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2 07:54: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

作为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品德与社会》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虽然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一直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但不能忽视的是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学校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重智轻德”现状未取得的良好改观。特别是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 教师的任务不外乎讲解教科书,单纯地进行知识的灌输。教育教学偏离和违背了这一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笔者作为农村小学的一名品社教师,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逐渐《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有了一些浅见,现就该课程的一些问题以及总结的经验教训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认识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

1、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思想陈旧。

从我校学生生源和教学现状来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学校、家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由于农村小学规模小,教师人数有限,再加上年龄偏大的老师比重大,造成一线老师十分紧张。学校首先确定好语文、数学两科教师,《品德与社会》课等其他科目基本上就是兼任。兼任课程通常是以教师的工作量的大小、课时的轻重来搭配,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方式很随意,从而客观上造成了《品德与社会》兼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另外有些学校,则

是直接指派一些老教师担任该课程,这些老师由于年级过大,不能跟上教育的发展等诸多原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教学模式,课堂没有生气。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中仍存在说教化、简单化、灌输化和成人化的倾向,依然存在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的现象。

2、教学研究活动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

农村小学担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一般不把该课程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他们对该课程的教学没有太多的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很少研究教法。由于没有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许多老师业务不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有的教师就容易流于说教的弊病,大多数学生很难接受这种直接灌输的教育,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有的语文教师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语文课,只注意讲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没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有的教师则把《品德与社会》课当成高中的政治课,满堂空洞的说教,没有从小学生的实际感知能力出发,没有在活动中与学生积极互动,也不能达到三维目标。凡此种种,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教学与教育的矛盾。

3、教学目标设定不明,应试教育阴魂不散。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没有专职的教师,很多教师把大部分或全部精力用在了主课上,而对《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

学习、钻研不够,教学中教师不能对整个教材体系进行整体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加之,偏重知识技能的应试教育依然盛行,教师在教学中也就容易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学生考试成绩,学生的生活体验。

《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的任务,是培养文明和谐社会合格公民的最重要的途径。上述几个方面,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转变观念,改变现状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我们应该反思教学工作,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好书,上好课”,让《品德与社会》真正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小学要努力做到《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队伍的稳定,即使是兼职教师也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兼任。学校要大力开展《品德与社会》课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教材体系,加强村小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帮助教师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把《品德与社会》课的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2、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发现探索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教师不是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应该更好的扮演好欣赏者、倾听者、学习者、合作者……去为学生的学习感知服务。一个人即使他的知识再渊博,如果没有一种积极正确的思想,那么他终究将被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所淘汰。作为传道授业者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更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准确的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适时调整教学。只有努力钻研专业理论,加强教法研究,不断改进教法,优化教学过程,才能面向全体学生科学教学。只有与时俱进,掌握新的教具和新科技手段辅助教学,才能调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创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小学品社课程的教学。我们应从农村小学教学实际出发,对比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品德与社会》课开放式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把鲜活的生活、沸腾的社会、可爱的大自然引入教学,增加学生亲切感和熟悉感。在使用教材时教师要整合组织教材,更加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实践活动。传统教学空间囿于学校和课堂中,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农村小学的开放式教学课堂可以从学校

实际出发,就地取材,把学生引向农村生活,拓展课堂学习内容,丰富社会阅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4、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农村小学教学资源不足,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入手,寻找学生自身资源来充实教学,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达到丰富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农村科技知识的教育,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讲述一下自己司空见惯的农业方面的知识,再回到课堂上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就会抢着发言,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会顺水推舟的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完成新课标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接着也很容易实现情感价值目标,即增强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培养他们从小爱农村、爱家乡、爱自然,树立建设家乡的思想意识。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多向交流系统,让学生在教学中多参与、多实践,自主探究,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能力。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教师都应该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并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材料]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

小学品德与社会测试题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之我见[全文]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