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01:55: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权利请愿书》、长期议会、《人身保护法》、克伦威尔、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农奴制再版、三十年战争、《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开明专制、杰斐逊、萨拉托加战役、约克镇战役、谢斯起义、《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拿破仑法典》、巴黎二月革命、柏林三月革命、法兰克福议会、梅特涅、《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宪章运动、铁血政策、加富尔、加里波的、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废奴运动、《宅地法》、西进运动、密苏里妥协案。

简答题:

1、试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2、简述平等派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及其思想影响。

3、分析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和特点。

4、列举西欧启蒙运动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5、请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6、试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前提条件、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7、用具体史实说明人民在革命中的作用。

8、试析拿破仑帝国和拿破仑战争的性质。

9、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

10、简述法国二月革命的过程并评价其影响。

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12、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13、简要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14、怎样评价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的作用。

15、普鲁士为什么能够统一德国?

16、简述德国统一的过程。

17、简述意大利统一的过程。

18、简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与结果。

论述题:

1、试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2、试总结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后果。

3、试评价欧洲的启蒙运动。

4、评美国1787年宪法。

5、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和历史意义。

6、试评价拿破仑政权。

7、试比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8、评价工人阶级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9、怎样评价林肯。

1 名词解释:

1、《权利请愿书》:是一部有关人民权利的法律,是英国宪法之一,因此是英国宪政史重要法律之一。“权利请愿书”表达了限制王权的资产阶级要求,确立保护私有财产原则,再次强调国会在征税上的最高权力。

2、长期议会:长期议会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为了筹集军费而于1640年11月3日召集的议会,这届议会以后断断续续存在到1653年,长达13年之久,史称“长期议会”。其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优势,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立法机关和领导机关。先后逮捕并处死国王宠臣斯特拉福伯爵和劳德大主教,通过《大抗议书》。1649年1月30日处死国王。5月19日宣布英国为共和国。1653年4月20日,克伦威尔建立军事独裁的护国政治后被解散。

3、《人身保护法》:《人身保护法》是17世纪70年代末英国议会通过的关于保障人身安全的法案。1679年议会选举时,反对查理二世政府的反对派议员(辉格党人)在议会中提出了《人身保护法》。法案规定:如无法院拘票,不得逮捕人;每个被逮捕的人,在逮捕之前应先公布他的罪状,被捕的人有权要求立刻按照法律进行审讯;对于依法逮捕的人,必须在24小时内提交法院审讯,否则应予释放。凡犯有“叛国罪”或“严重刑事罪”者不在此例。该法主要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服务。

4、克伦威尔:克伦威尔(1599~1658年)出身于乡绅家庭,中等贵族,是一个虔诚的清教徒。议会中的独立派领袖,代表中校新贵族和中等资产阶级利益。克伦威尔出身于亨廷登郡的一个没落的新贵族家庭。青年时期就学于剑桥一个著名清教学院,受到清教思想的薰陶。1628年被选入议会。在长期议会中,与坚决反对王党的议员站在一起。参加制定《大抗议书》等文件。1642年,英国内战开始,他站在国会革命阵营方面,以自己组织的“铁骑军”屡建战功。1645年,国会授权克伦威尔改组军队,他以铁骑军为基础组成“新模范军”。他指挥这支军队,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9年1月30日,他在人民的压力下,以议会和军队的名义处死国王查理一世。5月,宣布英国为共和国,成为实际军事独裁者。他镇压掘地派运动,出兵远征爱尔兰。1653年,他驱散议会,自任“护国主”,但国内经济状况不断恶化,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克伦威尔始终未能稳定局势。1658年病死。

5:光荣革命:当复辟王朝的报复政策和恢复天主教的企图侵犯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地主(主要指因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而产生的新的地主阶级)的利益时,他们便实行政治妥协,共同发动“光荣革命”,废除了封建复辟王朝。由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地主联合执政。这样,英国革命便停止了动荡起伏,稳定了下来。

6、《权利法案》:1689年通过,规定:以后任何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必须是国教徒),并对国王的权力做了种种限制:国王以后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平时不得招募和维持常备军。法案重申了议会的权利,议会必须(定期)频繁召开,议会选举必须自由进行,议员有言论自由,凡征税、募兵和对外政策等都必须由议会决定。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保障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权力,确定了议会的最高权力,成为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宪法性文件之一,为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权利法案》 的局限性在于它没有提及选举权问题,也没有解决宗教信仰自由问题。

7、责任内阁制:内阁制是以议会为基础而形成的。内阁的首脑由议会中通过选举而产生的议员中占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的成员由内阁的首脑从与其政见相近的议员中挑选,或由参加内阁的各党派协调分配名额产生,然后提请国家元首任命。国家元首只是在名义上代表国家,执行些礼仪上的活动,并无实际权力。国家实际权力在内阁,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向议会负责。国家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都必须由内阁首脑或有关阁员签署。内阁向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如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

2 内阁就只有向国家元首提出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的首脑重组内阁,或者是由内阁提议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大选,然后,根据大选结果组织内阁。内阁总揽国家政务,其首脑有权任命所有政府高级官员,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一切重大方针与政策。

由于内阁制政府是以向议会负责为特征,故亦称之为责任内阁制或议会内阁制。

8、农奴制再版:早在13世纪德国及东欧的农奴制就已开始瓦解了,农奴获得自由成为农民。但是16世纪在中、东欧农奴制又卷土重来,农民大批沦为农奴。出现“再版”的原因主要是:(1)西欧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导致对粮食需求大增,粮价暴涨,中、东欧的地主为利润驱使,要恢复农奴制生产粮食。(2)贵族力量强大,可以任意摆布农民,并镇压农民反抗。而城市市民力量很弱,无力阻止农奴制的恢复。

农奴制的恢复抑制了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德国近代经济的长期落后,也是东欧的俄国、波兰等国经济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

9、三十年战争:欧洲历史上,也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从1618年打到1648年共三十年,故名。各国政治经济利益的冲突、封建王朝和诸侯的领土纷争以及宗教意识的矛盾构成战争的复杂背景,其主要战场在德国。战争以德国新教诸侯及其支持者法国、丹麦、瑞典、荷兰与英国为一方,以皇帝、德国天主教诸侯及其支持者西班牙、教皇和波兰为另一方;以捷克人民反对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起义为开端。战争以皇帝、德国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的失败告终。1648年双方签署《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果德国更为四分五裂,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农奴制普遍推行,诸侯权力增强,哈布斯堡势力削弱;瑞典和法国夺得德国大片土地,法国成为欧洲第一强国;荷兰发展很快,西班牙衰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政治体系。

10、《威斯特伐里亚和约》:三十年战争期间,以法国与瑞典为主和以西班牙为主的交战双方于1643年开始和谈,直到1648年十月才达成协议,结缔了两个合约。因为两个协议的结缔地点都在威斯特伐利亚,所以合称为《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威斯特伐利亚合约沉重的打击了哈布斯堡家族,德意志的分裂进一步加深,神圣罗马帝国更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西班牙也大为削弱,从此法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合约划定欧洲各国的国界,开创了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事务的先例。合约承认天主教和新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下的世界主权论,使以后解决国际争端开始摆脱圣泉的束缚。

11、开明专制: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利萨及其子约瑟夫二世、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和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进行的三次名为“开明专制”的改革改革异曲同工,均是由封建国王进行的,表面上是按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一些主张进行改革,采取了政治上放开、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发展文化教育等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力,客观上有利于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这些改革的目的是封建统治者为稳定自己统治而玩弄的政始花样,实质上只触动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皮毛,并未从根本上触及其社会基础。

12、杰斐逊:美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科学家,第3任美国总统(1801~1809),民主共和党创始人。杰斐逊的民主思想是欧洲思潮和美国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A)杰斐逊相信自然权利学说。(B)杰斐逊相信“人民主权”思想。(C)杰斐逊主张地方分权,限制国会和总统的权力。(D)杰斐逊反对国家干涉宗教信仰,要求信仰自由。(E)杰斐逊主张民主的政府必须进行公共的、彻底的教育。(F)杰斐逊憎恨一切传统的力量。(G)杰斐逊反对奴隶制度。

13、萨拉托加战役:萨拉托加战役萨拉托加大捷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战役,是北美英属殖民地十三州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77年,英国新近从德意志召募的一支雇佣军到加拿大,其实力大大加强。为了速战速决,这年九月,英军在柏高英率领下自加拿大出击向南进攻,企图与另外两路英军共同包围新英格兰,切断大陆军与新英格兰的联系。在遭到美国民兵的迎头痛击后,既得不到另外两路英军的配合,也不能继续前进。10月,民兵们一举把陷入困境

3 的柏高英部包围于纽约州的萨拉托加,并形成人数上四比一的优势。柏高英弹尽援绝,走投无路,被迫于1777年10月17日向美军投降。萨拉托加大捷纽转了整个独立战争的战局,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美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从此美国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萨拉托加大捷消除了来自加拿大的英军的威胁,促成法国以美国盟友的资格参战,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军转败为胜的重大转折点。

14、约克镇战役: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的标志。英国军队康华里部队在北上途中遭到重大打击1781年十月,康华里部队被北面赶来的华盛顿部队与法国军队的配合下逼到约克镇附近,又被彼得·格林指挥的法国舰队切断了与英国军舰的联系。1781年10月19日陷入重围并且失去外援的康华里部队被迫向美军投降,英国在约克镇的投降,标志着北美战场上的战争的结束。

15、谢斯起义:1786—1787年由丹尼尔·谢斯(Daniel Shays)领导的美国马萨诸塞州爆发的农民起义。

1、谢斯起义发生的原因与过程:谢斯起义的领导人丹尼尔·谢斯目睹贫富悬殊以及政府的横征暴敛,自己也因负债务累累而破产。1786年秋,谢斯率领600多名武装农民和手工业者向波士顿进军,要求分配土地,取消一切公私债务和法庭。12月,起义军发展到15000人,建立了地方革命政权,准备进而攻占波士顿。政府军施展和谈阴谋。1787年2月3日政府军利用和谈之机,对起义军突然袭击,起义失败。谢斯等领导人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由于当地人民的营救,1788年6月被特赦释放。

2、谢斯起义的影响:谢斯起义是因债务所逼走投无路的农民一次自发的反抗。这次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推动了独立战争以来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向纵深发展。其次,它使统治阶级中部分人更深切地认识到,美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能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的中央集权政府。

16、《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制宪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序言——《人权宣言》。《宣言》是以1776年北美《独立宣言》为蓝本,以启蒙思想的政治理论为依据而制定的。A、《人权宣言》的内容:《人权宣言》全名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文献。《人权宣言》共17条,它宣布自由、平等、安全、财产是“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要求用资产阶级法治对抗封建专制,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倡“三权分立”和“主权在民”等资产阶级民主的基本原则,第一次把启蒙思想家的理论和科学说付诸于法律形式,促进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反封建斗争。B、《人权宣言》的意义和局限性:《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它的颁布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它策一次把启蒙思想家所阐述的资产阶级政治主张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它提出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主权在民”的原则,既沉重地打击了法国和整个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又调动了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当然,《宣言》也明显地打上了阶级烙印,用法律形式确认了资产阶级的私有制,以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等级的不平等。

17、《1791年宪法》:1791年9月14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第一部宪法、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1791年宪法是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国家根本大法,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1791年宪法》是《人权宣言》的倒退。其保守性在于它剥夺了占人口85%的所谓“消极公民”的选举权,违背了权利平等的原则;宪法没有解决土地问题,未能彻底摧毁封建制度。宪法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8、君主立宪派:君主立宪派 (斐扬派)统治时期(1789年7月—1792年8月)。其人物经常在斐扬修道院开会,7月14 日以后,政权转到制宪会议的大资产阶级手中,其首领是米拉波和拉法耶特。他们与王室有密切联系,不愿彻底消灭封建制度,只要求做某些改革。他们的政治纲领是实现与封建势力妥协的君主立宪制,故称君主立宪派。

19、吉伦特派:有时称“布里索派”(Briotins)或“长棍面包派”(Baguettes),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立法大会(Aemblée législative)和国民公会(Convention_nationale)中的一个政治派别,主要代表当时信奉自由主义的法国工商业资产阶级。该派著名的活动人

4 士包括雅克·皮埃尔·布里索(Jacques Pierre Briot)、孔多塞侯爵(Marquis de Condorcet)、罗兰夫妇、皮埃尔·维克杜尼昂·韦尼奥(Pierre Victurnien Vergniaud)、玛格丽特-埃利·加代(Marguerite-Élie Guadet)、阿尔芒·让索内(Armand Gensonné)等人。吉伦特派的名字来源于以上最后三人的家乡吉伦特省,但这个名字是直到1847年法国作家拉马丁的畅销书《吉伦特派史》(Histoire des Girondins)出版之后才开始流行起来的。在革命当时,人们还是多以该派的领军人物布里索的名称来为其命名,称为“布里索派”[1]。 1791年6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出逃事件发生后,随着王室和贵族的反革命立场逐渐暴露,吉伦特派脱离了君主立宪派(Feuillants,又译“斐扬派 ”),开始激烈抨击国王,主张建立共和体制,并不惜与周边支持国内贵族反叛的国家开战,以推翻君主制。1792年春,刚刚组阁的吉伦特派即对奥地利宣战。然而,战争却因国王路易十六和其他反革命势力的暗中破坏而遭到失败。1792年8月10日,愤怒的巴黎群众攻占王宫,迫使立法议会宣布国王停职。

20、雅各宾派:又叫“雅各宾党”(Jacobin)、雅各宾俱乐部。法国大革命时期参加雅各宾俱乐部的资产阶级激进分子的政治团体。1789年常于雅各宾修道院集会,故名“雅各宾俱乐部”,开始的时期成分较为复杂,1791年7月和1792年10月,君主立宪派和吉伦特派先后分裂出去,雅各宾俱乐部成为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激进分子的法国大革命之主派。1793年6月,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取得政权。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之下,雅各宾俱乐部实行雅各宾专政,组织爱国力量。打击国内外的反革命势力,限制资产阶级的投机活动,规定物价的最高限额,消灭封建制度,赢得了革命的胜利。但雅各宾俱乐部内部意见不一。丹东派在1793年秋冬主张放松雅各宾专政,埃贝尔派则主张加强雅各宾专政。罗伯斯庇尔先后镇压了两派领导人。7月27日的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俱乐部的政权和雅各宾专政。11月,热月党封闭了雅各宾俱乐部。

21、《拿破仑法典》: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实行,名为《法国民法典》;1807年改名《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分人法、物法和取得权利的方法三编35章,共有2281条 。《拿破仑法典》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的第一部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胜利成果和法国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有:全力保护资本主义所有制不受侵犯,确立绝对的个人所有制;否认封建等级制度及特权,否认人身依附关系,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认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封建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不准封建势力反攻倒算;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农民可以自由地使用自己的土地,从而为拿破仑政权奠定了雄厚的社会基础;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需要,法典将劳动力作为商品,允许自由买卖,肯定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等价交换的原则。

22、巴黎二月革命:法国七月革命后建立的七月王朝竭力维护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工商业资产阶级非常不满。后来,他们在全国各地以举办“宴会”为名,举行群众集会,宣传自己的主张。1848年2月,为了在巴黎举办一次大型“宴会”,群众与军警发生冲突,并演变成武装起义。很快,起义者基本控制了巴黎,国王逃往英国。七月王朝被推翻,法国再次建立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这次革命即为“二月革命”。

23、柏林三月革命:德意志是一个四分五裂的邦联,德意志邦联由35个邦和4个自由市组成。分裂状态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德的巴登公国首先发难,迅速波及德国西部和西南诸邦,相继成立了资产阶级自由派内阁政府,3月13~16日,普鲁士首都柏林的工人、市民和大学生连续举行示威游行,并同政府军展开战斗。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1840~1861在位)调动大批军队,向起义中心地区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起义人民取得了胜利。国王被迫把军队撤出柏林,同意召开有资产阶级参加的议会,并于3月29日任命资产阶级自由派首领康普豪森组阁,这次运动就是“柏林三月革命”。

5

24、法兰克福议会:1848-1849年德国革命期间的全德制宪国民议会。1848 年5 月在法兰克福召开,故名。会议经过长历史期争论,通过帝国宪法,决定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把帝位授予普鲁士国王。为普鲁士、奥地利、巴伐利亚等各邦君主拒绝。1849年6 月,议会迁到斯图加特。7 月为符腾堡军警驱散。

25、梅特涅:梅特涅(1773—1859年)是近代均势外交的提出者和实施者,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就读斯特拉斯堡、美因兹、维也纳大学。接受福格特欧洲实力均衡思想。1801年登上外交舞台,1809年撮合法奥联姻(拿破仑的婚姻)。维也纳会议期间提出德意志邦联的设想,以恢复奥地利大国地位。维护封建统治,自称“扑灭革命之火的消防队长。” 1821年任首相,实施高压统治。(意味着国内没有自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与封建势力妥协,镇压工人示威者,与工人阶级决裂。

26、《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执笔写成《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1)《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融为一体,完整地概括了无产阶级的崭新的世界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理论上的最高成就。《宣言》运用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原理考察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全面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及其国家上层建筑,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规律,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制定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策略,向世界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宣言》第一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阶级斗争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及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宣言》第二章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概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强调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在《宣言》的第三章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批判。《宣言》第四章,制定了共产党的策略原则。《宣言》的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2)对《共产党宣言》的评价:A、《共产党宣言》中所表述的基本思想,包涵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完整概括。B、《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的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宣言》作为共产主义政党的雏形——“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D、《宣言》的发表,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可以说,《共产党宣言》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27、第一国际:

(一)第一国际创建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已完全确立并开始形成为一个世界体系。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重新高涨起来。在斗争中,工人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日益提高。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形成的条件下,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也日益带有国际性的特点。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团结的日益增强,为建立国际无产阶级的群众性革命组织准备了条件。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干部问题上为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际组织准备了条件。 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从1861年起,《资本论》。

(二)第一国际的成立:1864年9月,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召开了声援波兰人民起义的国际性工人大会。大会通过了建立国际工人组织的决议,10月初决定这个组织的名称为“国际工人协会” 。马克思一直被公认为第一国际的领袖,几乎第一国际所有的纲领性文件和决议草案,都出自马克思的手笔或体现了他的思想。马克思重新改写《成立宣言》,并拟定了新的《共同章程》,1864年11月1日被总委员会一致通过。

28、宪章运动:宪章运动的直接政治原因是1832年的国会改革运动。《议会改革法案》对选民区域进行了调整,取消了56个“衰败选区”,减少了30个选区的议员席位,将空出的席位让给新兴的工业城市和居民较多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使各郡的富裕农

6 民和城镇有产者取得了选举权。通过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参加了政权,但广大工人群众却因财产资格限制被排挤在选举之外。1836~1837年的经济危机,加剧了阶级矛盾,是宪章运动兴起的直接经济原因。英国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提高,是宪章运动的思想背景。宪章运动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1839年,第二次高潮发生在1842年,第三次是在1848年。1836年6月 “伦敦工人协会” 成立。1838年5月8日《人民宪章》公布。1839年11月3日新港起义

29、铁血政策:俾斯麦“铁血政策”是德意志资产阶级改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部分。铁血政策,对内主要是改革封建弊端,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些障碍。对外主要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包括三场战争,即丹麦战争(即普鲁士与丹麦的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通过这些政策,德国完成了统一,并且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但德国的资产阶级改良中也保留了一些封建残余。后来发展为“专制和战争”的代名词。

30、加富尔:撒丁王国首相(1852~1859,1860~1861)意大利王国首相(1861),意大利统一时期自由贵族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领袖。1810年8月10日生于都灵一个贵族家庭。1820年入都灵军事学院,1825年获陆军少尉军衔。1826年擢升为工兵中尉。毕业后先在都灵军团指挥部服役,后奉调到革命与共和思潮盛行的热那亚任职。1831年辞去军职,到英、法等国考察。回国后兴办实业。1847年创办《复兴报》,宣传君主立宪思想。1848~1861年,连续当选为众议员。历任农业、商业、海上运输大臣(1850)和财政大臣(1851)等职。1852年出任首相。主张意大利在萨伏依王朝的领导下,通过缔结外交协定,实行上层分子联合和采取军事行动的办法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任内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行贸易自由化,改革税收制度,颁布工业垄断法,大力修筑铁路和强化国家银行作用,改革教会等。1855年1月派遣1.5万人的远征军参加克里木战争,取得胜利。战后加富尔率代表团参加1856年2月25日在巴黎举行的和平会议,提高了撒丁王国在意大利诸国中的地位。1859年1月同法国缔结共同反对奥地利的秘密条约。同年4月撒丁与法国发动对奥战争,取得胜利,收复伦巴第。但将萨伏依和尼扎两地割让与法国,遭到反对,被迫辞职。1860年1月复首相职,利用国内的革命高涨的形势,使巴马、摩德纳、托斯卡纳、罗曼那等地合并于撒丁王国。同时又利用G.加里波第对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的忠诚,将两西西里王国并入撒丁王国,实现了意大利的统一,意大利王国于1861年3月17日正式成立后,出任第一任首相。同年6月6日在都灵病逝。

31、加里波的: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领袖,军事家。1807年 7月4 日生于法国的尼斯,卒于1882年6月2日。早年当过水手和船长。1832年加入青年意大利党。1833年7月在马赛与G.马志尼相识。同年12月受马志尼派遣前往热那亚,策划举行推翻撒丁王国的海军起义,事败后出走法国。1834年流亡南美,建立以在南美侨居的青年意大利党人为骨干的志愿队伍红衫军 ,先后参加巴西人民建立里奥格兰德共和国和乌拉圭人民1842年抗击阿根廷独裁者J.M.de罗萨斯的战争,成为负有盛名的游击战领袖。1848年意大利革命爆发,他于同年6 月返回意大利,组建志愿军参加反对奥地利的独立战争,与奥地利军队在阿尔卑斯山展开山地战。同年 9月,对奥战争结束后挥师南下,于1849年 2月参加建立和保卫罗马共和国的战斗 ,大败法国侵略军,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共和国灭亡后,率数千人退出罗马,摆脱法军和奥军的阻击,跨过亚平宁山抵达意大利北部海岸,沿途宣传意大利统一的思想,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32、赫尔岑:赫尔岑(1812~1870)Herzen,Aleksandr 俄国哲学家,作家,革命家。青年时期立志献身革命,1847年因受沙皇政府迫害流亡国外。1857年开始出版《钟声》杂志,号召俄国一切进步力量为农奴的解放和实现民主而斗争。他还在伦敦建立了一个革命组织。提出“农民社会主义”思想。

33、车尔尼雪夫斯基:首次提出“美就是生活”。50年代编辑《现代人》杂志,批判农奴制,

7 他认为:俄国有可能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通过农村公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发展了“农民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建立“劳动者生产协作社”。1862—1883年流放期间家有小说《怎么办?》、《序幕》。

34、废奴运动:从19 世纪30年代初开始在美国北部兴起的要求彻底废除黑人奴隶制的群众运动。早在殖民时代和独立战争时期,富兰克林、杰弗逊等人就提出废除奴隶制。美国独立后,北部各州先后废除黑人奴隶制。但南部诸州由于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种植园奴隶制不断扩大,威胁着美国人民的民主权利。19世纪20年代前后,废奴运动的组织在美国开始出现。而后不断发展,186年美国的林肯当选总统,在美国为了废除农奴制,爆发了南北战争,整个战争进行了四年,林肯发布了解放黑人奴隶的法令,随着南北战争的胜利,奴隶制在美国得以废除。

35、《宅地法》:规定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这块土地就成为私有财产。赢得了广大白人的支持,并且有利于美国西部广大地区的开发和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6、西进运动:美国独立后,它的领土不断向西扩张。西部有着广阔无垠的土地,富饶的资源,那些破产农民、失业工人和生活困苦、不堪压迫的劳动人民都把西部看作谋生之路,他们不惜变卖家产,带着自己仅有的家当,赶着牛车、马车、羊群成群结队地向西挺进。当时称之为“西进运动”。在西进运动的过程中,印第安人因反抗而被屠杀,或被驱赶到更偏远的地区。西进运动成了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以下两幅图描绘的就是西进运动的情景。

37、密苏里妥协案:美国独立以后,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发生矛盾,双方因此经常在国会争论不休。1790年,南北双方的统治者就为新州变为自由周还是蓄奴州的问题达成一个协议,规定在北纬39度43分处划一界线,线以北为自由州,线以南为畜牧州,以后新州加入合众国都照此办理。可是到了1820年,在国会讨论密苏里加入联邦问题的时候,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密苏里居民大多数为自由民,但密苏里的土地在界线以南,密苏里究竟以自由州还是蓄奴州的身份加入合众国,成为北部资产阶级和南部种植场奴隶主争执的中心。后来,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规定从马萨诸塞州画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合众国,而密苏里则作为蓄奴州加入合众国;并且将蓄奴州和自由州划分改为北纬36度30分为分界线,这条线以南的领土允许奴隶制存在,线以北的领土禁止奴隶制。这个协议表明,北部的资产阶级向南部的种植奴隶主做了让步,因此这个协议被称为“密苏里妥协案”。但是,由于南北双方这一制度的根本矛盾没有解决,所以妥协只能取得暂时的平衡

简答题:

1、试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一)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最基础的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路的中心,便利了英国的海外贸易和掠夺。

b.海外贸易的拓展,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手工工场在制呢、采煤、炼铁、造船等领域建立并得到发展。

c.随着制呢业的发展,“圈地运动”愈演愈烈,英国农村出现许多的资本主义牧场和农场,同时出现农业工人。在英国,资本主义已深入农村。

(二)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他们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推动者和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必要条件。

海外贸易和掠夺的进行,圈地运动的发展,使英国的银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主积累了大量的资本,逐渐形成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农村经营农场和牧场的农场主和牧场主,有的也经营工商业,他们成为新贵族,同其他资产阶级分子有着共同额利益。

8

(三)客观条件——海上霸权的确立

16世纪统治英国的都铎王朝在竭力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同时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打败了老牌的殖民强国西班牙,建立了海上霸权,这一切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根本原因——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成为英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它们矛盾的不断激化,最终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五)直接原因——封建王朝专制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经常触犯到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清教徒”。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六) 思想基础——清教运动

宗教改革后,英国国教在英国确立统治地位,清教运动主要目的是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这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有非常多的共同要求,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并未取得对封建主义的绝对优势,资产阶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借助清教运动这一形式成了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的主要选择,它成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2、简述平等派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及其思想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激进民主派。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成员有中小店主、手艺匠、帮工、学徒以及公簿持有农等。领袖为J.李尔本。平等派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李尔本、R.奥弗顿、W.沃尔温等人的著作中,其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说和自然权利说。第一次内战期间,平等派的思想已在伦敦和其他一些地区传播。1646年,从一个思想流派形成为一个政治派别。平等派主张:未来的国家应该是共和国;废除王权和上议院;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下议院享有最高权力;扩大选举权;消灭专卖权和垄断,实行自由贸易;减轻赋税,取消什一税、消费税和关税;将被圈占的土地归还农民等。

1647年4月底,在平等派思想影响下,新模范军的士兵选出自己的代表 ——鼓动员与军官代表共同组成全军会议,同议会里长老派作斗争。1647年8月6日军队开进伦敦,驱散了议会里反对他们的长老派议员。接着,军队里以O.克伦威尔为首的高级军官和平等派士兵之间的矛盾迅速上升。独立派高级军官主张建立立宪君主制,实行有财产资格限制的选举权。平等派的一些代表则主张建立一院制的共和国,实行成年男子普选权。双方相持不下。克伦威尔下令休会。11月15日在魏尔军事检阅时,平等派士兵企图趁机起义,遭克伦威尔镇压,士兵阿诺德被当场枪决。1648年第二次内战起,独立派、平等派重新联合,击败王党。1649年共和国成立后,平等派继续为实现他们的理想与克伦威尔等新当权者作斗争。当年春,平等派的士兵在伦敦和牛津郡发动起义,均遭到镇压。后来,平等派分裂为许多小的派别,逐渐衰落。

平等派:1646年7月,主张政治平等、主权在民。

3、分析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和特点。

原因:第

一、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第

二、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掀起提供了阶级基础;第三,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特点:a、目标明确。启蒙思想家的锋芒所向十分明确,即反对王权、神权和特权,努力改变旧制度,建立新体制,各个启蒙思想家之间虽然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只要涉

9 及到封建专制统治与反动的教权势力,他们总是采取共同行动,而且每个启蒙学者都根据各自研究的领域,积极宣传“理性”与科学,始终把主攻目标对准专制王朝与天主教会。他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提倡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判断一切的尺度,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强调只有科学才能使人正确认识自然,破除宗教迷信,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实现美好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

b、思想一致。启蒙思想家都有基本相同的哲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这就是怀疑论、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在启蒙思想家中,虽然多为自然科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而哲学家只占少数,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却在启蒙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些虽没有哲学著作的启蒙学者,也奉行着大体一致的哲学信仰,而且在启蒙运动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成为批判宗教神学的有力武器。怀疑论成为启蒙运动准备阶段的思想先导,而自然神论则成为启蒙运动发展阶段的思想家的标记,无神论则把启蒙运动推向更高的成熟阶段。正是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才使启蒙运动经久不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哲学革命成了政治革命的先导,并使启蒙运动具有明确的行动纲领。

c、行动坚决。启蒙思想家都正视现实,认真思考,联系群众,不畏强暴。他们深入社会,细心观察,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独立思考展开无情抨击,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为之进行不息的斗争。他们以人民自居,以宣传群众,启迪民智为己任,为使群众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他们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还运用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让更多的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因此,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例如伏尔泰,不仅著有哲学著作,还发表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堪称为启蒙运动的导师和领袖。这些思想家,常常冒着上断头台、坐牢和流放的危险,为追求正义、向往光明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启蒙运动虽然有种种共同的特点,但在如何改变封建制度上,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反映出各派思想家的不同政治主张。

4、列举西欧启蒙运动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1) 霍布士:霍布士在其代表作《利维坦》中,全面阐述了他的政治社会思想。他提倡社会契约说,认为专制君主制是国家组织的最好形式,这种思想代表了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和大资产阶级集团的利益。霍布士对于洛克和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思想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2) 约翰·洛克:洛克提倡社会契约说,主张君主立宪。他首次提出国家分权的学说。他的思想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国家观的基础,其分权主张被孟德斯鸠发展为三权分立的国家学说,成为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立国的基本原则。

3) 伏尔泰:伏尔泰对天主教进行了严厉批判,提倡自然权利说,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赞成实行开明制度,但对人民抱有很大的偏见。伏尔泰大胆揭露法国旧制度的一切弊端,并且向愚昧和无知宣战。

4) 孟德斯鸠:孟德斯鸠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他不但抨击了暴君政体,而且还研究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政体构成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是资产阶级法学的奠基人,对各国资产阶级政治和法律的确立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5) 卢梭: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他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认为自由、平等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反对三权分立学说,主张人民的意

10 志高于一切。其主张为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提供了思想指导,为欧洲现代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5、请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1) (联邦政府与各个州政府的分权)新宪法总的精神是:联邦政府(亦即中央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各州仍保留相当大的独立性。 2) (行政)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总统的权力相当大,他享有行政、军事大权及部分的立法权。 3) (立法)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法律只要由国会两院通过,总统批准,即可生效。 4) 选举众议院议员的选民资格,宪法没有明文规定,而是留给各州自行处理。但是联邦宪法没有对于任何联邦官职加以财产资格的限制。

5) (司法)设置最高法院作为最高司法机关。法官由总统任命,并取得参议院的同意,其任职是终身的。

6) 实行三权分立。美国保守派在《联邦宪法》中确立“三权分立”原则,都是为了限制人民的权力。 7) 《联邦宪法》对于人民的民主权力只字未提,后来在民主分子的激烈反对下补充的《权利法案》中确立了人民应该享有的权利。

6、试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前提条件、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前提条件: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更长足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更壮大;经历了较为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思想更成熟,已经不再打着宗教旗帜进行革命,而是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提出较完整的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理由和将建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雏形;在革命过程中,始终坚持民主、自由的原则。

特点:法国人民所具有的追求民主,热爱自由的精神。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典型的自下而上革命,其中失控的暴力正是人民群众作用的结果。从一开始,革命的导火索就是完全没有组织的街头武斗,革命者们在街头演讲鼓动更多的人反对国王,到最后,众叛亲离的国王只能依靠瑞士雇佣军来保护。狂乱的巴黎市民在解除了这些雇佣军最后的武装之后,用极其残忍的方法杀死了这些瑞士人。 意义:

1、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法国一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在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人民结成联盟,抛开了宗教的外衣,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使整个革命沿着上升路线前进,一直进行到胜利,这是一次人民的革命。

3、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整个欧洲的反封建斗争,加速了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7、用具体史实说明人民在革命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发起了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并一次又一次推动大革命的进展(以后的两次起义)直至将大革命推向高潮(雅各宾专政),总体说来,人民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是发起,并在危难中拯救大革命,一次次的推动大革命进行,直至最终胜利。

①促进了1789年7月14日革命的胜利。1789年法国绝对君主制面临危机,代表资产阶级的第三等级代表争取了贵族和僧侣两个特权等级,成立了国民议会,与君主权力分庭抗礼,决定树国家法律的权威,限制国王权力,要求实行彻底的财政行政改革,而国王却撤换了主张改革的财政总监内克,并调动军队准备镇压。国民议会在网球场开会与国王对抗,巴黎人民支持国民议会,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分化瓦解了国王的军队,使国民议会取得胜利,帮助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权力,迫使国王召回内克,承认暴动合法。

11 ②促进了封建制度的废除。1789年8月4日晚,国民议会中的贵族议员诺亚伊子爵提出无偿废除封建力役、农奴制及其他人身劳役,一切封建权利可由公共团体赎买或付现金,或依据公平估价交换,全国都应按每人收入比例交税——即取消免税权。8月4日晚的提议8月5日作为国民公会法颁布,这项法律大大限制了封建贵族的权利和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权利,是法国革命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这项法令的通过有着农民起义的背景。1789年春天在普罗旺斯、坎不雷依,皮卡底、巴黎及凡尔赛周围发生了暴动,7月14日巴黎群众攻占巴士底狱的消息传到农村后,发生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地区包括诺曼底的波卡日、诺尔省、桑布尔南部、法郎士—孔代、玛耐,矛头对准贵族和沉重的税赋,农民要求废除封建权利,他们烧毁了贵族的城堡和档案室。除此以外,在香槟、博丰、麦耐、甫特、鲁弗克地区又发生起义,几乎遍及全法国。农民冲向领主城堡,查抄领主地契和税务证书,并放火焚烧了这些证书,有些领主拒不交证书契据,被杀,城堡被烧。8月4日法令还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和通过的。

③促进了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7月14日以后,各省三个等级多组成永久委员会(即革命市府)取代了旧市府,取代了王权,人民在这个政权更替的运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例如在第戎、蒙俾利埃和柏宗松等城市,新的市府由公民大会选出。有些地方旧政权反抗这种政权的更替,人民便发动起义迫使他们就范。例如斯特拉斯堡的市政厅就是人民起义者攻下来的。地方的乡村、小市镇在人民运动的推动下政府也有了更新。许多市府中的人甚至是不会读书写字的人,新市府是自发产生的。

在人民运动的推动下,法国各地城市行政当局普遍更新,例如第戎、帕米埃市府职能只保留了一小部分;在波尔多旧市府职能只限于治安,成立了新的革命委员会,总管其他事务,在昂日和海诺成立了新委员会处理行政事务,总之,王权的影响在消退,特权在消失,所有旧制度时代的总督失去了职位,税收中止,地方行政当局有了自由行动的倾向。

④促进了法国从绝对君主制到立宪君主制的转变。10月5日巴黎大批妇女向国王和议会所在的凡尔赛进军,6日见到国王。他们要求国王到巴黎去,在人民的压力下,国王同意与议会迁到巴黎,受制于人民。1789年10月10日,议会宣布法王路易十六从以往的上帝的代表者、法兰西及那瓦尔王变成为“承上帝及国家宪法之命的法兰西王”,国王被迫接受已制定的宪法条文。这使法国从一个绝对君主制的国家变成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⑤促进了法国从君主立宪制向议会共和制的转变。1789年革命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以后,法国政治斗争中,资产阶级与代表封建势力的国王的斗争成了主要矛盾。国王里通外国,与国内外封建势力勾结,企图恢复绝对君主制。议会中的资产阶级采取措施进行抵制,但力量薄弱,议会在受到国内外封建势力威胁时虽然发生了制裁流亡贵族和反抗派教士的法令,提出了推翻君主制的主张,但没有力量实现这些主张。

人民运动促成了君主制残余的消灭,从1792年到6月20日到8月10日,巴黎人民组织了大规模示威、罢工、宣传活动,形成了起义领导机构。8月10日,人民武装打败了守卫王宫的瑞士兵和禁卫军,国王逃到议会,议会停止国王权力。8月10日以后巴黎市府采取了措施:①阻止同情国王的人参加新的国民公会选举,②封闭了所有王党报纸,将印刷机分给各爱国报馆,③要求议会在公务员名册上除去国王的名字,得到议会批准,④建议议会在选举时用高声唱名投票,得到议会批准。此外,外省人民也展开了争取共和议会制的斗争。 选举于9月2日举行,由于各地选举议会中没有王党、君主立宪派的贵族投票,采取高声唱名法,驱逐了有反动思想的可疑公民,保障了君主制残余的消灭和资产阶级的胜利,这个结果是与人民争取共和制的斗争和措施分不开的。

⑥促进了代表下层小资产阶级和人民的政权——革命政府的建立,进一步瓦解了封建关系。 1792年第一共和国建立以后,当权的吉伦特派把持的国民议会在国内实行自由经济政策,宽恕反动的国王路易十六;在对外政策上,主张依靠武力兼并邻国,强制建立法国政权。

12 吉伦特派的目的,是不惜保留国内封建势力,不惜进行征服性的对外战争,去保存工商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吉伦特派在国内与对外政策上一再失败,战争失利、总司令杜木里埃叛变、物价高涨、人民生活困苦。法国革命的成果再次受到威胁,山岳派和雅各宾俱乐部决心清除国民公会中的吉伦特派势力,人民群众采取了支持山岳派的行动。3月10日的华尔勒、雅各·卢为首的代表下层人民群众的忿激派企图发动一起群众暴动,其目的要清算吉伦特派领袖罗兰、布里索,并处死囤积者和投机者,不幸此次行动失败了。4月,山岳派利用人民的情绪和意愿鼓励人民群众向国民公会请愿,逮捕吉伦特派议员。人民群众于4月8日提出了审判吉伦特派领袖人物微尼奥、加德、蒲佐的主张。10日,粮食市场区进一步提出从议会中驱逐22名吉伦特派议员的要求,围绕这个要求形成了1793年5月31日—6月2日的暴动。这次暴动胜利地清除了吉伦特派在议会中的首脑人物,人民群众将权力归还给山岳派控制的救国委员会,保证了代表下层小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山岳派于此后不久建立了议会寡头制,即代表下层小资产阶级和平民利益的革命政府制度。在革命政府制度下,山岳派实行了统制经济、限价政策、恐怖政策、中央集权政策,保证了法国对欧洲封建列强战争的胜利,将土地进一步分成小块出售给无地农民从而彻底摧毁了农村中的封建关系。

综上所述,在法国大革命沿着上升路线发展时期,人民群众推动了革命的前进和政体的变革,在法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在第三等级中,农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众,是后来革命中的主力。1789年5月国王被迫召集三级会议,继而改为国民议会和制宪议会。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爆发。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确立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人民在斗争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逮捕路易十六国王。9月21日召开国民公会,次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

8、试析拿破仑帝国和拿破仑战争的性质。

战争性质:拿破仑战争具有双重性.既有革命的一面,又有侵略扩张的一面:

第一,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新兴的资本主义的法国同封建的欧洲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欧洲封建君主国的目的是绞杀新兴的资产阶级政权,而新生的法国则是为保卫民族独立、捍卫革命成果而战,是正义的和进步的。拿破仑同第1—5次反法同盟之间的战争即属此性质。

第二,拿破仑战争的胜利不仅捍卫了法国民族独立,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而且还把法国革命的原则推广到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瓦解了那里的封建制度,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作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拿破仑具有资产阶级的贪婪、掠夺本性,他试图为法国谋求在欧洲和世界的霸权,这使得法国兼并了欧洲许多国家的大片领土,奴役了许多有生命力的民族。

9、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

性质:这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这场革命中,无产阶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特点:

a、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参加革命

b、革命前夕,大资产阶级已经参与封建政权,获得了执政的经验,占据了优势,在随后的革命中具有妥协性与动摇性 c、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动摇性明显

d、外部的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初次交锋(俄国;马克思为代表的对革命的声援)

13 e、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交织

10、简述法国二月革命的过程并评价其影响。 过程:法国七月革命后建立的七月王朝竭力维护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工商业资产阶级非常不满。后来,他们在全国各地以举办“宴会”为名,举行群众集会,宣传自己的主张。1848年2月,为了在巴黎举办一次大型“宴会”,群众与军警发生冲突,并演变成武装起义。很快,起义者基本控制了巴黎,国王逃往英国。七月王朝被推翻,法国再次建立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这次革命即为“二月革命”。 影响:这次革命把1848年革命推向高潮,这次革命让新当政的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改善工人的政治和经济待遇。这次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进一步的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和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时代发展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针对新的实际进行的巨大的理论改造和划时代的理论创新。

1、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及其固有矛盾的逐渐暴露,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1825年,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首先在英国爆发;1847~1848年又爆发了遍及欧美各国的经济危机

2、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的壮大和阶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为科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3、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坚实科学基础

4、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有史以来的全部优秀文化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而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直接的理论来源。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用阶级斗争观点撰写的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著作等,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的前提。

12、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A、《共产党宣言》中所表述的基本思想,包涵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完整概括。

B、《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的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宣言》作为共产主义政党的雏形——“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

D、《宣言》的发表,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 可以说,《共产党宣言》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13、简要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a、公社所处的历史时代决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机尚不成熟。 b、国际范围的力量对比对法国无产阶级不利。

c、思想上不统一,改良思想占主导地位;

d、法国国内阶级状况的历史局限性:包括农民在内的小资产阶级占优势,

e、公社在策略上的失误,留下了沉痛教训:没有乘胜打击资产阶级政权;没有剥夺剥削者;镇压反动势力不够坚决;没有团结农民;公社内部思想不统一,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领导核心。

14

14、怎样评价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的作用。

a、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德国不再遭受欧洲列强的欺压宰割,屹立世界强国之林。

b、消灭了封建割据势力,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c、是1848年革命的“遗嘱执行人”,马克思恩格斯称他是“从上面进行的革命者”。有利于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革命。

d、保存了封建容克势力,保留了封建思想和专制主义。德意志帝国的政体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e、片面崇尚物质力量,强化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严重压抑了民主思想、公民权利等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使德国社会畸形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严重滞后,成为纳粹灭犹政策的温床。

f、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与统一运动中煽动起来的民族主义情绪融为一体,狂热扩张势力,导致德法民族仇恨,促使法俄结成战略同盟,德国处于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

15、普鲁士为什么能够统一德国?

普鲁士领导统一的“小德意志方案”具有现实性:

a、普鲁士容克地主已资产阶级化,1834年建立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

b、1850年颁布“钦定宪法”,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 c、普鲁士初步实现工业化,经济实力最强大; d、普鲁士有一支欧洲最强大的陆军。

16、简述德国统一的过程。(P108)

德意志的统一是通过三次战争实现的。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击败丹麦,取得了丹麦控制下的部分德意志地区。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在萨多瓦战役中,奥军主力被击溃,奥地利从此被排挤出德意志。第二年,普鲁士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统一了德意志北方诸邦。1870年,普法战争开始,普军在色当战役中大败法军,俘虏了法皇拿破仑三世及大量法军官兵。不久,南方诸邦并入北德意志同盟。1871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终于完成。

德意志统一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结束了德意志长期分裂的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法国和奥地利受到扼制,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但是,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侵略扩张的欲望强烈。

17、简述意大利统一的过程。

19世纪上半期,意大利仍处于分裂状态。1859年,对奥战争爆发。法、撒军队连战连捷,意大利北部各地人民也纷纷响应。拿破仑三世担心意大利革命高涨会危及法国利益,单独同奥地利议和,退出战争。但是,统一大势不可逆转。第二年,意大利北部基本完成统一。

1860年,两西西里人民受到北方形势的鼓舞,纷纷起义。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加里波第闻讯,率领一支千余人的志愿军南下,远征两西西里,所向披靡,很快占领了两西西里王国首府那不勒斯。不久,加里波第将政权移交给撒丁国王。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撒丁国王成为意大利国王。后来意大利借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把奥地利和法国势力赶出意大利。70年代初,意大利最终完成统一。

统一以后,意大利结束了异族压迫和分裂割据的局面,形成了统一的国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意大利的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很顽固,自然资源又缺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重重。

18、简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与结果。

内容:亚历山大二世借助舆论和各个改革组织,积极推行变法。他于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签署一系列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

15 法令规定:

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经济上:A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B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

组织上:加强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乡,均隶属地方政府委派的调停吏管理。 时限安排上:规定赎买前另设两年的过渡期。内容充分体现了农奴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

结果: 一方面,改革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由于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须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使俄国工业迅速增长,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是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农奴的人身解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改革很不彻底。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条件下对农民的“合法掠夺”。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改革仍遇到很大阻力,亚历山大不久遇刺身亡。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农民对改革的不满。使农民运动不断发展,继续推动俄国历史向前。

论述题:

1、试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清教”旗帜下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带有宗教色彩。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不仅仅是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与资产阶级有着共同利益的新贵族,他们共同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历程,历经了多次反复,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4)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要求,是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意义:

首先,在17世纪的英国革命中,资产阶级和与资本主义有联系的贵族,在城乡中、下层人民的广泛积极的支持和推动下,推翻了封建专制君主制,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此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得以更快地向前发展。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其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对全欧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还影响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显著地位。政治方面,英国革命期间和以后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国家政治制度,如共和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两党制、内阁制等不仅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还成为后来许多国家效法的对象;经济方面,通过革命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而英国工业革命又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工农业的发展,并使亚洲各国的自然经济在其廉价的商品和炮舰的攻击下趋于解体;思想方面,革命期间产生的一些先进的思想主张,如洛克提出了自然权利学说,即处在“自然状态”中的人类,享有充分的自由、平等及私有财产的权利;第一次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即立法权、行政权及联邦权(管理对外事务)的分立。不仅成为欧洲启蒙思想的先导,而且成为后来其他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2、试总结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后果。

原因:1.政治前提: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英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相对较少一些。

16 2.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利用所处的有利地理位置,扩大包括黑奴贸易在内的对外贸易和殖民活动,拓展了海外市场,增加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3.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生产技术知识。

4.劳动力:圈地运动增加了雇佣劳动力。

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造成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足够的自由劳动力;同时也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5.市场:圈地运动拓展了国内市场;殖民掠夺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

6.资源:煤铁资源丰富,可以提高铁产量,有利于机器的制造和推广使用。

后果:

(一)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完成了从手工生产方式到机器生产方式、从手工工场制到工厂制的过渡,使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它在一个世纪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大。

(二)导致了经济地理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从十八世纪初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2%,大批人口从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移动,新兴工业区的人口迅速增加。

(三)造成了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

随着工厂制的确立和发展,产生了两个新的相互对抗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政治后果。工业革命简化了社会阶级关系,使处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层逐渐向两极靠拢:土地贵族适应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商业资产阶级的一部分变成了厂主,工业资产阶级变成了资产阶级的主体,走上了前台。

(四)促进了社会变革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在十八世纪下半叶掀起了争取政治权利和社会改革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五)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亚当·斯密(1723—1790年)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创立古典政治经济学,阐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罗伯特·欧文(177l一1858年)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

达尔文的进化论、焦耳的能量守衡和转换定律等

3、试评价欧洲的启蒙运动。

a、破除神学迷信、高扬理性旗帜是启蒙运动的最大历史功绩。启蒙思想家们提倡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对宗教教义和神学进行了鲜明的批判。

b、在哲学发展史上,启蒙运动是从机械唯物论向辩证唯物论过渡中的一个进步阶段。

c、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启蒙思想家们大胆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系统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为未来的理想社会描绘出一幅清晰的政治蓝图。

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 ;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学说;革命权利思想 ;三权分立学说

d、在经济理论上,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经济自由思想。

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e、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与发展。如果说文艺复兴所反对的是天主教神学思想,所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的话,那么,启蒙运动所反对的则是封建专制主义。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来代替封建等级专制。

17 f、启蒙思想家们用以反封建的理论武器主要是人性论和“理性主义”。其实,他们所说的“人”只不过是资产阶级自身;他们所说的“人权”,也不过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他们所提倡的自由,实质上也是资本主义的自由,是“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代名词;他们所谓的“理性王国”,也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王国。

4、评美国1787年宪法。

(1)《联邦宪法》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也是世界近代宪法史上使用时间最长、最稳定的宪法。

(2)从阶级性质看,联邦宪法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宪法。

(3)政治内容看,联邦宪法是美国独立战争中所取得的民主成果的法律化,是《独立宣言》中揭示的民主原则的制度化。

(4)《联邦宪法》彻底改变了邦联时期国家机器软弱无力的状况,有效地解决了独立以后出现的难题,巩固了新生的共和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5)《联邦宪法》的制定标志着一种新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联邦共和制的产生。其特点是:人民主权与共和原则;三权分立与制衡。

(6)《联邦宪法》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7)《联邦宪法》所确定的联邦制度有列举的联邦权力和未列举的留给各州的权力,有利于调动联邦和各州的积极性。 (8)《联邦宪法》是有产者内部围绕权力分配相互妥协的产物。订有明显的阶级特权和种族压迫条款,没有触动奴隶制度。

总之,《联邦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次创举。自美国以后,各国资产阶级都把立宪作为革命的主要目标。《联邦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美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共和国正式形成。它为美国未来的政治、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5、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和历史意义。

原因:a.英属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美洲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与从欧洲来的大批移民共同开发,特别是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造船工业成为主要的工业部门。南部种植园经济的烟草、甘蔗等以商品为主的经济作物,主要供应欧洲市场。

b.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从欧洲到北美殖民地移民主要是英国人,其次还有德、法、荷兰、瑞典等国人。他们经过长期开拓和经济的频繁交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作为统一的语言,这样就由来自欧洲的移民融合的新民族--美利坚民族形成了。

c.英国殖民压迫、掠夺 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政府面对着北美人民的反抗严厉地采取了掠夺、压迫的高压政策,对北美人民的反抗斗争,派军队武力镇压。北美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组织起来准备武装斗争。

d.启蒙思想的影响:18世纪上半期,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传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如富兰克林和杰斐逊。

e.北美人民积极要求摆脱英国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北美殖民地人民,对英国表示极大不满,反抗斗争日益高涨。北美人民的反英怒火,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了。这样,波士顿的倾茶事件就成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性质和历史意义: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它的胜利,给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殖民地民族解放战争树立了范例。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封建残余的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和代役税,契约奴制也基本上废除。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正如列

18 宁所说:“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欧洲及拉丁美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土地问题,也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朝着两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最终导致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的爆发。

6、试评价拿破仑政权。

拿破仑政权在本质上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但是它有与封建制度与封建势力妥协的一面。实际上,拿破仑个人独裁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就是革命的新秩序与革命前的旧秩序相融合的过程。

拿破仑政权一方面对内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扩大了法国的疆域。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另一方面,首先是帝制自为。他在 1804 年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居然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在称帝后,便恢复了旧时代的宫廷体制——有侍从、宫内官、礼官、女官以及其它宫廷人员。他又创立了殿下、公爵及帝国元帅的称号。到 1810 年与奥地利皇帝的女儿结婚后,帝国宫廷完全恢复了旧封建时代的制度。之后,在 1811 年他又恢复了朝觐、行礼等繁文缛节的朝仪,并且以波旁王朝的旧朝仪法为蓝本,制定了新的朝仪法规,达八百页之多。另外,拿破仑还有大量皇室经费、皇室地产、私有产业,而且还任命专人去保管。拿破仑之所以能轻而易已地建立帝制,是因为当时的客观形势对他有利:雅客宾派专政的过火行为在法国广大群众思想上引起了反作用,反革命恐怖活动及新的国际战争威胁造成了不稳定的局面,千奇百百年来在人们心中留下的皇权主义习惯势力等等。

其次,恢复等级制度及贵族称号。 1802 年,拿破仑创立了所谓的“荣誉军团”,从表面上看,“荣誉军团”不是按门第出身,而是按军功授勋,其成员来自不同的阶级,但是实际上等于恢复了变相的等级制度。因为“荣誉军团”每个人都大量拥有国家封地。到 1804 年,荣誉军团发展为世袭的帝国贵族,被授予奇士称号。此外,拿破仑手下的元帅、高级将领都接受封爵,最高封为公爵和亲王。各部大臣、元老院议员、大主教等封为伯爵,各大城市市长封为男爵。许多参加雾月政变有功的人,接受了荣誉勋章后,都挤身于新贵族的行列。另外,旧贵族和前朝官员,在拿破仑帝国宫廷内得到任用者,也大有人在。拿破仑在帝国时期任命的各省省长中,有一百七十一人是资产阶级出身,有一百一十人是旧贵族出身。而且,旧贵族出身的省长,其人数随着帝国疆域的扩大而不断增加。拿破仑很信任这些旧时的官僚,认为他们驯服易使,有一次,他说:“只有这些人才懂得伺候。”

最后,拿破仑又实行分封制度。为了统治欧洲被征服的国家,他成立了一系列附庸国,作为法兰西帝国的屏藩,并且分封自己的亲属为国王。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总之,拿破仑既有巩固大革命成果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一面,又有恢复旧制的一面。在他的资产阶级政权里杂揉有大量封建的东西。这是这个政权的两重性。复旧的一面,实际上等于铺设了通往正统君主专制复辟的道路。

7、试比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①原因相同。两国资产阶级都想掌握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上的障碍;②领导阶级相同。都由资产阶级领导;③革命动力相同。人民群众在两国革命中都起了推动作用;④影响相同。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对其他国家革命都有很大影响。

不同点:①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英国革命除资产阶级领导外,还有新贵族。②特点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执政的君主立宪制,法国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③意义不同:英国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法国革命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的基

19 础。

8、评价工人阶级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1848年欧洲革命,是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也触发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觉醒。由于还未有工人阶级革命领导的出现—也就是工人革命政党的出现,缺乏斗争经验。巴黎工人六月起义被资产阶级残酷镇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工人阶级都只有听命于自由派和民族主义者的指挥,但工人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并且一直走在革命的最前列。这一年的革命为欧洲在政治、思想和社会各方面带来了深具意义的影响。最重要的,当资产阶级在革命浪潮高涨而开始退缩时,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已经开始酝酿,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开了一条路。

9、怎样评价林肯。

共和党人,美国第16任总统,主张反对黑人奴隶制,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战争初期的妥协政策一度造成北方失利,在人民推动下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时局,促使北方最终取胜.4月14日,林肯被同情南方奴隶主的演员布斯刺杀于华盛顿福特戏院.林肯由于在内战的最危急关头,能够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以革命的方式摧毁奴隶制,并解决人民对土地的要求,因而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后人尊敬,成为继华盛顿之后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人们怀念他的正直、仁慈、和坚强的个性,他一直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景仰的总统之一。尽管他仅在边疆受过一点儿初级教育,担任公职的经验也很少,然而,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使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林肯领导美国人民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美国历史的发展,100多年来,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马克思曾经这样评价林肯:“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其历史功绩有二:其一是拯救联邦、维护国家统一。其二是解放黑人奴隶。其拯救联邦、维护国家统一的功绩是第一位的,林肯代表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废除奴隶制从而解放黑人奴隶,这并不是为了人道主义,而是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黑人的解放只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副产品,对于工业资产阶级来说,维护联邦统一的利益高于废除奴隶制的利益。林肯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领导美国完成了几乎是对立的双重历史使命,既拯救了联邦,又取消了奴隶制。

总之,林肯是继华盛顿之后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20

21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近代史复习资料

近代史复习资料

近代史复习资料

近代史复习资料

近代史复习资料

近代史复习资料

近代史复习资料

近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