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种养循环谋出路草畜产业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3 10:42: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种养循环谋出路草畜产业促发展

--会宁县侯家川乡特色产业发展纪实

张文广

侯家川乡位于会宁县南部、省道“207”线会宁境内优势产业经济带最南端,距县城30公里,海拔在1800—2200米之间,属会宁南部半湿润气候区,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独特的气候和便利的交通造就了全乡种植业、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近年来,全乡种养殖业发展迅速。现有养鸡户390户,鸡饲养量达到120万只,羊饲养量达到2.41万只,猪饲养量达到1.88万头,牛饲养量达到5100头。完成了以“侯川乌鸡、蛋鸡”为代表的二十类品种的商标注册,扶持壮大了会宁县常合养殖有限公司和会宁县农夫园养殖有限公司,并按照“基地+农户+专业经济合作社+市场”的养殖模式,组建了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林峰养殖专业合作社、泰康养殖专业合作社、畜兴品种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利源养殖专业合作社、万通养殖合作社等12个专业合作社。全乡养殖业增加值达到1000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60%;养殖业人均增收1200元,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62.5%,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3%。)近五年来,全乡生产总值达到4561万元,年均递增13.3%;其中第一产业达到3828万元,年均递增7.8%;第二产业达到200万元,年均递增16%;第三产业达到533万元,年均递增12%。粮食总产量达到6082吨,年均递增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6元,年均递增18.6%

- 1 -

今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第一年。按照县委、县政府“三区一带两支撑”的总体部署和“草畜产业‘11555’提升工程”要求,侯家川乡立足本地实际,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不断完善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加速产业整合,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建设“三片五带一中心”的种养区,突出“棚、种、料、管、防”综合技术推广应用,实现了户户有养殖、村村有小区、乡镇有公司的目标,加快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步伐,大力依托草畜产业,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初步形成了“农林牧并举、种养加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格局,社会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进产业化布局,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全乡始终围绕“强基础设施,优发展环境、兴草畜产业、促循环农业”的总体发展思路,抢抓跨越式发展和“207线优势产业带”建设的重大机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壮大养殖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 “养殖产业基地”和“种养加结合、农林牧并举”的生态循环农业。适时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全膜冬小麦、黑膜马铃薯种植,不断扩大饲草(紫花苜蓿、红豆草)种植。始终把发展壮大乌鸡养殖作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并通过政府推动、公司牵动、能人带动,先后注册登记了养殖及加工公司5家:会宁县欣鑫养殖有限公司(总投资100万元)、会宁县牲浓养殖有限公司(总投资100万元)、

会宁文佳蛋鸡养殖有限公司(50万元)、会宁海荣乌鸡养殖有限公司(总投资100万元)、会宁农宝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

依托草畜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

二、三产业发展。结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草畜产业建设促进年”、“草畜产业‘11555’提升工程”、“十百万”促进工程的总体思路,今年全乡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玉米3.3万亩,紫花苜蓿及饲草料2500亩,新建草产业加工收购点1处;完成镇区道路绿化5.2公里,养殖小区绿化6处,村屯绿化3处;发展规模养牛户2家、养羊户2家、养猪户1家;新建养羊小区4家、养猪小区3家;新建养羊场3家、乌鸡养殖场1家、乌鸡孵化场1家;新建户用沼气800座、20户连用的养殖沼气池16座;完成500立方米青储氨化池3座;并开通了农产品销售信息网站,另外引进了会师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侯家川配送中心、会宁农宝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初步形成了饲草(种植)、畜禽(养殖)收购、加工、销售产业链,有效的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通过沼气以及有机肥的加工项目,逐步形成了“种-养-沼”的生态循环模式和“种-养-加”的产业循环模式,向现代农业迈出了“给力”的一步,全乡初步形成了“农林牧并举、种养加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带动了种植业、饲料加工业和畜禽产品加工业及餐饮、物流等

二、三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深化工作措施,完善帮扶制度,保障特色产业健康发展。为了进

一步做大做强草畜产业,全乡始终坚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的“三退三进”原则,积极调整养殖方式转变,推进特色养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绩效考核。成立了由乡长为组长的草畜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方案,将草畜产业作为各包村人员和村委会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层层签定责任书,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创新工作机制,发展养殖事业。在侯家川村支部书记张海荣的带动下建立了“三带动四帮扶”工作机制,特别是党员3户联保、致富户联保和合作组织采取的“3333”循环模式(给养殖户每赊欠投放3000只鸡苗,3个月出栏后,向合作组织偿还鸡苗款3000元,分3次还清)为养殖户提供资金保障,有效解决了想发展养殖而无资金的农户,激发了农户的信心;争项目,筹资金,加大奖励力度,促进养殖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养殖现代化、标准化建设。全乡在争取国家投资和银行融资基础上更加注重启动民资、招商引资,逐渐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局面,初步形成了国家、集体、商人多元投资和个人贷款的筹资体系,2011年全乡共筹集资金2000余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达到1500余万元,并引进有机肥加工企业(投资1000万元),有效地促进了特色养殖产业上档次、上水平,不断完善了养殖小区或养殖企业标准化建设步伐,同时对不同规模、不同标准的养殖户或企业,给予分档次、按标准的有梯度奖励,提高养殖的积极性;加大“三通”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养殖激情。全乡

紧紧围绕全县“草畜产业提升年”活动的有利时机,从养殖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的水、电、路“三通”的问题,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力度,让土地升值,提升养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勤宣传、重培训、讲科学、提水平。2011年全乡聘请县农技人员、甘肃三旺公司技术员、兰州正达公司技术员及养殖专家对种养农户分批分次集中进行种养技术和种养疫病防治技术培训12多次,组织全乡养殖户、全体乡村干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开展了全乡养殖观摩会,进行了差距对比、反思总结与经验交流,并组织新发展养殖农户20余人在其它养殖条件较好的乡镇进行了参观学习,有力地提升了全乡农业生产技术化水平。

以思路谋出路 以创新促发展

草畜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乡草畜产业调研材料

草畜产业开发工作汇报

全县草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可行性报告

会宁县发展草畜产业的建议

某乡(镇)草畜产业工作总结

转变思维谋出路 扬优成势促发展

立足林地谋出路 产业帮扶出实招

种养循环谋出路草畜产业促发展
《种养循环谋出路草畜产业促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