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发布时间:2020-03-03 16:54: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项目概况

用地西接文昌中路、南接宣化东街、北靠北蟒河,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5.40公顷。

二、规划设计依据

本次规划设计遵从设计任务要求及各类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甲方提供的“东庄城中村改造”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

2、《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4、《住宅设计规范》

5、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

三、规划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全局观)

从整个城市全局高度对小区进行规划定性,将小区做为城市的一个“模块”,在城市特有的空间结构和环境格局中“演生”出小区的空间及景观结构,使之既成为整体结构的有机组分,又对城市结构产生空间、功能、交通上的关联(也是对总规原则的落实和延伸)。

2、关联性原则(空间观)

综合分析区位条件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达到人、水、绿有机共融,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协调、和谐统一。

3、独特性原则(形象观)

塑造根植于当地传统而又富于个性、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空间结构,景观塑造,建筑单体,环境细部设计等多方面加以体现)改善城市空间质量,提高城市品位。

四、设计理念

1、和谐社区

积极协调不同开发阶段不同特征的住户之间的需求,这包括:为动迁原住村民提供的村民自用住宅、为外来人员提供的出租住宅、为来自市区自住户提供的商品房。通过合理安排不同社区人群,完善配套服务,体现出和谐社区的精神所在,塑造出符合人性尺度、具有强烈归属感与亲和力的小区空间意向。

2、人文社区

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指导思想,充分考虑特殊地理位置社区居民的居住特点和需求。分析济源城市特有历史文脉,结合本案周边的现状,提炼出小区的品质精髓。力求在小区整体规划设计中加以体现。在房型设计方面,我们对每幢楼每个房型都是根据周边环境特点度身定做,力求创新,多种类,多户型,设计新颖别致的户型,同时考虑实用性、经济性,为以后的销售创造条件。

3、生态社区

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通过宽阔的中央绿地,均衡的大面积宅前绿地,高品质的景观创造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空间和与众不同的优雅气氛。建造生态环境型小区,倡导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规划结构清晰,功能分区明确,形态自然有机,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和舒适的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物质与精神的多重需求。

五、设计要点说明

1、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开发”的布局结构。

“一片、两带、三块”的总体规划结构:

通过两条社区主路(两带)将安置区公建区和开发区三个组团(三块)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社区(一片)。

以宣化东街两个社区入口之间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带为界,以西为开发用地,以东为安置用地。

2、“组团环路”的交通系统自成体系。

在启动区规划设计中,采用内环路的形式,依据居住区道路通而不畅的原则,形成分级有序,功能明确的道路组织,同时满足消防、救护等要求。

内环路的交通形式便捷居民直接入户,有效解决区内交通拥堵等交通问题,最大化实现,地面人行交通体系。将最大化的室外活动空间留给居民。

每一分期开发的住宅组团内各设一个出入口,其与环形道路结合共同形成便捷、完善的居住区道路体系。小区步行系统分为林荫步行系统和宅前步行系统两部分,步行交通在进入小区后,沿位于贯穿小区南北的绿化景观带内的林荫步行系统进行分流,形成机动、步行交通适当分离,分级衔接的住区道路系统。

小区停车主要采用地面停放,在最后一期开发中适当结合地下停车进行组织,其中地面约873辆,地下约1233辆,合计约为2106辆。除了在数量上满足小区居民使用外,还着重考虑小区居民能够快速便捷地停车入户。在住宅楼间布置集中的自行车停放场地,同时结合宅前宅后和道路沿线的空地解决临时停车。

3、强调“点状”与“带形”绿化空间相互渗透,塑造“生态园林”的居住环境。

绿化开放空间总体上分为三个层次,即外围绿地、公共绿地和院落绿地,充分挖掘外部景观条件与内部自然环境资源,使每户均有良好的视线景观。住地绿地景观以贯穿小区南北的“带形”公共绿地为中心,“带形”绿地临小区主干道布置,加强小区绿化的共享性,提高小区的绿化品质与绿化感受。“带形”公共绿地内布置曲径、坡地、花带、树阵、帐篷、柱列等景观元素,在小区出入口的对景处及绿地北端设计三个空间节点,共同营造生动活泼、富有变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的住区公共绿化景观。由公共绿地向两侧住宅院落进行绿化景观渗透,院落绿化为半开放半私密空间,绿化景观主要为院落内的住户提供宅前休息、交流的场地。出入口道路两侧绿化空间努力营造简洁、整齐的住区入口区段绿化景观带,形成进入住区的第一层次的绿化景观通廊。“带形”公共绿地、院落绿地和绿化景观通廊相结合,形成形态各异、空间收放结合、景观相互融合的住区绿化景观网络。绿地中的水体均为浅水设计,基地卵石铺砌,枯水期可以作为中心广场或者健身漫步道使用。

4、采用“行云流水”的建筑布局,体现“舒适、美观”的完美结合。

建筑组群布局上顺应了水平横向排布的特征,保证每户住宅建筑良好的日照朝向与通风需要,同时汲取了中国水墨画中“行云流水”的思想精髓,建筑排布上采用错位式。一方面,点条结合的错位布局体现了“移步异景”的中国传统园林思想,丰富了小区内部景观,增强住宅空间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满足了住宅建筑对于通风、日照与采光的需要,能更大限度上布置住宅建筑,实现了经济性与舒适性的完美结合。

地块一开发回迁过渡区:作为启动区,布置在月季街北侧、小学用地以北新龙路以南,均为多层住宅。主要因为北侧现状为农田,动迁压力小,可以作为村民住宅过渡之用,以后可以纳入进商品房小区成为一个整体。村民回迁补偿占总用地的40%;开发用地占60%。

地块二保障用地:布置于月季街北侧、出让用地以西,占地2.90公顷。区内为多层住宅,沿街布置底层商业。南侧回迁区设置一所幼托,为本区服务。保留基地内清朝民居加以改造成为回迁区会所,一方面尊重本地历史文脉,另一方面为村民找回地区认同感。

地块三保障用地:布置于月季街南侧,古建筑保留用地以西,占地2.15公顷。沿街布置底层商业为居民生活服务。

地块四安置用地:布置于雪松路以东,古建筑保留用地以西,北侧紧接地块三用地,占地6.35公顷。沿雪松路出入口处设置一所幼托,随着社区环境的成熟,与地块三保障区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共用出入口和物业管理。

地块五开发用地:布置于月季街以北、小学用地以西、出让用地以东、北侧紧接地块一启动区。出入口设置于月季街上,区内道路将来与地块一启动区共享。区内以小高层住宅设计,沿街规划底层商业服务设施。

地块六开发用地:作为整个项目面积最大的一期住宅开发,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结合独立的环形道路网进一步分期开发。沿月季街和牡丹路分别开设小区出入口,北侧出入口与地块五开发用地的出入口相对,形成一个整体的社区。本期商品房开发除了多层住宅以外,在小区中心绿带布置4层半的花园洋房组团,同时在基地西北角一侧考虑布置高层,一方面提高地块开发价值,为市场提供更多住宅类型选择,同时也创造出更加优美的天际轮廓线,除了沿街底商外,在基地东南角布置商务式酒店公寓和幼儿园,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和配套。

秦皇岛第一医院总体规划方案设计说明修改版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