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0-03-02 12:32: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号:0011021093 学时数:32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文秘、广告)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在该专业中的地位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首先,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它主要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特殊规律,从社会运行的特殊角度研究社会;而不象历史唯物论那样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其次,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它研究社会整体,整体与其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而不象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单科性社会科学那样只研究某一社会领域的现象。也正因如此,社会学在研究社会和社会运行时,并不限于某一特定方面,而是综合地观察和研究,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学眼光”。可以说,社会学既是哲学和单科性社会科学之间的中介,又和其他社会科学一起成为哲学和社会现实之间的中介。

社会学概论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对于充实学生社会知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实施,学生要了解社会的基本构成及运行机制,掌握基本社会学概念、原理和分析社会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够运用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对教师开展本课程教学的建议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的加速期,在转型过程中会面临种种课题。对每一课题,不同的学者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观点。教师必须较全面地了解相关方面的近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资料,必须对相关的社会现实有着自己的思考,然后再写出系统的备课笔记。

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人文教育专业的学生特点进行授课,并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辨论的方式。

教师在结束每一讲之后,要针对下一讲的内容提出相关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去阅读和思考。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组织学生到城市和乡村进行社会调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对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建议

学生在课堂上应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勤于思索;在课堂讨论中,应主动配合教师,联系实际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能够针对不同见解展开辨论;课下,应认真阅读教师推荐的阅读书目,并积极加以思考。同时,利用假期,做好社会调查工作。

(三)对学生成绩考核的建议

学生总评成绩由二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20%,主要根据各人出勤、课堂讨论、作业和社会实践情况确立。期末成绩占80%,考试采取开卷方式进行。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学的产生背景和条件、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等知识,使学生对社会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学的孕育产生 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第四节 社会学与社会 本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教学难点:社会学的核心问题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后播放影视资料。 思考题

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什么是社会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关系?

第二章 社会与社会运行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的本质、社会的特征、社会是如何运行的知识,为学生学习该课程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的概念 第二节 社会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社会的类型

第四节 社会学关于社会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 第五节 社会运行 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的本质和特征、社会运行机制

教学难点:关于“社会”几种的理论观点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后播放影视资料。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 2.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社会系统有哪些功能? 4.简述关于社会构成要素的理论。 5.简述关于社会类型的理论。

6.简述社会学关于社会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 7.如何理解社会学考察社会的角度。

第三章 文化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文化的特征、文化的类型、文化的结构和文化的功能等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以更好地为我国文化建设服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化的定义 第二节 文化的特征 第三节 文化的区分 第四节 文化的结构 第五节 文化的功能 第六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的功能

教学难点:文化的结构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后播放影视资料。 思考题

1.E.B泰勒的文化定义是什么? 2.文化与文明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在我国现阶段,应该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4.简述文化的基本特征。 5.简述文化的主要功能。 6.试用文化堕距理论分析当今中国的有关社会问题。 7.试析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人的社会化所必需的条件、社会化的内容、社会化的过程以及我国当前社会化存在的问题等知识,提高学生对社会化作用的认识水平。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第二节 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第三节 社会化的社会机构 第四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第五节 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社会化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人的社会化应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我国当前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后播放影视资料。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化及其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2.简述狭义的和广义的社会化研究领域。

3.简述社会化的主要机构,并联系当前我国实际情况,分析社会化过程中应注意完善和加强哪些机构? 4.简述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 5.简述划分社会化过程的要点。

6.当前我国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7.怎样认识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代差问题?

第五章 社会角色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角色的类型、社会角色的扮演、社会角色的失调等知识,为学生今后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提供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类型 第三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 第四节 社会角色的失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社会角色的扮演

教学难点:社会角色的理论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后播放影视资料。 思考题

1、简述角色理论的四个重要来源。

2、什么是角色和角色集?如何认识自身的角色集?

3、怎样正确认识不同类型的角色以及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4、社会角色的扮演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才能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5、简述角色失调的不同情形。

第六章 社会互动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互动的理论、社会互动的情景、社会互动的过程、社会互动的类型等知识,增强学生对人际互动的洞察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及其理论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第四节 集合行为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互动的情景和过程

教学难点:社会互动的理论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后播放影视资料。 思考题

l、如何理解社会互动?

2、社会学研究社会互动有哪些主要理论?

3、社会互动的情境包括哪些主要类型。

4、如何具体描述社会互动的特定状态?

5、简述社会互动的主要类型。

6、试比较集合行为与组织行为的不同特征。

7、社会学解释集合行为的主要理论有哪些?

8、如何预防、引导和控制集合行为?

第七章 社会群体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群体现象、社会群体类型、社会群体结构等知识,提高学生观察群体现象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第二节 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群体类型

教学难点:社会群体的结构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后播放影视资料。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社会群体如何得以存在和维持? 3.简述社会群体的基本类型。

4.什么叫群体凝聚力?如何分析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各种因素? 5.如何分抓群体内部的关系? 6.如何评价群体决策及其功能? 7.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 8.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9.如何分析和认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变化?

第八章 家庭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家庭建立的条件、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家庭结构的变迁等知识,提高学生对家庭在社会中作用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家庭概述

第二节 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 第三节 家庭的功能 第四节 转型社会中的家庭 第五节 家庭的未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家庭中的人际关系

教学难点:家庭结构的变迁及家庭的未来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后播放影视资料。 思考题

l、什么叫家庭?家庭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简析婚姻准备及其意义。

3、简述离婚率的几种统计方法。

4、什么叫家庭关系?请列举家庭关系的几种主要类型。

5、简述家庭的功能。

6、试论转型社会中的家庭变化及其问题。

第九章 社会组织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组织的分类、社会组织的目标、社会组织的结构等知识,提高学生对社会组织的认识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目标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组织的类型

教学难点:社会组织的结构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后播放影视资料。 思考题

1、简述社会组织的涵义及其特征。

2、简述社会组织的分类方法。

3、组织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估标准是什么?

4、什么叫组织目标?它对于社会组织的意义是什么?

5、简述组织正式结构的设计原则。

6、什么是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它对于组织成员和组织活动有何影响?

7、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调整和完善我国社会组织结构?

8、简述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

9、试论官僚主义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第十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6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分层理论、社会分层的原因、社会分层的特点、社会流动的机制等知识,提高学生对我国社会分层现象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第三节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状态 第四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社会流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分层理论

教学难点:社会分层理论与我国当前社会分层现象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后播放影视资料。 思考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 2.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分层理论? 3.为什么我国现阶段还存在社会分层现象? 4.简述韦伯的分层理论对于后来分层研究的影响。

5.简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与帕累托精英循环理论之间的区别。 6.试论我国转型社会中的分层结构调整。 7.简述社会流动的类型。 8.如何理解合理社会流动的意义。

第十一章 社会制度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制度的类型、社会制度的特征、社会制度的功能及社会制度的转型等知识,提高学生对社会制度的认识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制度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 第三节 社会制度与社会转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制度的功能

教学难点:社会制度的转型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后播放影视资料。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制度?它包括哪些构成要素?

2、简述社会制度的基本类型。

3、如何分析社会制度的功能?

4、试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制度创新及其意义。

第十二章 社区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区的类型、研究社区的理论与方法、社区的功能、社区的协调发展等知识,为我国社区建设更好的提供服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区概述

第二节 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 第三节 社区互动与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区的协调发展

教学难点:研究社区的理论与方法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后播放影视资料。 思考题

1、什么是社区?社区与社会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2、简述社区类型的划分。

3、简述社区研究的方法。

4、简述芝加哥学派的都市社区研究。

5、简述城乡协调发展理论。

6、试论转型期社区的协调发展。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变迁的类型、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社会变迁的机制、社会现代化的特征等知识,增强学生对社会变迁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变迁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第五节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变迁的机制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后播放影视资料。 思考题

1、什么叫社会变迁?社会变迁都有哪些类型?

2、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西方社会学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以及二者之间的区 别。

3、什么是社会现代化?它的基本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4、简述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5、简述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6、联系实际,谈谈改革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第十四章 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问题的特征、社会问题的类型、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及我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问题等知识,提高学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 第四节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理论解释现实的社会问题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后播放影视资料。 思考题

l、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2、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3、如何区分社会问题的不同类型?

4、运用社会问题的有关理论,联系当前中国实际,举例分析社会问题。

5、应该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问题。

第十五章 社会控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控制的特征、社会控制的类型、社会控制的功能、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等知识,提高学生对社会控制的认识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 第二节 社会控制体系 第三节 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控制的功能

教学难点:社会控制与越轨行为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后播放影视资料。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有哪些类型?

2、简述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

3、简述社会控制手段的类型。

4、如何分析社会控制的度?试析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基本视角。

5、什么是社会越轨?简述有关社会越轨的各种理论解释。

6、运用解释社会越轨的有关理论,联系实际,举例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越轨现象。

第十六章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社会工作的价值、社会工作的内容、社会工作的方法、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等知识,提高学生对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在我国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工作概述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社会保障概述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后播放影视资料。 思考题:

1.简述社会工作的基本涵义。 2.简述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3.简述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4.试比较世界上几种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 5.试析建国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就与问题。 6.试论当代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方向。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教育社会学教学大纲

经济社会学教学大纲

农村社会学教学大纲

劳动社会学教学大纲

《家庭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化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