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殡葬专业缘何火爆

发布时间:2020-03-01 21:09: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殡葬专业缘何火爆

1999年5月7日 星期五

[第8版]-[记者行动]

学生未毕业工作已搞定

多年来,与死人打交道的殡葬工作一直被人们视为行业“排行榜”的末流,男的找不到老婆,女的嫁不出去,这句话并不夸张。然而近日从民政部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前民政学校)传来消息,该校殡仪专业的100多名中专应届毕业生还未毕业,却有80多人已与用人单位签了合同。

为何在一些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很多人面临下岗危机的今天,殡仪专业却如此“红火”呢?近日,记者赴长沙进行了调查采访。

■原有的3万名从业者,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七成

■先进的电脑火化炉,无人会使,只好改为手工操作

“烧死人的”也要提高素质

民政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前民政学校)是全国第一家开办殡仪专业的学校,主要创办人王夫子老师说,当时反对的意见也有,认为干这行,还用学三年课吗?不就是把人推进火化炉就完了嘛。但通过专业论证发现,当时这个行业近3万名的从业人员,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就占60%—70%。

新型火化炉可以通过电脑精确测量炉内温度,根据烟的情况做数据分析,随时变化,以便让尸体更完全的燃烧,既达到环保目的,又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但由于职工们不会用,竟将自动部分人为的改为手动,既造成浪费,又污染环境。

两年的专业论证后,经原国家教委批准,1995年,学校现代殡仪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始招生。■比录取线低50分,名额仍招不满

■在学校没人愿意跟他们同桌吃饭

第一届学生顶住了压力

1995年秋季,殡仪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始招生,即使录取线比中专录取线低50分,报名者仍不多。最后学校采取调配等多种方法,录取了125人,编成两个班。

这些孩子大多对自己的专业一无所知,入学后压力很大;几个广东学生还转了专业。别的专业的学生都称他们是“死人专业”。在食堂买饭时,其他专业的学生看见殡仪专业的学生,就会大惊小怪地跑到另一个窗口去买,吃饭时更是没人愿意跟他们同桌。

在这种压力下,很多同学都不想念了。老师们就一次次苦口婆心地开导:中国今后20年是殡葬高峰期,湖南每年就死亡45万人左右,而全国目前却没有一个专业毕业生,你们这个专业前途无量。学生们终于抬起头面对别人的嘲笑,并且将劲头全用在了学习上,125名

学生,几乎每人都得过奖学金。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着别人的看法,为下届的师弟师妹们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1996年,第二届殡仪专业招生就招到了170多人。

课程很多凭想象

教师殡仪馆培训

由于全国各学校都无殡仪专业,所以关于课程的设置也就无从借鉴。王夫子老师曾想过学习国外,与同校的英语老师一商量,发现大家对殡葬都很陌生,连找一些专有名词都不知从何下手。于是王老师就凭自己对殡葬的理解,加上一部分想象,将课程分成三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有民俗学、医学基础、经济法等,专业课有收殓、化妆、防腐、火化技术、骨灰寄存等。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还开设了音乐、书法、会计等课。

王老师说,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一边教学一边充实,在实地考察中,如果发现我们的课程有所欠缺,我就随时加进来。像经济法、会计学等都是我后加进去的。经过几年的摸索,今年我们的教材已基本成体系了。

专业的教师几乎是与专业一同成长起来的。现有的6名教师,有的是学历史的,有的是学机械的,他

们最初都对殡葬所知不多,先到殡仪馆培训几个月,再回来制订教学计划,然后再根据实际不断完善。仅有25岁的潘争艳老师说,她现在已成了殡仪馆的常客,每年至少有半年带着学生在各殡仪馆实习,吃、住全在那儿,早就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了。

“第一次接触死人我们都很害怕”

在实习之前,学生们上的一些专业课,像尸体整容、防腐、火化等都仅停留在书本上,实习才是他们真正接触殡葬工作的开始。每个同学都记得自己实习时的经历,过了这道关,他们也就真的什么都不怕了。“第一次收殓的死者,他的血从三楼流到一楼”

今年19岁的刘吉英长得结实、匀称,提起第一次接触死人,她苦笑着说,我当时已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只知道回来时,身上的衣服全都湿透了。

那个男的是被杀死的,血从三楼一直流到一楼,在现场围观的人看到我是个女的,就对我指指点点,一个人还特意跑到我跟前,看着我胸前的牌子说:“稀奇,还是实习生呢。”我当时感觉已经麻木了,只记得处理完尸体,抬上担架时,觉得很重,回到殡仪馆,我身上的衣服全湿透了,当时我哭了。

“家属不敢上前,我们却与尸体近在咫尺”

张春炜实习时,是主动到火化车间去的。当时馆里觉得新来的学生别被吓坏了,就让她去业务部实习。她却主动去了火化车间。她说:我觉得自己必须战胜恐惧。一个吸毒过量的死者,浑身泛着青色,骨瘦如柴,前来认尸的家属都捂着鼻子,站在2米以外,看都不敢仔细看,就说“是,是”。而我当时就站在死者旁边。其实第一眼看到死人我也怕,但我强迫自己看第二眼,第三眼„„直到不怕为止。

在殡仪馆工作的首届

毕业生现无一人转行

去年毕业的125名学生中,有50多人在全国各地的殡仪馆工作,至今没有一人转行,有一个学生已被一家县殡仪馆提拔为副馆长。

在长沙市殡仪馆,记者见到了7名上届毕业生。21岁的王志国很腼腆地说:到了殡仪馆后,火化班、礼仪班他都呆过,现在在业务班,父母都很支持他,朋友们也并未因自己在殡仪馆工作而疏远。谈及将来的个人问题,他笑着说:我不怕找不到女朋友,现在人们的观念已经改变了。

眼睛大大的印立华,健康、漂亮,性格直率。“谁说女孩不能干这行,我就觉得蛮好的。而且我的收入也不错。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在殡仪馆工作,谁不知道我还特意告诉他。每个休息日,我都到朋友家去玩,他们和他们的父母也都没有嫌过我。”

长沙市殡仪馆的祝副馆长对这批专业毕业生评价很高。他说,不到一年,这些学生已成了业务上的中坚力量。去年一些大学毕业生来殡仪馆联系工作,我们没要,而是要了这7个中专生,就是看中了他们有专业知识。

■据悉,深圳殡葬从业者月收入近万元

■收取“红包”在一些地方被视为风俗

就业易收入高,求职首选

十八九岁的男孩,女孩毕业后,要天天与死人打交道,这多少让人难以理解。在民政学校,记者采访了9名学生,他们无一例外地是父母给填报的志愿,而且理由都是学这个专业将来容易找工作,待遇好,收入高。

当时只有16岁的汪春兰在父母替她填这个志愿时,将“殡仪”听成了“宾仪”,以为是学习宾馆的礼仪。到了学校才知道,学“殡仪”是要到火葬场去工作的,便有点想法,打电话给父母,得到的回答是:这个专业是冷门,将来不用为就业发愁,而且赚钱多。

家在乡村的刘吉英没有她的同学幸运。父母告诉她,现在中专生不好找工作,你报这个专业,将来不用为工作发愁了。但她的同学知道后,都笑她,甚至觉得她伤风败俗。因为当地还在实行土葬,大家听说火葬都觉得恐怖。但爸爸说,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人们的观念会慢慢转变的。

据了解,许多人看好殡仪行业是因为收入可观。采访中,一位工作一年有余的上届毕业生告诉记者,她现在的月收入是400多元,可该殡仪馆的另一位同志却说,这些刚毕业的学生一个月就可拿1000多元,沿海等地的薪水更高,深圳殡仪馆有些职工月收入已近万元。

这么高的收入是否与众所周知的“红包”现象有关呢?业内人士说,很多地方收“红包”其实是一种

风俗,不收家属反而会不高兴。但目前很多殡仪馆已严禁收“红包”,一经发现,立即开除。

■私营殡仪馆已经诞生,市场竞争急需专业人才

殡葬行业前途看好

目前我国人口的死亡率接近7‟,也就是说,每年死亡人口近800万,而火化率却只有35%。随着国家不断推进殡葬改革,现有2300多家殡仪单位是远远不够的。按照国外的标准,每5—10万人就应有一座殡仪馆,我们至少还需一两千个。如此巨大的需求,却没有一支专业队伍,从业人员多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这根本无法适应殡葬行业的发展。

现代的殡葬业已不是过去的老三样:收殓、火化、骨灰寄存,从业人员不学也能干,很多现代化的设备需要专业人才去管理、操作。各行业都在强调提高服务质量,殡葬行业也是如此。以前是国家垄断,我服务不好,你死了人也得到我这儿来。现在殡葬业正在逐步走向市场,据了解,全国已有贵阳、长春两地成立了私营的殡仪馆,对国有的提出了挑战。

民间的殡葬专业词汇

横幅标语缘何司空见惯

招商银行缘何强势?

火爆新生总结

浅议殡葬

殡葬工作简报

殡葬软件开发

殡葬流程

殡葬改革

殡葬知识

殡葬专业缘何火爆
《殡葬专业缘何火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殡葬专业 殡葬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