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0-03-03 22:02: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郑玉强

多媒体教育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学技术。它的应用,能丰富教学内容,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由“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静态灌输逐步向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过渡。有利于拓阔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质素,更好地实行素质教育。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过去的一切就叫历史。在初中阶段,主要是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并且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史实。这些历史都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比较远,而且跟今天或身边的事物没有直接联系,所讲到的事件、人物大多难以记忆,因此,初中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些学习内容。在这个情况下,利用多媒体为他们创设历史情境,将使他们更易于学习和有兴趣学习。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讲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内容时,先在多媒体屏幕上播出一首已制成Flash动画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学生一听到熟悉、喜欢的歌曲,精神就开始集中到屏幕上,他们还会跟着节奏一起唱。听完后,我让学生根据歌词简单地说出东汉末年中原的局势,从而引出“三国鼎立”这一课题。在讲课过程中,我利用电脑插入三国人物的图像、主要战争的形势图、历史故事小插图、相关文物等形象的材料,让学生从更感性、直接的方面认识这段历史。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历史资料讲相关的历史小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并始终让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教材中某些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初一学生感到陌生(特别是地理位置),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加上历史课中重点、难点较多,有时单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也很费力。如果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耳闻目睹,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容易突破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这一课的重难点是丝绸之路。对于初一学生,他们的地理空间概念比较差,要他们记住丝绸之

路的路线是十分困难的,更何况这些地名现在已经不用了,而且是些艰涩难读的古代文字。同时课后练习有一道题是要求学生写一篇《丝绸经商亲历记》,这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于是我把这作为一个突破口,课前先让学生回去搜集丝绸之路沿途几个重要城市的一些相关资料。在课上,我先在投影幕上打出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图,让学生自告奋勇上来表演,扮演一个从长安回阿拉伯的商人,根据路线说出他沿途的经历,而这个学生所说的就是他课前搜集的资料整合而成的。接着可以再找其他学生,但要说前一个学生没有说过的地方。学生说完后,教师要做一个总结,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并布置课后作业就是完成这一篇《丝绸经商亲历记》。这样,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堂角色扮演,课后撰写作文,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巩固知识,并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自主地记忆,从而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原始资料、历史图片、历史影片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思想教育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如果教师只照课本读书,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印象也不深,尤其是文化科技部分,十分不好讲,偏偏文化科技历史就是进行爱国主义的最好材料。同时,爱国主义也是历史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但如果学生对祖国历史的感性认识不足,就难以产生对祖国的感情,更难讲是爱国情感。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多使用历史图片、录像、纪录片等多媒体教材,这不仅使教师上课上得比较生动、形象,而且可以让学生通过感知、联想、理解、情感等心理功能,体会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民族外交等方面的状况,同时也强化了思想教育,并且教育形式也不会流于形式和不为学生所接受。

如讲述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在这一课中讲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展过程,而四大发明是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标志,因此上好这一课就是要给学生上好一节爱国主义教育课。虽然这三大发明在今天依然广泛应用,但在古代是怎样发展的呢,古代的它们又是怎样的呢,它们是怎样传到欧洲而又对世界文化起重大影响的呢?这一系列问题既是本课的重难点,又是本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单纯由教师来讲似乎欠缺了形象性,学生缺乏了感性的认识,我就在课前做了一个课件,在网上搜集了许多古代关于这三大发明的珍贵图片,如发明印刷术的毕升画像、活字印刷版、罗盘针、突火枪、火箭等一系列历史图片,并且还把自己收藏的汉代司南模型拿到课堂上,让学生看看、摸摸,使他们有更直接的认识。在讲课过程中,我不仅利用历史图片重现了活字印刷的过程,同时还引导学

生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最后我还讲到这三大发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情况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学习到祖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学生还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加深了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之情。

四. 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有三大任务,包括基础的历史知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能,思想政治教育三项任务。而其中开发和培养智能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智力结构中,思维力占了特殊的地位,它是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核心。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也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的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上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讲“埃及金字塔”时,先让学生看一系列关于金字塔的照片,再介绍和金字塔相关的一些有趣的科学数据和等式,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金字塔是怎样制造的。这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日常所得到的相关知识,提出许多有趣的方案,教师在最后可做小结,并且提出学术界的看法以供学生参考学习,同时也可以讲一些相关的物理学、地理学、天文学等相关的科学,拓阔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在特定的场景下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智力水平。

如讲述《人民解放战争》这一章的复习课时,可先播放有关解放战争前敌我双方的准备情况和后方人民群众对国共两党的态度,接着还播放四大战役的片断及人民群众支援我军的情况,进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军事力量几倍于共产党,而且有美国先进武器的援助下,国民党仍会失败呢?”由于学生先前已经学习过理论性知识,加上刚刚看了相关的纪录片,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所以他们会很快总结出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的原因——就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失去了民心,而共产党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幸福的,因此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引导他们得出理性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通过自主的学习找到答案,并且培养了学生观察和综合分析能力。

五.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误区。

把多媒体运用到历史课中,本来是为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激发学生德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的实行素质教育。但是目前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过分讲究形式,盲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趋势。如一些课时根本不需要运用课件,只需要利用幻灯片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但有些教师却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制作无大用处的课件;有的只需要用Powerpoint就能做到相同或更好效果的课件,但有些

教师为了追求时尚,把一节课做成网页,在网页中加入许多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利用电脑来学习。这本来是好的,但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学生能看到的、自学到的东西极少,大部分时间学生仍是看着显示屏听教师讲课,这和利用课件来上课没什么区别,学生学到的可能更少(有不少学生只顾着玩电脑,甚至上网,而不听课)。但课前教师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制作网页。我曾经听过一位教师利用网页来上“三国鼎立”一课,事后我自己制作了一个相关的Powerpoint课件来上课,发现两者的效果相当,而且用课件来上课,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在课上可以讲三国小故事,讨论问题,评论人物,从而得到的知识量和效率比用网页来上课大得多,并且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我觉得多媒体教学,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要使用得当,俗话说“刀要用到刃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功能,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初探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一些体会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运用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