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解读战争传奇——读《解放战争》

发布时间:2020-03-02 14:49: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解读战争传奇——读《解放战争》

由军旅作家王树增创作的《解放战争》(上、下集),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这部作品以近70万字的篇幅,全景展现了60多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一幕战争传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20多万人民军队,凭着简陋的武器装备,对抗400多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在近4年时间里,把国民党统治势力赶出了中国大陆,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说解放战争是一部传奇,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在内战爆发时,无论是在国民党内部,还是当时的国际舆论,都不看好中国共产党,认为国共决战的胜负没有悬念,共军不可能战胜国军。蒋介石当年就夸下海口,国民政府有信心在8个月到10个的时间内消灭共产党的军队。

战争初起时,国军的暂时胜利似乎也证明了当时许多人的预测。到1946年底,全国各解放区在国民党军的猛烈攻击下受到重创:长江以北的苏中解放区和豫皖解放区全部沦为敌后;晋冀鲁豫解放区先后丢失46座县城;张家口和承德地区一系列县城的丢失,使关内与东北地区的联系被阻断,同时也令共产党的中枢——陕甘军区的侧后受到严重威胁。蒋介石认为胜利在望,他对国军将领说,战场态势已明朗,共产党军队处于节节败退、处处被动之中,东北的林彪部,山东、华中的陈毅和粟裕部,华北的刘伯承、聂荣臻部和西北的彭德怀部,都已被压缩在狭窄的区域里,只要继续实施猛烈进攻,把他们切割成若干小股,然后赶进荒僻地带予以消灭已不容置疑。

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坚持以消灭和打击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为主,积小胜为大胜,逐步扭转了防守避战的被动局面。1947年7月,尽管共产党军队取得了不小战绩,但毛泽东还是提出了一个较长的战争时间表,他说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五年来解决,要作长期准备,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

而后来解放战争的结果证明,蒋介石和毛泽东都错了。国民党军一开始的猛烈进攻,最终并没有赢得胜利。而共产党军队赢得胜利的时间表也大大提前,在2年多的时间里就实现了大翻盘,最后是反败为胜。

60多年前的解放战争,所演绎的不仅仅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段奇迹,更是让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赢得战争胜利的历史轨迹。读《解放战争》一书,以今天的目光审视昨天的战争,会真切地感受到,人民的意志、人民的智慧和人民的力量,对这场战争的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民主与和平乃民心所向。抗战胜利后,残酷的战争催生了人们渴望和平的心愿,重建家园,建设新国家,是当时饱经战乱之苦的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强烈愿望。民主与和平已经成为人民大众的共识和呼声,社会各界都呼吁建立联合政府,实现民主建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凡符合民主与和平的就会赢得民心,而与民主与和平的历史潮流背道而驰的必将丧失民心。中国共产党在日本投降后不久,公开发表了《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指出抗战胜利后,“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

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并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建国总方针。中共的主张,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迫于当时形势,蒋介石接连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经过43天针锋相对的斗争,蒋介石被迫签订了《双十协定》。国民政府表面上接受实行民主政治、党派平等、结束国民党“一党训政”等原则,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和各项重要问题。但蒋介石拒绝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合法地位,妄图在“统一军令”和“统一政令”的借口下,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

1946年1月中下旬,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会议历时22天,由于共产党人的努力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与斗争,迫使蒋介石签订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章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后,共产党人为“中国即将走上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而高兴,过分乐观地开始商定参加未来联合政府的人选,讨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搬迁事宜。在签署《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后,共产党人积极行动,于1946年2月下旬,开始裁减军队,动员官兵复员,3个月之内复员和转业官兵达24万人。

而蒋介石却是假和谈、真内战,加紧运兵备战。国军整编只是作表面文章,把军改为师、师改为团,而人数还是原来军和师的人数。内战前,国民党召开军事委员会会议,制定向解放区全面进攻的计划。蒋介石在会上说:“我们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从民国14年到现在,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本党纠缠鏖战,诚然是很凶顽的,很健斗;但他一切行动的结果,竟无意之间帮助了我革命彻底的成功„„革命是必须经过痛苦的,革命的过程愈痛苦,则其成功愈彻底,愈伟大!希望大家认识这个道理,以抗战时代的决心,来完成剿匪的任务„„”

抗战胜利,人心思稳,人民希望和平安定,盼望民主政治,蒋介石却逆历史潮流而动。1946年10月,《双十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就撕下和平的伪装,向国民党各部队发出密令,对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1946年底,在国民党军的步步进逼下,共产党所领导的解放区危机不断,困难重重,但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勇敢作战,坚决击退国民党军队的进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一定会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战争是人心向背的较量。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国共双方的决战与其说是在进行军事较量,还不如说是在进行政治较量,是在进行一场人心向背的较量。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也就选择了国家的未来命运,同时也使共产党人拥有了坚强后盾。事实上,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广大人民谋福祉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在创建新中国的艰难进程中,共产党人高举理想的旗帜前赴后继,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理想,为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新中国而奋斗的理想,始终得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坚定而真诚的拥护和支持。

解放战争期间,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王震面对衣服破烂、草鞋裹脚的官兵进行战斗动员时说,我们革命战士今天为什么这样苦?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身受的一切苦难,都集中表现在我们身上来了。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我们要咬紧牙关,奋勇作战,杀出一条血路,让中国人民永远摆脱苦难!诚哉斯言,为人民摆脱苦难、为人民利益而战的军队,没有理由不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期间,就有1万多条转运粮食、弹药、兵员和伤员的民船,跟随华中野战军穿梭于稠密的河网间。解放区的百姓在战火中不惧生死,不少人和官兵们一起倒在泥泞之中,倒在枪林弹雨之中。一位侥幸从战场逃脱的国民党军旅长在写给上级的报告中说,地方民众不问男女老幼皆为匪之军民,到处袭杀国军,我国军处处受袭,人人被俘,除少数外,无一漏网。

淮海战役的胜利,也向世人作出了人心向背的历史诠释。共产党的军队在淮海战役中投入的主力兵团与敌方相比并不占优势,但人民军队的背后却有500万老百姓的支持,有几百万辆小推车,往前线送粮食、送弹药,同时往后方运伤员。而国民党军队一律靠空投,从一颗子弹到一块大饼都要靠空投解决。人民心里有杆秤,人民在共产党人的心中有多重,共产党在人民心中就有多重。谁能赢得民心,胜利的天平就会倾向谁。

人民的支持是胜利之本。内战爆发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数量和武器装备等方面,与国军相比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就是这样一支弱旅,经过两三年血与火的战争磨砺,一跃成为一股有如神助的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强大军事力量。探究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秘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世界战争史上,还没有哪一支军队能像共产党军队那样,身后会有那么多的人民大众舍家支前,会有如此规模的作战后勤支援。当年在解放区的老百姓中,传唱着这样一首民谣:最后一粒米,拿去做军粮;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送到咱队伍上。

淮海战役期间,山东、中原、华中和冀鲁豫四个地区,就出动支前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转运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这些支前民工带着20万副担架,88万辆大车小车,30万副挑子,76万头牲口奔走在前线与后方之间。其中有一位名叫唐河恩的山东支前民工,手里有一根从家乡带出来的竹棍子,在5个月的支前途中,他把经过的每一个地方的名字都刻在竹棍上。跋山涉水行走千里,唐河恩和运输队把粮食交给解放军的时候,手中的竹棍上共刻有88个城镇和乡村的名字。

而在当时的国统区,因为官员腐败、分配不公、通货膨胀等,激起了极大民愤,反对内战、要求和平,反对独裁、要求民主的群众运动蓬勃兴起。国民党及其军警频频使用武力,以暴力对付手无寸铁的国统区人民,想以此来挽救政府的信誉危机。结果适得其反,国民党政权被民心抛弃,国民党将全国的民心推向了共产党一边。

为人民打天下,共产党的军队愈战愈勇、愈战愈强。有一位外国记者在解放区采访后说,中国共产党人,从领袖到高级干部和高级将领,一概没有私人财产的概念。这名记者无法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当中,把士兵和军官相区分,因为他们的衣服是一样的,军装是一样的,补丁都是一样,吃的东西也是一样。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官兵,文化程度并不高,很多人还不识字,也讲不出什么理想信念之类的大道理,但许多人坚信,跟着共产党为父老乡亲打天下是最值得的,哪怕是流血牺牲。

在1948年那个冬天,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共产党的官兵和老百姓在一个大水缸里喝水,一个锅台上做饭,甚至在一张热坑上睡觉。而老百姓则倾其所有,不畏战火,不畏牺牲,心甘情愿地支持拥护共产党。有几位国民党将领被俘后在一起议论共军为什么打得好,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情报迅速准确,运用兵力恰到好处;二是战士勇敢善战;三是军纪严明,深得民心,处处得到老百姓的帮助。而对于国民党军来说,这三点恰恰相反。

在军事指挥方面,共产党一方善于用人、充分授权。中央军委在发给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电报中,强调在情况紧急时,一切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临机处置,不要请示。中央军委放手让前线指挥员抓住战机,果断决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参战部队达60万人,国民党军也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此役历时65天,人民解放军共歼敌55.5万余人,解放军官兵则有88818人负伤,25954人牺牲。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这一战役使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使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为3个月后的渡江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来自人民的解放军官兵,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还是在取得革命胜利的和平环境中,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宁夏和平解放后,彭德怀在兰州看望马鸿宾。为迎接彭德怀,马鸿宾准备了豪华宴会,等了好久才看见一辆破旧的吉普车开到门口,车上除了司机外,只有一个表情严肃的共产党干部。此人拍拍身上的尘土从吉普车上跳下来,径直走到吸着水烟的马鸿宾跟前说,我是彭德怀。此情此景,令马鸿宾及其身后的绅士们不知所措,因为这些人看惯了西北军阀马步芳、马鸿逵的排场和威风,而眼前这个人民解放军的副总司令、西北几十万解放军的统帅,竟然没有一个随从,没有一个卫兵,没有笔挺的将军服,也没有挎着手柄上镶嵌着宝石的佩刀。在与马鸿宾谈话的时候,彭德怀没有一句谈及战争的话,只问了一些家庭琐事,以及老年人的养生问题。彭德怀也没有出席已为他准备好的盛大宴会,只是在马公馆的后室里,品尝了马鸿宾夫人和子女们亲手做的清真菜。

听任腐败的滋生蔓延,国民党军队从兴盛走向衰亡。回想当年,在1945年抗战胜利之际,国民党政权被看作是领导全国抗战胜利的功臣,蒋介石也被视为“民族英雄”。当时,美国援助的大量人力、物力源源不断地运往国民党手中,国民党的威望和实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是,从1946年6月以中原突围为标志的内战爆发,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占领了象征国民党政权的首都南京。国共双方六百多万的军队经过近三年的决战,竟然发生了惊人的胜负大逆转。

对于国民党的失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有过一段评述:国民党里的许多人是我多年的老朋友。平心而论,我对其中不少人是由衷地敬佩。我知道他们是一些正直的、有公益心和有教养的人。可是这个党从执政伊始就容忍了各级官员的贪婪受贿、懒散无能、搞裙带关系和派系斗争——一句话,那个被它推翻了的腐朽的官僚制度的一切弊端它都有了。抗战胜利后,为了集中军队和秘密警察的力量摧毁共产党,那些弊病变得更加引人注目了。政府逐渐失去了民众的支持,甚至失去了威望。

司徒雷登的评述较为客观公正。实际上,早在内战爆发前,国民党政权就已濒临崩溃。因为国民党的腐败堕落,已经严重威胁到它作为执政党的存在了。国民党是典型的独裁统治,只是在八年抗战中,因为民族危亡成为首要问题,国民党内部的腐化堕落由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随着抗战结束,国民党政府内部的贪污腐化之风如春风吹过的野草,迅速地滋生蔓延。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大员只关心接收。敌伪时期留下的巨额财产失去了主人,谁先贴上封条或是抢到手里,就属于谁的。于是,国民政府的各级行政大员和驻扎在各地军队的高级将领混杂在一起,开始了空前的资财侵占。那时候,接收成了致富的捷径,来自中央系统、行政系统、军事系统、地方系统,再加上行业系统的接收机构相继涌现。根据官方不完全统计,当时的接收机构天津有26个,杭州有28个,北平有32个,上海有89个。而所有被接收的财产和物资,全都进了军阀和大官僚的私囊。1948年底,国民党政权跨台在即,蒋介石面对国民党上百位高级将领,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在军事力量上本来大过“共匪”数十倍,制空权、制海权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论形势较过去在江西“围剿”时还要有利。但由于在接收时许多高级军官大发接收财,奢侈荒淫,沉溺于酒色之中,弄得将骄兵逸,纪律败坏,军无斗志。可以说,我们的失败,就是失败于接收。

接收之后,国民党的腐败日益严重。1947年陈诚地担任东北行辕主任后,发现东北国民党军存在诸多腐败问题。如军队在大城市私设留守处,这实际上是由各级军官派武装士兵看守的私人公馆或秘密住所。这些留守处养着军官太太或情妇,藏着军人贪污或是抢夺来的财物,同时还经营着各种各样的生意。东北国民党的每一支作战部队在大城市都设有留守处,上到司令、军长,下到营长、连长,仅沈阳市里为留守处服务的官兵就有2万5千多人。随着内战规模的扩大,国民政府的军费开支已占全部收入的60%以上,沉重的战争负担带来了空前的财政压力。而经济恶化又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47年,国民政府财政收入为法币14万亿元,而支出却高达43万亿元。转嫁巨额赤字的办法,一是向民众增加捐税,二是大量印刷纸币。货币大量发行则引起物价飞涨,物价平均价格达到抗战胜利时的6万倍。曾有人推算过国民政府发行100元法币的购买力演过变程:1937年可以买头牛,1945年可以买两个鸡蛋,1946年可以买六分之一块肥皂,1947年只能买到一颗煤球,到1949年春,则只能买到50万分之一两的大米。至此,国民政府的信誉极度下降。

尽管有占国民政府全部收入60%以上的庞大军费开支,依然无法挽回国军军事作战的败局。美国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在一份工作总结中,对国民党军的军事失利作出了总结。他说,自我抵达中国之日起,就没有一场战斗是因为缺少弹药或装备而失败的。在我看来,他们的军事失利,完全归咎于那算得上是世界上最糟糕的领导能力以及其他许多毁灭斗志的因素。是这些东西使得部队完全丧失了作战意志。

实事求是讲,国民党军中有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许多人在抗日战争中战功卓著,像李宗仁、陈诚、白崇禧、孙立人、卫立煌、杜聿明、薛岳、宋希濂等人,都是抗战时期为人称颂的抗日英雄。而在解放战争中,有的人要么战死,要么被俘,要么因败仗而黯然失色。这些国民党将领个人沉浮的历史告诉人们,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与一种腐败没落衰弱的势力捆绑在一起,个人纵有万般能耐也无法扭转败局。

到了1949年,与日落西山似的国民党不同,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如初升的太阳充满生机和活力。在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毛泽东满怀豪情地说,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在我们的敌人方面也不怀疑了„„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新年献词发表后的3个多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的楼顶。跨过长江的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横扫敌军,一年后就把国民党残余势力赶出了中国大陆。

读《解放战争》一书,让人时时感受到一种信仰和精神的力量。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往无前的革命豪情,是弥足珍贵的,也是值得后人传承和弘扬的。

读完《解放战争》,不禁令人掩卷沉思。解放战争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因信仰理想不同而引发的一场内战,可谓是兄弟阋墙、同室操戈,实在是中华民族的一场大悲剧。《解放战争》一书,既剖析了悲剧发生的原因,也让读者看到了战争的创伤,数百万人卷入内战,无数同胞为之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战争的创痛应该铭记,内战烽烟不应再起,我们讴歌战争的胜利,是为了避免战争,是为了今后不再有战争。

60多年过去,现代文明在极大地丰富我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意志和性格:一些人在物欲横流中丧失了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一些人在困难和压力面前萎靡不振、落荒而逃,还有的人在拥有财富的过程中淡化了民族精神和国家认同意识„„所有这些,不能不令人深思,也不能不予以警惕。

读《解放战争》有感

读《解放战争》有感

读解放战争有感

读《徐志摩传奇》

读《贺龙传奇》有感

成语背后的历史 “老马识途”的战争传奇

读《货币战争》有感

读《货币战争》有感

读《货币战争》有感

读 货币战争 有感

解读战争传奇——读《解放战争》
《解读战争传奇——读《解放战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