能想出不错的智谋,但总被卧龙克。姜维与邓艾的胜负也在于此。许多将领都能根据自身情况定策,但能以敌人所可能定而定己策者实难得。孔明对司马懿的计策便是如此。斗阵时是孔明早已知晓对方破阵之策,方加以改变,方可胜利。类似例子很多。

但也有少数将领是想得太多。曹操和司马懿便是如此。孔明的空城计是一例。当初孔明用增灶之法退兵时,懿也不敢追。用兵谨慎是不错,但过犹不及。曹操也是不敢进攻诸葛的疑兵。究之,还是他们没有结合当时战略战术环境,一味以自身的“风格”来作战。像司马懿的谨慎多疑,夏侯渊的莽撞。过分依赖风格,反而会被敌军利用,张飞素来勇武,总是“大老粗”形象,但他义释严颜时的智令孔明都赞叹“张将军能用谋,皆主公之洪福也”。可见风格之要,基于智谋之上

曹操与诸葛恪的异同

诸葛恪是孔明的族弟,原本因此不受信任,后由于陆逊和诸葛瑾相继去世,他大权独揽,甚至掌废立之事,但他生性残暴,攻城不利便以斩首威胁。军内意见不合亦是如此。最终死于孙峻手下。应该说,他残暴的个性与曹操有相同之处,并且在大权独揽之时都遇见过反对者,但曹免死,恪被杀。原因在于谋划的细致程度。董承定计时,家奴听闻,后告发,因而泄露。孙峻则不然,想必如果出此状况,他也会尽力防止信息泄露。曹操心怀大计,将朝中的大权并揽,更统一北方,战功卓著,恪一无战功,二无威信,失心必然,他和后面的孙皓均是残暴无能。曹操的手段也更高。无愧一代枭雄。

从诸葛诞身上所想到的

不得军心,以杀为威。一味的自信而不听从手下的建议,典型的失败例子。这种对自我的盲目自信与对他人的无端猜疑,是三国中最易见的。

对三国的评价

我认为三国是四大名著中最差的一部,当然不是从文笔上,它毕竟是明清历史小说的巅峰。但相比红楼的反抗精神,西游的斗争精神,水浒的义气,三国无非是三个割据政权的明争暗斗罢了。中国历史最不缺这种历史,从春秋战国的“尚兵戈,以杀伐为贤”,五代十国的政权交替。无非是重复历史罢了。或许让罗贯中写这些题材,照样成经典。三国归根只是没有创新的作品。没有对中国时代进步起促进作用。将帅相争,谋略的确令人激动。但。。。。。。。 由此想到历史上成王败寇的文学传统,可晋朝最终统一三国。

读三国有感

观《三国》有感

读《三国》有感

读三国有感

读三国有感

读《三国》有感

读三国有感

品《三国》有感

读三国有感

三国杀有感

三国有感(版)
《三国有感(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三国感受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