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1:43: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A明理念

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对话。教学中教师紧抓松鼠和小熊感情变化这条线,用浓浓的友情,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引导学生读中品味,读中悟情,读中明理,在充满童话意境的课堂氛围中,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析教材

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 知学情

童话故事也是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文学形式,而乐于结交好朋友更是小学生所共有特征,所以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课文所提供的故事情节没有太大的陌生感,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悟,教师只在学生理解出现困难是做适度点拨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复习字词,会写“祝、福”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写话卡”写话,送出自己的祝福。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创设情境,换位体验,补白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延伸到学生的自身情感,引导学生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对课文内在人文因素的把握,即: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幸福、失落、痛苦、喜悦,从而体会友情的珍贵。0

第二板块:读悟交融感悟友情 建立友谊

1.出示纸船实物,指导学生大声地读、轻轻地读、甜甜地读纸条上的祝福。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熊的动作和神态,联系生活理解“乐坏了”,体会小熊喜悦兴奋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4.想象补白:小熊现在又会想些什么呢?小松鼠收到礼物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5.纸船和风筝给它们带来了多少快乐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2.~6.自然段吧,一起去分享这份快乐。 6.区分“漂”和“飘”。

请同学把词卡“漂啊漂”,“飘啊飘”分别贴在纸船和风筝的旁边。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形声字的特点,并用红粉笔标出“飘”和“漂”的偏旁。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辨生字,“纸船漂啊漂,顺水而漂”“风筝飘啊飘,随风飘荡。”教师并用红笔标出不同的偏旁,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规律有所感悟,产生继续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与强烈愿望。] 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和好朋友吵完架后的内心感受。

2.情境对话,感悟吵架过后小熊和小松鼠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 师佩带头饰,扮演小鸟,去问候小熊和小松鼠。 小熊你好,你今天怎么看起来垂头丧气的啊? 预设:你怎么还在扎风筝啊?

为什么不把风筝放出去,而把它挂在高高的树枝上呢? 小松鼠你好,你现在心里又是怎么想的,你准备怎么做呢? 3.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1.0-1.1.自然段,感悟松鼠和小熊修补情感裂缝的独特方式。

a 小松鼠看看空荡荡的天空,感到孤独极了,过了几天…(引读第1.0自然段)多么感人的一句话啊!(动画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重点指导朗读。

b 收到纸船的小熊马上放了一只风筝,风筝飘呀飘…(引读第1.1.自然段)

4.风筝又飘起来了,纸船也飘起来了,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啊,(再次粘贴纸船和风筝的图片)生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交际“场”,在这样的“场”中,学生的情绪被调动,思维状态被启动,充分体验松鼠和小熊吵架后的内心的伤感和孤独,从而使学生与文本融入一体,产生共鸣。] 第三板块:总结拓展,放飞情感 1.联系生活学习“福”字。

对于“福”这个字,小朋友一定不陌生,你在哪儿见过“福”这个字的? (多媒体出示)这个“福”怎么是倒的呢?联系“福”字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2.指导书写词语“祝福”,小组交流评议。

3.小熊和小松鼠又回到了原来幸福和快乐的时光,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4.练习写话。

小朋友,你想把祝福送给谁,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按要求在祝福卡上写话。

5.布置作业: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小伙伴们听。

[本环节挖掘文本的人文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在实际生活中让他们感受到友谊所带来的快乐,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 附:(纸船形、风筝形)祝福卡

师:我要到一只小熊家进行采访。这只小熊请你实话实说,你与小松鼠吵架之后心情怎么样?

生:我现在的心情特别的难受,真有些后悔,要是不吵架该有多好,就能跟它继续玩了!

生:其实,我真的想给它放风筝与它和好,但又有点不好意思,我怕它不理我。

师:我再到一只小松鼠家去采访。这只小松鼠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的心情也很难过,每天都给小熊折一只纸船,但不好意思放,怕小熊不理我。

师:的确,松鼠挺难过。第一天,他折了一只纸船。第二天,他又折了一只纸船,第三天,第四天,纸船一只叠着一只,纸船一只叠着一只。折着折着,松鼠── 生:折着折着,松鼠后悔了。 生:折着折着,松鼠难过了。 生:折着折着,松鼠伤心了。 ……

师:折着折着,松鼠不禁想起了──

生:折着折着,松鼠不禁想起了过去快乐的时光。 生:折着折着,松鼠不禁想起了以前幸福的时光。 ……

师:松鼠真想说── 生:小熊,我们和好吧。 生:我太后悔了。 生:……

师:唉,松鼠实在太后悔了(引读第9段)

师: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了,他只有一个愿望: 生: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师:你能代表松鼠把他的心声告诉小熊,让小熊重新为他放飞风筝吗?

(师:我就是小熊!)

生:“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指导朗读句子,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进行对话式评价。) 师:我愿意,我愿意,亲爱的松鼠,其实我每天扎一只风筝,其实我早就后悔了。我知道你把纸船放进小溪,同时放进去的还有你的── 生:放进去的还有我的祝福。 生:放进去的还有我的爱。 生:放进去的还有我的快乐。

师:那么,你能将纸船带着祝福,带着爱,慢慢地放进小溪吗? (指导朗读句子: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 师:读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 (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师:

师:谁能读整段,把松鼠兴奋的心情传达给我们在座的每一同学和老师。

(自读、个别读)

师:松鼠放一只纸船捎上一句祝福,放一只纸船说上几句心里话。松鼠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句式:松鼠放一只纸船捎上一句祝福,放一只纸船说上几句心里话:)

生:亲爱的小熊,我把纸船送给你,我们又是好朋友了。 生:小熊,和好吧,祝你天天快乐! 生:小熊,我想你!祝你幸福! 师:终于,他们── 生:和好如初。 师:这真是一只吉祥的小船,不如,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吧! 生:友谊船 生:爱的使者 生:友情号 生:……

师:同学们,学到这儿,故事就学完了。看着大家学得那么投入,老师知道故事已经深深地留在同学的心里。让我们随着音乐,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动情地来读读这个故事,再来回味一下这美丽的友谊,好吗?

(生找好朋友一起读故事)

师:风筝和纸船给松鼠、小熊带来了美丽的友谊。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同学、朋友闹过别扭?现在给你一次机会,请你借自己手中的纸船写上几句真心话,或者写上几句祝福吧!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交流──评价)

师:听着你们轻轻的问候,真心的话语,暖暖的祝福,老师十分感动。在我们的生活中,千万不要吝啬手中的纸船和风筝。这样,我们生活的天空就会更加美丽,更加五彩斑斓! 反思和分析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2——6自然段:友谊的建立

师:同学们,生字词学的这么好,课文肯定会学习的更棒。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11 找同学接读课文的前6个自然段。(点名),其他同学边听边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交流 生:我知道了不能为一点小事吵架。

生:我知道了小熊和松鼠是通过船和风筝成为好朋友的。 师:那小松鼠和小熊住在什么地方呢?(师板画) 生:小熊住在山角,松鼠住在山顶。

师:松鼠住在山顶上,小熊住在山脚下,它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

生:纸船和风筝让它们成为好朋友的。

师:松鼠先是怎样做的呢?(思考,找答案,相应段落)

生:松鼠折了一只纸船送给松鼠。

师:(课件出示第二段话: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谁把这句话给大家读一读? (指2名学生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出示两句话:①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②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到小熊的家门口。)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看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 师: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名有“漂呀漂”,第二句没有。

师:(师拿下黑板上的纸船,演示)哦,原来纸船是漂呀漂,漂呀漂,漂到小熊家门口的。你从“漂呀漂”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我体会到纸船漂得很慢。

生:我体会到纸船漂得时间长,它是带着快乐的心情漂来的。 师:那你在读的时候,就要读出你的休会。你读一读吧。 生:读。 师:同学们能不能带着你们的体会像他这样读一读这句话呢?自由读。 师:谁想读?那我们一起读,这次请同学们给“漂呀漂”加上动作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啊,老师仿佛看到了那只纸船带着松鼠的祝福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小熊收到了纸船后心情怎么样呢? 生:小熊很高兴。

师:请大家看图。(出示图)你从哪看出小熊很快乐呢? 生:小熊高兴得手舞足蹈。 生:小熊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师:这是我们的观察,书上又是怎么写的呢?(课件出示第三段话: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快自由读一读吧。 ”师:谁来当这只乐坏了的小熊?松鼠都把纸船托我给你送来了,高兴吗?快读出来吧!(师送纸船) 师:谁来向他挑战。

师:多么高兴的小熊呀,谁知道小熊为什么乐坏了? 生:小熊收到了礼物,所以乐坏了。

生:小熊收到了朋友的祝福,他又有了一个好朋友,所以很快乐。

师:小熊收到的可不是一般的礼物。这纸船是松鼠自己折的;松果是他自己摘的,还是他最爱吃的;纸条上的话是他自己想的。他收到了来自朋友的真诚祝福。难怪会让小熊乐坏呢!这时,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小熊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师:(课件出示句子: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谁能把它读给大家听一听呢?

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在第二自然段中也有一个“漂呀漂”,这两个漂有什么不同呢?(课件出示:①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②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生:一个是三点水的漂,是在水里漂,所以偏旁是三点水。一个是风字旁的飘,乘着风飘,所以是风字旁。 师:确实,在汉字中有很多这样的字,它们的读音相同,但是偏旁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同学们也注意到了,真好。

师:“漂呀漂”的纸船和“飘呀飘”的风筝让它们成为了好朋友,多令人快乐啊!下面请

2位带着快乐的心情读2——6自然段。一人读2—3自然段,一人读4——6自然段。

(两名学生配乐朗读)

(二)学习7——11自然段:友谊的维护

师:多么快乐的一对好朋友啊。课件点出7自然段。(音乐)可是,有一天,他俩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同学们,现在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难过。 师:小熊和松鼠呢? 生:他们也很难过。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1:我从第八自然段知道的。小熊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生2:我从第九自然段知道的。松鼠也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他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放到屋顶上。 生3:我从第10自然段知道的。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课件出示第10段话)

师:小松鼠真是难受极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松鼠企盼和好。

生:我休会到了松鼠想和小熊恢复友谊。

师:老师也想当这只难受的松鼠,给我这个机会好吗?(师读) 师:我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 生:老师读得很好。

师:为什么读得有感情呢?老师还有一个读书小密决,就是在我在读这句话时,我想到松鼠太难受了,他太渴望朋友了,我就是体会到它这种心情来读的。你们试一试吧。 (生自由练习读)

师:谁想读?想读的同学一起来读。 师:最后他们和好了吗? 生:和好了。

师: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师:同学们小熊高兴得哭了,他会怎么想? 生:太好了,终于和好了。

五、感情升华。 师:看得出,同学们为松鼠和小熊的和好,高兴着,感动着。请同学们快速看全文,再次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友谊的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会不会遇到跟朋友吵架的时候呢?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会主动跟他说我们和好吧,我们还是好朋友。 生:我会送她一只纸船,跟她和好。 生:我会写一张纸条给他。

师:同学们维护友谊的办法真多。(师板书:友谊)

师: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互相祝福,传递友情,让我们也来借助写话卡送出自己的祝福吧。用一两句话写一写送给松鼠或小熊的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在音乐中学生写话)二年级语文《纸船和风筝》教案设计 师:谁把自己写的祝福读给大家听听?

生1::亲爱的小熊,我祝愿你何小松鼠和好如初,希望你们的友谊地久天长。(贴风筝卡到黑板上)

生2:亲爱的小松鼠,真高兴看到你们俩和好。(贴纸船卡到黑板上) 师:瞧,我们又一次看到一只只写满祝福的纸船和传递友情的风筝,老师也想把祝福送给同学们,祝同学们拥有朋友一生幸福。同学们回去以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跟爸爸妈妈谈谈自己的感受。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 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